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計劃

如蔣貴妃那樣的尊貴寵愛,是別的女子一輩子連想都不敢想的。彼時蔣梅華入宮二十年,才從婕妤升爲淑媛,只是早已不再被召幸,人人都說那不過是貴妃念着姐妹之情,提攜她一二罷了。

那是蔣杏華嫁入劉家之後有限的幾次出門機會。劉之敬要在皇帝面前博個孤臣之名,不但自己不與僚屬上司應酬往來,連女眷也不許出外飲宴,蔣杏華嫁他十五年,出門的次數簡直屈指可數,且大部分都是幾位姐妹之間的邀請。

那次入宮賀賢妃升爲貴妃,也是蔣杏華最後一次出門了,之後沒有幾個月,她就因不能忍受身體上的折磨以及婆母的冷言冷語,懸樑自盡。現在想起來,如果她沒有進宮,沒有親眼看見姐妹所能得到的幸福與尊貴,或許還不會覺得自己的生活那樣難以令人忍受。

但是爲什麼呢?爲什麼別人就能過着那樣的生活,而自己卻只能在劉家默默地死去?蔣杏華幾乎可以肯定,即使自己是橫死而非病終,嫡母也不會因此去向劉家問責,而是默許劉家將此事遮掩下來,一口棺材就將自己草草下葬。

啊,或許葬禮不會太潦草,畢竟劉之敬素以守禮自許,自己雖是他第二任妻子,但因前妻乃是休離,故而自己在禮法上仍是原配嫡妻。嫡妻亡故,他怎能不借此機會再標榜一下他的守禮?說不定自己還能得一口好些的棺材,妾室所出的一個兒子也會披麻戴孝爲自己嚎哭。

不,也不一定能得着好棺材呢。劉之敬不但標榜自己守禮,還素以清廉自得,恨不得能擺出一副家無隔宿之糧的模樣來,又怎會給妻子用好棺木呢,那豈不是等於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姑娘,你怎麼了——”紫藤看着自家姑娘臉上的神色一時悵然一時輕蔑,一時又露出恨意,簡直要以爲她被夢魘着了,可是明明睜着眼睛,並沒有睡着啊,難道是嚇得失了魂不成?若是找人來叫叫魂——可老太爺是醫家,從來不信那些的……

“沒什麼。我只是在想,三姐姐究竟用的是什麼法子,竟能救活了我。”蔣杏華隨口敷衍了一句。她爲何還要想劉之敬呢?雖然不知道究竟爲什麼死後沒有去陰曹地府而是回到了未嫁之前,但老天既然可憐她,又給了她從頭再來的機會,就必定不是讓她再嫁去劉家,將前世的痛苦再經歷一遍!這次,她一定能擺脫劉之敬。

“哦——”紫藤本能地覺得自家姑娘這種表情,不像是在想三姑娘的樣子,但蔣杏華隨即又恢復了平靜的模樣,讓她放下了心,“奴婢也實在想不明白呢。不過之前老太爺先給姑娘施了針,奴婢想,會不會也有老太爺施針的功勞?”她也實在覺得,吹吹氣按按胸就能救人的說法,委實太奇怪了。

“你說得有道理……”蔣杏華回憶了一下,她記得這位三姐姐懂一點醫術,否則也很難在後宮裡保住自己的孩兒,但她擅長的是做藥膳,並不會診脈開方,當然也就更不會救人了。所以今日自己得救,應該是因爲祖父給自己施針的緣故,至於三姐姐的做法,或許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前世的時候是這樣的嗎?蔣杏華竭力回想,但畢竟對她而言已經是快二十年之前的事了,她只記得那次是因爲自己不小心踢起一塊小石頭,落在了蔣丹華的裙角上,之後爲了躲避蔣丹華的責罵,她不得不離開石板路,走到了荷花池邊上,結果腳下一滑摔了進去。

後來被撈起來的時候,她嗆得昏頭昏腦,接着就生了一場大病,險些沒能趕上大姐姐召姐妹們進宮相見。至於當時是誰將自己救醒的,她實在是記不得了。因爲此事之後就被嫡母封禁,不許任何人再談論——哦對了,在她剛醒過來的時候,彷彿聽見過紫藤哭訴,說幸好老太爺爲她施了針才救過來,那看來,如今又經歷了一次,仍舊沒有什麼改變。

但是,假如這件事沒有改變,那麼之後的事情呢,也不會改變嗎?

