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無偵—10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

但如何解決卻是個世界性難題,畢竟航母編隊這東西他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在海上到處東遊西逛的,想要時刻頂住這種大傢伙的動向,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外層空間佈置一層監視衛星網絡,從而令航母無處遁形,畢竟居高臨下才能看得多、看得遠,不然又如何?

就算是美蘇面對這個問題也是無解的,更何況還是後來居上的中國騰飛?

不沿着這條道路走,難道還能另闢蹊徑?這不是可不可能的問題,簡直就是在做夢!

當時中國騰飛內部也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畢竟那是前蘇聯和美國定下的最具可行性的技術路線,沿着繼續走最起碼可靠、穩定且走得通,哪怕成本大一些,但可行性卻很高。

可要是另起爐竈的話,誰敢保證就能一定成功?

當然,有人會說,中國騰飛以往的創新不是挺成功的嘛!

問題是那些個創新都是能從歐美髮達國家哪裡找到技術上的源流,也就是說相關的技術路線人家早就有,或者已經實現,中國騰飛只不過實在這條技術路線上填補了自身上的空白或是做得更好。

就比如碳纖維複合材料,中國騰飛沒做出來之前,人家美國、日本就已經做得很成熟了,各種牌號的碳纖維材料就在那兒擺着,中國騰飛只要照着美國和日本趟出的技術路線做下去就行。

還有FCNB—200和FCNB—220兩個系列的民用客機,無論是美國的波音還是歐洲的空客,早就把整體的架構給搭好了,從基礎理論上來說,連不通的航空專業本科生都說得明白,沒啥秘密可言,依舊是照着做就行。

從這個角度來看,說中國騰飛致力於創新是沒錯,因爲不創新也不會有這麼大的成就;但要說中國騰飛真的很能創新也不盡然,畢竟很多東西不是中國騰飛自己開創的,而是沿着歐美髮達國家早就鋪就好的技術路線義無反顧的走到現在。

真正屬於自己,且能引領世界的技術路線似乎在中國騰飛身上很難找得到。

這便是2000年前後被人長長提到的“製造”和“創造”這兩個根本上的概念。

這麼多年中國騰飛更多的是致力於“製造”,與真正的“創造”還有很大的距離。

正因爲如此,驟然拋棄前蘇聯的技術路線,尋找其他的替代方案,不少中國騰飛的內部人士都很擔心自己會不會搞砸。

連內部都如此,就別說外界了,部隊方面的憂慮只會比中國騰飛內部更甚,甚至有部分技術幹部親自登門勸莊建業放棄另起爐竈的想法,直言他們能等,即便再拖個十年二十年,他們也想要個成熟可靠的反艦彈道導彈系統,而不是一款弊端從生,毫無實際意義的樣子貨。

說白了,還是希望中國騰飛堅持前蘇聯的技術路線。

莊建業打心底裡是認可前蘇聯的技術路線的,因爲很明顯,前蘇聯的技術路線纔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可問題是龐大的構建費用和維護費用誰買單?

要知道總部每年雖然在反艦彈道導彈的經費都在漲,可直到21世紀初,每年才達到18億人民幣,就這不到20億人民幣的年度經費還得幾家單位一起分,中國騰飛承擔的任務多,但最多也就能得到總額的三分二。

就這點兒錢,別說研製發射幾百顆衛星了,就是維護這些衛星正常運行的費用都不夠。

除非每年的總經費能漲到80到100億人民幣,否則想都別想。

可問題是,即便國內財政已經大爲改善,經費方面照比八、九十年代要充裕許多,也沒辦法每年應付這麼龐大的開支。

沒辦法,誰讓部隊過去二十多年的欠賬實在是太多了。

君不見陸軍的59式坦克還在挑大樑?空軍的七爺還是主力?海軍的空潛快架構還在延續?

想要改變、想要升級,那不是動動嘴就能辦成的,是要真金白銀堆出來的。

面對這麼多的短板和窟窿,每年增加的經費額度根本就不夠,上哪兒還能調撥多餘的款項支持超出體量的龐大系統?

至於等的問題就更不用說了,有些事情越往後拖,就越容易變質,一旦量變累加成質變,手裡要是沒有點兒壓箱底的手段,難道真的要眼睜睜看着事態向最壞的方向滑向深淵?

所以類似反艦彈道導彈這種極具價值的戰略\戰役類裝備早形成作戰能力一天,就早一天握住相關事態的主動權。

這可不是莊建業的意見,而是總部研判的真實事態!

