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空軍體系化作架構

其中中國騰飛作爲主要出資方佔股62%,電子科技X研究所出資10億人民幣以及相關專利技術和人才隊伍佔股38%。

以此爲基礎ZSNB集成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向欒和平創辦的WHZB採購了76臺國產200納米制程的光刻機,經過多次曝光可以完成160納米制程芯片製造工藝,足以滿足電子科技X研究所對180納米制程的需求。

要知道在這個時候,180納米制程的工藝那是相當先進的,英特爾公司最新推出的奔騰3系列處理器所使用的工藝便是180納米制成。

正因爲如此,180納米制成在這個時候真的是屬於世界前列先進工藝,可見電子科技X研究所研製的反導\反衛星系統遠程搜索雷達的性能有多高。

當然國產的光刻機還存在着諸多不足,比如說廢品率就比同同期的阿斯麥爾公司生產的光刻機要高出兩倍,功耗也高出一倍,不僅如此成品質量上照比歐美國家設備生產出來的芯片要低上一個檔次。

但不管如何國產設備至少解決了現階段中國騰飛對機動遠程精確雷達的現實需求,質量稍微差點不要緊,後面慢慢提高就是了,歐美國家的先高端芯片製造設備也不是一蹴而就就有今天的局面,不都是慢慢積累才最終形成今天超高利潤的?

這個過程很漫長,也很熬人,但最起碼中國騰飛和電子科技X研究所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剩下的就是瘋狂的刷經驗,然後慢慢的打怪升級而已。

但不管以後如何,現階段中國騰飛通過這次合作不但實現了高端芯片設備的批量製造,更重要的是掌握了雷達的核心技術。

正因爲如此,中國騰飛才得以在自己的產品線上大膽的加入了自己的綜合電子探測系統。

這一方面是因爲中國騰飛希望能在反導\反衛星系統基礎上實現一定的變現,最頂端的反導\反衛星系統當然是不能拿出來賣。

但各種各種低端減配型,就沒這個顧慮了,當然是能賣多少就賣多少,而這些低端的地空導彈系統自然也要有相應的雷達系統作支撐,與其他電子科技研究所合作不是不行,但相對來說成本有些高。

所以得到相關技術的中國騰飛乾脆就把這一塊的蛋糕也攔到自己懷裡,完全把這塊吃幹抹淨,倒不是中國騰飛霸道到非要走過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而是自己本身揹負着極大的成本壓力,投資半導體那幾百億可不是大風颳來,每一分錢都是中國騰飛掏出的真金白銀,若是騰飛集團時代還算好,國際環境寬鬆,只能不怕髒不怕累總能從國際市場上撈到外匯。

可是現在被納入XX法案的中國騰飛很多國際貿易活動受到了限制,令外匯的賺取沒有以前那麼便捷和豐厚。

而這也是爲什麼中國騰飛開始逐步轉向軍民並舉,開始不講武德的狂造軍用產品的原因,這東西不同於民用產品有一大堆限制,軍用產品只需要購買國認可就行,跟所謂的通行標準,貿易規則根本就不想幹。

問題是想要在這個領域站住腳,快速的迭代和超高的性價比永遠是成功的不二法門,正因爲如此,爲了利潤最大化,中國騰飛是能自己做的絕不假手他人。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要配合總部研究應對隱身目標的重要課題,之前的中國騰飛只是一個單簡單的航空航天產品製造商,如今也初步掌握了電子方面的技術,總部自然不會放過。

於是也給中國騰飛下發了一份任務單,讓中國騰飛藉助自己既生產隱身戰機,又能夠匹配相關的電子設備這個優勢,看看能不能摸索出一套能夠被部隊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應對隱身目標的方法。

這個活兒看上去沒什麼,可一旦操作不好的話是很敗口碑的。

原因很簡單,如果說部隊的演習是用自己的矛打自己的盾的話,那放在中國騰飛身上就是用自己的榔頭砸自己的鍋。

反隱身探測系統做好了你讓中國騰飛這幾年佈局的下一代戰鬥機情何以堪?

如果是中國騰飛現階段的隱身戰鬥機真龍Ⅱ依舊豪橫的令各部隊毫無辦法的話又沒辦法向總部交代,說實話這個平衡還是挺難把握的。

但莊建業還是在這個艱難中找到了令中國騰飛完全立得住的支撐點,那就是產品線的全面升級嘛。

而這也是爲什麼總部會舉行這次帶有試驗性質的對抗演習,雙方都是新裝備,都是新戰法,誰也不知道未來戰爭哪個纔是主流。

既然如此,那就拉到演習場上好好的碰一碰用實戰的行動檢驗裝備的效能好了。

這等於是說莊建業把選擇權交給了部隊,無論選哪樣都跟中國騰飛沒關係,我的產品是好的,但合不合適是部隊說了算,因此不裝備的那部分裝備不能代表中國騰飛的技術不行,只能說不能滿足現階段部隊的需求,卻不等說滿足不了其他國家軍隊的實際,於是內銷變出口,最起碼還能賺一票外匯不是。

