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章 微精密

“首長,放心,足夠炸!”莊建業小聲迴應着。

“恩~~~”總部首長點點頭,沒有再說其他,因爲此刻跟在阿卜杜拉和馬哈茂德兩人身後的那些個航空專家們已經擁到了“蜂窩燃燒室”的樣品跟前,其中一位來自阿爾及利亞的中年專家向騰飛集團的工作人員迫不及待的問了一句:“我能拿下來看看嘛?”

工作人員沒敢立刻答應,而是看向莊建業,待莊建業點頭同意後,這才說道:“可以的,先生。”

“謝謝!”中年專家禮貌的點了下頭,然後走上前去,從展示臺上小心翼翼的將“蜂窩燃燒室”給拿下來,然後放在手裡墊了墊,雙眼頓時睜大:“這個燃燒室很輕。”

“輕是應該的,關鍵是裡面的工藝孔分佈怎麼樣。”

“沒錯,燃燒室主要是火焰筒的降溫結構,而降溫結構中工藝孔纔是關鍵。”

“對,工藝孔纔是關鍵,跟輕不輕的沒啥太大關係。”

……

中年專家話音剛落,就被其他專家一陣的羣嘲,沒辦法,這要是其他人,拿着遠比想象輕得多得多的金屬部件,怎麼也要感慨一陣,可在場的可都是航空領域的專業人士,航空發動機上的部件兒做得輕那是應當應分的,不然你怎麼讓這東西飛上天。

所以他們這些人乾脆就越過了輕不輕的無聊問題,直接盯住要害,那就是航空發動機燃燒室火焰筒上的工藝孔。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纔看門道,航空發動機燃燒室作爲發動機中的受熱部件,其性能直接關係到發動機的整體性能,特別是航空燃油的充分燃燒,幾乎是所有航空發動機繞不開的關鍵指標。

問題是想要充分燃燒,燃燒室內的溫度會急劇上升,最高會達到將近2000攝氏度的高溫,一般的金屬部件兒根本就沒辦法在這樣的高溫下支撐下去

怎麼辦?

那就只能找一個爲燃燒室高效冷卻的好辦法。

得益於渦輪葉片上的氣膜冷卻的啓發,工程師們便想着能不能在燃燒室的火焰筒內也復刻一種氣膜冷卻構造,即將外部的冷空氣吸入,在火焰筒內壁上形成一個氣膜冷卻層,令火焰筒的內壁溫度維持在1000到1200攝氏度的穩定值,保證整體的正常運行。

理論上這種氣膜冷卻是可行的,可要是直接照搬渦輪葉片上的氣膜冷卻結構到火焰筒上,那就百分百撲街。

倒不是方法不對,而是因爲整個燃燒室還涉及焚燒燃料這個關鍵過程,如果吸入的空氣在形成氣膜的同時衝擊到燃料燃燒,影響熱流走向和溫度,那發動機的性能就不是提升而是大大的被衰減。

所以這個氣膜不能衝擊到燃燒的高溫火焰,只能緊緊的貼附在火焰筒的內壁上,如同真正的膜將高溫火焰和火焰筒內壁完全隔開。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冷空氣繞着內壁做順時針的氣流旋轉,用強大的離心力將冷空氣貼附在火焰筒內壁上,而高溫火焰則在中間充分燃燒推動後面的渦輪做功。

問題是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可不容易,其中最關鍵的便是火焰筒上密密麻麻的工藝孔,或許在外人看來如同蜂窩一般,讓密集恐懼症患者見了就起雞皮疙瘩的工藝孔也就那樣,隨便拿個鐵殼子都能鑽出來。

可在真正的資深人士眼裡,上面每一個孔都是有講究的,最起碼是經過複雜的計算和試驗才確定的位置和方向,不然這些孔組合在一起不可能在火焰筒內壁形成如同龍捲風一樣的旋轉氣膜。

當然,計算方面還不是關鍵,重要的是如何加工,這就非常考驗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製造業底蘊了。

畢竟航空發動機燃燒室火焰筒的理論非常簡單,甚至每個孔的計算卻確定都不難,就算是個普通航空動力學的本科生都能輕鬆的搞定這一切,可一旦落實在製造商,卻能難道一大票企業甚至是國家。

