第八百八十八章 價格戰

趙主任和方勇如此吃驚很正常,因爲在他的之前的討論中,預計承擔的項目應該是MD—90客機。

結果莊建業在拿到FAA的材料認證後,直接就把承擔的項目從MD—90變成了MD—11。

型號的數字變小了,可實際上兩個型號卻有着天差地別的不同,MD—90是一款起飛重量爲70噸,航程5000公里的中遠程客機。

而MD—11則是一款起飛重量達到270噸,航程12000公里的大型遠程客機。

兩者技術孰強孰弱,一看便知,但也正因爲如此,趙主任和方勇都很擔心,莊建業一下子把要價提的這麼高,對面的麥道話事人能答應嗎?

要知道MD—11的意義可比MD—90要大得多,畢竟MD—90的定位比較尷尬,麥道喊得很響亮說什麼MD—90要對標波音的737和空客的A320,可實際上無論從航程、載客量、舒適度還是可維護性上MD—90根本沒法跟波音和空客的爆款機型相比。

因爲MD—90充其量不過是介於幹線客機和支線客機中間的夾生飯,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也就國內航空產業處在一個新老交替的歷史節點,把MD—90當成個香餑餑,實際上在國際市場上這款機型剛一出來就被波音737和A320按在地上好一頓摩擦。

於是只能下探市場,搶佔支線客機訂單,結果又遭到龐巴迪的CRJ—200的狙擊,沒辦法CRJ—200擁有更靈活的機場適應能力和運營成本優勢,更重要的是CRJ—200將點對點的支線客機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因此儘管CRJ—200在載客量和航程上不如MD—90但更加靈活,適應性更好,不但抗住MD—90的下探衝擊,而且還隱隱有種反殺的趨勢。

這就讓MD—90的處境非常尷尬。

MD—11就不一樣了,儘管在主流的大型遠程民用飛機領域,MD—11同樣很尷尬,但那隻限於民用客運運輸,在民用貨運運輸方面,MD—11可就獨領風騷了,就拿美國聯邦快運來說吧,正在用MD—11替代以往的舊型號,組成新一代的全球快遞運輸的主力。

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也紛紛效仿。

而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MD—11的市場前景還是很不錯的,至少不像MD—90那般高不成低不就。

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關鍵的在與,這種大型遠程飛行平臺的生產製造是一項極爲龐大的系統工程,數遍世界也只有歐洲、美國、俄羅斯有能力生產製造。

說是國之重器也不爲過,也正因爲如此,這類大型遠程飛行平臺的生產技術各家都握的死死的,輕易不會交予外人。

可莊建業卻就這麼提了,如果不是場合過於正式,趙主任和方勇都覺得這小子是在開玩笑,當然,就算場合再怎麼正式,兩人也不相信對面能答應。

然而下一刻趙主任和方勇就被眼前的一幕驚的是目瞪口呆,只見李斯特與身邊的默林茨交流了幾句,有偏過頭跟其他人低聲說了幾句,最後擡起頭衝着莊建業苦笑一聲:“麥道公司只同意將鋁鋰合金地板、第8段和第12段的碳纖維複合材料連接件與結構支撐件、第22段的鈦合金桁樑加強件以及垂尾和水平尾翼交給你們,至於輔助動力系統、機翼加強筋、中央翼盒以及內部油箱以及液壓電纜等方面卻不行。”

“我可以保證,所有的項目交到我這裡,成本會進一步降低30%。”莊建業也不廢話,直接拿出自己的殺手鐗。

此話一出,對面的李斯特和默林茨都有些猶豫,但最後李斯特還是說道:“實在抱歉,莊,麥道方面給我的授權只有這些,其他的我無權答應你,更何況就算答應了,依照美國最新的航空安全法,也要對你們的產品和材料進行審覈,你知道的,美國的官僚動作比蝸牛還慢,而麥道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這話李斯特說得是異常陳懇,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爲跟麥道捆綁過深,加之與莊建業交情不錯,李斯特說什麼也不會接這趟活。

沒辦法,實在是這幾年麥道的日子不好過,就如同他們的MD—90飛機是一鍋夾生飯,進入九十年代的麥道公司何嘗不是一鍋夾生飯。

民用飛機領域受到波音壓制,空客狙擊,就差被壓成夾心餅乾了。

軍用飛機領域,似乎F—15和F—18已經耗光了麥道的所有好運,先是在海軍的A—12隱形攻擊機項目上慘遭下馬,後又在與洛馬競標YF—22中遭遇慘敗。

兩大項目可都是燒錢的大項目,接連慘敗直接就把麥道脊樑骨差點兒打斷,直接導致麥道連續三年鉅額虧損。

現如今麥道就指望美空軍另一項YF—35能夠絕地反擊,讓麥道東山再起了,於是麥道公司幾乎將寶全部壓在這個項目上,聯合諾格公司準備向洛馬和波音發起決死一擊。

可問題是這個項目又是個無底洞,美軍的前期合同經費顯然不夠,絕大多數還得自己往裡填。

但麥道自身的也他業務全面下滑,造血功能不足,支撐不了這麼龐大的項目,怎麼辦?

