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說降袁熙

第二日清晨,陶應大軍在短短的休整了兩個時辰之後,開始火急火燎的攻城。此次陶應所帶來的兵馬,包括陶應的親兵還有一些袁軍降卒在內,滿打滿算,六萬人。而袁譚留下的守城人員,除去城裡的民夫不算,也約有三萬人左右。在攻守雙方中,這樣的比例幾乎是不可能拿得下城池。

不過陶應現在也顧不得這麼多了,對於他來說,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拿下幽州,不然自己就死無葬身之地了。可是無論陶應如何自信,徐庶兵馬指揮調度如何完美無缺。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也起不到什麼太大的作用。

陶應大軍從早幾乎是不間斷的攻城,從日上三竿直到日薄西山,幽州城還是頑強的立在風裡,即使搖搖欲墜,不過還保持着最好的韌性,不會輕易就被陶應攻下。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陶應看了看屍橫遍地幽州城,對着一旁指揮的徐庶搖了搖頭,道:“罷了,元直,收兵吧。今天我軍無法拿下幽州城了。”

徐庶也是擡頭看了一眼眼前的幽州城,長嘆了一口氣,隨即傳令收兵。當天夜裡,陶應在營裡統計傷亡人數,今天一天的傷亡,就達到了一萬五千人。而且對於陶應他們來說,更悲傷的消息還不是這個,遼東的公孫康現在已經火速往幽州趕來,連夜行軍的話,明日正午就可以到達幽州城下。

這也就意味着陶應他們只剩下半天的時間了,如果在明日正午之前陶應他們無法攻下幽州,那陶應他們就面臨着三面受敵危機。陶應此時坐在主位上,看着這一條又一條消息,臉上眉頭緊皺,蒼天啊,難道這就是我陶應的命運嗎?

此時不光是陶應,徐庶等人也都是束手無策。雖然徐庶是這個時代少有的智者,但在這種絕對的實力面前,饒是徐庶平時計謀百出,此刻也只有搖頭嘆息的份。沉默了好久,徐庶站起來言道:“主公,在下先下去巡視各營,主公早點休息。”

陶應此時也沒了平時的好心情,道:“去吧,注意看看士兵有沒有什麼波動,如有異動,即刻來報。”

徐庶應諾下去了,陶應轉頭看了一眼郭淮,道:“伯濟,你也下去吧,好好休息。明日一戰也許就是我軍最後一戰了。如果明天事有不濟,你年齡還小,沒必要爲我送命,趁着亂軍自顧離去,不用在管我了。”

郭淮聞言雙目一紅,跪下啜泣道:“主公,末將……”

陶應急忙扶起郭淮,笑道:“哭什麼啊,你主公我還沒死了。開心點,說不定明天還有奇蹟發生呢。”

郭淮聞言笑了,道:“主公,你相信命運這個東西嗎?”

陶應擺了擺手,道:“不管信不信,命運都是擺在那裡。但我的原則就是,不管是不是命運,也要去拼一把。如果成功了,那就是努力的結果,如果失敗了,那就是命運,也沒有那麼多怨言可言。”

“既然明日我軍生機渺茫,主公今晚爲何不最後在做一次掙扎呢?”

陶應聞言疑惑的問道:“再做一次掙扎,怎麼掙扎?”

郭淮想了想,道:“主公,日間攻城的時候,城樓的守將末將原來在河北見過,正是袁紹膝下的二兒子袁熙。袁熙與袁紹那兩個兒子都不太一樣,此人沒有什麼野心,不似袁譚那麼暴戾,也不似袁尚那麼放肆。總體來說,袁熙此人庸庸碌碌,無甚大才。”

陶應擡手攔住了郭淮的話頭,“停停停,你現在和我說這些幹嘛?”

