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產能:400臺

騰飛集團在十號工程中主要承擔第16、17、18機身分段的製造,垂直尾翼舵面、腹鰭以及應急地面動力輔助裝置(GPU)的配套供應方。

可別小看了這三個機身身段,那可是十號工程中最爲關鍵的蜂腰部位。

放到二代機上,這個部位儘管重要,但重點卻只放在單一的結構承重上,生產製造要求相對簡單。

十號工程承擔的是國產第三代戰鬥機的研製項目,技術上照比第二代戰鬥機提升了一大截,整架飛機採用靜不穩定技術,這使得飛機必須使用電傳操縱系統來提升飛機的駕駛性能外,飛機的氣動佈局也必須做重大改進。

其中之一便是採用翼身融合技術。

騰飛集團承擔的第16、17、18機身分段便是翼身融合的關鍵分段,因此在這三個分段上,不但需要超強的承力結構,內部的框架和外部的蒙皮因爲氣動的需要必須做出異型曲面延伸。

這要求在某些部位上傳統的鉚接工藝已經不適用,必須使用高精密的焊接工藝才能滿足要求。

數遍全國,只有騰飛集團可以承擔7米長的大型分段部件的電子束焊接的加工能力,再加上騰飛集團在化學銑切上的深厚造詣,最終十號工程項目組便將這三段最重要的機身身段交給騰飛集團生產。

對於騰飛集團來講,承擔十號工程的重要機身分段的生產的確有壓力,畢竟是第三代戰鬥機的重要部件兒,騰飛集團在此之前別說摸過,見都沒見過。

可要說真的就擔心的不知所措,那還不至於,畢竟十號工程的第16、17、18機身分段合在一起實際上可以看做是國產第三代戰鬥機的中央翼盒分段。

戰鬥機騰飛集團是沒造過,但中央翼盒騰飛集團卻非常熟悉,不說別的TM—9型飛機能夠量產,最主要的便是騰飛集團突破了中央翼盒的生產工藝。

當然,TM—9型飛機的中央翼盒還是小了些,畢竟只是起飛重量不足5噸的小型飛機,就算中央翼盒在如何也就那樣。

真正體現騰飛集團在這方面身後造詣的是正在進行靜力測試的先進輕型運輸機上的中央翼盒,總長6.4米,寬3.2米,高1.1米的大傢伙。

騰飛集團正是啃下這根難啃的骨頭,才能讓先進輕型運輸機在翼型、發動機、機身上的設計與選擇上具備更大的彈性,爲日後衍生出的諸多子型號,從而打造民用與軍用通用平臺奠定堅實基礎。

正因爲如此,爲十號工程生產帶有中央翼盒性質的三個機身分段對騰飛集團來說並不存在任何難度。

當然,這些關係重大的事情,除了總部首長等幾位核心首長外,知道的人並不多,不過就算知道騰飛集團承擔的重要生產工作的人此時此刻也都被劉純充滿自信的話語吸引了過去。

“我不知道世界上的其他國國家有沒有應用其他的一體化渦輪葉片氣膜冷卻孔加工工藝,但我敢負責任的說,不管國外在這方面有什麼先進加工方式,我們騰飛集團的NB—711型電化學孔加工設備都不會被他們的差。

因爲我們的渦輪葉片正是應用這套工藝,良品率由原來32.4%提高到現在的85.7%,且性能更是出奇的好,不然也不可能將渦輪前溫度從之前的986攝氏度提高到1228攝氏度……”

劉純的話是越說力度越強,胖胖的臉上肥肉亂抖,似乎積蓄已久的激動情緒在這一刻要炸開一樣,周圍的首長和領導們同樣被劉純充滿激情的話語所感染,在驚訝之餘也是欣慰的頻頻點頭。

能夠彎道超車,與世界先進水平並駕齊驅是每個國人百餘年來的夢想,尤其是這些在部隊中的領導幹部,更是期盼着國內工業界能夠奮發圖強,早一點追上世界先進水平,爲國防現代化平添一份更加堅實的脊樑。

以前他們這些人雖然信念堅定,但面對國外巨大的技術鴻溝覺得怎麼也要二、三十年纔能有些成效,但當他們看到騰飛集團利用NB—711型電化學孔加工設備彎道超車,立刻便覺得國內在高端技術方面並非想象的那般羸弱,只要肯下功夫,不止是能趕上,超越也並非不可能。

當然有心情激動,自然就有頭腦冷靜的,不管怎麼說他們只是隔着玻璃門看了看,又聽劉純情緒激昂的說了一大堆,可真正的產品卻是一片都沒看到,於是等着劉純停頓,之時準備就此問題詢問一下。

可還沒等這些人開口,玻璃門內忽然響起嘟嘟~~的聲響,旋即衆人便看到一輛載滿封裝好的渦輪葉片的小型軌道載貨車從廠房內緩緩啓動,運行到玻璃門時,後面的一扇鐵閘門落下,隨後玻璃門開啓。

小型軌道貨車便閃着橙黃色的顯示燈,沿着通道內的軌道在衆人好奇而又愕然的目光中平穩而又迅速的向前駛去。

“全自動的?”