因爲這種工藝孔的加工精度和質量要求非常高,誤差範圍不能大於0.1微米,也就是說誤差必須維持在100納米以下。

是的,沒看錯這類工藝孔的精度已經可以用納米來計算了。

這也是沒辦法,因爲誤差一旦偏大,就有可能造成氣流灌入不協調,從而影響整體的性能。

所以這種工藝孔可不是那個老師傅憑着多年的經驗就能打出來,必須要用超高精度的設備,頂級的工藝以及令人咋舌的穩定性才能夠做出這樣堪稱藝術品的工藝孔。

難度如此之大,世界範圍內能夠做出這樣的工藝孔只有通用公司和普惠公司,而這兩家航發巨頭全都是美國的,換句話說,也只有美國人才具備這樣的生產設備和工藝能力。

所以通用的GE—90可以讓波音777獨領風潮;所以普惠的F—119才能令F—22具備碾壓般的優勢。

因爲這兩款發動機上便使用了這樣的工藝孔,從而降低了燃燒室的總體重量的同時,也讓燃料燃燒的更加充分,提升了渦輪前溫度,最終提高了發動機的整體推力。

歐洲和俄國製造技術不過關,做不出蜂窩狀的工藝孔,就只能降低燃燒室的溫度,從而導致推力提升不上去。

阿聯酋和阿爾及利亞兩國的專家雖然不是啥頂級的存在,但也是知道世界航發的技術發展方向與各國技術動態的,因此當知道騰飛集團展示的燃燒室是蜂窩式的,就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裡面的工藝孔到底是不是繡花枕頭。

要知道這裡面可是有不少人蔘觀過美製F—119航空發動機的細節的,糊弄下外人還可以,忽悠他們……沒門兒。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於是那個拿着燃燒室的中年專家被周圍專家這麼一說,也就不客氣,仔細摸索了一下,然後搬動幾個卡扣,就這樣將裡面的火焰筒緩緩的抽出來,等他把火焰筒捧在手裡,扶着眼鏡看向外側的那些個密密麻麻的工藝孔時,腦袋只覺得嗡~~的一下:“我的天神,這孔……竟然是……竟然是……微精密……”

第七百三十六章 飛行醫院第四百六十五章 比黃金好要的東西第八十四章 大麻煩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目標在哪兒?第一千八十一章 成本價:2.5億美元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火箭發動機第九百九十五章 這下……全完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始影響未來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MRJ70\90系列支線客機項目第二章:威嚴大廠第九百零四章 戰略支援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爲所欲爲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MRJ70\90系列支線客機項目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單價1.78億人民幣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道理都一樣?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近乎屠殺的一邊倒空戰第二十九章 冰箱票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老闆換了第一千一十九章 南亞制空權第四百四十三章 廢物利用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現實中的“鋼鐵俠”第四百一十章 三代蜂窩組件第七百九十七章 把衛星的成本打下來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新轟8第兩百零六章 無懼風雨第一千八十五章 要怪只能怪我們技不如人第兩百三十八章 遙控撞擊毀傷概念無人機第一千八十一章 成本價:2.5億美元第兩百二十七章 往死裡整第五百四十五章 預警機?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臭不要臉算個屁呀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被詆譭的FC—21戰鬥機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你以爲是兩顆星?實際上是一張網!第一千二十八章 靜不穩定技術第七百四十四章 這還是飛機嗎?第四百三十三章 運6出口型——高原鷹系列第兩百二十八章 項目丟了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把雅克夫列夫給賣了吧第一千七十章 微精密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人才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無恥第六百五十六章 覺得整個世界都不真實了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小日本的設備全TM是坑貨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不敢試一試?第一百六十五章 投入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FCNB—220-400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壓TM—9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衛星自動化生產線第四百四十章 救災第一千零八章 制裁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保證人民羣衆的基本利益第四百八十章 中國同志的新玩具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識時務第三百五十章 歐洲標準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六百五十五章 運15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最大的美粉第五百零一章 高手寂寞第兩百五十九章 先進如斯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八大研究機構第兩百三十七章 突然襲擊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最大的特點就是安靜第四百六十九章 加入D—50項目第兩百零二章 幫不幫第七百零八章 飄逸的中國紅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特殊任務第三百二十七章 牛吹大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Made in China第兩百六十八章 風扇的坑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合成孔徑雷達第一千五十五章 戰機出口許可第五百六十七章 這東西中國人也有了?第一千八十五章 要怪只能怪我們技不如人第六百五十三章 中國人居然動用了飛機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中國騰飛這幾百億花的絕對值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第二代隱身複合材料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渦軸至尊第四百三十一章 被坑慘的多尼爾—228第五百一十八章 863計劃第兩百六十一章 狠狠賺一把第九百一十四章 真正大佬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直接崩了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大方的莊建業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一)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最大的美粉第一百六十六章 炸了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風景這邊獨好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堪比重型第八百八十七章 H—NB高端航材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材料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轟炸機的種子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航空設計大師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口碑爆炸第七百一十八章 “史無前例達成協議”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去中國騰飛第八百八十一章 站着把錢掙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雙贏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一鍋的飯,賺兩份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