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騰飛集團行,你們怎麼不行?

不單單是那家渦軸發動機公司的總經理難以置信,就是其他“友商”的負責人同樣是滿臉的驚愕。

無他只因爲騰飛集團的WD—63ZB渦輪軸發動機功重比居然達到了9.5。

這說明什麼?

很簡單,WD—63ZB渦輪軸發動機可以用最輕的重量,釋放出更大的功率,換句話說,WD—63ZB渦輪軸發動機就是一門超級小鋼炮。

沒辦法,如果說渦扇發動機的衡量指標是推重比的話,那麼渦軸發動機便是功重比。

推重比越大,越說明渦扇發動機性能越高,同樣的功重比越大,越是意味着渦軸發動機的越是強大。

因此只要有能力生產渦軸發動機的企業無不在功重比上下各種死力,所追求的便是用更輕的重量,獲得更大的功率。

問題是這條路比渦扇發動機還要困難,因爲渦軸發動機礙於自身獨特的結構,沒辦法利用風扇增加做功,只能靠着單純提高渦輪前溫度這一個辦法來提升功率。

然而這個辦法說來簡單,真要是做起來卻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工業製成品,甚至沒有之一。

若非如此,當今世界上也不會只有美國人才能夠製造出功重比在9以上的渦軸發動機,剩下有一個算一個連美國人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即便是在重型直升機方面號稱超越美國的前蘇聯同樣在美國人面前是個弟弟。

因爲前蘇聯引以爲豪的D—136大功率渦輪軸發動機儘管擁有8500千瓦的超強動力,但總體重量卻達到1050公斤,功重比僅爲7.25。

儘管跟其他國家的渦軸發動機相比是很不錯,但跟美國的渦軸發動機一衡量還是差了一大截。

要知道美國爲CH—47D的最新款,與WD—63ZB渦輪軸發動機同級別的T55—L—712大功率渦軸發動機,最大功率爲3276千瓦,但總重量僅爲340公斤。

功重比達到9.8。

至於爲“超級海種馬”配備的T64—GE—419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的功重比更是達到驚人的10.2。

別的看美國的兩款大功率渦軸單獨拿出那一個都不如D—136的功率大,似乎被蘇聯或俄國人壓了一頭。

但這並不意味着美國人就做不出D—136這樣的大功率渦軸發動機,而是礙於自身的任務需求,沒有做那麼大的必要。

因爲無論是“支奴幹”還是“超級海種馬”美軍都要求能夠在航母或是兩棲攻擊艦上正常起降,這就導致兩款重型直升機的尺寸不能無限擴大,只能在某些方面進行取捨。

相比之下,米—26重型直升機就沒有類似的顧慮了,再加上前蘇聯本來就國土遼闊,中亞和遠東地區更是地廣人稀,因此蘇聯人只能將直升機做大才能滿足自身的需求。

從這方面來講美俄重型直升機無所謂孰優孰劣,只不過是各自的需求不同而已。

但從渦軸發動機的角度來講,美國人的技術優勢還是很明顯的,無論是材料還是工藝都要領先於前蘇聯,換句話說,也就是需求不同,導致美國人只鍾情於尺寸較小但任務彈性更大的重型直升機,否則的話,做出一款比D—136

大功率渦軸發動機更輕,功率更大的發動機真的是分分鐘的事兒。

正是清楚這一點,包括前蘇聯以及現在的俄國在內世界渦輪軸發動機業界公認美國是渦輪軸發動機的NO.1!

正因爲如此,全世界的渦軸發動機都以美國人爲標杆,然而越是如此,不少國家和企業越是覺得美國的技術高不可攀。

歐洲、南美莫不如是,至於國內更是如此。

特別是那些所謂渦軸製造單位的專家和工程師,真的是對美國的技術即崇拜又畏懼,還有那麼一絲絲嫉妒。

正是這種矛盾的心態,導致國內不少渦軸發動機生產廠商在制定目標時各種的超前且高大上;在具體實施上一會兒親美,一會兒親俄,夾在中間的則是擁抱歐洲。

總而言之是反覆橫跳,沒有一個踏踏實實的長遠規劃。

再加上這些“友商”的負責人都是有任期的,長則五、六年,短則兩、三年,更是無法保證一個長期項目的持續研發。

畢竟蕭規曹隨只是存在於歷史故事當中,現實哪個負責人真要這麼幹了,那還不得被人說成是草包呀。

連最起碼的經營理念都沒有,讓你上來幹什麼?還不如換上一條狗呢。

正因爲如此,即便某家“友商”有長期研發項目,也會因爲負責人的更換導致型號進展一波三折。

不是研發隊伍人事更迭,就是型號指標被迫修改,不然如何能體現新負責人的水平和能力?

