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一章 我的臉皮已經上繳國家了

“首長,您看您說的,竟然還用了個‘又’字,太看得起我們騰飛集團了,我們到是想升級了,可哪有那麼容易,最多就是在H—ZB800和NB—2800X基礎上略微改進了一下而已。”

莊建業笑得很謙虛,說的更謙虛,問題是總部首長根本就不吃這一套,眯着雙眼向莊建業發出一聲靈魂拷問:“想要經費不?”

“想!”莊建業毫不猶豫。

“那就老實交代!”總部首長沒好聲氣。

“其實也沒啥,就是H—ZB1000牌號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比H—ZB800的強度和韌性提高了兩倍,達到了美國F—22進氣口脣口、機翼邊沿、垂尾前緣以及其他容易產生激波阻力的關鍵位置的材料屬性……”

眼見總部首長不上套,莊建業也就只能老老實實的講解了,事實上類似F—22和B—2這類先進隱身戰鬥機儘管製造商對外宣稱使用了多少多少碳纖維複合材料,佔比多少多少,先進性不言而喻,話更是多的不錯,甚至佔比的小數點都比提交國防部的報告精確。

可要是誰按照這番話就去自己真的去做隱身飛機,非得碰一頭的包不可。

原因很簡單,美國人在隱身戰機上是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不假,問題是人家用的可不是一種,而是有四種之多。

因爲根據飛機在不同狀態下,氣動力學的構成以及機體各處受力的實際,綜合成本方面的情況,必然要在材料方面有所取捨。

這就好比是生產汽車,車身框架用鋼材、車門等板材用鋁合金、底盤使用高強度合金鋼等不同材料的思路是一樣的道理。

F—22作爲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下一代戰鬥機,同樣應用了這個思路,傳統的T500和T800碳纖維複合材料被用到水平尾翼或垂尾面板的製造。

機翼、背部蒙皮以及部分結構部件則用與H—ZB800相當的超高強度\超高韌性的碳纖維複合材料。

然而無論是T500和T800亦或是H—ZB800,還都無法體現F—22的先進性,因爲這三類碳纖維複合材料還缺少一個關鍵指標,那就是超強的耐熱性。

畢竟類似F—22這類下一代戰鬥機上最典型的性能指標便是超音速巡航,而在跨聲速過程中,飛機的迎風面會產生極強的激波阻力,這種激波阻力不僅力道強,而且還會產生極大的熱能灼燒機體的關鍵部位。

爲了降低激波阻力的作用,以往採用的技術路線大體是採用鈦合金來作爲抵消這類關鍵作用力的理想材料。

問題是鈦合金放在三代機上一點兒毛病都沒有,貿貿然的用在下一代戰鬥機上就會出大問題,原因很簡單,下一代戰機另一個關鍵指標是雷達隱身,而鈦合金作爲金屬材料,雷達反射率超強。

正因爲如此,鈦合金作爲下一代戰鬥機的結構框架,內部桁樑都沒問題,反正都是隱藏在機體內部;但要作爲蒙皮暴露在外就不太合適了。

除非地勤人員願意承受變~~~態到爆炸的維護工作,每飛行一個小時就花費100個小時全身塗一遍吸波塗料還差不多。

所以類似F—22這種下一代戰機的機身蒙皮等部件的理想材料還是碳纖維複合材料,除了雷達反射率低,通過多層編織等工藝手段還能實現對雷達波的細微反射,達到所謂的“吸波”功效。

再配合氣動外形上的隱身設計以及吸波塗層的加持,整體的雷達隱身能力瞬間就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不過碳纖維複合材料雖好,卻有一項不足,那就是耐熱性特別差,這倒不是因爲碳纖維複合材料本身的緣故,而是因爲連接碳纖維的環氧樹脂的特質決定的。

在正常溫度下,用於連接固化的環氧樹脂並不會有任何問題,可一旦溫度達到一定數值,環氧樹脂便會在高溫作用下迅速分解,從而導致碳纖維部件迅速失效,直至解體。

正因爲如此,以往的第三代作戰飛機中儘管應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卻只是將其放在非承熱部位,原因便是在這兒。

問題是三代機可以不在乎,下一代作戰飛機就不能不考慮,不然如何做到雷達隱身?

