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百十八章 三等國民論

吐蕃和大唐以前征服過的國家相比,國力不是最強大的,高句麗、倭奴、東突厥、西突厥和薛延陀的人口和財力都超過了吐蕃。

然而,吐蕃卻是最難征服的。

吐蕃有三大特點:

其一,地利優勢。

吐蕃地處高原,氣候條件差,中原的軍隊很難適應。高山險峻,江河縱橫,道路交通條件更差,對於依賴後勤保障的唐軍我們很大的困難。

其二,政治體制。

吐蕃和唐朝一樣,實行的是中央集權制度,松贊干布又有這個人的強大影響力,國家整體的團結度高,對於戰爭的支持度很高。

其三,宗教影響力。

吐蕃信奉藏傳佛教,吐蕃民衆受其控制,有着爲宗教獻身的精神,民衆悍不畏死,戰鬥意志強悍。

吐蕃還是奴隸制國家,奴隸在思想上從屬性強。

唐軍在戰鬥中,遇到的吐蕃人,作戰勇敢,幾乎就沒有投降的。

因此,唐軍每次作戰,不管敵人多少,遭遇的都是苦戰。唐軍損失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唐軍即使打下了拉薩城,甚至消滅了吐蕃的統治集團,也很難實現對西藏的控制。

李愔考慮再三,決定採取分化瓦解的新政策。

第一步,在軍事上暫停進攻,在保持對吐蕃強大軍事壓力的情況下,鞏固現有佔領地區。

集中重兵,在佔領區內反覆清剿,徹底摧毀所有的武裝抵抗。

第二步,建立健全政權機構。

從內地抽調大批官吏,已晉升官職級別的方式,派往吐蕃,建立各級政府機構,並配以相應的武裝力量,強化對佔領區域的管理。

第三步,在佔領區內,按照均田制的標準實行土改。

保留了奴隸主部分的政治上特權,解放了全部奴隸,此舉既贏得了廣大奴隸和平民的支持,又給奴隸主留下了出路。

這些是在解決吐蕃問題上的具體措施,爲了提高大唐國民的認同感,瓦解未來新徵服地區是抵抗意志,李愔提出了三等國民論。

自642年10月1日起,大唐原有國民全部成爲一等國民。

以後新佔領地區,新加入的大唐國民,爲二等國民。

在新徵服地區,被俘虜的士兵,參與反抗大唐統治的其它人等,爲三等國民。

不同等級的國民享受不同的待遇。

由官府組織,每兩年進行一次考評,凡是兩年內,遵守國家法令,按時交納稅賦,無違紀行爲的民衆,可以晉升國民等級。

凡是違反國家法律,在考評中沒有過關的人,降低其國民等級。

對國家有特殊貢獻者,比如有軍功,或者在其他方面,爲朝廷作出貢獻的人,可以提前晉升。

違反國家法律,即使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也可以酌情將比起公民等級。

шшш ⊕Tтkā n ⊕CΟ

這個等級制度頒佈以後,立刻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無論是高句麗人、倭奴人、新羅人和百濟人等,他們都十分慶幸,他們都成爲了大唐的一等國民,增強了他們對大唐的認同感。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民族矛盾。

這個舉措,也提高了整個大唐國民的自豪感。整個大唐的愛國主義意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對於吐蕃人來說,爲了挺高國民等級,他們遵紀守法,有條件的爭取立功受獎,也增強了他們對大唐認同感。極大的減少官府的管理難度。

在唐軍的佔領區內,吐蕃人基本上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叛亂。

這個政策,對於在未來的戰爭中瓦解敵軍,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松贊干布在642年的戰爭中,失去了怒江以東、崑崙山以北的領土,大約佔到了吐蕃整個領土面積的1/4多。

當他看到唐軍在新佔領區域採取的政策後,感到深深的無奈,他已經基本上失去了,在那些地區的影響力。

經過唐朝刻意的宣傳,唐軍在新佔領地區採取的政策,對於吐蕃控制區域內的百姓,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成爲大唐的國民,對於吐蕃的平民和奴隸來說,竟然成爲了他們嚮往的幸福生活。極大地減弱了吐蕃當局對這部分人的影響力。

怒江東岸,侯君集的指揮部。

“大帥,這半個月,吐蕃人逃過怒江來的,一共有326人,比起上半個月減少了不少。吐蕃人在怒江對岸加強了防範,我看到他們殺了不少企圖偷渡的吐蕃人。”東路軍指揮部參謀長說道。

