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上單翼

莊建業這番話說得那叫一個毫不猶豫,大有一聲命令便慷慨赴死的豪邁氣概,至於心裡頭更是樂開了花,空軍立項,型號運6。

這是什麼?妥妥的合法準生證啊。

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想要進軍有人駕駛飛機領域,最大的障礙不是技術、不是人員更不是場地和資金,而是上級的合法准入。

畢竟航空飛行器不同於電冰箱、洗衣機稍微申請一下就能拿下來,能上天的東西在任何國家都很要緊的領域,資質的審批非常嚴格,至於拿下資質的審批,新型號的立項同樣麻煩無比。

莊建業當初不是不想走正規道路,向上級部委提請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生產有人駕駛飛行器。

然而在部委總覽的國內航空產業的大布局中,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的定位是先進無人飛行器以及航空航天專用設備研製生產的改革試點。

正因爲如此,對莊建業的申請不能說排斥,但也沒那麼積極。

再加上新型號的立項又要涉及一大堆的前期論證,專家評審,可行性評估等等工作,麻煩不說,耗時還特別長。

莊建業乾脆在繼續申請的同時,以科學研究爲目的,對運5這款老型號飛機進行理論驗證研究。

反正洞拐廠提供的飛機連發動機都沒有,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手頭正好又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換上試試總不至於出格吧。

於是乎航空製造總公司就藉着這麼個蹩腳的理由上馬了改進型運5的研製項目。

對此部委倒沒什麼意見,老型號,技術水平又不高,航空製造總公司再折騰能折騰到哪裡去,所以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至於經費、技術、設備、生產,部委除了提供一小部分科研方面的計劃內補助外,絕大部分都是航空製造總公司承擔。

可既便如此,航空製造總公司依舊沒有跳出改進型運5的條條框框,哪怕把機身改的已經連老運5這個媽媽都快不認識了,但經典的雙翼設計依舊保留,沒法子,去掉了那還是運5嗎?

就算來飛行試驗中心做飛機靜力測試那也是打着科研的幌子。

按照莊建業原來的打算,等一些地面測試和試飛結束後,再利用總公司旗下的航空隊在邊疆區天上南北做幾次具有展示性質的航空運輸任務,等積攢些口碑,在利用媒體和民航方面的人脈操作一下。

然後在部委那裡拿個運5C或者運5D的正式型號,莊建業這套先上車後補票的目的就算達到了。

至於能在邊疆區和藏區能獲得多少訂單,莊建業還真沒仔細考慮,畢竟這款改進型運5只是航空製造總公司進軍有人駕駛飛行器的一個突破口,今後一系列的改進是必不可少的。

畢竟雙翼飛機在中低空還不錯,高空的適應性就不是很好了,因此航空製造總公司在有人駕駛飛機的利潤增長點自然要放在改進型運5的二代機甚至是三代機上。

如此佈局也符合航空製造產業的發展規律,畢竟在飛機高利潤的同時,也意味着前期的高投入與長週期,初涉有人駕駛飛機的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當然也想出道即巔峰,但大概率表明絕大多數的航空製造企業還是靠着積累厚積薄發。

所以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也就準備在這方面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

卻不成想,想低調的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實力卻不允許,一列適合高原飛行的新技術的應用,直接引起部隊方面的注意,二話不說,砸下經費,給了型號就參與進來。

這就等於是說上級認可了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在有人駕駛飛行器方面的研製生產能力,先前攔在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面前的資質與審批都不是問題,什麼先上車後補票,現有孩子後結婚,統統一邊去,老子看上你,直接踢槍就上。

有這好事兒,莊建業要是不答應那腦袋纔是被驢給踢了。

莊建業這邊痛快,空軍方面也不含糊,由於是部隊急需的裝備,一切都是特事特辦,很快空軍與部委組成的專家組在糧食飛機試驗中心和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兩地進行考察和調研。

在充分了解運6的性能和機體試驗數據後,基於運6高度肯定的同時,也給出不少可行性極高的改進意見。

半個月之後空軍會同部委聯合向國防科委進行彙報,之後國防科委根據專家組的調研向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下發了運6輕型運輸機的技術任務說明書,運6項目正式立項。

爲此空軍出資一千萬,部委出資一千萬,國防科委提供一千萬的專項資金,一共三千萬人民幣作爲運6項目的研製經費,匯入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賬戶。

就在上級走立項程序的時候,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這邊已經投入到運6改進項目中去。

