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癲狂

桃華到鳳儀宮的時候,太醫們已經全部聚在此地了,一羣人正議論紛紛,甚至還有兩人起了爭執。然而這些聲音都蓋不住內殿傳出來的動靜——皇后正在裡頭唱戲呢。

太后眉頭緊皺地坐在上方,正對太醫們發脾氣:“說了這般久,倒是有人拿出方子來沒有?”

今日院使不當值,同樣也是要從家裡宣過來,所以現在還未到,副院使不得不硬着頭皮頂上去:“回太后,皇后娘娘不許臣等診脈,所以……”皇后在裡頭唱得聲情並茂的,根本停不下來,當然更不會老實坐着讓他們診脈了。

這副院使是皇后的人,也是靠着於家才能坐到這個位置的,等院使告老,他就是太醫院第一人了,然而若論到醫術,說實話還差那麼一截子。平常他仗着皇后的勢力,也沒人敢質疑他的醫術,然而今日偏偏病的是皇后,他卻又拿不出法子來,太后可不給他留什麼臉:“都說醫者四診,望聞問切,診脈不過是最後一診。如今不能診脈,你就連個病都看不得了?”

副院使被罵了個面紅耳赤,一眼看見桃華進來,連忙道:“郡王妃醫術超羣,還請郡王妃爲娘娘診一診吧。”

“事事都要郡王妃出手,要你們何用!”太后現在可不能信任桃華,若按她的意思根本就不想宣桃華來,聽了副院使的話更惱火了,立刻就給他扣了個不堪重用的罪名,“我看你這副院使也是個名不符實,不必做了!”

一句話就把副院使給開革掉了,不單副院使傻了眼,底下太醫也都噤若寒蟬——雖然心裡有點幸災樂禍,但這時候也不敢表現出來。

“母后,還是讓蔣氏去看一看吧。”皇帝也在殿內,聽着裡頭的聲音半天了一點兒停歇的意思都沒有,皺着眉頭道,“這會兒鄭院使還未過來,先讓蔣氏去瞧瞧。”

他剛說着,鄭院使就氣喘吁吁地跑進來了。可憐老頭連頭髮都有些亂了,喘得跟風箱一樣,剛要下跪行禮就被皇帝擺手止住了:“不必行禮了,和郡王妃一起進去瞧瞧皇后,斟酌着開個方子出來。”

有鄭院使在,太后也就沒有說話,算是默許了。

內殿裡頭的擺設都被移到了殿角,空出好大一片空間來。皇后穿着大紅袍服,在殿內邊舞邊唱。桃華對戲曲可謂一竅不通,戲曲的唸白又跟日常說話很不一樣,所以聽了半天才勉強明白,皇后唱的可能是《長生殿》,因爲有“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的詞兒,其餘的就完全不知道了。

然而不得不說,皇后這個嗓子還真是不錯,唱起戲來既清且亮,聲情並茂,而且身段水袖居然也很像那麼個樣子呢。看來她在家裡時大概就喜歡這個,然而唱歌這種愛好,放到桃華那個時代算是很好的特長,在這個時代就失之輕佻了,更不必說做了皇后之後要謹言慎行,絲竹之好都不能太重,親自唱戲就更別想了。估計是憋了這麼久,這會兒釋放出來可真是要唱個痛快了。

四周的宮人表情簡直無法言喻,看來有些人是想笑的,然而知道笑出來就是個死,所以拼命憋住。不過更多的人是膽戰心驚,尤其是皇后唱到忘情之處,半閉着眼睛旋身舞袖,幾乎所有的人都生怕她踩到自己的裙襬摔倒,個個張開了手去護。然而若靠得太近便會影響了皇后起舞,因此又要離遠些,真是左右爲難。

這種情況當然是根本不可能診脈的,桃華和鄭院使也只能一邊觀察皇后,一邊叫來當時隨侍的宮人詢問。

叫過來的還是皇后的心腹宮人,那天雖然在千秋宴上捱了一巴掌,但之後皇后除了馬上賜下消腫散瘀的膏藥,又賞賜了她衣料首飾,明白地向衆人昭示她並未失寵,因此這一巴掌也馬上被人忘記了,只當是借她做了個幌子來指責袁趙二妃呢。

“娘娘用了午膳後不大自在,便去桐花臺賞菊,誰知下來時失足墜落,醒來就這般模樣了……”心腹宮人簡直愁死了,竟讓皇后摔了,這可是她們這些下人的嚴重失職。這會兒是皇后病着,太后還沒顧得上收拾她們,若是皇后就這麼一瘋不起,她們個個都得死!