郭淮笑道:“主公別急,聽末將說完。袁熙雖然碌碌無爲,袁紹卻將他放在幽州這種與外族接壤的地方,那是因爲袁紹此人對於外族之人也是深以爲戒,而袁熙想必也是非常痛恨外族人的。”

陶應聽到這裡有點明白了,當初官渡之戰後,塞外之人曾派人來找過袁紹,提出與他夾擊曹操。不過袁紹的舉動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這些番邦使者尚未見到袁紹,就被袁紹命人亂棍打出。拋卻中土的恩怨不提,袁紹此人也還算得上是民族英雄了。

想到這裡,陶應問道:“你的意思是,此次袁譚與烏桓人聯合,袁熙心裡必然十分芥蒂?”

“正是。”

陶應擺了擺手,道:“我以爲你要說什麼呢,就算是袁熙心中有千般不滿,似此碌碌無爲之人,又如何能夠背叛袁譚呢?再說了,他和袁譚乃是親兄弟,又如何能夠輕易棄之。”

郭淮急忙答道:“主公,反正現在我軍除了拿下幽州別無他法。末將認爲這好歹也是一個方法,你不試試怎麼知道沒機會呢?”

陶應思前想後,無奈的點點頭,道:“也好,就試一試。你去傳令太史慈點齊一千精銳,把徐庶也叫上,一刻鐘後,咱們前去幽州城下,會一會袁家二公子。”

郭淮聞言下去了,陶應一個人在營裡,腦海中盤算着一個又一個的想法,隨即又一個一個的否定。不過陶應天性是一個樂觀的人,雖然心裡有諸多困擾,表面上還是一副笑嘻嘻的模樣,帶着那一千精銳直奔幽州而去。

來到了城下,陶應命令衆人點亮火把。一霎時間,幽州城下被火光照耀,城上的守軍見了,急急忙忙的去通知袁熙。袁熙也知道最近幽州是多事之秋,估計睡覺都沒敢卸甲,片刻之後,袁熙便來到了幽州城上。

陶應藉着火光打量了一會兒樓上那個身穿甲冑,年齡可能比自己還要大上兩三歲的將領。此人臉色在火光中有點扭曲,面容頗爲英俊,不過卻蒙上一塵風霜。陶應緩緩打馬而出,高聲叫道:“我乃是徐州牧衛將軍陶應,你等誰是袁顯思二公子?請出來一見。”

袁熙此刻也在打量着陶應,聞言回道:“在下便是袁熙,陶公深夜至此,不知有何貴幹?”

陶應笑道:“特來與二公子一敘我們漢人之情,還望二公子不辭辛勞,開城來與我一見。”

袁熙聞言看了一眼陶應身後,陶應笑道:“二公子不用擔心,陶某此次只帶了一千人馬,如果二公子願意出城相見,我軍自當退軍三裡。”

袁熙有點不明就裡,問道:“你爲何要見我?”

陶應高聲笑道:“我不是說了嗎,爲了一敘我們漢人之情。”

袁熙聞言還想說些什麼,陶應繼續道:“二公子見不見給個準話,這樣說話實在是費力。”

袁熙心想,此時不出去,反倒讓他小瞧了我。於是高聲呼道:“你先退軍,我自當下來與公相見。”

陶應點點頭,把槍往後一招,這一千人馬緩緩的向着後方退去。城上袁熙身邊一個副將打扮的人急忙勸道:“二公子不可啊,大公子說過,陶應此人詭計多端,二公子萬萬不可中其奸計啊。”

袁熙本來就對袁譚引烏桓人入中土之事不滿,聞言白了那副將一眼。也不去理他,看到陶應兵馬向後退去,袁熙也點起了一千人馬,出城來與陶應相見。

兩軍來到幽州城外三裡處相對而立,陶應帶着十餘人,每人手執火把,駕馬緩緩來到了中間地帶。那邊的袁熙也和陶應一樣,帶了一二十個隨從,也是手執火把,打馬來到陣中。

陶應和袁熙兩馬相交,陶應調轉馬頭,和袁熙並排而立。袁熙轉頭拱手行了一禮,道:“袁熙久聞陶公大名,今日一見,幸何如之。”

陶應哈哈笑道:“二公子雖是武將出身,可到也是沒有丟卻文人氣質。河北袁氏四世三公,確實不俗啊。”

袁熙聞言臉上一陣抽搐,問道:“衛將軍今晚前來,就是爲了奚落我們袁家嗎?”