美國人顯然在這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無論是B—2還是F—22都用實際行動證明,美國人在這方面已經實現了工業級的量產。

騰飛集團當然不能從美國那裡弄來相關的核心技術,別說是騰飛集團,就是跟美國穿一條的褲子的英國宇航公司同樣被美國拒之門外,所以,騰飛集團的H—ZB1000用的自然是自己的核心技術。

“美國人的化工產業發達,所以他們可以在環氧樹脂上下功夫,做出可以耐高溫、抗氧化的環氧樹脂,然後利用自動鋪絲機完成工業化生產。

我們沒有美國人這麼好的條件,只能另闢蹊徑,所以我們在總結上次‘返回式’衛星失敗原因時發現,雖然我們負責生產的陶瓷基耐熱材料的抗高溫氧化能力的確差了些,卻並非一無是處。

於是我們就着這個思路研究了下去,還真被我們找到了兩個廣闊的應用路徑,一個是高精度的尖端陶瓷刀具,可以作爲精密機牀和特種機牀的快速切割工具。

另一個就是H—ZB1000兼具超高強度、超高韌性和極強耐熱性的碳纖維複合材料,不同意以往的碳纖維材料,H—ZB1000內部的纖維絲中我們採用了部分陶瓷基複合材料技術,融入了一部分陶瓷纖維,與碳纖維固化後生成的新型纖維材料。

然後通過我們專門研發的NB—2800X複合纖維3D編制設備,將其織造成符合規格的材料,然後在高溫凝固爐中高溫成型,如此出來的材料纔是符合要求的,通過我們的試驗,直升機槳葉偏轉時產生的扭動熱能對我們的H—ZB1000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莊建業絮絮叨叨,將新型材料說得那叫一個細緻,總部首長卻是越聽眉頭越跳,直到最後忍不住伸手打斷:“你們對‘返回式’衛星的失敗總結就這些?”

“還有別的,就是……就是經費上出了點困難,首長您看……”

“我……”總部首長被氣得是哭笑不得,原來說了一大堆在這裡等着他呢,於是身手點着莊建業的腦門兒:“你莊建業見到錢能矜持點兒不?好歹也是大型企業的負責人了,要點兒臉行不行?”

莊建業連忙點頭:“行,不過前些年我這臉皮已經上繳國家了,要不,首長您看這樣行不?我的臉皮和經費您這次一起給批下來唄?”

第三百八十三章 專業設備的領導者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預警機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不可能有這麼高的指標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蛻變第四百四十三章 廢物利用第四十四章 試製型號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體系纔是關鍵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近衛第82機械化步兵營第一百八十八章 技術評估會第七百八十九章 空天覆合體第九百六十章 聯合生產直—12第三百二十五章 名不見經傳第三百零五章 莊建業的自我評價第十二章 夢話成真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練機第六百零九章 低壓渦輪葉片修好了第一百四十章 有P—38模型嗎?第九百二十二章 對標F—22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把國內的消費心理拿捏的死死的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真正的戰場透明第兩百三十四章 賣給你都行!第五十五章:十號工程(修改)第八百三十七章 不爭饅頭,爭口氣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立個Flag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爭起來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訴訟第六百五十四章 空中運輸力量第一千八十一章 成本價:2.5億美元第八百四十二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要臉呼!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中國騰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九百七十五章 看不見的“沉默者”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腦袋裡是不是全是屎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聲嘆息第四十八章 精鑄工藝第五百四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三百一十章 慣用手段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莊懂王也是要面子的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有什麼資格兼併你們?第五百零三章 What?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這東西哪兒來的?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備份方案第兩百八十章 四種無人機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我的天神,中國人是從哪裡變出的飛機?第一千九十五章 攻擊豹第三百二十五章 名不見經傳第七百八十二章 滔天巨浪第一千四十一章 看穿一切的“狙擊手”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JSZB—08高超音速彈頭第七百四十章 那它爲什麼開始降落了?第一千五十六章 腹黑的總部首長第六百三十七章 誰說鹹魚就不能航空報國第七百二十八章 找茬第九十八章 非常時,做非常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航空界懂王?第六百一十五章 世界一流第一千七十五章 打破技術壟斷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做成白菜價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最大的缺點——太貴!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2.5億人民幣甩賣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發展之道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打廣告第三百三十六章 倒掛第一千五十七章 爲了星辰大海第一千五十六章 腹黑的總部首長第五百四十六章 能不能生產直升機第一百一十一章 機會(爲雨下微末舵主加更)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狂風’MK2型戰鬥機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化繭成蝶第六百三十五章 目的:賺錢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他的成功早已不可複製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最最隱秘的老底子第七十七章 殲7Ⅲ第六百二十八章 飛行的妖孽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總價值超過500億美元第五百九十四章 這廣告打的第八百四十九章 殲八Ⅱ第一百七十五章 TY—2型無人機第六百二十四章 騰飛集團必然就範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口碑爆炸第五百二十六章 新加坡航展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航發新品:“虎嘯”與“龍吟”第兩百六十四章 這纔是新產品第三百七十一章 力量倍增器第六百三十七章 誰說鹹魚就不能航空報國第一千一十五章 1.36微米的誤差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一千四十八章 顛覆性的新技術第九百七十章 在演習場上好好溜溜第五百七十九章 摔了兩架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效能外溢第八百四十章 攢臺光刻機試試?第八百四十章 攢臺光刻機試試?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料敵從寬第兩百九十九章 無人機傳過來的第八百三十七章 不爭饅頭,爭口氣第六百二十四章 騰飛集團必然就範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最大的應用:農業普查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