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航天需求

航天部門和騰飛集團之所以利用退役的伊爾—18客機,改裝出這麼一款另類的運輸機主要是因爲現實需要的推動。

如果放在航天部門系統內的企業,估計再過個一、二十年都未必有這樣的需求,主要是因爲當初這些航天企業建設時有着完整的配套規劃,相關的配套廠、組裝廠和試驗場、發射場之間都有專用的鐵路線相連。

運載火箭大部件兒出廠後,直接吊裝專用的貨運列車點對點的直線到達即可,方便、快速、高效。

問題是這一套放在騰飛集團就玩兒不轉了。

因爲騰飛集團完全是靠自己野蠻生長起來的,前期爲了能活下去,根本不可能考慮計劃年代那麼完善的配套規劃,只要能生產,原材料和產品能順利運送出去就可以了。

什麼專用的鐵路線,努力掙扎的騰飛集團真沒那個能力去搞,同時鐵路部門更不可能因爲一個普通企業專門投資開闢專用線路。

當然那時的騰飛集團的產品普通的鐵路和公路運輸已經足夠了,也沒必要搞什麼特殊。

不夠這一切從四年前航天部門的下達的生產任務後,一切就全變了,因爲騰飛集團承擔的是某運載火箭二級燃料罐和某型導彈一級燃料罐及部分彈體的加工生產任務。

本來這些事兒是輪不到騰飛集團去做的,航天部門下屬的企業不少,有的是能承擔這類任務的廠子。

然而由於一次航天發射任務失敗,兩次導彈試射出現故障,航天系統摸排後發現,配套廠的加工精度不符合某運載火箭和新式導彈的設計要求。

這一方面是配套廠的設備老化,另一方面也是兩款型號過高的設計指標。

引進設備,全面改造不是不可以,但卻需要時間,這對航天發射和國防安全影響非常巨大,於是當時還未退下去的老總部首長接受總部委派,親自在航天部門各個企業做了一次摸底,看看能不能集中各個廠的優勢,把這一問題給解決了,甚至爲此都做好了不惜代價建一個新廠的準備。

騰飛集團作爲橫跨航空與航天兩大業務的存在,自然是老總部首長摸底的對象,結果這一看不要緊,雖然沒有第一次來騰飛集團視察時那般震撼,但還是刷新了他對騰飛集團的認知。

尤其是位於星洲的騰飛航空技術研發中心,內部的複合材料成果簡直能晃瞎人眼,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配套的生產設備和加工工藝騰飛集團也搞了個七七八八,再配合其本身就不俗的生產加工能力,還建什麼廠?直接就在騰飛集團這邊生產就行了。

聽到這個結果,陪同老總部首長視察的莊建業差點兒沒哭了。

他搞這麼多可不是自己想幹航天,而是準備趁着航天部門淘汰舊設備,搞產業升級,跟以前一樣做個材料和設備的供應商,低調且奢華的賺上一筆。

也正因爲如此,老總部首長過來,莊建業纔會使出渾身解數,把壓箱底兒的東西全都掏出來,哪成想老總部首長一句話全都砸在手裡了。

莊建業這個真漢子差點兒沒哭暈在廁所。

當然,就算再怎麼在廁所裡哭天抹淚,老總部首長的話還是要聽的,更何況這是國家的意志,不是用金錢能夠衡量的,所以在老總部首長離開後不久,騰飛集團便開始在西平廠試製航天部門的大型部件兒。

不得不說老總部首長的眼光還是很厲害的,不到半年的時間,騰飛集團生產的某運載火箭二級燃料罐和某型導彈一級燃料罐及部分彈體都達到了設計標準,並通過航天部門專家組的審覈,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

然後……問題就來了。

這類部件兒直徑普遍在兩米到三米,甚至更大;長度最小的也要8、9米,其中某型導彈彈體因爲設計需要,直徑更是達到3.5米,長度17.4米,且需要一體成型。

這麼大的結構件兒已經超出普通貨運火車車廂的長度,需要特製車廂才能裝運,這就罷了,關鍵是這些大傢伙個頂個還都是精密部件兒,說是跟嬰兒般一樣嬌貴都不爲過,運輸轉運期間是既不能磕了又不能碰了。

在這方面騰飛集團前期規劃不完善的弱點就凸顯出來了,沒有專用的鐵路、公路線也就算了,地處西南地形還十分複雜,隧道、彎道多得令人懷疑人生,這樣的路況想保證大型精密結構件不出問題,簡直能神情世界紀錄。

怎麼辦?

