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中國騰飛的體系

而這還是中國騰飛航天通信服務一項的收入,另一個航天數據服務還沒算呢。

要知道除了三顆通信衛星,中國騰飛還運營兩顆資源勘探衛星,用於國土測量,能源勘探,以及其他數據遙感測量。

由於衛星上攜帶有小型變軌發動機,可以隨時更改軌道和位置,因此這兩顆衛星具有極高的靈活性。

再加上高靈敏光學鏡頭,令這兩顆衛星的任務彈性極強。

正因爲如此,不少國家的能源勘探,城市規劃,道路建設,礦產開發,環境評估等前期的數據分析和整理工作都交給了中國騰飛來處理。

只不過不少國家更關心鄰國的情況或本國周邊的情況,自己國家卻很少涉獵。

就比如巴基斯坦的總參謀部,每年都會要求中國騰飛爲他們提供新德里西北部地區的城市建設情況,道路增加情況,環境變化情況甚至是人員聚集情況等一系列複雜而多樣的數據分析報告。

給出的理由是巴基斯坦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報告能夠更好的評估新德里西北部地區的投資價值。

還有泰國皇家樞密院,同樣對緬甸和越南的道路、交通樞紐、港口建設、礦產開發特別上心,幾乎每隔半月就要求中國騰飛向他們提供更新後的數據分析報告。、

理由是確保泰國在這兩國的投資安全。

類似的理由同樣出現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貌似除了國內國土資源部門、環境保護部門、地質勘探部門外,就沒有對本國土地上的花花草草感興趣的。

對此,秉承着太空資源和平利用,絕不從事太空軍事化的中國騰飛與各個國家和組織簽訂一系列和平利用外太空資源的附加協議後,便對這些國家和組織要求的目的地數據分析放開。

畢竟人家也是爲了投資嘛,妥妥的民用行爲,中國騰飛有什麼好置喙的?至於未來這些投資砸下去的金錢還是導彈,那就看這些國家和組織的良心了,還是那句話中國騰飛又不是這些國家的爹媽,哪能管那麼多。

既然這些國家和組織所謂的“投資”利益巨大,那中國騰飛的數據分析報告的價格同樣不菲。

一般按照精度10米,5米,2米分爲三個檔次。

精度10米的重點區域月數據報告每份50萬美元;精度5米的重點區域月數據報告每份100萬美元;精度2米的重點區域月數據報告每份200萬美元。

精度2米以下的數據分析自然是有,但價格要翻倍。

至於精度1米以下的,不好意思,以目前中國騰飛在軌的兩顆衛星還做不到這麼高的精度,想要可以找美國佬要。

在通常的情況下,一般的國家和國際組織以投資爲目的的數據分析報告,精度5米的就足夠了。

若是想做點兒斷線操作,可以提升到精度2米。

就比如上半年的巴基斯坦,因爲與新德里的邊境衝突就直接提升到了精度兩米,且要求每24小時更新一份數據分析報告。

爲此中國騰飛啓動一顆資源勘探衛星上的小型火箭發動機,實施了機動變軌技術,停留在南亞地區上空足有一個半月,配合着正常運行的另一顆資源勘探衛星形成了一個24小時偵察網。

爲此,巴基斯坦方面向中國騰飛支付了1.5億美元的數據分析費和變軌耗材費。

算上印度尼西亞因爲東帝汶跟澳洲的齟齬要求的緊急數據分析;泰國方面針對越南一系列舉動要求的加快數據更新頻率;阿聯酋因爲伊朗新港口建設要求的實時分析數據,一整年下來,中國在航天數據分析服務方面獲得4.62億美元的營收。

從而創造了一個奇蹟,那便是在整年國際航天發射業務、火箭和衛星研發製造業務鉅虧600萬美元的情況下,中國騰飛的航天業務總收入超過6億美元,利潤更是高達4.5億美元,利潤率高達75%。

看着高到離譜的利潤率,中國騰飛上下算是知道爲什麼發達國家削尖了腦袋往服務業,尤其是高端服務業裡鑽,真的是不流汗,不吃苦,就那麼舒舒服服的就能大把的賺錢。

與之相比,苦哈哈的造襯衫,組裝元器件,一天天累個半死也賺不上幾個錢,反而還拉低生活質量,自然是沒人願意要。

問題是,想要進入高端服務業,就必須擁有高端製造業,想要擁有高端製造業就必須從低到高一點點的發展起來。

中國騰飛的航天業務能在被整體納入域外某大國XXX法案後依舊能夠通過航天服務業務實現營收上的突破和逆襲同樣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也是從航空模型開始一點點發展起來的。

當然靈活的經營理念也是重要的一方面,不然怎麼其他航天生產單位虧得哀鴻遍野,怎麼就中國騰飛這邊風景一片獨好?

是中國騰飛的技術先進?

