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十一章 DSI進氣道

Small·F—22。

小F—22!

而F—22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即將量產並投入現役的下一代先進戰鬥機。

莊建業不慎從包裡摔出來的模型,恰恰與美製的F—22極爲相似,採用的都是常規佈局,機頭採用適合隱身的菱形結構,梯形機翼與後方的水平尾翼同樣根據雷達隱身做了平行角度處理。

粗看跟F—22不分彼此,可要是細看的話,就會發現,模型與F—22卻有着本質的不同。

首先是進氣道,F—22採用的傳統的矩形進氣道,不過內部進行處理,採用複雜的S型結構,遮擋住雷達反射面巨大的航空發動機風扇葉片,不但實現了隱身效果,而且通過複雜的計算,令發動機的進氣量更加的合理和高效。

莊建業的模型在這方面與F—22詫異明顯,並沒有採用F—22複雜的內部S型進氣道做隱身處理,而是採用一個流線型凸起物做遮擋。

這要是外人看來整個飛機兩側帶兩個鼓包特別的滑稽,因爲正面看上去,飛機就好似氣炸的河豚一樣,鼓着腮幫子,怎麼看怎麼沒有殺意。

但馬哈茂德卻對這種鼓腮幫子似的流線型突起物是大爲震驚,因爲類似的進氣道佈局他曾在去年參加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上聽美國的航空專家介紹過,學名叫做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英文縮寫DSI。

因爲外形像河蚌,因此又被一些人成爲蚌式進氣道。

這個裝置的最主要的優點就在於保證飛機隱身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機體的結構總量,從而使得飛機不用在如同F—22那般,在機體內設置複雜的S形進氣道結構,只需在進氣口設置一個簡單的DSI便解決了隱身、進氣效率,結構件重等主動難題。

其次便是垂尾,雖然模型的垂尾與F—22一樣,都成V字型外翻,但模型的垂尾卻是可以活動的,這從模型摔倒地上,一側垂尾偏轉的角度就能看得出來。

這說明該模型的配備了更加靈活的全動垂尾,在不配備高性能矢量發動機的情況下,飛機依然具備極強的空中機動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模型機的機身相較於F—22的扁平顯得更加渾圓,這一方面是內部彈倉的尺寸使然,但另一方面也說明該模型在兼顧隱身的同時,更加註重成體的氣動佈局和飛行品質。

因爲馬哈茂德在其上面看到了當初那場學術交流會上,美國航空專家介紹的另一項劃時代航空氣動佈局——綜合升力體結構。

通俗點說,所謂的綜合升力體就是將整個機身看做一個整體,其本身就具備極強的升力屬性,而不僅限於機翼這類傳統的升力部件。

這樣做的好處便是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結構總量,提高整體的機動性。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傳統的邊條翼被融合到進氣道的外延,如此在減輕結構重量的情況下,飛機的飛行品質非但沒有降低,反而相交傳統佈局的飛機更強。

類似的細節模型上面還有很多,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馬哈茂德早年服役於空軍,是阿爾及利亞較爲知名的王牌飛行員,後來在蘇聯的莫斯科空軍大學進修,並取得航空工程學碩士,之後又在英國倫敦的帝國理工獲得飛行器設計的博士學位。

算得上是阿拉伯世界當中少有的即懂實踐,又清楚理論的複合型實幹派高官,不然由美國頂級航空專家召開的學術交流會也不可能邀請他過去參見,畢竟那種頂級的學術會議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聽懂的。

馬哈茂德不但受邀參加了,而且在交流中更是受益匪淺。

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一眼就能看出模型中的諸多不凡之處。

然而就在他驚呼出聲,準備仔細瞧瞧模型中那些不凡的細節時,莊建業卻將模型連同散落在地的文件一把塞進了公文包裡,然後起身衝着馬哈茂德等人歉意的說道:“實在不好意思,還請各位見諒。”

說完,拎着包頭也不回的轉身就走。

“等等~~~”

眼瞅着莊建業就這麼準備離開,馬哈茂德終於是坐不住了,沒辦法,那個驚鴻一瞥的模型實在是太誘人了,尤其是裡面所應用的諸多航空領域前沿的啓動佈局,幾乎都被美國所壟斷。

儘管美國人在學術交流會上,看似大方的與全世界航空學者分享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

但在絕大多數學者眼裡確認爲美國航空專家的分享是炫耀大過實際。

因爲具體的參數、製作的材料、試驗的數據這些核心的東西,美國專家在交流報告裡一個都沒提,通篇都是什麼顛覆,什麼先進,什麼領先這類空洞乏味的炫耀之言。

說來說去,實際上就是想表達一句話,都別在費勁巴拉的搞什麼作戰飛機了,你們搞出來也沒用,我們美國已經領先整整一代,你們無論做什麼都是過時的,還搞那些吃力不討好的有啥用?

