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大功率渦軸發動機

可散不去又能如何?

重型直升機堪稱國之重器,迄今爲止也只有美國和前蘇聯能搞得出來,連歐洲都弄不明白,稀有程度比核潛艇、核武器還要金貴。

真的不是用錢能夠買來的。

哪怕真的用錢能買,背後的附加條件也會多得令人頭疼,就拿俄國來說吧,經濟已經成那個鳥樣子,缺錢缺的就差當褲衩子,可在米—26重型直升機上依舊附帶一個不能參與軍事活動的附加條件。

只要滿足了,3000萬美元一架,隨時拿走;可要是滿足不了,不好意思,多少錢也不賣。

連俄國都如此,就別說是美國了,國內部隊根本是連個皮毛都碰不到。

如此情況下便愈發凸顯出直—8plus重型直升機的重要性了,別說是1.78億人民幣,就是再貴個兩、三倍,部隊該裝備還是要裝備,畢竟這種唯一性與重要性並存的航空裝備,部隊實在是太缺了。

於是一輩子如同鋼槍一樣,很少妥協的總部首長,最終在1.78億人民幣的單價面前選擇了讓步,但訂購數量卻不是287架,而只採購了區區8架直—8plus重型直升機。

其中4架劃歸陸軍航空兵部隊,用於探索空中突擊部隊的戰術、戰法。

另外4架則給了海軍陸戰隊,用於強化垂直登陸的訓練。

倒不是總部首長不想滿足其他部隊要求,實在是囊中羞澀,根本負擔不起所有的部隊的裝備申請,只能先挑着緊要的來。

權衡一番後總部首長挑選了陸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這兩個代表着未來快速反應作戰力量,作爲重型直升機優先裝備單位。

作爲陸軍航空兵下屬的特種兵大隊,當然不讓的成爲4架直—8plus重型直升機的主要接收單位,而以此爲基礎,陸航特種兵大隊立刻得到了加強,將原本營級的架子,實則只有連級規模,徹底擴充到了營級。

再配合濱江直升機廠剛剛定型的4架武直—9武裝直升機,以及原本裝備的6架法制“小羚羊”武裝直升機。

該部隊共有直9直升機6架,直12直升機12架,直—8plus重型直升機4架,武直—9武裝直升機4架,“小羚羊”武裝直升機,外加2架由直12D改裝而來的電子戰直升機,和1架經過隱身的改造的直12Y“沉默者”特種直升機,

全部出動,陸航特種兵大隊可以在兩個小時內向300公里外的地域投送一個整建制加強連的兵力。

若是得到其他部隊的後勤支援的話,可以在24小之內,以蛙跳躍遷的形式機動到1800公里外的地域發起突襲作戰。

不僅如此,得益於特種直升機和武裝直升機的裝備,陸航特種兵大隊的獨立作戰能力特別強,可以在無任何依託的情況下,在陌生地域遂行獨立的作戰任務。

若非如此,陸航部隊也不可能在特種兵大隊裝備4架直—8plus重型直升機後在總結報告中寫到:陸航特種兵大隊總算有點兒空中突擊部隊的模樣了。

然而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作爲陸軍航空兵特種兵大隊的指揮官,蔣亮卻是欲哭無淚的,更準確的來說,全軍也只有他能夠體會到總部首長那種憤慨中有無可奈何的窘境。

沒辦法,實在是直—8plus重型直升機不但採購的單價貴,日常使用和維護保養更是坑到沒邊兒。

平均每小時2萬人民幣的費用也就算了,關鍵是零備件貴的那叫一個離譜,一個普通螺絲就要1500塊,稍微複雜一點兒的7、8千都是尋常,甚至上萬都不稀奇。

以至於負責維護的特種大隊官兵都說直—8plus重型直升機根本就是用金子給堆出來的。

然而就是這麼個從誕生之日起,就註定化身饕餮一般的吞金獸,蔣亮卻半點兒退回去的意思都沒有,原因無他,直—8plus重型直升機使用成本是高了點兒,但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真香。

要知道之前的陸航特種兵大隊號稱是空中突擊部隊,可若是拿美國的101空中突擊師的標準去衡量,連一個前出的突擊偵查連都算不上。

充其量就是一羣輕步兵達成直升機遠程機動罷了,既沒有炮兵的火力支援,也沒有輕型裝甲力量的掩護。

不是陸航特種兵大隊不想有這些支援類裝備,問題是直12等直升機根本就帶不動這類東西,裝備了也沒用。

然而當直—8plus重型直升機加入後,陸航特種兵大隊的組織構成便徹底的改變。

除了精銳的步兵外,還加入了配備6門車載式107mm火箭炮和6門俄製“矢車菊”82mm速射迫擊炮組成的炮兵連不說,還增設了一個由4輛俄製BMD—2輕型空降步戰車組成了裝甲連。