蔣杏華一想到這裡,只覺得渾身發冷,後背汗毛似乎都一起立正了。剛剛發現自己重生的喜悅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如果什麼都沒有改變,難道說自己也仍舊要遵循舊路,還是要嫁給劉之敬嗎?

不,絕不!怕紫藤奇怪,蔣杏華閉上眼睛翻向牀裡,假裝自己睏倦要睡覺了,可是在被子裡,她的兩手緊緊握着,指甲深陷進掌心之中。她不要再嫁給劉之敬,不要再過從前的日子,絕對不要!

那麼,有什麼辦法能改變呢?蔣杏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細細地回憶。

當初父親選擇了劉之敬,就是因爲覺得他有前程。父親自己醉心於仕途,可是因爲有叔祖父那件大罪,父親再怎麼努力也難出頭,所以他只得另闢徯徑,將女兒嫁給自己看好的年輕士子。

五妹蔣丹華也是如此,只不過她有福氣,嫡母和祖母都姓於,雖然只是於家旁支,可也算是跟後族有些瓜葛。蔣丹華就憑着這個,最後嫁入高門,榮華富貴。而她沒有人籌謀,就只能任由父親安排,嫁去了劉家。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這是她無法改變的,除非父親看不上劉之敬,否則她就得嫁。可是怎麼能讓父親看不中劉之敬呢?蔣杏華反覆思量,可是一籌莫展。落水後的疲憊漸漸襲上身來,她剛纔因爲重生興奮而鼓起的精神慢慢消退下去,呼吸漸平漸緩,皺着眉頭睡着了。

正院裡,小於氏揉了揉額角,疲憊地道:“三老爺一家都安頓好了?”

“是。”她的貼身大丫鬟荷素忙上前來,很有眼色地替她揉按兩邊太陽穴,“東西已經都搬進東偏院去了,奴婢看,三老爺一家帶的行李並不很多,眼下應該已經整頓得差不離了。”

“五姑娘呢?”

荷素垂了一下眼睛:“在老太太那裡歇下了。”

“今日的事,你問清楚了?”

荷素眼睛垂得更低:“奴婢細細問過了木樨和木槿,五姑娘並沒有推四姑娘,只是口角了幾句。”

“那就好。”小於氏這才真正舒了口氣,“今日你也聽見了,老太爺十分不滿。”

荷素猶豫了一下,低聲道:“其實老太爺這些年也都沒說什麼,可見還是向着太太的,只是這次四姑娘險些丟了性命,所以老太爺才發了話……”

“你說得對。”小於氏嘆了口氣,“說起來我比家裡姐妹們都要好運些,老太太就不必說了,原就是姑母……老爺對我也好,只是被春蕙那個賤婢使了手段……就是老太爺,這些年也不曾說過我什麼……只是丹華這個丫頭,也實在是被老太太慣得不像樣子。”

荷素笑道:“老太太寵愛五姑娘,這也是我們五姑娘討人喜歡的緣故。今日之事實在是個意外,太太也不必太過在意。不過五姑娘年紀也到了,太太不妨請個教習嬤嬤來,學上一兩年的規矩,自然就好了。不是奴婢說,四姑娘那唯唯喏喏的樣子,將來也是拿不出去,也該教導教導纔是。不然人家不說她上不得檯面,倒要說太太沒有用心教導了。”

“你說的都是正經道理。”小於氏半閉上眼睛,“正好這次二老爺三老爺都回來了,請個嬤嬤來,給家裡幾個姑娘都講講規矩,也是我這做長嫂的盡份心。”

荷素笑着應是。橫豎二老爺三老爺在京裡都住不長久,請嬤嬤說是爲了全家的姑娘,自然各項開支要在公中走賬,等二老爺和三老爺走了,這嬤嬤就只管教導四姑娘五姑娘,豈不划算?

