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遼東事定

張燕駕馬迎了上去;咧嘴一笑,露出滿口的大黃牙,問道:“公孫康,你是要馬站還是步戰。這是你最後一戰了,老子讓你來選條件。”

公孫康沒有理會張燕的挑釁反而擡頭看着陶應,問道:“派你手下一個部將來與我交戰,陶應,你這是在侮辱我嗎?”

陶應疑惑的問道:“哦,這怎麼在侮辱你呢?我派子真與你交戰,就是要保有你最後的尊嚴。那你說說,你想怎麼辦?”

公孫康用手指了指陶應,然後又指了指自己,道:“你我都是一方之主,現在我敗於你手。你如果真的要保有我最後的尊嚴,爲何不親自來與我決戰呢?”

陶應聞言,不再似當年遇到紀靈那樣猶豫,反而是立馬果斷的答道:“好,我成全你。”

張燕聞言有點急了,在一旁問道:“主公,你和他打,那我和誰打?”

陶應聞言笑了,道:“你要是實在手癢,那就去和彥明過兩招吧。我看好你喔。”

張燕聞言差點沒有從馬上跌下來,看了一眼陶應身邊的閆行,張燕尷尬的笑了笑,道:“我看還是算了吧,自家兄弟,別傷了和氣。主公你親自上場,末將在這裡給你壓陣。不過先說好,這次的遼東之事,就照我們前面說好的一言爲定了。”

陶應不耐煩的擺了擺手,道:“哪那麼多廢話,公孫太守還等着了。你的事待會兒再來解決。”

說罷看了一眼公孫康,道:“馬上還是陸地上,你自己選。”

此時的公孫康微微有些錯愕,他本以爲陶應會推諉掉與他的交戰,沒想到陶應這麼痛快的就答應了下來。而且臨戰之時,還能表現的如此鎮定。此刻聽到陶應的問話,公孫康想了想,道:“陸地上。”

陶應聞言淡淡一笑,翻身下馬。將手裡的無塵鐵槍輕輕往後一拋,身後的閆行一把伸出手接住了無塵鐵槍。陶應緩步來到公孫康對面,拔出腰間的寶劍,擺了一個起手式,道:“公孫太守,請吧。”

公孫康聞言也是全身一震,舉起自己的大刀向着陶應一刀劈過來。陶應站在原地不閃不避,雙手舉起赤霄寶劍,硬接下了公孫康的這一刀。噹啷一聲響,陶應往後退了三步,看了一眼手裡的完好無損的赤霄寶劍,甩了甩有點痠麻的肩膀,向着公孫康衝了過去。

剛纔的第一個會和,陶應雖然後退了三步,不過公孫康是佔了兵器的便宜。算下來,陶應的力氣和公孫康相差不多。不過用寶劍和對方長兵交力,的確不是一個好辦法。陶應展開自己跟隨史阿學來的劍道步伐,圍着公孫康四周轉圈。

陶應在和呂布學武之後,自己也從來沒有放下過武藝的練習。現在的陶應不論是對於無塵槍,還是現在手裡的赤霄寶劍,都可以很好的把握。陶應寶劍輕輕的晃動,同時就是三四朵劍花,這些劍花往往都是分刺公孫康身上各個要害部位,弄得公孫康苦不堪言,只有全力防守,絲毫沒有還擊之力。

堪堪戰了二十個會和,陶應終於抓住了機會,一劍在公孫康的腰上撕開了一個口子。公孫康重心頓失,陶應趁機又在他的肩上連刺了三尖。接着陶應縱身向後一跳,跳出了戰圈,用寶劍指着公孫康,輕輕的舒了一口氣,“勝負已分,你自裁吧。”

公孫康聞言有點不相信的看着陶應,問道:“你爲什麼不殺我?”