然而皇后近來的脾氣越發不好,根本不聽人勸。譬如說今日午膳,皇后就吃得多了些,當時她勸着說用得太多怕會積食,皇后只是不理,以至於吃完了便覺飽脹,非得出去走動消食不可。

要消食也罷,在鳳儀宮裡走走就是了,皇后又偏偏要上桐花臺,說那裡地勢高,上去瞧着心胸也開闊。主子都這般說了,做奴婢的還能怎樣,只得趨奉罷了。可是皇后賞罷了菊花,要下來的時候還不許人扶着,說是自己還未到老得走不動的地步,結果……

總之皇后是有資格任性的,然而一旦出了事,倒黴的還是這些宮人們。

“王妃——”鄭院使聽完了宮人的敘述,轉頭低聲向桃華道,“可知道《明皇雜錄》裡所載名醫紀朋一事?”

桃華一聽就知道他說的是什麼:“院使是想用雲母湯?”

“王妃真是博聞強記!”鄭院使不由得誇讚了一句。

他所說的,是唐開元年間一位名叫紀朋的醫者,有一次被召入掖庭去診治一名宮人。此宮人乃是吃飽豚蹄羹後唱大麴,又從砌臺上墜下,醒來後就笑歌啼號像得了瘋病。紀朋當時在毫不知前情的時候便斷定此人乃是吃飽後突然摔倒致病,開的就是雲母湯,飲用後一場熟睡便病癒如常。

紀朋之名,少見於經傳,唯於《明皇雜錄》中有此一條,讀來還多數被人當作野史閒言。鄭院使到如今這個年紀,讀過的書自然極多,所以此刻才能想得起來。原覺得郡王妃年紀輕,未必讀過此書,所以小心先問一句,沒想到郡王妃立刻就說出雲母湯的話來,自是讓鄭院使敬佩不已——須知人的精力有限,鄭院使活了六十年才能讀這許多書,郡王妃纔多大呢,便知道得這樣多,不得不說是天賦異稟了。

桃華可不知道鄭院使想了這麼多,須知她是活了兩輩子,且前生那是信息大爆炸的年代,要讀書比鄭院使不知方便多少,所以也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只道:“不妨試試。”

雲母味甘性平,有祛除風邪,補益五臟之功效。不過桃華另有想法——皇后現在的發病,或許是因爲從高處跌下的緣故,但是與她的癲狂症恐怕也是大有關係的。因爲紀朋那個病例,病人乃是吃飽後用力太過,又忽然摔倒致病,且病情除了笑歌啼號之外,腳還不能落地,跟皇后這種並不完全相同。

兩人從內殿退出來,鄭院使便向太后和皇帝回稟:“……以臣之見,且先用雲母湯服一劑……”

“那就開藥吧。”太后見桃華沒說話,便點了點頭,她對鄭院使還是信任的。

雖則開了藥,但讓皇后服藥也很費了一番周折,還是趁皇后唱得渴了,心腹宮人當成茶水進上去的。皇后服了之後,漸漸露出些倦態,歌舞也慢了下來。足足過了一個時辰,宮人才戰戰兢兢出來稟報:“娘娘歇下了……”

鄭院使微微吁了口氣:“待娘娘醒來,大約也就無事了。”

太后聽了這話,也微微鬆了口氣。不管哪朝哪代,可以有無子的皇后,卻不能有瘋子的皇后,剛纔看見皇后且歌且舞,對周圍一切都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時候,她也嚇壞了。

雖然如此,太后卻是不能放鄭院使走的:“鄭大人就在這裡等等,若皇后醒來還有什麼不適,還要由你診治呢。”

既然鄭院使留下,桃華就可以走了。她纔出了鳳儀宮不遠,杜內監就趕了上來:“王妃,請這邊來。”

“這邊”當然不是出宮的方向,而是引進了御花園的亭子裡,皇帝正負手看着亭畔的幾株木芙蓉:“鄭院使所說的,你看如何?”

