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上

出了正月,蔣家全家離開無錫,坐船向京城出發。

南邊的二月初比北方暖和許多,只是江風裡帶着溼意,吹在身上便覺得格外冷些。

桃華捧了手爐,裹着披風,在船舷上看風景。兩邊江岸已經有星星點點的綠意,近處是早芽的柳樹,遠處則是新生的青草,看在眼中說不出的舒服。

蔣柏華被三七抱着,也在甲板上看風景。蔣家租不起大船,甲板上地方不寬敞,桃華怕他落水,不許他自己在甲板上走動,這會兒就有點不高興,噘着個小嘴,一邊東張西望,一邊還不忘時時瞅一眼桃華,做出一臉委屈的模樣來。

桃華被他逗笑了,伸手捏捏他的小胖臉:“船晃啊晃的,萬一你跌倒了掉到水裡去怎麼辦?那就撈不起來了。等到了京城,姐姐帶你出去看街景。”

蔣柏華本質上來說還是一個挺好哄的孩子,桃華隨便開了張空頭支票,他就滿意了。不過兩岸的風景對一個才兩歲的孩子來說並沒多少吸引力,一會兒他就看膩了,拉着桃華的衣襟要求:“擺闆闆。”

他說的擺闆闆就是古代七巧板,現在還叫燕几圖。其實他自己會擺,然而一定要拉個人在旁邊看着,好讓他隨時炫耀。

“好,我們去擺闆闆。”桃華把他接過來抱在懷裡,往艙房裡走。這小子又重了些,桃華這樣經常抱他,覺得自己的力氣也大了些似的。

這船中間是兩間大艙房,有門相通。蔣錫與曹氏住一間,桃華和蔣燕華帶着蔣柏華住一間,其餘下人們只得在小艙房裡擠一擠了。可喜全家上下人等並沒個暈船的,船雖小了些,卻也沒什麼不適。

桃華抱着蔣柏華進了自己住的那間艙房,聽見隔壁艙房裡隱約傳來曹氏的聲音:“這邊,這邊沒繃好。”

兩間艙房中間只有一道竹簾相隔,桃華順手撩起簾子往隔壁瞧了一眼,就見曹氏和蔣燕華湊在一起,聽見簾子響動,蔣燕華飛快地拉過旁邊一條披風往面前的東西上一蓋,擡頭強笑道:“姐姐不在上頭看風景了?”

“柏哥兒要回來玩。”桃華微微一笑,故意問了一句,“妹妹在船上還做針線?仔細眼睛。”

蔣燕華乾笑了一聲:“不過是想在披風上繡個邊,閒着也是閒着。”

桃華點點頭,放下了簾子。剛纔那一眼她就已經看見了,蔣燕華眼前擺的是一塊銀紅紗料,上頭用黑色絲線繡着銅錢大小的圖案,只是沒看清是什麼圖案。看那紗料大小質地,彷彿也是桌屏之類,只是她既已給蔣老太爺繡了帳子,這東西又是繡給誰的?

該不是繡給南華郡主的吧?這念頭只在腦海裡閃了一下,就被桃華拋下了。京城裡頭可不比無錫。江恆出外遊玩,可能會到市井人家拜訪一二,可回了京城,他是萬不會跟個五品官兒家裡走動起來的。何況她們只是在京城居住數月,應該不會再有機會遇到南華郡主了,那就隨便蔣燕華愛繡什麼就繡什麼吧。

其實蔣燕華和曹氏湊在一起偷偷繡花,倒讓桃華十分省心。蔣錫一天裡多半在甲板上,跟着船主問些水上的風俗見聞,有時還揮竿釣魚,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是一無所獲,但他樂在其中,若是哪天釣上幾條寸把長的小魚,便得意洋洋到妻女面前顯擺。

於是桃華等於獨佔了一間艙房,除了陪蔣柏華玩耍,剩下大把的時間可以自由使用。路上不必再操心管家理事,也不必覈對賬目,簡直就是休假一般了。蔣柏華今年九月已經滿了兩週歲,藉着這個時間,她打算給蔣柏華做一套識字卡片,可以開始教他識字了。

