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大禮

也難怪莊建業會如此驚訝,實在是柔性工裝技術在現代航空製造領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衆所周知,飛機制造是個龐大而又精密的系統工程,也正因爲如此,長久以來,飛機制造無法如汽車一樣實行流水線作業,只能以飛機型號爲核心,實施設計、製造和總裝。

正因爲如此,用於對飛機部件兒固定、旋轉、移動、模具等工裝設備,一般都是按照具體的飛機型號進行單獨設計,獨立配套。

如此模式下雖然保證了飛機再製造時各項參數的精度和一致性,貫徹好飛機設計指標,但這種一個蘿蔔一個坑似的工裝配套,因此通用性差,侷限性多,往往在飛機型號訂單交付完畢或是被迫下馬後,這些工裝設備也就隨着型號一同退出歷史舞臺。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運十的工裝設備,不是其他廠不想用這些設備,問題是運十的工裝設備只能適用於運十這一種型號的飛機,除非其他廠造的飛機與運十的參數一模一樣,還能用一用,要是稍微變化一下,這些已經固定死的工裝設備便半點用都沒有。

所以這種隨着型號下馬而淘汰一大批價格不菲的工裝設備,不是生產企業大手大腳的浪費,而是生產機制和工藝水平的雙重限制不得已的無奈之舉。

那有沒有可以適用於不同型號飛機,且可以對不同部件兒,不同角度都可以靈活使用的工裝設備呢?

當然有,早在六十年代,美國的航空巨頭們便研製出一種基於多矩陣立柱真空吸附的柔性工裝技術。

並應用到數種不同型號的飛機上,不但降低了生產成本,配合數控機牀的高精度,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從而讓美國的飛機產能上了一個新臺階。

究其原因就是這種柔性工裝技術極佳的通用性和靈活多變的控制角度,讓美國的航空企業節省近一半兒的工裝設計時間。

而傳統的飛機制造的工裝設計絕不是個輕鬆的活計,某種意義上來講,不比飛機設計輕鬆多少,也因爲如此,傳統的飛機制造,不但速度慢,而且效率很低,完全是技術密集與人力密集相互疊加的產業。

而柔性工裝技術的出現,卻徹底顛覆了傳統一機一型的工裝模式,利用立柱矩陣的可伸縮性,婉如遊樂城裡的人形倒影板,可以按照不同型號,不同參數,對預加工部件兒進行固定,移動甚至翻轉,完全不受機型和參數的限制。

按理說這麼好的東西,國內的航空製造業不會無動於衷,早應該想到纔是,更何況這種矩陣式的柔性工裝技術基本原理很簡單,後世遊樂場裡的人形倒影板就是用的同樣的原理。

可這麼多年過去了,整個世界除了美國一家會造外,連同樣處在超級大國之列的蘇聯都沒有同類技術,歐洲儘管應用了柔性工裝技術生產自己的客機,但用的依舊是美國生產的設備。

如此簡單的原理,居然只有美國一家會做,想想都不可思議,但細細追究卻又不得不釋然,因爲這項技術跟航空發動機一樣,不在於原理,而在於最核心的精準測量與控制技術上。

要知道飛機上的任何部件兒,都是經過複雜計算得出的最優解,孩子在遊樂場裡往滿是立柱的人形倒影板一趴,就能勾勒出一個人形輪廓,飛機的部件兒要是這麼隨意,那飛機制造就不可能成爲只有少數國家才能玩的明白的高端產業了。

正因爲如此,柔性工裝技術的關鍵便是每個矩陣立柱在固定部件時擡高几何,伸縮幾許,是要保持靜止不動,還是需要多方位調整。

這看似簡單的變化,單純用人力檢測和計算顯然很不現實,小的部件兒還好,可如同波音747客機;C—5戰略運輸機;B—52戰略轟炸機這樣的大傢伙,多少人才能一根立柱一根立柱的量出來?

當然,就算是不怕費勁,用人力去填,真的量出來了,可人終究不是機械,總有打盹,犯糊塗的時候,萬一測量時不小心走了個神兒,數據差了幾個小數點,後果可能就是機毀人亡。

正因爲如此,柔性工裝設備中必須有一套集位置控制,精確測量,移動定位於一體的綜合操控系統。

在這方面美國可謂獨步全球,也正因爲如此,他們的柔性工裝技術才能在世界上獨領風騷。

國內在七十年代有過類似的項目,可由於整套控制系統太過複雜,尤其是應用計算機方面,國內飛機型號的部件數據庫完全空白,所以在卡了幾年後,無奈只能放棄。

別說國內,就是在航空領域能與美國抗衡的蘇聯,在這方面也不如美國,不然怎麼越是冷戰後期,蘇聯在航空領域就越被美國甩得越遠,不單單是單純的飛機設計上,就是蘇聯引以爲傲的產能同樣跟不上美國人的步伐,根子就在這裡。