“鄭院使所說,有一定道理。”桃華把《明皇雜錄》裡的記載略講了幾句,“不過,依臣婦看,皇后只怕有癲狂之兆。”

“癲狂症?”皇帝雖然也覺得皇后這個脾氣變化不像正常情況,但卻萬未想到桃華張口就是癲狂之症,不由得也吃了一驚,“你可有把握?”說一國之母是癲狂症,這可不是小事。

桃華便將自己的懷疑和推斷講了講:“目前只是有些徵兆而已,臣婦也不敢說有十分把握,只是疑心。”精神上的問題不像身體上的病那麼好判斷,除非皇后有明顯的神智失常。

皇帝默然片刻,才道:“你是說,皇后是因無子,纔有此症?”

“不全因此。”皇后這心理問題複雜着呢,比如說家族給她的壓力,比如說婚後生活與婚前期待的落差,比如說對其他嬪妃的嫉妒,尤其是這種嫉妒還不能表現出來……老實說,如果皇后不是跟她有過節,桃華說不定還要同情一下,任何女人處在這種位置上,想要心理完全不出問題都不容易,只不過皇后承受壓力的能力顯然遠不如太后,以至於太后把日子過得不錯,皇后卻過成了癲狂症先兆。

皇帝聽了,又沉默了一會兒。桃華半天沒聽見他的動靜,不由得悄悄擡起眼睛看了一下。皇帝還穿着明黃色的團龍常服,但不知怎麼的,站在那裡的身影彷彿跟平常有點不大一樣,似乎有些不堪重負似的。

桃華剛想再看一眼,皇帝卻忽然轉過頭來,臉上神色如常:“既然如此,那雲母湯對癲狂症可有治療之效?”

桃華想了一想,搖了搖頭:“不會有什麼療效。”根本不是治這種病的藥。

皇帝點了點頭,便不再談這個話題:“趙充儀如今怎樣了,聽說已經不必用藥?”

“趙充儀年輕,所中之毒又主要聚集於胎兒之上,自身倒無甚大礙,如今餘毒大半已清,於身體已經無妨了。”人體自身也有新陳代謝排出毒素的作用,趙充儀勝在年輕,恢復情況就比袁淑妃強得多,“不過,此毒也無法全部拔除,將來是否還會有些影響,殊爲難斷。”就像沈數的眼睛,雖然已經治好了大半,但要想跟正常人完全相同,恐怕也不大可能了。

“如此說來,是否已能推斷,當初先賢妃所中之毒,與趙氏袁氏所中之毒完全相同?”

“這個倒是可以。但若無那□□……”捉賊捉贓,雖然有三人中了毒,可是□□沒有搜出來,就不能因此判定是太后和皇后下藥。

“朕知道。”皇帝簡單地說了一句,又問起旭哥兒來,“幾時能抱進宮來給朕瞧瞧?”

這個,桃華還真不敢答應。畢竟小孩子實在太過脆弱,抱進宮來萬一出點事,後悔都來不及。皇帝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只問了一句就有些自嘲地一笑:“罷了,還是等他再大些吧。”

“皇上惦記他,就是他的福氣了。”桃華說這話倒不完全是拍馬屁。皇帝對旭哥兒的確已經足夠關心了,別說他是皇帝,就是蔣家的親戚們,也還有人根本沒有這麼關心過呢。

皇帝笑了笑:“是朕的侄子,朕自然惦記他。將來還好跟暉哥兒做個伴呢。所謂打虎親兄弟,他們兩個雖然不是親兄弟,堂兄弟倒是更好些。”親兄弟還要爭位,堂兄弟沒有爭奪之事,或許倒會更親近呢。

桃華心裡一動:“多謝皇上。”皇帝說這句話,其實也是變相地給了她一個保證——將來安郡王府還是會安然無恙的。

“嗯。”皇帝點了點頭,擺擺手,“家裡還有孩兒,朕也不多留你,出宮去吧。”

皇后在三個時辰之後醒了過來,一睜眼便見一圈人圍着,不由得有些詫異:“這是怎麼了?”左右看看,更加糊塗了,“本宮不是在桐花臺麼?”