小於氏彷彿知道她心裡在想些什麼,悠悠嘆了口氣道:“不是我小氣,實在是論嫁妝,我比不得二弟妹啊。”

二老爺蔣鑄娶的是大茶商之女,出身雖然遠比不得小於氏,可嫁妝之豐厚,卻是一般高門大戶的女子都比不得的。

“你瞧如今那朱姨娘,日日跟在老太爺身邊,恐怕將來分起家來,老爺未必能多得什麼。何況當初跟二房分家之時,老太爺就貼補了三老爺一些,這麼分來分去,老爺還能落下什麼?梅姐兒進了宮,是省了嫁妝,可平日裡也免不了要用銀錢。這鬆兒榆兒將來要娶妻,丹姐兒要嫁人——就是杏丫頭,難道就不給她備一份嫁妝?老太爺怕是想不到,我卻不能不替他們操心啊。”

“老太爺不愛過問這些瑣事,難免是有些疏漏……”荷素也替自家主子發愁。蔣家現在三位老爺,就只蔣鈞這一房子女多,這人丁興旺固然是好事,可將來嫁娶起來開銷也大。偏偏自家主子嫁妝不多,若不仔細算計一二,恐怕將來臉面都不好維持了。

“老太爺一生正直規矩,就是這帷薄……”小於氏話說了一半,又咽了回去。她一個做媳婦的,指責公公帷薄不修實在太過分,然而事實也的確如此,蔣老太爺一世都挑不出什麼毛病來,就是疏遠正妻親近妾室,實在不能不說是一大瑕疵。

這事,荷素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她是跟着小於氏嫁進蔣家的,那時蔣老太爺已經跟於氏疏遠了。但據荷素看來,朱姨娘實在貌不驚人,不過是倚仗着自小伺候蔣老太爺的情分,以及生了一個兒子罷了。並且,據她向蔣家下人打聽的結果,朱姨娘還是於氏做主讓蔣老太爺收房的。

這事小於氏也知道:“姑母實在是錯看了這朱氏……”朱姨娘本姓朱,賣身到蔣家之後,蔣老太爺給她起名硃砂,等於是變相地保留了她的姓氏,在小於氏看來,這就已經表示了蔣老太爺對朱姨娘的喜愛。

荷素倒不這麼覺得:“可是也沒見老太爺對朱姨娘有多寵愛……”朱姨娘到現在都只是拿着姨娘應有的份例,蔣老太爺或許私下也貼補一點,但絕不會多,瞧朱姨娘的穿戴就知道了。

小於氏輕哼了一聲:“補貼給朱姨娘的算什麼,朱姨娘就是有,也不會拿出來,自然是都留給二老爺了。”

荷素張了張嘴,見小於氏面色不佳,遂把話又咽了回去,只道:“太太歇歇吧,這也鬧了半日了。”心裡卻在想,蔣老太爺當年給庶子選了一個富商做岳家,二太太嫁妝之豐厚,堪稱十里紅妝,那朱姨娘又何必摳摳索索,還給兒子留東西呢?真要是留,蔣家的全部家產加在一起,也未必比得上二太太的嫁妝。

小於氏點了點頭,剛要起身,就聽外頭有人說笑,隨即丫鬟打起簾子,一個藍衣少年一步跳了進來:“母親!”

“榆兒——”小於氏的眉眼立刻展開來,“下學回來了?今兒怎麼這樣早。”

蔣榆華與蔣丹華是孿生兄妹,眉眼幾乎生得一模一樣,是個極俊秀的少年,一跳進來就直奔到小於氏身邊,笑嘻嘻道:“先生今日考做文章,我先寫完,自然先回來了。”

“好,好——”小於氏極其欣慰。這個小兒子比大兒子更聰慧,無論是她還是蔣鈞,都對蔣榆華抱有更大的期望,“你今年要參加童生試,可要認真準備。”

蔣榆華嘻嘻一笑:“母親放心,我一定能考得過。”

“可不許輕忽大意。”小於氏憐愛地替兒子理了理鬢髮,“累不累,餓不餓?我叫團素去給你做點心吃?”爲減少開支,她院子裡雖設了小廚房,卻除了做些點心之外幾乎從不開火。

“我不餓。”蔣榆華隨意擺了擺手,問道,“三叔今日到了?我聽說來了兩位美貌的姐妹?”

“你這孩子……”小於氏有些啼笑皆非,“說的都是什麼話!那是你的堂姐。”蔣榆華從小就有個喜歡美貌丫鬟的毛病,如今大了仍舊不改。

“三叔的那個繼女又不是我的堂姐妹。”蔣榆華毫不在意地道,“我什麼時候能見見?”