結果這麼一搞,讓本就混亂的渦軸發動機研發變得更加魔幻甚至是玄幻。

如此狀況下,大部分型號除了完蛋別無他路。

不過完蛋了,這些“友商”負責人們也是有說法:

我們瞄準的是世界先進水平,奈何渦軸發動機技術難度太大,我們承認這一次有賭的成分,把型號指標對標美國XX先進渦軸發動機,結果證明我國在基礎科學、材料研究、系統集成方面還有待提高。

可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是一無所獲,就比如說在發動機外殼方面……巴拉巴拉……

總而言之無比成熟的辯解話術都已經成了套路,無論那家換個名頭都是適用。

無外乎是美國太先進,我們嘗試超越,奈何自身底子太薄,連技術先進的歐洲人都搞不定,還不如歐洲人的我們又怎麼能行?

所以失敗是必然的。

不過失敗或失敗,在整個過程中也不是一無所獲,還是在很多方面總結出不少經驗,填補了諸多空白,基於此我們推出了更佳具體的某某型號,領導~~~有空幫我們批一下~~~~

這次您放心,保證能把型號的樣品給拿出來,不然都不用領導說,我自己就搞個菊花殘!

反正不管怎麼弄,“友商”們總是不會錯的,剩下的就是上級乖乖掏錢就行,至於渦軸發動機做成什麼樣,那就是不是上級決定的,完全是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霸道總裁架勢。

在這樣的模式和體制下,各“友商”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滋潤,不說富得流油,那也就對事吃喝不愁,絕對是當下各行業羨慕的存在。

結果就在“友商”們集體尸位素餐,大搞體制紅利時,騰飛集團的WD—63ZB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無異於是一記耳光,抽得一衆“友商”完全找不到北。

你們不是說沒人能達到美國人的水準嗎?怎麼騰飛集團就行,你們就不行?

第一百零九章 翼梢小翼(第三更)第兩百八十七章 積壓第八百二十八章 導航技術聯盟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一千一百章 新三打三防第五十三章:領導第六百三十三章 這飛機,厲害呀!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一次性投入也就七、八十個億第四百九十八章 情況很嚴重第八百一十九章 技術爆發第兩百六十三章 無葉風扇第一千六十七章 2000個億……還是美元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直接崩了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估計這一趟又是白來了第一千四十六章 B2進氣道就是這麼造的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坑了第一千零九章 2億美元,這波韭菜我收了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立個Flag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文丘裡效應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中段攔截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不過如此嘛第四百二十一章 HX—4—1型核心機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現金儲備第一千九十二章 把地面站打到天上第十三章 人給我留着第七百三十一章 不坐空客飛機第八百六十八章 T—NB系列高端航材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這便是半代的差距第八百五十一章 新中運第兩百九十一章 這能量得有多大?第七百五十八章 整體葉盤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HX—30—27型核心機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這狗糧絕對是吃撐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恐怖如斯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運—10與FCNB—2000第一千五十二章 合金X,Y,Z……第一千八十三章 攪拌摩擦焊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做筆生意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HX—30—27型核心機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改變遊戲規則第八十四章 大麻煩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壓TM—9第七百零八章 飄逸的中國紅第七百七十九章 初教6 pro第四百七十三章 改裝安—26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不是導彈,那叫制導火箭第五百零八章 往死裡坑第一百二十一章 騰飛牌第一百零三章 主營業務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賣身葬父?第四百零七章 賣標準第九百七十八章 長弓阿帕奇也就這水平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中遠程航空運輸的主力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滑躍起飛一樣不差第八百五十三章 WD—52ML渦扇發動機第四百零五章 攪屎棍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神秘買家第一百五十四章 掐人脖子的霸道第兩百零四章 奇怪的飛機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貨運機隊第五百二十七章 目標:東南亞第五百一十章 採購20架先進輕型運輸平臺第三百七十一章 力量倍增器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亮亮家底兒第兩百五十六章 挫折第八章 這纔是主角人設第兩百零三章 氣象監測機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一石二鳥OR一箭三雕第九十七章 賺大了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受虐型人格第一千六十三章 因爲我們做的是高端第八百二十三章 沒有GPS照樣飛的精確第五百七十三章 886千瓦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保證90%以上的生存率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病毒式營銷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立規矩第七百八十九章 空天覆合體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們集團的直升機第五百六十三章 陸軍航空兵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軌道稅第一百四十章 有P—38模型嗎?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正的空降兵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底氣所在第八百一十一章 這TM是人乾的事兒嗎?第一千五百章 在這方面我們世界領先第一千五十五章 戰機出口許可第一百四十章 有P—38模型嗎?第四十一章 檔案第一千二十五章 印度洋上的怪物第一千四十四章 自動化設備第四十三章 核心工藝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小步快跑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體系纔是關鍵第一百五十一章:猥瑣發育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騰飛集團在這方面還算勉強能做第八百二十四章 886萬人民幣,一架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最多20個億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貴,也就8億美元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西是全套的第九百三十一章 沒有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