她說話這樣清楚,殿內的宮人同時心裡一鬆,只覺得劫後餘生般的狂喜。心腹宮人更是幾乎垂下淚來:“娘娘墜落階下,失了神智,奴婢們都快嚇煞了……”

“失了神智?”皇后根本不記得了,倒是覺得身上痠疼,好似勞累了一日似的。

心腹宮人斟酌着道:“娘娘,娘娘曾歌舞了一番……”堂堂的皇后,在宮裡跟戲子似的唱了半日,這話可怎麼說出口呢。

皇后怔了片刻,臉就黑了:“胡說!”

心腹宮人連忙跪下:“有太后娘娘坐鎮,並無人敢……”沒人敢胡亂往外傳的。

皇后陰着臉,目光在殿內的宮人身上一一掃過。太后當然會命令衆人禁言,可是這樣就真能堵得住這些人的嘴?要知道,只有死人才是最會保守秘密的,活着的人,終究是差一些。

“叫他們都出去吧。”皇后打定了主意,反而和顏悅色了起來,“你跟本宮說說,究竟是怎麼回事?”

宮人們如蒙大赦,趕緊退了出去,一個個都有幾分額手相慶的意思。只有皇后的心腹宮人彷彿想到了什麼,臉色反而有點難看起來,然而皇后一迭連聲地追問她,又要了醫案來看,那上頭明明白白記載着“皇后歌笑不止”,她是想瞞也瞞不住的。

皇后將醫案看到底,見下頭寫的雲母湯,便道:“這雲母湯是什麼?”

院使寫方子的時候,心腹宮人也是在旁邊聽着的,總算這個問題還能回答得出來:“雲母有祛除風邪之效……”

“太醫是說本宮中了邪?”堂堂皇后中邪,這豈不是說她其身不正,不足以勝邪氣嗎?

心腹宮人嚇得立刻又跪下了:“太醫說是風邪之症,並非中邪。”風邪是病,中邪那就是怪異了,太醫當然不會那麼說,誰知道皇后怎麼會理解到那上頭去的。就她如今這個脾氣,就不說是中邪也相去不遠了。

皇后臉上陰晴不定,半晌才道:“這方子是鄭院使開的?”

“是。”心腹宮人只覺得後背上有些發寒。她比旁人更瞭解皇后的脾氣,如此歌舞失態,皇后醒過來竟沒有亂髮脾氣,這不但不讓她寬心,反而更令她害怕了,這會兒心思一動,便隨手拉了塊擋箭牌過來,“安郡王妃也被皇上召進宮來給娘娘診治了。”先把安郡王妃拖出來拉拉仇恨再說,或許皇后一惱火,就顧不上她們了。

果然皇后臉色頓時就變了:“皇上連她也召進來了?”這是唯恐她出醜別人看不見嗎?

心腹宮人稍稍鬆了口氣:“皇上也是擔憂娘娘……”

“什麼擔憂本宮!”皇后抓過牀上的玉枕摔了下去,“他不過是——”想借機多見蔣氏幾次罷了!

心腹宮人窺探着她的臉色,小心翼翼地道:“皇上的確擔憂娘娘,待娘娘服藥之後,還在花園中向郡王妃詢問娘娘的病情,說了好一會兒呢。”

皇后冷笑連連。去花園裡頭詢問她的病情?鬼才會相信呢!花園裡哪是問病的地方,分明是談情的好去處呢。

今日之醜,看來是不可能完全瞞住了。太醫們素知規矩,應該是不敢隨意外傳的。這些宮人們也好收拾,只有蔣氏這個郡王妃,一則身份貴重,二則遠在宮外,令她鞭長莫及。更兼安郡王那個蠢貨又對她寵愛有加,便是想塞個人去對付她都不成。到底要想個什麼法子才能整治了她呢?

心腹宮人見皇后皺眉苦思,暗暗地吐了口氣——好歹把皇后的怒火轉向安郡王妃了,或許她們能安全點兒?