陶應急忙拱手賠了一禮,道:“二公子誤會了,昔日令尊袁本初雄踞河北四州,爲我大漢震懾塞外各族,實乃是我大漢少有的民族英雄,陶某對於本初公可是佩服不已,又何來奚落之意。”

若是袁熙略微人精一點,聽到陶應此言就要質問他,既然佩服我父,又爲何騎兵前來奪取我河北基業。可是袁熙生性質樸,陶應這番話一說出來,反而讓他想起自己兄弟引烏桓人入中土的事,不由得有點臉紅。

陶應見袁熙不說話,接着幽幽的道:“可惜啊,二公子雖然有乃父之性,卻沒有乃父之風啊。”

袁熙聞言問道:“你什麼意思?”

陶應反問道:“我什麼意思,二公子難道心裡不清楚嗎?汝父當年爲我大漢打擊外族,可謂是立下赫赫威名。現在二公子所做之事,難道沒有一點點的愧疚之心?”

“我……”袁熙想說一些辯解的話,不過看着陶應炯炯有神的目光,後面的話到了嘴邊,卻又再也說不出來了。只是靜靜的看着陶應,同時漲的滿臉通紅。

陶應接着道:“我們漢人之間的紛爭,勝敗輸贏,全憑手段,各看天意。但是有一點,就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引外族人蔘與我中土之爭,我想這些話,令尊在世時,對於汝等兄弟應該也說過吧?”

第222章 約戰河東第252章 新皇登基第263章 亦敵亦友第66章 初遇華佗第130章 遼東事定第93章 夜戰青州第285章 邀戰新城第79章 回師徐州第202章 大軍徵西第284章 陶應在婚第82章 閆行歸心第9章 離別第158章 潁川夏侯娟第125章 北上遼東第10章 劉備離去第254章 大戰在即第71章 文鬥武鬥第26章 曹昂離 張繡來第32章 袁術稱帝第291章 諸葛毒計第268章 漢中風雲第24章 生擒張遼第40章 戰後事宜第59章 荀諶出招第161章 諸葛出山第178章 破釜沉舟第187章 戰前瑣事第233章 賈詡掌兵第134章 蔡琰的婚事第141章 戰前的準備第206章 諸侯動向第283章 吳郡攻防第222章 約戰河東第248章 捷報連連第133章 閤家團圓第232章 李儒終結第249章 潼關事了(1)第16章 陶謙殞命第87章 劉備南逃第253章 各懷鬼胎第190章 從生變數第169章 虛與委蛇第274章 許昌瑣事第222章 約戰河東第250章 潼關事了(2)第143章 故主相見第89章 閒談劉備第105章 草原事終第23章 徐州保衛戰第108章 草原再亂第264章 許昌鏖兵第248章 分兵三路第146章 放還人質第237章 相持不下第157章 想太多第102章 漠北佳人第217章 短暫的休整第12章 封爲主簿第13章 父子交心第211章 故人相見第77章 烏巢偷糧第140章 出兵幽州第23章 徐州保衛戰第258章 再度相持第227章 兄弟決裂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71章 文鬥武鬥第99章 司馬出招第227章 兄弟決裂第221章 再戰疆場第246章 月下清波 故人相見第258章 再度相持第144章 交戰第142章 閆行戰馬超第188章 決戰之始第271章 退軍南鄭第10章 劉備離去第198章 四女的異同第188章 決戰之始第102章 漠北佳人第71章 文鬥武鬥第162章 議計出兵第250章 潼關事了(2)第39章 袁術之終第280章 東吳出兵第283章 東吳事了第247章 趨於明朗第218章 西北鉅變第109章 合作第241章 雙下戰書第173章 郭嘉到了第73章 黑山到了第185章 南邊風雲第235章 碌碌無爲第86章 大破李通第96章 定計朔方第3章 會見曹操第154章 鄧艾接駕第177章 馬騰身死第33章 袁術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