“姑娘,該敷面膜了。”薄荷捧着一個杯子進來,裡頭是調好的藥粉糊。這是蔣家家傳的白膚方子,至於面膜這個詞兒,卻是她跟桃華學來的。

桃華有點頭大:“薄荷,也用不着天天都敷吧……”

薄荷一臉嚴肅:“姑娘這幾天總在甲板上站着——”

“我也沒站多久啊……”只是曬曬太陽,補充一下維生素d罷了。再說,從前薄荷也沒這麼積極地督促她敷臉。

“姑娘,咱們這可是進京呢。”薄荷很有耐心地盯着桃華,一副不敷不罷休的模樣,“那天奴婢聽江公子那個小廝說了,京城的姑娘,都養得白生生的。”

桃華頗爲驚訝:“你跟青盞還聊這個來着?”

“就是隨口說說。”其實是那天出去走月亮的時候,青盞跟薄荷閒扯,隨口說了一句蔣燕華像京城裡的閨秀,桃華就曬得略黑了些。

其實青盞是想問一下桃華是否經常去藥堂,比普通人家的姑娘更辛苦,以致於都曬黑了。他也不是要評價人家姑娘的膚色,只是旁敲側擊想問問桃華是否精通醫術,好滿足一下自己公子的好奇心罷了。

但這話聽在薄荷耳朵裡就覺得十分刺心,彷彿說自己姑娘不如二姑娘肌膚白皙似的,因此船上既然無事,便逮住了桃華頻頻美白。

桃華只得舉手投降,放下紙筆,任薄荷把那藥糊慢慢塗到臉上頸上,甚至手背都塗了一層,然後躺下來裝木乃伊。蔣柏華看得有趣,嘻嘻笑着也跑過來,筆直地躺到桃華身邊,閉上眼睛傻樂。

“你這個小呆子。”桃華撓撓他的小肚子,“姐姐考考你,人字是哪一個啊?”

桌子上攤着十幾張巴掌大小的紙片。這紙片是用幾層竹紙粘起來的,拿在手裡硬硬的,頗有點質感。紙片正面寫着字,反面則畫着對應的畫。有日,月,火,人等最簡單的一些字。

蔣柏華一骨碌翻起來,像小狗似的爬到桌子前面,對着紙片看了一會兒,伸手拿了一張,又噌噌噌爬回桃華身邊,把紙片舉到她眼前:“人!”

桃華睜開眼睛看了看,笑起來:“對啦。柏哥兒真聰明。那,火字是哪一個呀?”

蔣柏華很有成就感地又爬回去,另換了一張卡片拿回來。在他看來,識字是一件很有趣的遊戲,樂此不疲。十幾個字他幾天就記住了,還催着桃華教更多的。

姐弟兩個正在做着遊戲,船身忽然晃動起來,似乎停下了。

“怎麼了?”桃華側耳傾聽,外頭似乎隱隱有喧鬧聲傳來。薄荷從舷窗探頭看了一會兒,道:“前頭好像有兩條船爭水道,堵住路了。”

這個時空的歷史在北宋末年的時候拐了個彎,建立大明的不是朱元璋,而是一個姓沈的官宦子弟。他自稱家譜上溯可至唐朝的文學家沈既濟,反金是爲恢復大唐盛世,因此最終定都於長安,而並不是像桃華所知的那個明朝一樣,先定都南京,又遷都北京。

蔣家從無錫出發,走水路經九江到漢陽,然後從漢陽改陸路前往長安。這條水路是本朝一大運輸命脈,九江口更是多船必經之地,在這裡出現交通堵塞的情況也是司空見慣。桃華沒在意,繼續跟蔣柏華玩識字遊戲,可是直到她該起身洗臉,船仍舊停着不動。

“怎麼前面還在堵着?”桃華有些詫異了。這裡船的確多,但正因如此,誰也不敢堵着不動,因爲一艘船停下,後頭可能就堵了一串船,甚至整片江面都騰挪不開,這可不是小事,“走,去甲板上瞧瞧。”

“姑娘把幃帽戴上。”薄荷不容置疑地遞過幃帽來,“外頭人多,可不能隨便拋頭露面的。”

桃華哭笑不得:“薄荷,你這是從哪兒學來的?”以前在無錫,難道她去藥堂去莊子上,就不算拋頭露面了?