是的~~我們大美利堅不是針對某個國家,而是說得是整個地球上所有的國家。

豪橫如此,別說俄國、法國這樣自尊心爆棚的國家了,就算人微言輕的馬哈茂德代表的阿爾及利亞面對美國人目空一切的嘴臉都氣得渾身發動。

可氣歸氣,面對美國人的科技霸權除了忍還能怎麼着?反正天塌了又個高的頂着,最起碼俄國要比他們阿爾及利亞要急迫的多。

這一想馬哈茂德心裡就平衡多了,但即便如此,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能夠具備美國人那樣的技術實力,最起碼能在北非橫着走不是。

本以爲這一切這輩子都見不到,沒想到莊建業魂不守舍的這麼一摔,居然讓歸於寂滅的希望又給摔出來。

DSI,全動垂尾,綜合升力體結構。

儘管只是模型,但能夠將這些世界航空氣動佈局最前沿的東西融爲在一個飛機當中,即便是模型,那也絕非簡單的模型。

既然如此,怎麼可能讓莊建業離開,再怎麼也要把事情搞清楚在說。

於是馬哈茂德三步並作兩步攔在莊建業等人面前,笑容溫和的說道:“莊先生,我剛纔看到你包裡有架模型,不知是不是JZB—119終極形態?”

結果莊建業半點聊下去的意思都沒有:“對不起,馬哈茂德殿下,恕我無可奉告。”

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我們堅持使用國產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機場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真正的戰場透明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囂張的澳洲人第四十八章 精鑄工藝第八百六十五章 縮小的波音737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高速直升機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改變遊戲規則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怎麼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第五百九十三章 這效率,簡直了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深層考慮第一千三十九章 莊建業,夠王八蛋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NB—Plus通信衛星第三百五十一章 宙斯—3無人機第三百零八章 柔性工裝技術第兩百三十六章 躺贏第一百四十七章 迷之殲七改第九百三十五章 Low爆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差點兒屈辱的跪下第一千五十五章 戰機出口許可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稀土霸權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您開個價,多少錢都行第七百二十二章 極限施壓第一千一百章 新三打三防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請各位先了解下什麼是凱夫拉材料第一千一十五章 1.36微米的誤差第四十二章 大飛機往事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效能外溢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殲11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中國騰飛的老毛病第七百八十六章 爸爸給你買的飛機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重點:隱身氣動外形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無恥第八百七十三章 中國人可以,我們也……可以?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做成白菜價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改變遊戲規則第八百一十九章 技術爆發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項目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伊爾—76可能真的要涼涼第四百五十三章 鉅額醫療費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一套一億美元,不二價第三百三十四章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立規矩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用殲—8拼刺刀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翼身融合體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作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正的空降兵第兩百八十八章 統購統銷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這套路簡直……天才第五百二十五章 高原鷹Pro第八百八十一章 站着把錢掙了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保證人民羣衆的基本利益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小步快跑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運—4X系列特種支援飛機第一千六十二章 機械外骨骼第四百五十四章 創新飛機銷售模式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專做大型結構件兒的NB—985Plus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加入JSF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擺脫對中國騰飛的依賴?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口創匯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聲嘆息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雄心勃勃的薩勒曼王子第六百四十一章 我要做代理第三百五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九百一十三章 隱形巨頭第一百二十六章 飛機生產線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勇敢的張開雙臂撲過去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還不如新德里第五百四十四章 航空聯合突襲第一千四十六章 B2進氣道就是這麼造的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風景這邊獨好第八百八十章 我說個數……36億美元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波音的需求第八百七十五章 工業3.0第七十七章 殲7Ⅲ第六百一十二章 首長們來了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殲11第五百六十六章 搞破壞第六百三十八章 巨頭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戰略投送艦第七百四十五章 實施火力打擊第七百九十六章 攤牌了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D—71M燃氣輪機第一百零七章 側身旋轉(求首訂)第一千三十二章 撈了65億美元第三百八十三章 專業設備的領導者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病毒式營銷第九百九十四章 技術碾壓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第八百四十五章 蘇—27第兩百四十六章 窮人的導彈說點兒心裡話第兩百六十九章 智商稅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底褲都被人扒光了第兩百二十四章 輿論風暴第五百五十二章 廢物利用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全球無人機哪家強,中國浣城找蘭翔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過渡機型第九百九十八章 捏死一個不算過分第八十三章 節操被嚇怕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