一套工裝美國人能造六個型號,四十多種部件兒,蘇聯只能造一個機型,兩三種部件兒,其中的效率、成本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不落後纔怪呢。

好在蘇聯玩不轉技術,就拼蠻力,只要能把飛機飛上天,製造環節成本、效率啥的都不是問題。

蘇聯可以這麼玩兒,但國內航空業卻沒辦法跟蘇聯瞎折騰,一來沒人那麼財大氣粗,二來改革也讓國內航空業漸漸明白效益的重要性。

尤其是騰飛廠,幾乎就是賺錢眼兒裡的典型代表,因此莊建業早就想在工裝上下手,從而進一步壓縮成本。

沒辦法,如今騰飛廠一共生產五個無人機型號,居然要用四套不同的工裝設備,這就等於是多花三份錢,這也就罷了,如果哪天某個無人機停產,重金打造工裝設備也就失去了價值,這又是一筆不小的浪費。

基於此,莊建業很想把柔性工裝技術弄到騰飛廠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問題是他有這個心,可沒人給這個機會。

美國人在這方面看得很嚴,畢竟美國稱霸世界的支柱就是航空製造業,而支撐他們航空製造業的便是他們獨步全球的航空製造技術。

也正因爲如此,這些東西真不是你想買,人家就能賣你的,莊建業通過不同渠道希望搞一套設備回來,結果無不是碰了一鼻子灰。

可就在他無計可施,準備再等兩年自己乾的時候,林德曼老爺子居然就把這份大禮砸過來,着實是讓莊建業驚喜的無以復加。

第六百五十九章 生就往死裡折騰第七百九十五章 國家補貼第七百一十八章 “史無前例達成協議”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這活兒他們能幹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伊爾—76可能真的要涼涼第一千章 吃下FCNB—2000民航客機項目第一千一百章 新三打三防第七百六十六章 第二代渦輪燃氣動力裝置第四百四十六章 不成問題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夜幕下那一抹絢爛的漩渦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不敢試一試?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我們忙得過來第兩百一十三章 軍內代號:無偵第一千九十五章 攻擊豹第七百七十三章 再戰東南亞第七百二十九章 那是……五軸設備?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龍MAX第八百八十一章 站着把錢掙了第七百八十九章 空天覆合體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爲了人類和平第九百三十九章 NB—233,機器中的頂奢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蛻變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授信額度8000億第八百五十五章 意義重大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價第七百六十三章 改變能源格局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見李斯特第四百一十二章 沒有鉚釘的飛機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然的雙發飛機第八百四十九章 殲八Ⅱ第六十八章 早就搞成了第九百二十一章 H—ZB800碳纖維第七百零五章 符合我們的標準嗎?第五十三章:領導第六百零六章 航空部件運輸機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要利得利,求名得名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這個技術一般,也就是世界領先第八百零七章 行政級別第八百七十八章 我到了機加工車間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HX—30—27型核心機第七百二十六章 要見莊建業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運—4X系列特種支援飛機第一百零一章 遺憾的渦輪風扇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這個技術一般,也就是世界領先第兩百二十二章 默契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真正的戰場透明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腦袋裡是不是全是屎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航天技術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機腹彈艙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殲11第四章 數是這樣算的第九百二十四章 放點血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要麪皮的莊建業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我們中國騰飛從來不強人所難第兩百六十四章 這纔是新產品第七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天使第九百一十四章 真正大佬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WZ—12NB武裝直升機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海軍大發展第六百六十三章 HX—6—11型核心機第六百零六章 航空部件運輸機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巡飛彈第五百一十五章 以市場爲驅動力第八百零三章 88萬美元一套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燃氣渦輪泵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中國騰飛真正的恐怖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把國內的消費心理拿捏的死死的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男人不能說不行第兩百二十二章 默契第三百五十二章 拭目以待第兩百零三章 氣象監測機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這樣的對手……實在是可怕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生意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不可思議!第六章 試驗成功第九百七十五章 看不見的“沉默者”第四十四章 試製型號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一樣的飛機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相信國家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內含凡爾賽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請各位先了解下什麼是凱夫拉材料第一千九十九章 長城工程第一千一十章 零元購第兩百八十四章 技術共享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最多20個億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大聯合第七百八十七章 在大氣層內混,有意思嗎?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出口轉內銷的淘汰貨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NB—996Plus金屬3D打印機第一千六百章 航司心裡的大魔王第五百四十九章 沒弄到小的到就搞個大的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這事兒我莊建業能幹?第三百三十四章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八百六十三章 打開海外市場第六百零二章 莊總,真的?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世界領先第兩百四十四章 飛機可不是誰都能造的第九百五十六章 自帶BGM的男人第三百章 TY—3無人機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30億美元的一攬子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