薄荷很堅決地說:“不是陸姑娘信上說的嗎?金陵城裡都這樣,等進了京城,規矩就更多了。姑娘現在學起來,也免得到時候——”

桃華覺得一陣無語:“到時候怎麼樣?”陸盈來過那封沉鬱憋悶到了極點的信之後,後面的信件似乎都恢復了之前的活潑,裡頭絮絮地講着跟嬤嬤學規矩的各種瑣事,彷彿那一條條的規矩都是極有趣的事。桃華從那些語句裡看出一種破釜沉舟的決心,而薄荷居然拿那些規矩當起衡量她行動的準繩來了。

薄荷猶豫了一會兒,才嘟噥着說:“京裡大老爺家裡還有幾位姑娘呢,別到時候,她們說姑娘——說姑娘不懂規矩。”

長房的三老爺蔣鑄娶的是商家女,又全家長年在外,薄荷倒還不擔心。可大老爺蔣鈞除了長女梅華入了宮之外,還有一位嫡次女蔣丹華,和一個庶女蔣杏華。

“奴婢聽說……”薄荷吞吞吐吐地道,“聽說當年就是五姑娘把姑娘你……這次她見了姑娘,萬一……”

桃華輕輕哦了一聲:“你要是不說,我倒還真的要忘記了。”

薄荷說的,就是原來的蔣桃華致傻的原因。正是蔣丹華因爲搶玩具將原來的蔣桃華推倒,纔將她摔成了癡傻,並在三年後落水溺斃,使得陶華有了第二次生命。

“不過,那時候都是小孩子,不懂事。現在五姑娘也十三了,應該不會再做這樣的事了。”當時蔣丹華才三歲多點,比桃華還小兩個月呢,就能霸道地把姐姐推倒,也的確是脾氣夠大的。

薄荷低聲道:“那可未必……這幾年京城裡來的送年禮的人,奴婢也跟他們說過幾句話,聽說五姑娘在家中最爲受寵,壓得四姑娘擡不起頭來呢。”

桃華笑了笑,接過幃帽戴上:“好了好了,就是一頂幃帽而已,還扯得這麼遠。你放心吧,如今我也不是三歲小孩子了,難道還護不了自己?”四姑娘蔣杏華是庶出,桃華捫心自問,覺得如果是自己,恐怕也不會對個小妾所出的妹妹有多好的。

走上甲板,桃華才發現江面上果然堵得夠嗆,前頭兩艘大船頭頂着頭,誰也不肯相讓。那正是水道最窄之處,這兩艘船又大,往那兒一對,後面誰的船都過不去。

“那好像是官船。”薄荷踮着腳張望,“奴婢在碼頭上見過一艘差不多的,說是知府老爺那樣的官才能坐呢。”

桃華凝目望去,那兩艘船大小差不多,看起來都十分氣派,此刻船頭上各站了數人,正對着吵嚷,顯然誰都不想後退。

兩艘船上都掛着燈籠,只是白日裡並未點亮。桃華看了一會兒,從其中一艘船的燈籠上分辨出一個”崔”字,另一艘船上的燈籠卻沒有寫字。

此刻附近水面上已經停下了許多船隻,自有那愛打聽閒事的串來串去嚼舌頭。蔣家的船隻旁邊是一艘商船,商船上的水手打聽消息也是一絕,這會兒已經在大聲說笑起來:“那條船是福州知府崔家的船,說是送女兒進京成親的。哎,你們知道嗎?那崔姑娘是要嫁給皇子的!”

這商船顯然是經常在這條水道上跑的,旁邊的船上立刻爆發出一陣大笑聲:“我說馮禿子,你就吹吧。福州知府的船你能打聽出來,裡頭是他家女兒你也能打聽出來,人家姑娘進京嫁給誰,你還能打聽出來不成?”

馮禿子其實也不是全禿,只是頭髮委實少了點,用頭巾罩着也能看出來毛髮稀薄,就顯得額頭像個鍋一般高高凸起,還反着陽光發亮。他拿手習慣性地抹了抹光腦門,咧嘴一笑:“莫瘸子,你要是剛纔拖着這瘸腿往前頭湊湊,也能知道。是崔家船上下人自己說的,說他們家姑娘將來就是皇子妃,叫對面的船趕緊讓開呢。”

這下兩邊船上的人都詫異起來了:“這麼說是當真的了?”