說實話無論是通信衛星還是資源勘探衛星,中國騰飛用的都是國內航天界耳熟能詳的成熟技術,別說中國騰飛這個新秀了,就是任何一家有資質的航天企業或單位都能造。

至於發射,中國騰飛由於自家的火箭還未完成研發,只能自掏腰包委託其他航天單位和發射場發射。

費用半點兒優惠都沒有,都是按照國際市場價支付。

在軌的測控和遙測到是中國騰飛自己,問題是這套設備也是國內普遍採用的成熟技術和產品,也不是中國騰飛獨創。

唯一不同的是,中國騰飛申請了國內第一張商業衛星獨立運營牌照,並將自己運營的衛星與自家生產的無人飛行器和有人飛行器進行有效的整合,從而形成航天、航空完美的產品閉環,實現完美的良性發展生態。

換句話說,單獨盯着中國騰飛的航天業務如何如何賺錢那眼界就太窄了,實際上中國騰飛的玩兒法跟美軍在海灣戰爭中虐伊拉克的玩兒法是一樣的,根本不是兵器的單對單的1V1,而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與支離破碎的個體集合的碰撞。

中國騰飛因爲早年間的航空業務爲基礎,配合航天業務同樣形成了一個無與倫比的體系,如此一來,中國騰飛就跟現如今的微軟加戴爾一樣,既能在終端上賺一份兒錢,日後還能在系統維護、數據升級、業務管理等服務方面時時刻刻的賺客戶的錢。

第一千零二章 虎口狼窩第五百二十章 勝利屬於……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颱風”戰鬥機第七百九十一章 衛星的生產製造能力第四百六十七章 另一個新高度第一千二十一章 TZB—2000預警無人機第七百三十四章 米秒不差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殲11第八百三十四章 直升機上沒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商業邏輯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重點:隱身氣動外形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單價1.78億人民幣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直接崩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還得看要怎麼做第一百九十八章 話語權第一千三十四章 X—35第四百一十六章 型號:運6第兩百一十一章 中國路線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四旋翼無人機VS坦克第一百零六章 地方保護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直接開價兒第兩百三十九章 飛行炮彈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引進“忠誠僚機”生產線第九百八十七章 一力降十會第一千八十七章 懟地小能手:強5H第五百二十三章 勝利的關鍵第三百五十八章 紅眼睛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LYJ—18區域反導\反衛星攔截系統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天才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一樣的高教機第九百四十三章 自己當大哥第一百一十一章 機會(爲雨下微末舵主加更)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中國騰飛集團第兩百四十七章 東西能實現嗎?第四百三十三章 運6出口型——高原鷹系列第四百六十五章 比黃金好要的東西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製造技術超越F—22第三十七章 人際關係第三百二十四章 折騰第兩百一十七章 “先鋒”無人機第八百四十一章 莊建業,你就不覺得自己良心痛嗎?第九百五十九章 鈔能力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微妙的三大巨頭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這羣大佬願不願意買單?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是無人機收益的十倍第兩百零五章 扶搖直上九千米第五百零三章 What?第兩百七十九章 無人機的新紀元第三百三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吊裝10噸推土機的直升機意味着什麼第一千八十一章 成本價:2.5億美元第四百七十七章 全覆蓋巡航第五百三十二章 CN—235第九百七十四章 電驅動?第五百三十二章 CN—235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Ztm-NB太空探索公司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與世界領先水平相差3年第三百一十九章 截胡第四百二十四章 多尼爾—228運輸機第三百一十章 慣用手段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真的要成立中國騰飛?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不一樣的重型艦載機第七百三十七章 圖樣圖森破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夜幕下那一抹絢爛的漩渦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思路第八百一十七章 怎麼做到的?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十年磨一劍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桑格爾彈道第五百六十三章 陸軍航空兵第一千九十章 聯合防區外打擊武器第兩百三十章 孤家寡人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預警機第二章:威嚴大廠第九百三十二章 到底誰的預報準?第四百四十五章 空運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擺脫對中國騰飛的依賴?第一百三十四章 倒爺第六百四十章 航空材料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最大的特點:便宜第九百九十八章 捏死一個不算過分第八百二十七章 撿到寶了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破防了?第七百四十八章 “凝視者”無人直升機第六百六十章 “海東青”計劃第五百零八章 往死裡坑第八百三十三章 不得不指望東方某大國第一百七十五章 TY—2型無人機第三百六十八章 遊隼—1旋翼機第四百一十三章 用事實說話第七百九十五章 國家補貼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發,入魂!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運—18“大海豚”第三百六十一章 讓你大開眼界第六百五十章 佈局軍用作戰飛機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主要矛盾第一百零一章 遺憾的渦輪風扇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想發射火箭?先付錢再說!第五百一十四章 佈局航電第一千二十五章 印度洋上的怪物第一百零五章 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