當然了,這些背後的小九九,薛衛東可不知道,他現在怨念頗深的是中國騰飛搞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幹嘛?以至於他現在面對這次演習可謂壓力山大。

同樣壓力山大的,還有薛威東的對手劉小林,這一次劉小林的部隊構成可不僅僅是一個營的S—300PMU2防空導彈系統。

而是加強了一個改進型紅旗—2防空導彈連,以及四輛由道爾M1近程防空導彈系統組成的機動防空分隊。

配合着兩個加強連的35mm高炮形成了遠、中、近三層密集的防空火力網,這還不算爲了能夠更好的模擬出綜合防空體系,總部還劃撥了4架蘇—27戰鬥機作爲截擊機,隨時由劉小林指揮用於支援防空作戰。

可以說劉小林所指揮的部隊已經遠遠超出一個營級規模,而應該稱作爲綜合防空旅,再加上能夠探測出隱身目標的探測系統的話,整個部隊的作戰實力在世界範圍內都屬於一流水準。

但就是這樣一支部隊,他的指揮官劉小林卻沒有任何沾沾自喜的意味,反而緊鎖着眉頭站在密如珠網的防空態勢板前,緊鎖着眉頭顯得是憂心忡忡,沒辦法他面對的可不是一般的空軍攻擊部隊,而是享譽全軍的“金頭盔”。

如果是半年前以劉小林現在的實力,估計也不會這般的擔憂,但是現在列裝了由中國騰飛生產的空軍體系化作架構的“金頭盔”部隊,劉小林還真的不敢說有必勝的把握!

第五百六十二章 去依附第四百七十三章 改裝安—26第三百一十七章 再要一套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誰敢說當年的吹牛是真的吹牛第八百九十二章 超級極限施壓第四百七十五章 賺點零花錢第四百三十九章 缺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第兩百三十四章 賣給你都行!第九百二十六章 FCNB—2000項目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十年磨一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吸波材料第兩百五十章 物美價廉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Ztm-NB太空探索公司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拿別人開刀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注意:航母!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空軍體系化作架構第九百二十九章 多向模鍛水壓機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中國騰飛這幾百億花的絕對值第四百零三章 生產速度:四小時一架第兩百一十六章 突然提高要求第兩百三十五章 燒錢第兩百四十二章 多大個事兒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伽利略”的信號沒了……第九百九十六章 要造大飛機第六百一十六章 重磅的顛覆性消息第九百零六章 大涵道比第三百二十五章 名不見經傳第十章 意外第四百五十九章 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發展之道第兩百九十四章 人走茶涼第九百零四章 戰略支援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口創匯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借力打力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艦載機先行:十五號工程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立規矩第一百零七章 側身旋轉(求首訂)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轟炸機的種子第四百八十八章 兵貴神速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衛星自動化生產線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運—32電子偵察機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騰·洛馬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就這麼黑心第一千零三章 莊懂直接負責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國居然有了反潛巡邏機第五百八十章 這下坐蠟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航空巨無霸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合理利用外資的窗口第兩百一十章 這機翼,神了!第三百八十章 轉讓設備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們集團的直升機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不是東方某大國人就滾一邊去第九百零三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一百八十六章 您還有什麼疑問?第七百零一章 超級大單:32億美元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最大的特點:便宜第兩百五十五章 莊扒皮第四百二十八章 輿論戰第八百九十章 交易的藝術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進攻第八百六十六章 沒人比我更懂支線客機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就這麼黑心第三百六十章 新車間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鹹魚往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倒爺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我教你呀第一百七十七章 性能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總投資1487億人民幣第一千二十九章 成長型飛機第六百四十八章 賺大錢的機會來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繳槍不殺第兩百九十七章 飛機解體第七十四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做一次反衛星試驗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機腹彈艙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鹹魚往事第七百五十二章 打家劫舍去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不敢試一試?第七百七十八章 騰飛·梭鏢第六百二十一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一百四十二章 照片也賣錢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效率第四十三章 核心工藝第一千六百一十七八章 羅·羅設廠第三百七十一章 力量倍增器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們想做飛機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可驅動航母第三百七十三章 聚焦—2型無人機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航空設計大師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意味深長的小眼神第一千三十四章 X—35第三百六十七章 空中輕騎兵第九十九章 華麗轉身第八百四十五章 蘇—27第三百一十一章 送去投胎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航空界的震撼彈第九百一十章 狠宰第一千一十章 零元購第二章:威嚴大廠第三百七十一章 力量倍增器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高速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