侯君集笑道:“殺的好,他們殺的越多,失去的民心也越多,照這樣下去,松贊干布自己就會垮掉了。”

唐軍對吐蕃人進行宣傳,凡是逃到大唐來的吐蕃人,唐朝都給予優待,直接定爲二等國民,分給他們糧食、房產和土地。吸引了大批的吐蕃人,前來投奔唐朝。

參謀長說道:“皇上的計策,實在是夠毒的,吐蕃人口本來就不多,照這樣下去,吐蕃時早會垮掉的。”

щщщ ✿тt kán ✿C 〇

侯君集笑道:“皇上14歲那年,還是樑王的時候,我就認準了他。

當時,他不是太子,還不是嫡出,根本就沒有人看好他,可是我就覺着,他將來能夠成事,把我唯一的愛女嫁給了他。

事實證明,我的決定是正確的。”

參謀長說道:“那是,國公爺的眼光一向獨到,不光是卑職,大家都是十分佩服的。”

松贊干布對於大唐的招式,設法進行破解,也曾經想過,再現有的控制區,實行土地改革,提高平民和奴隸的待遇,來爭取民心。

但是,吐蕃政權的統治基礎,是奴隸主階級,實行土改和解放奴隸,是不可能做到的。松贊干布如果這樣做的話,他的政權立刻就會倒臺。

他還不知道的是,他將面臨對於吐蕃的更大災難。

薛仁貴在趕走了阿拉伯人以後,接到了大將軍李靖的命令,他安排好波斯的事情以後,率領15萬唐軍,走上了高仙芝出征的道路。

藏北高原。

高仙芝所部繼續與戒日王國的軍隊對峙,在此期間,他詳細地考察了整個戰區的地形,做好了隨時和戒日王國開戰的準備。

第四百七十一章 神探狄仁傑第二百八十章 邊報第二百一十九章 最強大的敵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誰來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玻璃與經濟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斷案第四十九章 四輪馬車第二百四十六章 威逼與利誘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唐忠貞之士第四百零一章 瘋狂的李世民第二百一十一章 休閒時刻五百二十六章 大唐空軍 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狗頭金第四百七十七章 策反第二百零三章 海外情報局第五百三十一章 幣制改革和銀行第四百一十二章 倭奴王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揚眉吐氣的工部尚書第一百零五章 聯絡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害的風頭第二百一十七章 妖孽級狐狸精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二幕第三百八十章 羣情激奮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名行動第二百四十五章 惡性案件背後第九十二章 太子挨批第九十三章 炮彈上的糖衣第三百八十九章 罷朝第三百九十一章 品酒第四百五十八章 戰場黑科技一第四十三章 課堂風波第一百五十二章 結案第四百四十五章 突襲鷹嘴關第二十八章 父子密談第一百九十六章 樑王的手段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時機第三百五十章 陰謀第五百三十三章 誰來了第四百二十章 超級使團第三百五十五章 作妖第四百五十四章 葛路鎮第三百四十一章 神仙也怕忽悠第三百五十五章 作妖第三百三十三章 攪屎棍第六十八章 香餑餑第七十二章 糧食是換來的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唐國土第二十六章 事與願違第一百三十七章 兒孫的鐵飯碗第一百二十四章 李世民耍賴第二百九十二章 舉薦第五百三十四章 託孤第二百九十五章 玻璃與經濟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太子第五百零八章 舞林交鋒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江山爲本第二百一十五章 三害出手第二百七十二章 造反了第八十六章 密謀第三十九章 賞賜第四百四十九章 望鄉第一百七十一章 突利王庭開發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唐忠貞之士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孫氏的感動第四百四十四章 祁連山第四百零五章 徵文第四百一十五章 朕要爲國獻身第一百五十三章 草原來客一第七十二章 糧食是換來的第三十一章 風暴前夕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推動第三百二十九章 忽悠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軍和海軍研究所第三百七十四章 天火一第二百七十章 又耍無賴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圈套第一百九十二章 遠征軍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推手第二百八十五章 驚天反轉第五百二十九章 和平來臨第三百八十章 羣情激奮第三百三十四章 態度第三百一十四章 敲竹槓第二百五十章 最危險的人物第三百零三章 烈火焚城第五章 淘寶第一百五十四章 草原來客 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霸道老爹第八十八章 悶土豆第三百二十五章 武器的差距二第九十九章 激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伐決斷第二百二十六章 軍規和軍歌第五百三十一章 幣制改革和銀行第五十章 車展第一百六十五章 那一騎白馬第九十九章 激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舉薦主審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