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飛翼式佈局

也難怪衆人會有這樣的驚詫的感覺,主要還是觀察的角度不同,幾位航空兵出身的領導在看到機庫前的飛機時是一個沿着機頭方向不到30度的側顏,這個角度的確跟殲—8E很像。

可離近了一瞧方纔發現除了機頭和進氣口與殲—8E相似之外,整個機身中後部與殲—8E沒有半毛錢關係,更準確的說與其他任何一款國內外的飛機氣動佈局都不同,呈現出一種另類的,超現實的,顛覆傳統的,卻又不失現代氣息的全新佈局。

就好像是傳說中展開翅翼的吸血蝙蝠,又如同侏羅紀時期的風神翼龍投胎轉世,在靈動中給人一種蠻荒般的兇殘氣息。

是的,中國騰飛這架垂直起降戰鬥機的佈局並沒有採用美俄兩國那種傳統的常規佈局,而是用了一種近乎于飛翼和常規之間的全升力體式佈局。

機頭和進氣口自不必說,那就是照着殲—8E,或者說是直接從真龍Ⅱ驗證機哪裡搬過來的,但從進氣口之後就跟殲—8E或真龍Ⅱ驗證機沒半毛錢關係了。

兩條更加渾厚的邊條翼引出兩具極具個性的寬大機翼,從正面看兩對機翼後掠40度,好似典型的無尾三角翼,但沿着機翼向後卻發現機翼並非典型的三角翼,因爲機翼尾部同樣前掠30度,以至於兩具機翼配合完美的翼身融合工藝,令整體呈現出一種近乎於菱形的半飛翼式佈局。

再加上發動機尾噴口後延伸出去的兩具呈45度傾斜的垂尾以及下方的兩個小腹鰭,整架垂直起降戰鬥機顯得非常的另類。

然而只要稍微瞭解些航空動力學知識的人卻非常清楚,這款看似另類的垂直起降驗證機具備相當強的續航能力和機動性。

原因很簡單,這類氣動佈局的飛機並非沒有先例,不但出現過,而且總體性能優異的一塌糊塗,那便是美國麥道和諾斯羅普聯合研製的YF—23戰鬥機。

其對標的競爭者便是現如今大名鼎鼎的F—22。

儘管YF—23戰鬥機儘管在最後的競爭中敗給了F—22,卻不是輸在了技術上,而是敗給了太過超前的理念,以至於令略顯保守的美國空軍覺得YF—23戰鬥機成熟度沒有F—22好,這才選擇了更爲傳統的F—22。

實際上YF—23戰鬥機無論是航程還是超音速巡航亦或是隱身等關鍵指標都要優於F—22,特別是其獨特的菱形升力體氣動佈局,幾乎將麥道擅長的機動性與諾斯羅普引以爲傲的飛翼式佈局的優點盡數吸納,不但擁有極大的載彈量,而且在作戰半徑和空戰機動方面完全碾壓當時任何一款作戰飛機。

也正因爲如此,YF—23戰鬥機又被成爲美國航空工業真正的巔峰。

由於YF—23戰鬥機太過優秀,業內一直流傳着一個說法,那就是YF—23戰鬥機並沒有真正的失敗,而是被美國空軍以高速偵察機的名義大量採購,裝備給空軍的戰略偵察聯隊,成爲新一代的偷~~~~窺王者。

不管傳言是真是假,有一點卻可以肯定,那便是YF—23戰鬥機優異的性能是毋庸置疑的,正因爲如此,當一衆航空理論基礎極強的首長和領導見到眼前這架垂直起降驗證機後纔會發出:“這是我們設計的飛機?”的驚呼。

沒辦法,實在是這種氣動佈局可不是照貓畫虎就能搞出來的,而是需要在飛翼佈局、傳統的梯形機翼、無尾三角翼、全升力體、翼身融合等方面具備相當強大的經驗和基礎才能堪堪入門。

之後還得對襟翼、副翼有着極深的造詣,在複合材料、金屬材料、合金材料、陶瓷材料等領域擁有異乎尋常的積累,再加上將創新貫徹始終的研發團隊才能駕馭的了這樣前衛的氣動佈局,否則只能乾瞪眼啥也做不了。

原因很簡單,這種氣動佈局的好處是很多,但缺點也不少,最重要的便是機動性如何保證,畢竟是戰鬥機,沒有超強的機動性,在天上那就是活靶子,然而近似飛翼式佈局天生在機動性能上吃虧。

再加上缺少水平尾翼或鴨翼的輔助,正常情況下這類飛機的機動能力簡直能讓人聽者傷心,聞者流淚。

那YF—23戰鬥機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很簡單直接用副翼與襟翼的配合來完成超機動動作,也就是說YF—23戰鬥機的副翼和襟翼跟傳統飛機上的副翼和襟翼有着很大不同,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作用,這項基礎來源於諾斯羅普的另一個巔峰之作,B—2隱形轟炸機上的襟翼和副翼的組合。

只不過諾斯羅普在YF—23戰鬥機上將這套技術再次昇華,配合着後部的垂尾和升力體機身,YF—23戰鬥機這纔有了堪比F—22的機動能力。

問題是,這套襟副翼組合機動方式看似簡單,卻不是誰都能做得出來的。

就如同B—2戰略轟炸機,美國人早就把基礎原理和配套方案公佈出來了,結果整個太陽系除了美國人還有誰造出飛翼式隱身轟炸機?