“你我之間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前日你襲擊我軍後方也是局勢所逼。今日也一樣,全都是局勢如此。你自裁吧,痛快一點。”

公孫康聞言愣了一會兒,突然撕下身上的一塊布帛,用手指在上面寫了一些話。接着用右手將布帛扔給了陶應,道:“這個給你,以後遼東之地就拜託你了。”

說罷左手掏出腰裡藏得寶劍,刎頸而死。陶應微嘆了一口氣,上前撿起那張布帛,看了一眼剩下的遼東士兵,道:“你們也一樣,如果要追隨公孫康,那你們現在就死。如果想要歸順,也別猶豫,現在就歸順吧。”

陶應說完之後,拿起剛纔那張布帛,上面只是簡單的寫了一句話:我死之後,遼東全境可投降陶應。然後右下角還有公孫康的親筆簽名。陶應看完遞給身邊的郭淮,笑道:“有這個看來我們可以早點回家了。伯濟,你去安排一下,將公孫康厚葬了。”

郭淮聞言下去了,沒過一會兒,陶應率軍回到了昌黎城外大營,此時已經是下午了。徐庶趕忙上前問道:“主公,怎麼樣,公孫康解決了嗎?”

陶應點了點頭,道:“說來我也不信,想不到這麼容易就將公孫康擊敗了。看來計謀再多,最後還是不如實力的較量。你這邊呢,城裡有沒有什麼動靜?”

徐庶搖了搖頭,道:“一直沒有,城裡的守軍很沉的住氣。”

陶應點了點頭,道:“不管他了,現在隨我去一趟城下,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就可以進城了。”

說罷帶着徐庶並閆行等人來到城下,此時城門的守軍正在疑惑公孫康爲何還沒有率軍回來,城下陶應他們來了,瞬間又把衛演等城門守將的心提了起來。陶應來到昌黎城下一箭之地駐足,對着身邊的曹性使了個眼色,曹性會意,彎弓搭箭往城上射去了一份布帛。

城上的守軍急忙拔下來交給衛演,衛演當即將布帛扔到一旁,對着下面大喊道:“陶應,不要再使這些陰謀了,我衛演對公孫太守忠心耿耿,不會受你的蠱惑的。”

陶應在城下淡然一笑,道:“公孫康已經死了,你如果不信,現在我就去把他屍骨挖起來給你看。不過這樣一來,你的主公恐怕會在地下對你很不滿啊。那條布帛上面就是你家主公的遺言,我勸你最好看看。”

陶應這話說出來,城上久久沒有動靜。良久之後,陶應他們面前的昌黎城門緩緩打開,裡面走出來一衆官員,爲首之人,手捧遼東太守印璽,快步向着陶應走過來。陶應建專也是向前迎了上去。

那人走到陶應面前跪下,道:“罪將衛演,特率領遼東全體官員歸降衛將軍,還望衛將軍不計前嫌,能夠饒訴我等。”

陶應笑着扶起衛演,笑道:“什麼饒恕不饒恕的,那些都是過去的事了。以後這些事,一筆勾銷。”

陶應說罷伸手拿起遼東太守印璽,異變突起,衛演突然從盛印璽的托盤下抽出一把匕首,奮力向着陶應刺過來。陶應身後的閆行急忙上前移步,一把抓住了已經快要碰到陶應鼻子的匕首。雖然閆行手上鮮血橫流,但是衛演的匕首再也刺不下去了。閆行冷笑一聲,“想死,我成全你。”

接着用手摺斷了手裡的匕首,反手往衛演刺去,衛演觸不及防,被閆行一匕首刺穿了胸部,當即倒地。陶應此時回過神來,來到衛演身前,問道:“公孫康已經叫你們投降與我,你爲什麼要殺我?”

衛演顫抖着嘴脣,斷斷續續的說道:“我……我打開城……城門,已經執……執行了主公的……的遺願。但是我……我也要爲……爲主公報仇。陶應,你……你記着,我就是死,我……我也不會放……放過你。”

衛演說完當即斃命。陶應站起身來笑道:“死都不放過我的人多了去了,多你一個也無所謂。只希望你以後不要搶不過那些人就是了。”

陶應身邊的閆行看了已是斃命的衛演,搖頭道:“這廝本領平平,這份衷心倒還是不錯。”

陶應笑着擺了擺手,道:“呵呵,也許吧。不過要讓我來評價他的話,一句話就可以了。”

“什麼話?”

