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也難怪馬塞洛會如今表現,因爲真的有一架機身塗着“中國空軍”字樣和軍徽的小型單發上單翼運輸機在中國一側低空盤旋。

見到這一幕,別說是馬塞洛了,門丁格爾甚至是年輕一點兒的默克萊恩都吃驚的張大了嘴巴,滿眼的不可思議。

怎麼回事兒?怎麼辦到的?這又怎麼可能?

直擊靈魂的三連拷問,在三人心中如同共鳴的教堂鐘聲,嗡嗡的迴盪。

是的,沒有西方國家發達國家的幫助,中國怎麼可能擁有飛越喜馬拉雅山脈的小型運輸機?

要知道那可是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在六千米以上,而對面的中國村鎮背後的山脈海拔更是達到了平均七千米的程度。

這就要求支援的飛機必須能在八千米以上高度長時間飛行的能力。

八千米以上的飛行高度不難做到,只要飛機沒啥大毛病,帶個氧氣面罩,二戰時期的老飛機都能飛到這個高度。

但長時間飛行可就沒那麼簡單了,畢竟在這個高度上氣溫很低,氧氣稀薄,氣壓失衡,想要長時間在這個高度上飛行,飛機內部的氧氣供給,壓力維持,保暖措施就必須跟上,否則飛機上天就不是去執行任務,而是帶着飛機上的人去上天堂了。

可要做到這些,勢必要增加飛機的機構重量,導致飛機基本性能和飛行品質的下降。

然而這只是長時間高海拔地區飛行的一個方面,機翼和螺旋槳結冰怎麼處理?高原上的氣候多變是不是要裝個氣象探測設備?高海拔飛行的動力衰減幅度明顯,飛機的結構又該如何調整?還有油料,機翼、甚至是起降性能……

總而言之,這一切都是足以讓飛機設計師發瘋的技術難題。

不說別的,如今被新德里和聯邦德國熱炒的多尼爾—228型小型運輸機就很難做到這一點,儘管聯邦德國的製造商巴巴的跑到中國去推銷,但他們給出的方案並不是直接穿過六、七千米的高海拔山脈,而是建議從滇南地區長距離支援藏區南部地區。

這樣一來,航線的平均海拔只有五千米左右,多尼爾—228型小型運輸機就不用做大的改動就能做到直飛藏區南部地區的任務。

可如果讓多尼爾—228型小型運輸機從藏區高海拔地區起飛,長距離穿越六、七千米的喜馬拉雅山脈,儘管德國人給出的指標號稱多尼爾—228型小型運輸機最高升限達到八千五百米。

可實際上那就是個理論上的極限指標,能不能飛?能飛,但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因爲多尼爾—228型小型運輸機上的各類輔助系統根本就支持不了這麼高的長時間航行條件。

畢竟當初設計這款飛機時參考的是歐洲大平原的環境,理想的任務高度也不過三千米左右的中低空,如此條件下機艙的加壓、空調不需要特別複雜就能讓人很舒適。

儘管如此,號稱使用了複合材料的多尼爾—228型小型運輸機各項指標也並不突出,雙發的情況下,有效載荷雖然達到了2.3噸,但最大的飛行距離只有區區的一千一百公里。

就這指標,若是加上覆雜的增壓、空氣循環、快速除冰以及一系列航電設備,多尼爾—228型小型運輸機的性能瞬間就會打個對摺。

不止是德國的多尼爾—228型小型運輸機,英法兩國的同類機型也都差不多,可既便如此他們也覺得自家的也比中國強出十萬八千里,因爲迄今爲止,中國連這樣的機型都沒有,那還說什麼,自然是要鄙視你,碾壓你,然後按在地上摩擦你,最後抽出鐮刀痛痛快快把這顆叫中國的韭菜完完整整的割下來。

然而就在英法德三國的利益方磨刀霍霍,持續向中國施壓,準備用並不適合高原長距離飛行的小型運輸機割一波韭菜時,從喜馬拉雅山北面就直不楞登的蹦出個能夠自由穿行高海拔地區的飛機。

馬塞洛等人怎麼可能不震驚。

然而與馬塞洛震驚與不可思議相反,當地的民衆、官員乃至駐軍官兵見到中國空軍的運6飛機後,卻發出一陣陣的歡呼,一些激動的官員甚至帶頭高喊“新德里萬歲!”

顯然他們是把中國空軍的飛機當成是自己國家的。

這也難怪,這段時間新德里一直在大肆宣揚他們將派遣世界最先進的,純新德里國產的多尼爾—228型小型運輸機前來救災。

可魯格爾鎮的災民們是左等右等連個飛機膀子都沒看見一個,如今一架飛機突然朝着他們飛過來,災民們立即想都不想就把飛機當成自家的,激動的是大喊大叫。

至於飛機上明顯的漢字與中國空軍軍徽,當敵人連本國的文字都不認識幾個,還能指望他們認識別國的文字?