騰飛集團給出的答案便是利用飛機進行航空運輸,並很快拿出一套可行性很高的方案。

陸路運輸有侷限,又不靠海沒辦法用船運,航空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於是航天部門一商量,最後由老總部首長拍板兒,立項運16。

承擔改裝任務的騰飛集團爲了這個項目甚至將持續推進的先進輕型運輸機項目都暫停下來,集中所有力量,拿出這些年最壓箱底兒的技術,耗時近兩年,硬是把兩架空軍退役的伊爾—18改的連蘇聯伊柳申設計局這個親媽都不認識了。

沒辦法,爲了能裝下彈體這樣的大型結構件,機身被騰飛集團進行了顛覆式的拓展,形成了一個長20.56米,高5.9米,寬5.9米,容積爲713立方米的巨大貨倉,可以輕鬆容納騰飛集團生產的運載火箭或導彈彈體等大型結構件。

兩架“空中專車”一經使用,立刻就獲得航天部門的好評,需求量極具攀升,算上騰飛集團自己運輸直升機整件去相州總裝廠,以及其他方面精密部件的運輸任務,兩架“空中專車”竟然有些供不應求。

這次運輸波音767受損的JT9D發動機還是與航天部門拼機纔有機會,不然還不一定什麼時候能運到。

當然,這些事情鄭永寧是不會跟王煥說的,畢竟涉及到航天製造,尤其是某新型導彈彈體的生產,可不是誰都可能接觸的,就連鄭永寧這個莊建業的助力,很多細節都不清楚,至於外人就更不能說的那麼詳細。

只是說爲了方便集團內各精密部件兒的快速轉運,專門斥巨資改裝了兩架伊爾—18而已。

可既便如此,王煥還是很吃驚,覺得騰飛集團這手筆不是一般的大,正準備追問兩句“空中專車”的細節,就聽天空之上傳來一陣發動機的轟鳴,王煥下意識的擡頭,只看了一眼身子就是一震,沒辦法實在是飛機的樣子太過怪異,怪異的無法用語言去形容,只能指着上面那架蠢萌蠢萌的飛機問:“那是……”

鄭永寧笑着回道:“啊,那就是我們的‘空中專車’特種運輸機。”

第兩百五十章 物美價廉第五百六十五章 Nomex材料,貴嗎?第八百六十七章 第三代鋁鋰合金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羅老”號運載火箭第一千三十七章 十噸的大獎章第兩百七十章 較量第七十七章 殲7Ⅲ第一千二十六章 顛覆既有的空戰思想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小步快跑第六百四十二章 合理嗎?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完全併入中國騰飛第五百四十七章 直6生產線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下不爲例第九百四十六章 亞洲最大的軟件公司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意味深長的小眼神第三百七十七章 兵團級的規模第一千四十五章 航空航天霸權第兩百零一章 這東西不能少第五十九章 渡困局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最少要佔股45%第一百九十六章 六千多萬第七百九十四章 真正懂衛星的企業是個什麼樣子第六百三十四章 試驗驗證機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30億美元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運—4X系列特種支援飛機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推重比10.5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保證人民羣衆的基本利益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一)第八百六十六章 沒人比我更懂支線客機第一千八十八章 定義洗地新體系第四百一十八章 高原雄鷹第兩百二十二章 默契第六百一十一章 NB—233型激光增材設備第三百四十八章 兼併第七百九十七章 把衛星的成本打下來第四百零五章 攪屎棍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WZ—12NB武裝直升機第七百三十六章 飛行醫院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顛覆你們對空戰的認知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賣第一百九十三章 扶持騰飛廠第兩百七十五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兩百九十七章 飛機解體第九百八十七章 一力降十會第兩百六十七章 悲情牌第七百七十七章 內幕第八十二章 臭名聲第一百八十八章 技術評估會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風景這邊獨好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航空界一哥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災人禍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四代機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我的指揮所在天上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引進“忠誠僚機”生產線第七百三十章 傳出去這得多丟臉啊第三百九十二章 航拍權威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料敵從寬第一千八十二章 有了它,就有了隱身戰機彈艙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精度第一千一十三章 WHNB系列陶瓷刀具第四百九十四章 專業的反潛巡邏機第五百二十九章 冤家路窄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歷史遺留問題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合理利用外資的窗口第八百五十四章 粉末高溫合金技術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航空界的震撼彈第三百一十一章 送去投胎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全球航發霸權的基礎第七百五十七章 比五軸還要先進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軌道稅第兩百三十八章 遙控撞擊毀傷概念無人機第一百零四章 修飛機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面對現實第九百九十章 零排放第兩百八十八章 統購統銷第五十七章:餿主意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央翼盒第一千五十九章 空蕩蕩的軍禮第一百零四章 修飛機第四百四十二章 航空技術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吐血的奧斯曼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聲嘆息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保證人民羣衆的基本利益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和平使命第四百五十六章 取之有道第一千一十九章 南亞制空權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就這麼黑心第一千四十六章 B2進氣道就是這麼造的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兩大飛機制造基地第五百五十三章 別人不用,老頭子我用第兩百六十五章 要做就做高端的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一石二鳥OR一箭三雕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WD—64ML渦扇發動機第五百四十七章 直6生產線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空中專車Ⅱ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伊爾—76可能真的要涼涼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這東西哪兒來的?第四百零八章 割韭菜第九十四章 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