小於氏微微沉下臉:“榆哥兒,如今你不是小孩子了,再有幾個月就滿十四歲,也該知道避嫌纔是。”

“母親剛纔還說,那是我的堂姐妹,有什麼可避的……”

小於氏板起臉:“可你自己也說了,那個燕姐兒可不是你堂妹,她該姓陳。”

“哎呀母親,兒子都知道。”蔣榆華笑嘻嘻湊到小於氏面前,“雖說她本姓陳,但現在入了三叔的戶籍,就算是我堂妹了唄。我知道母親你不喜歡她,不就是因爲曹家嘛。”

小於氏哼了一聲:“那是我不喜歡她嗎?曹家仗着有靖海侯這塊招牌,硬把你爹爹擠到戶部,若不然,你爹爹多半是能進鴻臚寺的!”

“哎呀——”蔣榆華好笑地擺擺手,“母親,那個未必做得準的。爹爹原先是從五品,就是升也就升到正五品,不可能一下子連升三級,變成正四品的。鴻臚寺除了正卿是正四品之外,最高的少卿不過是從五品,所以就算沒有靖海侯,爹爹也不可能進鴻臚寺啦。爹爹生氣,是因爲靖海侯那個親戚,他以爲爹爹想當尚寶司的正卿,所以私下裡把以前叔祖父的事拿出來宣揚——其實這種小人懂什麼,尚寶司的正卿也不過是個正五品,說好聽是管着一個司,其實沒什麼前途,也就只有想撈油水的人才往裡擠呢。爹爹是想做重臣的人,哪裡會去爭這個什麼正卿!”

小於氏聽着兒子侃侃而談,心裡說不出的自豪,替蔣榆華拉了一下衣襟,笑道:“我的榆哥兒真是聰明。不過,我聽說那個姓曹的纔是個捐的監生,他難道能做這個什麼尚寶司的官兒嗎?”

“他算什麼!”蔣榆華豪氣地把手一揮,“一個捐來的監生,做個八品官就算到頭了,他是幫着別人來爭這個位子呢。討好了上司,自然他也有好處。官升不上去,油水一定能撈到的。尚寶司那個地方,聽說還算是肥缺。”

“原來如此,娘都不知道呢。”小於氏笑得越發舒暢,“不過不管怎樣,總歸都是你那位新三嬸嬸的孃家哥哥乾的好事,娘是看在你三叔面子上纔不理她,你也仔細些,你三堂姐也就罷了,那個燕姐兒,你給我離着遠些!有那樣的哥哥,這曹氏也不是個好的,教出來的女兒定然也是一個樣!”

蔣榆華嬉皮笑臉地摟着母親的肩道:“好好好,兒子都知道了,離她遠點。其實兒子天天在外頭讀書,根本也近不了啊,不過是想見見人罷了。怎麼說也是三叔的女兒,過幾日二叔也要回來,難道姐妹們就不見了不成?”

“娘說不過你!”小於氏在他額頭上戳了一指頭,“晚上閤家團宴就見着了。好了,快回你屋裡溫書去吧,一會兒點心做好了,讓團素給你送過去。”

蔣榆華往外走了兩步,又回過頭來:“對了,兒子剛纔在二門上,怎麼聽見下人們說四妹妹落水了,是三堂姐救回來的?”

小於氏不在意地擺擺手:“你三堂姐是學了些醫術,不過也是你祖父先給杏丫頭施了針。以後再聽到這些話,叫那些下人們都閉上嘴,誰再擅傳此事,別怪我打了板子發落到莊子上去!你也該知道,前些日子還傳你叔祖父的事呢。”

“兒子懂,娘放心吧。”蔣榆華轉身,一溜煙地跑了。

小於氏含笑看着兒子的背影,輕輕吁了口氣:“榆兒這機靈勁兒,像老爺。”

荷素抿嘴笑道:“瞧太太說的,難道二少爺就不像老爺嗎?”