別說是他們,就是那些官員、駐軍也好不哪兒去。

反正新德里告訴他們就在飛機會來,現在來了,那就是自家的。

於是他們歡呼雀躍,載歌載舞,瘋狂興奮激動的歡呼聲中,那架在空中徘徊的運6終於降低高度,隨即漂亮的着地,穩穩的落在剛剛平整出來的一塊六七百米長的空地上。

本來還在歡呼的魯格爾鎮人羣頓時就跟被掐住脖子的鴨子,瞬間戛然而止,無數雙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中國一側的飛機,半天說不出來一句話,那是一種可怕的靜默。

“我們的飛機怎麼停到中國那邊?”一位當地的老人詫異的問身旁的官員。

“這個……”官員有些猶豫,可還沒等他做出回答,只見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從機艙裡探出來,在微風中徐徐展開,見到這一幕,中國一側的災民們爆發出一陣歡呼,從各自居住的簡易窩棚裡奔出來。

而此時運6尾部的艙門高高掀起,足夠用兩個人並排進出的巨大空間裡密密麻麻堆放着軍用壓縮餅乾、必備藥品等救災物資,一位穿着軍裝的中國軍官向着災民大喊:“老鄉們,國家沒有忘記你們,我們是第一批抵達這裡的救援隊伍,後面還有四架同型號的飛機帶着滿滿的救災物資馬上就到,各位老鄉請保持秩序,按照各家各戶分配救災物資。”

話音即落,中國一側的災民們再次爆發一陣歡呼,隨即自覺的排成隊伍,機組成員在當地駐軍的配合下開始向災民發放物資。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魯格爾鎮這邊的居民就這麼靜靜的看着中國一側發生的景象,沉默,沉默,沉默的只能聽見一個個因飢餓咕咕亂叫的肚子,終於一箇中年人打破沉默忽然揪住身邊一位官員的脖領子,大叫一聲:“我們的糧食呢,我們的物資呢?”

說着一拳就砸在哪位官員的臉上,旋即轟的一下,整個魯格爾鎮亂了。

第八百八十八章 價格戰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顛覆你們對空戰的認知第五百四十九章 沒弄到小的到就搞個大的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WD—72SUV大功率軍用發動機第兩百一十五章 鉅額索賠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航空界的震撼彈第五百章 與狼共舞第四百五十一章 顛覆性的全新體系第七百七十三章 再戰東南亞第兩百一十六章 突然提高要求第兩百七十六章 子彈頭無人機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H—ZB9527型金屬基特種複合材料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根本就是個怪物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對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定位第七百八十五章 他做到了第九百七十三章 嗜血的直—2輕型直升機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最大的美粉第七百六十九章 蜜汁操作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與世界領先水平相差3年第九百二十三章 “無憾”計劃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騰飛工匠第四百四十二章 航空技術第六百六十二章 WD—42S渦扇發動機第七百六十三章 改變能源格局第三百四十一章 心態崩了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你永遠都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七百一十七章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傷害不大,侮辱性極強第九百一十五章 第四代渦扇發動機風扇葉片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世界領先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材料第四十八章 精鑄工藝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TRJ—900支線\幹線客機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還得看要怎麼做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深層考慮第三百零七章 發財第五百七十三章 886千瓦第九百四十一章 NB—233B版本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反導雛形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反航母作戰體系第七十六章 兩全其美第九百八十章 這工藝,太漂亮了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用事實說話第三百零八章 柔性工裝技術第八百零二章 老外也不例外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估計這一趟又是白來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高原雪山計劃第一百二十九章 禮物第四百四十四章 水上飛機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國產“斯瑞克戰鬥旅”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下不爲例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石二鳥第七十一章 我去!第九百七十八章 長弓阿帕奇也就這水平第五十四章:航發部件,迷宮頂蓋第三百四十四章 軍中無戲言第三百七十四章 電子戰第五十九章 渡困局第八百三十一章 一個大坑第兩百五十一章 財政危機第八百五十六章 拋韭菜根兒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空軍體系化作架構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大聯合第三百七十章 中國的第兩百七十五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攤牌了第六百六十五章 超混雜複合材料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有的忙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航空技術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歷史遺留問題第九百九十章 零排放第五百二十一章 繳槍不殺第九十八章 非常時,做非常事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這纔是中國騰飛的核心競爭力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H—ZB9527型金屬基特種複合材料第三百六十五章 戰略司令部演習第一千零二章 虎口狼窩第一百八十七章 跑了第八百五十七章 R—27中距空空導彈第一百零九章 翼梢小翼(第三更)第九十八章 非常時,做非常事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做出雅克—41M垂直起降戰鬥機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你過來呀第兩百零八章 TY—2……普拉斯?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天神的水漂第六百六十章 “海東青”計劃第五百六十五章 Nomex材料,貴嗎?第八百四十四章 TND,虧了!第兩百二十一章 好人,莊建業!第八百零五章 站着把錢給掙嘍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聲嘆息第三百九十三章 高原雪山計劃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航空界的震撼彈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傷害不大,侮辱性極強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人才第八百五十一章 新中運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時代第五百零七章 成爲麥道公司的供應商第一千七十四章 NB—6600DL超精密激光制孔機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舒適的客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