“這是要到什麼地方?”

“是去我們剛纔參觀的車間嗎?”

……

眼見如此自動化的運輸方式,在場的領導和首長們無不是瞪大了眼睛,居然運輸方式自動化,這場景在其他廠不是不多見,根本就是沒有。

就連臉色淡定的總部首長見此,臉上都微微顯出幾分異樣的神色。

“這是我們集團的自動化軌道運輸系統,圍繞0號總裝車間,周圍的四個分屬車間和配套廠房都利用類似的軌道相互聯通,並利用這種無人駕駛的軌道車進行車間內的材料和成品運輸,極大的提高的我們的生產效率。”

劉純笑着介紹着剛纔駛過去的自動軌道運輸車。

“是類似鐵路的運行方式?”一位部隊領導問。

劉純點頭:“是的,我們就借鑑了鐵道部門的運行方式,利用計算機對運輸車輛進行統一調度,這纔有了現在的這套運輸系統。”

“那你們一天的能有多少趟這類自動軌道貨車前往0號車間?”這次問話不是之前的部隊領導,而是先前那位在人羣后質疑騰飛航空動力缺乏氣膜冷卻孔加工設備的空軍部隊首長,不知道何時,他跟其他人已經擠到劉純跟前。

劉純也不在意,呵呵一笑:“每天大概四百多車次?”

那位提問的空軍部隊首長愣了下,連忙繼續追問:“那你們WD—30S渦扇發動機的年產是多少?”

“不多,將將過400臺。”劉純笑容燦爛。

“400臺……還……不多?”

空軍部隊首長眼睛頓時睜圓,聲音打着顫的提高了八度,整個人晃了晃,這纔沒一個趔趄跌倒。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入行以來最大的失敗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體系纔是關鍵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時代賦予中國騰飛新的課題和責任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火箭發動機第一百五十四章 掐人脖子的霸道第五百四十二章 輕型多用途軍\民兩用直升機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吸波材料第兩百四十七章 東西能實現嗎?第七十三章 職業鹹魚第八百一十章 要辯證的來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山寨之王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效能外溢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九百一十一章 聯合生產直升機第七百三十一章 不坐空客飛機第六百三十七章 誰說鹹魚就不能航空報國第六百四十三章 還有比這更扯淡的事兒嘛第三百零七章 發財第一千二十二章 玩兒無人機,騰飛纔是祖宗第七百五十七章 比五軸還要先進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獨一無二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WCNB—12激波風洞第四百五十六章 取之有道第四百二十九章 除了瞎嗶嗶其他啥也不是第一百四十六章 想造真飛機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話不多,事兒卻給你辦的明明白白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紅遍全世界第七百章 總算是上道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886千瓦第八百三十六章 ZB—MAXpro直升機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殺出一條血路第一千一十六章 有比這更好的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把自己成到唯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直6生產線第八百一十三章 TY—6大型無人機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真的要成立中國騰飛?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JNB—17C高級教練\戰鬥機第一千八十三章 攪拌摩擦焊第九百五十二章 戰神心臟:WD—62ML型渦扇發動機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我們堅持使用國產第一百零七章 倒黴的彭川第一千七十章 微精密第一千八十八章 定義洗地新體系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液氧-煤油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快速改裝只需一個半小時第五百六十章 施壓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和平擺渡”行動第一百七十五章 TY—2型無人機第兩百六十章 雛鷹“哈比”第八百五十六章 拋韭菜根兒第三十七章 人際關係第九百三十五章 Low爆了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中國騰飛體系化的碾壓優勢第兩百四十九章 星輝墜落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炮兵航空化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我們可是製造光刻機的存在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所謂“人道主義危機”第八百九十章 交易的藝術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現金儲備第七百四十三章 難嗎?第三百八十二章 超越歐美第五百九十一章 一杆子捅破天第三百六十五章 戰略司令部演習第八百六十九章 來自北韓的合同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讓45型驅逐艦趴窩的好東西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芯片製程第八百一十六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兩百三十八章 遙控撞擊毀傷概念無人機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憋出個王炸第兩百五十二章 沒人敢動第八百五十六章 拋韭菜根兒第二十五章 放鴿子第五百一十章 採購20架先進輕型運輸平臺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爲了航母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第三百五十五章 攻城略地第三百三十三章 人文關懷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隱身是真的第四百零三章 生產速度:四小時一架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運—18“大海豚”第七百七十章 區域綜合高效能源利用技術第八十六章 副廠長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鬼精靈pro第四百三十九章 缺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合成孔徑雷達第八百八十章 我說個數……36億美元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飛在天上的大海豚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您開個價,多少錢都行第五百四十章 教練機第九百四十九章 WD—56ML渦扇發動機第八百二十八章 導航技術聯盟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全球關注第五百二十三章 勝利的關鍵第八百八十六章 麥道的A級供應商第兩百五十五章 莊扒皮第兩百六十一章 狠狠賺一把第三百六十七章 空中輕騎兵第一千三十七章 十噸的大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