“生的不光榮,死的不偉大。就這樣了。”

閆行聞言啞然失笑,陶應接着道:“別說這些了,你下去包紮傷口吧。”

閆行聞言離開,徐庶來到陶應旁邊,看了一眼剩下的遼東官員,問道:“主公,這些人怎麼辦?”

陶應看了他們一眼,道:“算了吧,他們都是些文官,以後有張燕在這邊鎮守,應該不會出什麼事。不說這些了,進城吧。”

說罷看了一眼那些被嚇得跪在地上發抖的文官,笑道:“沒你們事了,這次刺殺就怪衛演一人。現在大家都起來,帶我們進城。”

那些文官跪在地上戰戰兢兢,聞言不爲所動,陶應見狀笑道:“嘿,奇怪了,你們想隨衛演一起去嗎?我可以成全你們啊。”

那些文官急忙叩頭說道:“衛將軍饒命,衛將軍饒命……”

陶應聞言大喊一聲,“全他孃的別吵了,我說過這事和你們沒關係,已經過去了,現在起來,帶我進城。”

這些人聞言再也不敢哭泣了,急忙站起身來爲陶應讓開一條路,迎接陶應入城。陶應帶着這些先頭部隊先進了城裡,徐庶在後面指揮着大軍也陸續進了昌黎城。此次的遼東征戰,也算是落下了他的帷幕。

第215章 壽春決戰第112章 前至中山第19章 拜師史阿第283章 東吳事了第89章 閒談劉備第221章 再戰疆場第267章 嶄新的時代第48章 宛城戰亂第81章 最後的努力第176章 狼子野心第106章 戰後事宜第283章 東吳事了第99章 司馬出招第138章 曹軍的策略第46章 賢妻悍婦第27章 孤立呂布第69章 亂世隱雄第282章 黯然逝去第76章 官渡之戰的轉折第77章 烏巢偷糧第276章 戰亂再起第175章 幽州風雲第157章 想太多第276章 戰亂再起第16章 陶謙殞命第19章 拜師史阿第12章 封爲主簿第25章 合兵劉備第178章 破釜沉舟第105章 草原事終第270章 夏侯受傷第109章 合作第32章 袁術稱帝第190章 從生變數第218章 西北鉅變第14章 陶應大婚第68章 酒館瑣事第215章 壽春決戰第52章 宛城戰後第201章 西北來風第208章 韓遂結局第44章 實力大增第182章 聯合還是歸順第47章 陶氏兄弟第35章 妙法破敵第246章 潼關事定(4)第177章 馬騰身死第47章 陶氏兄弟第89章 閒談劉備第116章 化險爲夷第177章 馬騰身死第147章 夜襲敵營第251章 快刀斬亂麻第283章 吳郡攻防第253章 各懷鬼胎第48章 宛城戰亂第204章 一箭破敵第36章 路遇紀靈第83章 陶應南下第51章 痛揍荊州軍第248章 分兵三路第56章 風雲將起第3章 會見曹操第34章 徐庶點兵第290章 節節勝利第270章 夏侯受傷第157章 想太多斷更通知第241章 雙下戰書第291章 諸葛毒計第63章 燒營破敵第21章 戰亂再起第275章 不打不相識第272章 南鄭禍事第274章 許昌瑣事第106章 戰後事宜第126章 首戰不利第183章 蠢蠢欲動的劉備第192章 再生強敵第92章 暗手現身第24章 生擒張遼第87章 劉備南逃第85章 壽春李通第292章 相聚漢中第62章 交戰琅玡第249章 潼關事了(1)第253章 各懷鬼胎第58章 再上戰場第86章 大破李通第292章 相聚漢中第249章 意外突顯第172章 酒肆奇遇第269章 定軍山下第96章 定計朔方第260章 各有所算第263章 亦敵亦友第102章 漠北佳人第93章 夜戰青州第258章 再度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