小於氏嘆了口氣:“我的兒子我自然覺得好,只是鬆哥兒太老實,卻缺了這點機靈。”

荷素替她倒了一杯茶,道:“奴婢覺得,二少爺那是踏實。老太爺都說過,做學問就要踏實,二少爺不急不躁,是有出息的。”

小於氏想起蔣老太爺對蔣鬆華的評價,脣角泛起笑容,但想到蔣鈞對長子的不滿,又不由得蹙起了眉:“可老爺總嫌鬆兒不夠聰慧……唉,老爺自己打小就會讀書,難免要對鬆兒有所不滿。尤其鬆兒還——”她把後半句話嚥了回去,改口道,“我去歇一會兒,你去廚房瞧瞧,晚上的家宴不可有誤。”

⊕ttκд n ⊕c o

荷素答應着,伺候她歇下,悄悄退了出去,心裡卻還在琢磨方纔小於氏說的話。做爲小於氏的貼身丫鬟,幾乎沒有什麼事是她不知道的。蔣鈞對長子的不悅,不僅是蔣鬆華讀書慢,還因爲蔣鬆華跟着蔣老太爺學過醫。

蔣鈞在讀書上極有天賦,打小就立志要讀書考功名,光大蔣家門楣,對家傳的醫術並無興趣。尤其在蔣方回行醫失誤,全家都被連累之後,更是對醫術痛恨起來。

蔣鬆華出生之後,作爲長房的嫡出長孫,蔣老太爺對他比對蔣鑄的長子蔣楠華更爲重視,親自帶在身邊。蔣鈞那時候正忙着做官,也顧不上兒子,直到蔣鬆華八歲,蔣鈞才發現他竟跟着蔣老太爺學了些醫術。

荷素還清楚地記得,那次蔣鈞是如何發怒的,居然衝到蔣老太爺住的百草齋裡,當面指責蔣老太爺耽誤了蔣鬆華唸書,之後就再也不許蔣鬆華住在蔣老太爺身邊了。

那次蔣鈞的怒氣嚇壞了小於氏,甚至連於氏都被驚動了,生怕兒子因此落下個不孝的罪名。可是蔣老太爺卻是什麼都沒說,只是沉默地看着蔣鈞指揮下人,把蔣鬆華的東西都搬了出去。

那之後蔣鈞親自教導過蔣鬆華幾年,但一直嫌他讀書不夠聰慧。後來蔣榆華顯露出了天賦,蔣鬆華就越來越沉默。

荷素深深地嘆了口氣。她是打定主意一生不嫁,永遠在小於氏身邊伺候的,所以她也不可能有子女。蔣鬆華是她看着出生長大的,在她心裡,幾乎就是自己親生的一樣。每次看見蔣鬆華在父親母親面前沉默着,她就覺得心疼。可是她只是個丫鬟,就算再得小於氏倚重,也不過能關心一下蔣鬆華的生活罷了。

蔣榆華今年要考童生,若考上了自是好事,可蔣鬆華比弟弟大了三歲如今也只不過是個童生……

荷素站在廊下,默默地合起雙手向天上神靈祈禱了幾句:保佑二少爺今年考中秀才吧,我願每月初一十五吃齋,並去廟裡多多佈施……

第144章 中秋藥堂第207章 染指第173章 捱打第105章開藥第141章 畸胎第55章 騙局第158章 生死第89章 觀獵第259章 宮變第237章 捱打第220章 虛勞第203章 突變第215章 警覺第140章 聖壽第53章 丫鬟第193章 預警第263章 大結局(上)第217章 有孕第101章恩典第54章 郡王第214章 滿月身份第157章 行動第233章 賜名第207章 染指第167章 無隙第63章 設計第133章 秘藥第106章辯藥第202章 同根第98章 獻藥第244章 求子第261章 匕現第51章 訴苦第151章 途中第241章 瘋狂第100章藥師第150章 沾光第218章 宮宴動氣第157章 行動第29章 蟹黃第51章 訴苦第217章 有孕第52章 喜事第74章 風波第103章前程第101章恩典第188章 受傷第99章奏對第188章 受傷第97章 封賞第147章 大婚第106章辯藥第144章 中秋第136章 相會藥堂第153章 西北第124章 新年第92章 再勝第210章 和離第77章 相約第170章 醫術第24章 賞賜第137章 談判親戚第73章 猜疑第39章 長房第31章 變化第123章 託夢第190章 不治第97章 封賞第61章 親事第26章 委屈第245章 失子第179章 返京第18章 郡主第231章 結盟第81章 心因第147章 大婚第230章 去世第122章 獻策第234章 滿月第196章 自作第248章 自作第127章 人禍第108章決定第195章 交鋒第255章 將計第190章 不治第230章 去世第41章 計劃第40章 重生第37章 痛風第47章 打算第198章 遣送第34章 忠心第56章 熱心第251章 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