誰知皇后想了一會兒,又把頭轉向了她:“今兒的事,你知道該怎麼做吧?”

心腹宮人背後一寒,連忙把頭低下來:“奴婢已經告誡過她們,若有半個字傳出去,她們統統都死無葬身之地!”

皇后笑了一笑:“等傳了出去,就是把她們挫骨揚灰又有什麼用呢?”

心腹宮人後背上冷汗都流了下來,低聲道:“她們都侍奉娘娘多年,一身生死榮辱皆仰仗娘娘,並不敢亂傳什麼的。”

皇后臉上仍舊掛着笑:“那春冰現在何處呢?”

春冰當然是沒有消息。既沒有活着的消息,也沒有死了的消息。

“沒有消息,就是還沒死呢。”皇后慢悠悠地道,“沒有死,就意味着還能開口說話。若真是忠心,當時就該自盡,又何必讓本宮懸心呢。”

心腹宮人無言作答。說起來,春冰若當時自盡了,當然是最安全的。可是人誰不畏死,只要有一絲活着的希望,當然都想要牢牢抓住的。

“既是她想活,說不定哪日就會把本宮的秘密說出來。”皇后盯着自己的心腹宮人,“那這些人,你又怎能擔保她們就不會開口呢?”還是隻有死人最安全啊。

心腹宮人汗如雨下。這鳳儀宮裡的人都是千挑萬選的,有些已經侍奉了十幾年,對皇后素來忠心不說,其中還有好幾個與她交情甚好的。如今聽皇后的意思,竟是打算一個不留了?

“去吧。”皇后淡淡地道,“先把那些新進來的給我處置了。”這些剛進鳳儀宮不久的,對她還不夠忠心,當然要先處置了。

“可別露出什麼痕跡來,免得被人發現了。”滿宮的人不可能一夜之間全處置掉,總要一步一步來,但若是有人知道她正在逐步清除宮人,說不準就有先反叛的。

心腹宮人冷汗涔涔,在皇后的目光下只能答應一聲,侍奉着皇后歇下,這才退出內殿。

外殿靜悄悄的,宮人們生恐惹了皇后生氣,都在殿外候着呢,偌大一個外殿竟是空無一人。

心腹宮人在空蕩蕩的殿內站住腳,有些茫然地四望了一下。此刻天色已經黑下來,殿內尚未掌燈,便透出一股子陰森之氣,恍然竟有幾分閻羅殿的意思。心腹宮人機靈靈地打了個冷戰,呆站着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第131章 冒功第115章 錯了第203章 突變第112章 失望第64章 上香第70章 端午第173章 捱打第25章 女醫第111章 求親有喜壽宴第77章 相約第231章 結盟第66章 援手第242章 毒計第131章 冒功第205章 百態第241章 瘋狂第27章 鬧事第155章 防痘(上)第89章 觀獵第180章 爭吵第59章 難堪第35章 心思第160章 牛痘第184章 成親第225章 年節第142章 六禮第86章 烏龍第255章 將計第181章 京城第172章 私下第163章 推行第246章 謀劃第177章 病第52章 喜事第95章 施救第257章 大勝有喜第213章 運道動氣第220章 虛勞第262章 癲狂第66章 援手第121章 定親第214章 滿月第196章 自作第102章賀酒第141章 畸胎第29章 蟹黃第193章 預警第161章 志向第129章 許諾第162章 種痘第73章 猜疑第217章 有孕第129章 許諾第215章 警覺第187章 遠行第19章 偶遇第99章奏對第42章 家宴第105章開藥第44章 謀官第249章 棄卒第131章 冒功第70章 端午第227章 蟄伏教唆第257章 大勝第108章決定第31章 變化第54章 郡王第198章 遣送第85章 成績第73章 猜疑第66章 援手居家第102章賀酒第133章 秘藥第83章 揭破第76章 誤診第65章 仇家第234章 滿月第166章 徒勞第59章 難堪第88章 南苑第155章 防痘(上)第69章 病症第93章 發病第213章 運道第49章 秘密第238章 生育第250章 暫停第239章 中舉第185章 比較第173章 捱打第154章 侯府第85章 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