除了在金融市場上籌措資金外,就只能在民用飛機市場上刺刀見紅的也拼上一把,用亮眼的業績代用現金流的收攏和金融市場上的信心。

想到達成這個目的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價格戰。

問題是想打價格戰,自身的產品最起碼也要具備超高的性價比才行,如果買一架虧到姥姥家去了,那就不是打價格戰而是在割肉了。

偏偏麥道的民用客機繼承了他們軍用飛機的嬌貴,成本高的那叫一個離譜,令麥道上下腦仁兒都疼炸了?

這個時候名義上被麥道收購的仙童航空系統公司的默林茨給麥道高層出了個主意,波音既然能把大部分波音系列客機的生產放到日本、意大利等國,從而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競爭力,爲什麼麥道也跟着有樣學樣,把幾個重要機型的生產放到國外。

就比如說中國的騰飛集團,材料、技術、生產能力都不差,唯一缺的就是個機會,而且中國人勤勞肯幹能吃苦,最妙的是人工成本還得低得可憐,絕對是絕佳的代工合作伙伴。

已經抱着賭徒心態的麥道高層早就有把部分機型的生產轉到美國國外的想法,聽默林茨這麼一說,立馬就同意了。

得到授權的默林茨立馬在美國上躥下跳,先是找到與雙方關係極深的李斯特,以其爲說客攻關美國FAA等政府機構,先把騰飛集團生產的幾款高端航材的合格批文拿下來,隨即便是中美兩邊跑,大體的框架確定下來。

等所有的前期準備全部完成,他們才安靜的坐下來,只不過這個時候重要的已經無所謂什麼機型了,只要騰飛集團能夠承接下來,對麥道這種高成本運營的巨頭來說就是一種利好!

第七百八十章 王儲殿下的兩大愛好第四百三十八章 很輕,很強,很顛覆第兩百七十一章 市場被搶了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效率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優質資產”第八百零四章 M40J碳纖維複合材料第六百六十九章 有一個條件第七百四十五章 實施火力打擊第四百一十六章 型號:運6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航空界的震撼彈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火箭發動機第七十八章 方案第八百八十二章 工業設計服務業務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瀾滄江”項目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把錢賺到手軟第一千七十九章 真正的世界第一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航空發動機高空試驗檯第七百七十三章 再戰東南亞第八百八十七章 H—NB高端航材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推重比10.5第三百六十四章 改裝運5第兩百四十七章 東西能實現嗎?第一百六十五章 投入第七百四十三章 難嗎?第一百八十九章 飛控軟件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我們不會賺一分錢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航空發動機高空試驗檯第六百一十八章 配套十號工程第兩百零八章 TY—2……普拉斯?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運—18“大海豚”第七百八十二章 滔天巨浪第三百二十一章 狠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沒有一場飛行表演解決不了的事第一千零七章 反客爲主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我的指揮所在天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小叉車”直升機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WD—72SUV大功率軍用發動機第一百四十九章 風洞縮尺模型第兩百八十一章 還有子彈頭B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機腹彈艙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無人機蜂羣矩陣第三十三章 改革者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和平擺渡”行動第五百六十六章 搞破壞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新一代直—15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技術轉讓費:28億美元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漫遊終結者”計劃第五百六十章 施壓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九百九十一章 束手無策第九百二十三章 “無憾”計劃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受虐型人格第五百一十七章 關鍵設備第九百四十四章 中俄合作第八十八章 林伯伯第九百三十八章 一體化燃油噴嘴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波音的需求第六百六十二章 WD—42S渦扇發動機第八百八十六章 麥道的A級供應商第一章:就這麼被分配了第一千三十七章 十噸的大獎章第四百章 遍地開花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球柔性槳轂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發,入魂!第七百七十九章 初教6 pro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員大將第九百九十九章 核心團隊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這性能……第兩百九十章 “七五”計劃第四百八十九章 有需求的空軍第八百零八章 籌建新廠第七十章 加擔子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5年首飛,8年量產第三百七十六章 總部首長來了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也不是啥稀罕貨,就是空軍的蘇—30第一百六十八章 演習第一百九十二章 拒絕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進軍海外第五百七十一章 青睞第一千七十四章 NB—6600DL超精密激光制孔機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揠苗助長第九百五十九章 鈔能力第三百零九章 大禮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強的有點兒過分第二十六章 燃氣輪機第一千五十章 你們的產品又升級啦?第兩百三十三章 搶着要第四百七十八章 囂張的騰飛航空第四百章 遍地開花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真正的戰場透明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空軍體系化作架構第三百零五章 莊建業的自我評價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巡飛彈第七百六十四章 制定標準第一千一十四章 QXS彈道第三百二十二章 風口第一千八十一章 成本價:2.5億美元第九百六十三章 登陸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