旁邊一條船上的船主看起來年紀不小,沉吟着道:“恐怕是真的。我從前在京城裡也跑過買賣,倒是聽說過一點。先帝有三位成年皇子,最小的皇子就是先帝駕崩之前親口給他指的婚事,女家好像就是姓崔。那時候好像還在京裡當官,後來才外放出去做官的。”

“嘖嘖,那對面的船還不趕緊讓開。任他是什麼官兒,哪能跟皇子的岳家頂牛呢?”一衆水手顯然對這船主十分相信,態度與剛纔對馮禿子真是天壤之別。

不過論打聽消息,顯然還是馮禿子更勝一籌,衆人感嘆了一下崔家,立刻就有人又問馮禿子:“那對面那船是什麼官兒啊?”

馮禿子抓了抓頭:“這個,還真不知道。那船上也沒掛官銜燈籠,可是我剛纔湊上去看了看,船上有幾個女眷,看着都是丫鬟打扮,可那穿戴不一般,瞧着也不是普通的富貴人家。”

有人笑話道:“你還能看出什麼不一般了,不就是穿金戴銀嗎?是看人家女眷生得美貌,這個不一般吧?”

馮禿子白了他一眼:“胡說八道!我老馮的眼力可不是白給的。穿金戴銀那是土財主家也行的,這船上的女眷,那絕對不一樣。你要叫我說吧,我也說不大清楚,但就是那股勁兒——反正是不一樣。不信你們看着,崔家都亮身份了,這船還不退,那肯定是有點門道的。”

桃華靠着船舷,聽得津津有味。心想果然八卦是人之天性,無論男女都免不了。也虧得這個馮禿子,打聽消息真有一手。

蔣錫原本趁着停船的時候跑到船尾上釣魚,這會兒眼看前頭堵得動彈不得,魚又釣不上來,也沒心思坐着了,走去跟船主商量了幾句,便過來對桃華道:“方纔船主說了,就算一會兒前頭讓開水路,咱們今天怕也趕不上宿頭了,倒不如今兒就在這裡歇一天,逛逛九江城。”

“好呀!”桃華舉雙手贊同。船到一地就上岸去走走,看看當地風光,品嚐美食小吃,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可惜包一條船挺貴的,不然讓他們在每個碼頭都停下來觀光,這纔像旅遊呢。

船主解纜拔錨,向岸邊靠攏。這時候,那邊兩艘糾結不開的大船也移動了,崔家的船隻揚帆向前,另一艘未曾懸掛官銜燈籠的船則慢慢轉頭,也向岸邊靠了過來。

水道終於通暢,已經堵成一團的船隻連忙各自解纜揚帆,該走的走,該泊的泊,彷彿一羣辛勤的蜜蜂。

九江是大碼頭,岸邊的船隻帆檣林立,也不知有多少。蔣家的小船七彎八拐的,也不知怎麼回事,最後居然跟那艘與崔家頂牛的無名大船泊在了一起。

蔣錫下艙去通知了衆人,今日要在九江內住一晚。小廝當歸先去城裡尋客棧,其餘人就在艙內收拾隨身物品。

桃華獨自靠着船舷站着,正遙望岸上的九江城,忽然聽得頭頂上有個年輕女子聲音道:“老爺,方纔船主來說,船頭上頂壞了一塊,怕要修一修纔好走。”

這聲音正是從無名大船上傳來的。那船足足比蔣家這船高出一半,桃華站在船邊上,仰起頭都看不見說話的人,只能看見牆壁一般的船身。

“那就修理便是,不必着急。”男子聲音聽起來是個中年人,溫和而低沉。

“老爺——”女子聲音稍稍高了一些,“方纔,您做什麼就讓崔家的船走了?就算他家是皇子岳家,難道咱們就怕了他們不成?何況四皇子素來就不得看重,如今都成年了,連個郡王位都沒有,崔家有什麼好張狂的!您若是剛纔就讓人說出您的身份——”

“罷了。”男子淡淡道,“崔家也是爲女兒身子不適,急着趕路之故,讓他們先行又如何?”