以此爲基礎構建起來的打擊體系在國內同級別部隊當中是前所未有。

因爲陸航特種兵大隊可以一次性利用手中的各型直升機向數百公里外的作戰地域投送3門車載式107mm火箭炮,2門俄製“矢車菊”82mm速射迫擊炮,2輛俄製BMD—2輕型空降步戰車以及90名全副武裝的步兵組成一個連級規模的輕型裝甲戰鬥羣。

無論是進攻突破還是防禦作戰,這個戰鬥羣在火力、機動以及防禦都達到了一個極佳的平衡。

換句話說,以此爲基礎構建的空中突擊部隊的作戰能力將超乎所有人想象。

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而如今,隨着直—8plus重型直升機的出現,卻從幻想變成了現實。

沒辦法,誰讓直—8plus重型直升機足夠的大,整機長度達到27.6米;至旋翼高7.8米;主螺旋槳直徑20.9米。

其中機艙長10.5米;浮桶寬5.8米;高2.9米。

整個機艙尺寸堪比輕型運輸機,可以一次性承載三輛車載式107mm火箭炮;或是六門俄製“矢車菊”82mm速射迫擊炮,並吊裝一輛車載式107mm火箭炮;亦或是搭載一輛俄製BMD—2輕型空降步戰車。

而上述裝載方案可不單單只是承載武器,而是相關人員以及配屬彈藥齊備的戰鬥全重裝載;換句話說,直—8plus重型直升機裝載這些武備一經落地便可投入作戰的,而不是裝裝樣子的花架子。

當然,想要具備這樣靈活多變的裝載方式,直—8plus重型直升機除了機艙大可不行,還有一套超一流的動力系統。

而承擔直—8plus重型直升機這個澎湃動力的超級心臟正是騰飛集團出產的WD—63ZB型大功率渦軸發動機,巡航功率爲2854千瓦,極限滿負荷功率可達到3267千瓦。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化繭成蝶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超高音速亞軌道可返回式航天器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中國騰飛第兩百九十五章 大變局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新轟8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伽利略”的信號沒了……第一千四十八章 顛覆性的新技術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兩大飛機制造基地第一千九十五章 攻擊豹第三百五十八章 紅眼睛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終究還是中國騰飛更香第七十八章 方案第九百七十章 在演習場上好好溜溜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A射B導說點兒心裡話第一千四十九章 極高的戰術價值第四百三十三章 運6出口型——高原鷹系列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空中專車Ⅱ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騷操作第兩百七十七章 能察能打第四百五十九章 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發展之道第四百六十二章 因爲你們有運6第一千八十五章 要怪只能怪我們技不如人第兩百六十章 雛鷹“哈比”第一百九十七章 什麼都沒要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他叫Z—13第七百八十五章 他做到了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破防了?第二十六章 燃氣輪機第一百二十三章 價值無法估量第八十八章 林伯伯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規模巨大的ZBDL試驗檯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真實地位第七十五章 週末工程師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王炸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我們中國騰飛從來不強人所難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訂單爆棚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略投送演習第一千六百章 航司心裡的大魔王第九百二十三章 “無憾”計劃第兩百零九章 失敗的嘗試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四百五十四章 創新飛機銷售模式第七百九十章 攪風攪雨第九百零一章 保密奧義:我做了,可你偏不信第三百七十六章 總部首長來了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面不面子的,那都不事兒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傷害不大,侮辱性極強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首款多用途:殲—8E第七百五十五章 勝敗在此一舉第一百六十八章 演習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是無人機收益的十倍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LYJ—15超遠程地空導彈系統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不妥協第七百零一章 超級大單:32億美元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一號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病毒式營銷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沒人比我更懂奧斯曼第三百二十四章 折騰第四百二十八章 輿論戰第六十二章 兩個女人第四百零三章 生產速度:四小時一架第一百三十二章 拐走第一千六百一十七八章 羅·羅設廠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下不爲例第八百七十七章 JSNB—Ⅱ航空、航天綜合分析系統第兩百八十六章 想啥來啥第三百五十八章 紅眼睛第二十六章 燃氣輪機第五百六十二章 去依附第九百一十五章 第四代渦扇發動機風扇葉片第一千五十八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八百八十八章 價格戰第七百七十五章 招標第五百八十九章 無葉風扇同款原理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騰飛集團行,你們怎麼不行?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在中國同志的身上才能看到希望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一鍋的飯,賺兩份的錢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一百七十五章 TY—2型無人機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病毒式營銷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中國騰飛真正的恐怖第三百二十七章 牛吹大了第七百五十八章 整體葉盤第六百五十七章 雙發~~渦扇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是無人機收益的十倍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世界領先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爲了人類和平第兩百二十四章 輿論風暴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口創匯第六百二十三章 悲催的萊比錫公司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中國騰飛真正的恐怖第六百五十章 佈局軍用作戰飛機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鬼精靈pro第七百六十四章 制定標準第四百七十六章 可以在野蠻點兒第一千九十四章 把技術做成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