本來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在設計方面的積累就很多,再加上這些年跟丁來湘等西航大學教授們的合作,又積累了大量的風洞試驗數據,所以運6後續的改進型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早有準備。

原本想等着“補完票”再拿出來,現在省去了先上車的麻煩,自然就沒那麼多顧忌,於是很快就在幾套方案中定下一套可行性最高的。

隨後丁來湘、吳長城、孫教授、錢研究員等一衆老牌航空專家又對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進行了一系列優化,使得新運6的設計方案更加成熟和可靠。

方案確定,生產製造就提上日程,騰飛廠的化學銑切國內一流;複合蜂窩材料成熟可靠;從碳纖維複合材料衍生出來的膠接工藝和熱灌固化工藝也在國內處於前列,再加上一系列自動化和標準化的生產技術與管理模式。

改款的運6雖然比當初的改進型運5的性能上了一個臺階,但對騰飛航空製造總公司來說還遠沒有達到製造上的極限。

於是在莊建業前往糧食飛機試驗中心的兩個月後,一架上單翼,機身更加流暢圓潤,後三點固定起落架佈局的全新運6靜力試驗驗證機便被安放在糧食飛機試驗中心的靜力測試臺上。

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體系纔是關鍵第六百章 國產騰飛造第四百零九章 兩種脈動生產線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哥白楊導彈,大姐圖—160第一百四十章 有P—38模型嗎?第一千二十六章 顛覆既有的空戰思想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顛覆產業格局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鋰電池VS氫燃料第四百四十二章 航空技術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句句千金第一千二十七章 新艦載機:真龍Ⅱ第八百四十一章 莊建業,你就不覺得自己良心痛嗎?第兩百零一章 這東西不能少第三百六十六章 蛙跳躍進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二十分鐘生產一臺發動機第一千九十六章 新型中等推力航空發動機第八十四章 大麻煩第七百四十章 那它爲什麼開始降落了?第七百零一章 超級大單:32億美元第七百零七章 剛正面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強強聯合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與自由美麗間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兩百九十六章 蛇吞象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中國騰飛的老毛病第七百零四章 熬不過下一年第六百五十八章 運15 plus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你永遠都叫不醒裝睡的人第八百八十九章 追悔莫及第四百五十一章 顛覆性的全新體系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航空設計大師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這事兒我莊建業能幹?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聲嘆息第兩百零一章 這東西不能少第八百一十一章 這TM是人乾的事兒嗎?第九百零三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六百一十四章 NB系列高端數控設備第九百五十九章 鈔能力第九百五十一章 TRJ—700支線客機第九百八十二章 更進一步(補更)第八百八十八章 價格戰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GE的誘惑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洛馬老哥,給個面子!第兩百九十四章 人走茶涼第五百六十三章 陸軍航空兵第四百八十七章 來自瓊島的怪物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男人不能說不行第一千四十章 直升機頭盔瞄準具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集合競價第九百五十四章 體系第一千二十四章 雙發戰鬥機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中國騰飛就能辦到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格局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相信國家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SpaceX VS ZTM-NB第二十四章 摩擦焊第四百五十一章 顛覆性的全新體系第一百章 趨之若鶩第一百二十八章 挖人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引進“忠誠僚機”生產線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立規矩第三百三十四章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我們堅持使用國產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電子束毛化處理第八百六十五章 縮小的波音737第一千四十一章 看穿一切的“狙擊手”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時代賦予中國騰飛新的課題和責任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0.125立方毫米第八百一十二章 飛行移動基站第五百零六章 會讓你嚇一跳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HX—30—27型核心機第五百七十八章 Kevlar—凱夫拉材料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能確保萬無一失嗎?第一百五十五章 撲來的飛機第三百二十七章 牛吹大了第八百九十四章 “優勢”的概念第四百章 遍地開花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信息化第九百二十四章 放點血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國居然有了反潛巡邏機第七十三章 職業鹹魚第一千七十六章 一億美元一臺第一百九十三章 扶持騰飛廠第一千零二章 虎口狼窩第一千九十一章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四十二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要臉呼!第五百六十五章 Nomex材料,貴嗎?第八百零七章 行政級別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近乎屠殺的一邊倒空戰第一千七十五章 打破技術壟斷第八百零一章 另類的cosplay第二十七章 翻篇了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低沉本奧義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兩大飛機制造基地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全聽老總師的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衛星自動化生產線第八十七章 完了第一千三十一章 DSI進氣道第六百六十五章 超混雜複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