不是不想做,而是根本沒做不出來,不說別的,就B—2的襟副翼差動組合的時機把握和調控位置怎麼控制就是個讓人頭疼的難題,畢竟飛翼式佈局航空器難控制是世界公認的,想要讓這種飛機乖乖聽話真就不是襟副翼差動就能擺平的,所涉及的東西簡直浩如煙海。

諾斯羅普那是從二戰之後便開始在飛翼式氣動佈局上下功夫,前前後後投入海量資金,摔了數架原型機,犧牲了十多位飛行員才積累起來的龐大經驗,這纔有了B—2和YF—23。

正因爲如此,航空工業的進步只有局外人以爲是爆發式的躍進,實際上在哪一步躍進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倒在了幾十年如一日的技術積累當中。

在場的部隊首長和領導們自然不是局外人,他們很清楚沒有雄厚的技術積累,想搞出類似YF—23戰鬥機一樣氣動佈局的飛機跟麼就是東施效顰。

可這些年來誰也沒聽說中國騰飛在飛翼式氣動佈局上有涉獵呀,那眼前的垂直起降驗證機是怎麼來的?

就在這個時候沉默良久的總部首長忽然想到了什麼,轉頭看向莊建業:“你們的TY—22無人機是不是還在繼續?”

第四百四十二章 航空技術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不可能有這麼高的指標第一千九十七章 DZB—1500空射巡航導彈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真的要成立中國騰飛?第三百六十一章 讓你大開眼界第七百一十五章 管殺不管埋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四代機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擺脫對中國騰飛的依賴?第六百三十三章 這飛機,厲害呀!第三百三十六章 倒掛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世界領先第兩百四十一章 品,你自己細品第兩百零六章 無懼風雨第兩百六十九章 智商稅第八十一章 什麼情況?第六十一章 拉人入夥第三十二章 創造歷史的成品率第四百六十四章 技術飛越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中國騰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十八章 方案第一百五十二章 用科學精神幹私活兒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信息化第六百零三章 勢頭擋不住第八百三十七章 不爭饅頭,爭口氣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傾轉旋翼機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精度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兩大飛機制造基地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芯片製程第三百九十六章 定位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發動機高空重啓試驗第一千九十四章 把技術做成了藝術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完全併入中國騰飛第十七章:不停車自緊夾頭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技術轉讓費:28億美元第兩百三十四章 賣給你都行!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難啃的骨頭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高速直升機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FBC—1B戰鬥轟炸機第三百二十二章 風口第四百三十八章 很輕,很強,很顛覆第三百九十章 純粹第七百二十一章 左右橫跳第五十九章 渡困局第一千一百章 新三打三防第五百八十八章 絕不可能是導彈第一千二百章 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八十五章 不破不立第一百六十六章 炸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怎麼做到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撲來的飛機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中國騰飛的老毛病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MRJ支線客機項目第九百六十三章 登陸演習第一千五十二章 合金X,Y,Z……第一千五十九章 空蕩蕩的軍禮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借力打力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代號:火力1999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近衛第82機械化步兵營第八百九十二章 超級極限施壓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重點:隱身氣動外形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運—10與FCNB—2000第七百九十五章 國家補貼第八百六十五章 縮小的波音737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幾百萬算什麼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作第一千四百章 重大裝備採購計劃第九百四十九章 WD—56ML渦扇發動機第九百三十四章 另類的Battle第七百零四章 熬不過下一年第七百五十七章 比五軸還要先進第五百三十二章 CN—235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立個Flag第八百七十四章 這東西哪兒買的?第六百一十九章 產能:400臺第五百九十章 小型渦扇第九百六十七章 跟世界首富是朋友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不成問題第五百四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八百零八章 籌建新廠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災人禍第兩百八十九章 內刊第一千一十一章 巨頭們的無奈第兩百五十二章 沒人敢動第七百四十一章 神一般的起降能力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莊總,把我們廠收了吧!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發現目標!第三百九十五章 增壓艙技術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最大的應用:農業普查第兩百六十章 雛鷹“哈比”第七百一十三章 屎盆子一個接一個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波音低頭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憑什麼不上馬?第八百六十四章 咱們的專機到了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一號第一百五十二章 用科學精神幹私活兒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生產線利潤的大頭兒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殲11第六百五十六章 覺得整個世界都不真實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四百多億美元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