所以當莊建業將兩個理由往找上門來的技術幹部們面前一擺,這些技術幹部們就啞火了,沒辦法,無論是經費還是事態他們都解決不了,哪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然,莊建業的壓力也很大,畢竟是另起爐竈,搞一套自己獨有的技術路線,真要是走不通的話,成本到是其次,關鍵是耽擱部隊形成戰鬥力的時間就得不償失了。

正因爲如此,莊建業在這方面可謂是慎之又慎,接連提出不下百種的替代方案,最後又一一否決,以至於那段時間莊建業的頭髮都熬白了一大半兒,差點兒沒堅持下來。

直至某天中國騰飛的食堂裡,某位技術員開玩笑說:“如果高空滑翔彈頭能做成可操控的無人機會怎樣?是不是很科幻?”

當時不少人都在笑罵這位技術員天真,成天癡迷科幻小說和電影都要中毒了,連這種不靠譜的法子都能想的出來。

那名技術員同樣不以爲意,畢竟相較於星際戰艦,時空穿梭啥的,把滑翔彈頭做成無人機實在太Low了,也就一笑了之了。

不過閒聊這幫人說者無心,但當時在裡間兒吃飯的莊建業卻聽者有意。

因爲別人不知道,他這個主抓反艦彈道導彈的項目負責人卻非常清楚,反艦彈道導彈的再入式超高音速滑翔彈頭,嚴格意義上來講就是一款擁有自主控制系統的無人機。

沒辦法,那種針對目標的變軌、轉向、漂移、攻擊,與攻擊類無人機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除了速度更快一點兒以外,真的沒多大的區別。

既然如此,那能不能打造出一款可以在亞軌道高速飛行的特種無人機,從而可以在地面人員的控制之下,在重點區域進行大面積偵察和監視?

氣動外形和相關材料,照搬高超音速滑翔彈頭就行;無人機相關控制和偵察、通信組件中國騰飛這個無人機祖宗可謂是要多少有多少。

就這樣茅塞頓開的莊建業越想越興奮,立刻組織人員進行可行性研究,並很快制定出具體的實施方案,這便是現如今徘徊在W地區震中上空45公里亞軌道空間的無偵—10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0.15mm直徑的氣膜冷卻孔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巡飛彈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就這麼黑心第六百二十八章 飛行的妖孽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正在工作的發動機尾噴口可以摸第三百六十章 新車間第八百四十六章 夜襲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要利得利,求名得名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演習三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信息化第一百七十八章 卓越第八十四章 大麻煩第一百五十九章 借用一下第八百九十五章 哀兵必勝第三百四十章 憋屈第七百一十三章 屎盆子一個接一個第一百九十四章 底氣第九百四十一章 NB—233B版本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四旋翼無人機VS坦克第三百零九章 大禮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四發大運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天才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勇敢的張開雙臂撲過去第四百九十七章 四百多億美元的市場第五百一十七章 關鍵設備第七百五十九章 NB—250第五百一十三章 騰飛集團第七百四十一章 神一般的起降能力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一波鹹魚翻身似的逆襲第五百五十八章 這資本,誰不會玩兒似的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騰飛系四大板塊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中國的“野鼬鼠”中隊第七百七十七章 內幕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有多大?跟天那麼大!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訂單爆棚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自洽的產業閉環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航天、航空旋轉門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5年首飛,8年量產第三百六十五章 戰略司令部演習第一百六十六章 炸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第四百七十六章 可以在野蠻點兒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強的有點兒過分第五百八十章 這下坐蠟了第一千八十八章 定義洗地新體系第三百二十四章 折騰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中國騰飛這幾百億花的絕對值第八百六十三章 打開海外市場第兩百四十六章 窮人的導彈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5000萬的大禮包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三分天下第兩百九十一章 這能量得有多大?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災人禍第一百零七章 倒黴的彭川第九百二十六章 FCNB—2000項目第兩百八十七章 積壓第五十三章:領導第四百七十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這東西哪兒來的?第八百零二章 老外也不例外第六百四十八章 賺大錢的機會來了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技術轉讓費:28億美元第一百零二章 瘋了第九百六十七章 跟世界首富是朋友第三百四十章 憋屈第兩百零七章 怎麼辦到的?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噴了一臉第八十一章 什麼情況?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演習(一)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芯片級銣原子鐘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隱身豹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技術轉讓費:28億美元第一百二十三章 價值無法估量第一千一十九章 南亞制空權第兩百五十三章 飛行設計軟件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七百四十二章 C—17同款第七百二十七章 空客他們夠格嘛第兩百四十四章 飛機可不是誰都能造的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LYJ—2000防空導彈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近衛第82機械化步兵營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最大的缺點——太貴!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威懾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加入JSF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我教你呀第六百三十六章 沒有一場飛行表演解決不了的事第六百五十章 佈局軍用作戰飛機第兩百四十四章 飛機可不是誰都能造的第一百零二章 瘋了第九十七章 賺大了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最大的缺點——太貴!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更輕、更省、更強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我們不會賺一分錢第兩百一十三章 軍內代號:無偵第七百六十四章 制定標準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莊總,把我們廠收了吧!第八百零二章 老外也不例外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空中最亮的眼第八百一十八章 凝視成像系統第四百零四章 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