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反航母作戰體系

見到火光從屏幕上亮起的那一刻,整個機庫內無比的安靜,在場的一衆部隊首長和領導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他們心目中的應該成爲轟炸機種子的TY—22隱身無人機竟然是反航母作戰的一個重要節點。

是的,在剛纔的視頻中所進行的不是別的,正是一次攻擊航母的模擬演練。

只不過試驗方並不是部隊,而是作爲研製方的中國騰飛。

也正因爲如此,高速彈頭的發射載具並不是彈道導彈,而是由改裝後的TRJ—700支線客機投放的一枚模擬彈頭。

可既便如此,整個過程已經大體上構建出一個完整的反航母作戰體系,由天基衛星提供目標的大致方位,並通過不間斷的衛星過頂,對移動的航母進行跟蹤,隨後無人機跟進,在衛星的指引下對航母實施動態跟蹤的同時提供準確的目標數據諸元。

待我方反航母攻擊武器發射後,無人機還可以提供中繼指導和精確引導等方面的輔助。

可以說在整個反航母過程中,無人機起到了承接衛星數據和攻擊彈藥最終命中的重要作用。

可以說,少了無人機這個節點,整個反航母作戰體系就會變得支離破碎,根本稱不上體系。

而加入無人機這個重要的輔助,整個體系的戰鬥力便立刻凸顯出來,彷彿太空中的衛星,手裡的導彈在無人機這個催化劑的作用下,融合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效果,完全達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超強功效。

當然,這個節點使用TY—2或無偵—8這樣的大型無人機平臺都能辦得到,可問題是這類無人機在航母戰鬥羣這樣超強存在面前的生存機率又有多少?

估計還沒飛到指定地點,就會被航母戰鬥羣所屬的艦載戰鬥機擊落。

畢竟航母戰鬥羣的防空能力算是當今世界上至高的存在,不但有艦載高性能雷達,還有前出的艦載預警機,然後是艦載戰鬥機的多層防護,再加上護航艦艇攜帶的防空導彈,整個航母戰鬥羣就宛若一隻滿身是刺兒的刺蝟,任誰去啃一口都會被扎得頭破血流。

所以別說一半的無人機,就是性能更好的戰鬥機,在航母戰鬥羣強大的綜合實力面前也是被當靶子擊落的命。

而這也是爲什麼,國內反航母作戰理論提出了近十年,反航母攻擊性武器也已經實質性研製也有五、六年的光景,卻依舊沒有形成完整的反航母作戰能力的重要原因。

要知道反航母作戰從來不是朝着航母打出幾枚導彈就能完成的簡單事情,而是需要一個完整的作戰系統。

首先必須要發現航母,畢竟航母的機動能力擺在那兒呢,絕不會擺在那裡任你去打,那有人問了,航母辣麼大,想找到他還不容易?

如果海洋麪積跟陸地面積一樣大,可能還容易些,問題是海洋的面積是陸地的幾倍,那難度就成倍的提升,再加上航母開足馬力在海上各種的撒歡兒奔跑,難度更是會呈指數級提升到令人頭等的地步。

這就好比在夏夜的暗室裡去打飛來飛去的蚊子,偌大的房間裡就那麼一兩隻,想要找到可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辦到的。

在大洋裡找航母也是一樣的道理。

好在這個難題冷戰時期的蘇聯用不計成本的軍備投入蹚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那便是在太空中部署數量龐大的海洋偵察衛星,專門監控航母的動態。

國內自然沒有蘇聯那麼瘋狂,但利用幾顆偵察衛星和資源勘探衛星對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的重點區域進行重點偵察的能力還是有的。

能發現航母,接下來就是打擊了,傳統的作戰方式很難敲開航母戰鬥羣那厚厚的防護層,但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要攻擊武器達到了一定速度,讓航母各項防護舉措來不及反應就直接GG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爲此蘇聯時代大力發展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而國內則更進一步,使用能夠實現高超聲速的反艦道導彈。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便是將偵查力量與攻擊力量有效的整合起來,從而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增強效果。

在這方面,蘇聯做的就不夠好,兩大體系的整合做得過於複雜,涉及到了地面衛星接收站,海軍司令部指揮中心,空中的圖—142反潛巡邏機,艦隊核心的航空母艦和核動力巡洋艦。

層層疊疊的機構和節點導致整個指揮作戰鏈條冗長而又複雜,以至於往往一道命令需要經過四、五個重複的播發才能下達到基層執行。

也正因爲如此,蘇聯在反航母作戰方面的侷限性很大。

對此蘇聯不是沒想過做出改變,問題是以當時的技術水平,能做到蘇聯的程度已經是整個太陽系最強大的反航母力量了,想要改進除非技術能更進一步。

問題是技術進步了,蘇聯也解體了。

在這方面摸着蘇聯過河的國內不得不說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得益於摩爾定律的持續推進,大規模集成電路被做得越來越小的同時,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以往三、四個節點接力傳遞的東西,一個平臺一個節點就能有效的完成。