“可他們把我們的船都撞壞了,還滿口不敬——”女子急急地尚未說完,又有另一個女子聲音半路插了進來:“白鹿,老爺說罷了就罷了。崔家船都走了,還說這些做什麼。老爺要在九江多住幾日,你跟吳鉤去尋個客棧罷。”

白鹿連忙道:“老爺要多住幾日?那得尋處上好的客棧,這南邊雖好,就是太過潮溼,被褥都總烘不幹似的,我得去仔細瞧瞧。”一邊說,聲音一邊遠去,想是跑去準備下船了。

後來的那女子聲音不如白鹿清亮,年紀似乎也大些,卻有股子溫柔入骨的勁兒:“老爺出來也不披件斗篷,吹了風可怎麼是好。”

“這點風算什麼。”男子聲音裡帶了點笑意,“含章你也太小心了。這若是在邊關,難道也怕風吹?”他說到後來,聲音的笑意就漸漸的沒了,倒似乎有幾分傷感。

含章也沉默了片刻,才柔聲道:“老爺,畢竟纔出正月,且江上風溼氣太重。老爺在江南住這些日子,不是時常覺得腿痛麼,郎中都說了,您不適南邊的陰溼之氣,還該小心纔是。”她巧妙地避開了邊關的話題,言語之中是全然的關切。

男子卻仍舊未能從傷感中走出來,短促地笑了一聲:“南邊氣候溫暖,我尚且不適,真要是去了邊關——那苦寒之地,聽說有不少士兵因冬衣不足凍到了雙腿,我若當初去了,還不知是什麼樣子。或許我也不過是空有雄心壯志,便是當真有了機會,也未必能建功立業。”

“老爺,您又何苦說這話……”含章聲音微顫,在江水輕輕的波浪聲中聽起來尤其如同含淚一般,“當初您若有機會去邊關,也定能殺敵立功的。”

“是嗎?”男子淡淡道,“白鹿方纔還不忿我爲何退讓。崔家雖張狂,我卻敬崔大人在福州能殺倭保民。而我除了這個郡馬的身份,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

桃華開始聽得有趣,後來男子聲音漸漸傷感,她便有種偷窺他人*的感覺了,正打算悄悄溜走,忽然郡馬二字傳入耳中,讓她腳下不由得一頓——郡馬?那不就是郡主的夫婿麼?

本朝自開國始,子嗣就不怎麼繁盛,所以傳到現在,郡主也不多,大概就是五六位的樣子。聽這男子聲音,年紀約在三四十歲,符合這個年紀的郡主,也就是兩位。其中一位據說是與郡馬定居山東,而另一位,就是南華郡主了。

第145章 婚前第255章 將計第117章 八字第133章 秘藥第142章 六禮第98章 獻藥第232章 生子第104章議親第186章 回門第256章 就計第232章 生子第33章 橋塌第44章 謀官第226章 新年第109章得封第98章 獻藥第201章 拿獲第242章 毒計第134章 約束第126章 指婚第154章 侯府第150章 沾光第74章 風波第158章 生死第239章 中舉第145章 婚前第187章 遠行第42章 家宴第105章開藥第205章 百態第233章 賜名第103章前程第158章 生死第127章 人禍第238章 生育第248章 自作第262章 癲狂第31章 變化第31章 變化第58章 侯府第49章 秘密第236章 內鬥第187章 遠行第214章 滿月第99章奏對第251章 刺客第252章 分別第21章 後族第212章 子嗣第126章 指婚第172章 私下第73章 猜疑第254章 陷阱第136章 相會第109章得封第182章 爬牀第24章 賞賜第39章 長房第199章 逃跑第188章 受傷第236章 內鬥第110章分歧第253章 逼迫第128章 發狠第244章 求子第216章 望診第149章 炭疽第175章 搶救第121章 定親第134章 約束第124章 新年第243章 反撲第178章 歸來第128章 發狠第252章 分別第36章 上第60章 水仙第216章 望診第51章 訴苦第260章 圖窮第234章 滿月第30章 審問第245章 失子第29章 蟹黃壽宴第41章 計劃第84章 夏氏第135章 報復有喜第139章 大赦第65章 仇家第229章 害怕第51章 訴苦第236章 內鬥第86章 烏龍第115章 錯了第98章 獻藥第243章 反撲第200章 私心第96章 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