可以說阻礙蘇聯完成反航母作戰體系進化的技術阻礙,進入後冷戰時代已經不算是個問題,然而國內在系統整合上趕上了好時代,卻因爲過去幾十年的短板在平臺方面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

翻遍國內壓箱底兒的老寶貝兒,居然就沒有一款能夠在航母戰鬥羣面前擁有極高生存能力的節點平臺。

這就令國內面臨比蘇聯時代還要尷尬的境地,那便是根本無法統合偵察與打擊力量,也就談不上反航母作戰體系的建設。

偏偏在這個時候,中國騰飛的TY—22出現在衆人眼前,並且向他們展現了TY—22統合偵察與打擊的優異能力。

這也就罷了,最關鍵的是TY—22可不是一般的無人機,而是一架貨真價實的隱身無人機,這在整個反航母作戰體系中的意義可就無比巨大了。

要知道航母戰鬥羣的防空能力與陸地上的要地防空其實差不太多,都很難發現隱身目標,或者說對隱身目標及其不敏感。

既然如此,那TY—22隱身無人機就解決了節點平臺最重要的問題,那便是生存力。

再加上其18000米的飛行高度,8400公里的航程,可以想見未來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的廣闊空域上必然成爲TY—22隱身無人機自由翱翔的自留地兒!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形狀記憶合金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DZB—221空射彈道導彈第八十九章 後悔第五百八十五章 命令,行動第三十八章 原來如此第七百三十七章 圖樣圖森破第六百三十八章 巨頭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飛在天上的大海豚第四百六十五章 比黃金好要的東西第兩百九十二章 隱身材料第五百一十五章 以市場爲驅動力第十四章 骨幹第一百五十九章 借用一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威懾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待外賓第八百四十一章 莊建業,你就不覺得自己良心痛嗎?第八百零九章 受災嚴重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運—4X系列特種支援飛機第九十二章 打底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怎麼做到的?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爲所欲爲第一百四十四章 轟動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不是東方某大國人就滾一邊去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精度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重點:隱身氣動外形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國產大飛機第九百八十章 這工藝,太漂亮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飛控軟件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全球無人機哪家強,中國浣城找蘭翔第六百一十五章 世界一流第一百零六章 窩火第一百七十一章 無人機的DIY第五百六十九章 “小叉車”直升機第七百一十章 假新聞,下一個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波音的需求第九百九十五章 這下……全完了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巨頭的尷尬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無人機蜂羣矩陣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這套路簡直……天才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存在第三百五十一章 宙斯—3無人機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這便是半代的差距第一千七十八章 每年100億美元第一千五十三章 鎳基鈦錸鈮鉿合金第十一章 永宏廠不行第兩百零六章 無懼風雨第一千零九章 2億美元,這波韭菜我收了第一千四十四章 自動化設備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要人親命的節奏第八百七十一章 50億美元第三百三十四章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二十分鐘生產一臺發動機第五百零九章 海軍領導班子的原話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LYJ—2000防空導彈第八百四十三章 也不多,就200萬美元第九百九十八章 捏死一個不算過分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總投資1487億人民幣第九百一十五章 第四代渦扇發動機風扇葉片第九百六十二章 隨心所欲第一百四十四章 轟動第一千三十八章 不是天才,怎麼能搞得出來?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可驅動航母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多用途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差錢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這纔是中國騰飛的核心競爭力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腦袋裡是不是全是屎第兩百六十二章 對手第一百零六章 窩火第一百零五章 丟人第五百九十四章 這廣告打的第四百九十四章 專業的反潛巡邏機第七百八十六章 爸爸給你買的飛機第六百五十三章 中國人居然動用了飛機第四百九十三章 機遇窗口第八百五十六章 拋韭菜根兒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亮亮家底兒第五百九十四章 這廣告打的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保證90%以上的生存率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飛翼式佈局第兩百一十二章 《騰飛航空》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多用途第四百二十七章 然並卵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最大的應用:農業普查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殲—8E的核心工藝第四百一十章 三代蜂窩組件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巡航導彈?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特供版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製造技術超越F—22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忠誠僚機第五百九十一章 一杆子捅破天第八百五十一章 新中運第一千七百章 三觀崩塌第三百九十章 純粹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難啃的骨頭第四百七十三章 改裝安—26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領先世界的首創第兩百五十八章 這是……導彈?第七十六章 兩全其美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D—71M燃氣輪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