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想法決定命運

終於走出了山路,這簡直就是恐怖的折磨,兩邊懸崖上的猴子居然知道拿石頭丟人,入軌時一兩隻也就罷了,成百隻猴子一起往下扔就恐怖了,狼狽不堪的竄出山路,還沒來得及把抱在懷裡的兒子放下,就聽一聲弓弦狂響,一隻追過來的猴子翻滾着從懸崖上掉了下來,其餘的猴子抓着懸崖上的樹幹,死命的搖晃,叫聲越發的淒厲。

“魏王殿下,老夫在此等候多時了。”一個黑臉的老漢持弓立馬大聲的喝道。

“馮盎?這個老傢伙怎麼會在這裡?”雲燁悄聲問李泰。

“那還用說,能使動他的也就我父皇了,這回麻煩了,我不想回京去受罪,想想辦法。”李泰不動聲色的對雲燁說完,自己就迎了上去大聲說:“小王初到嶺南,本應去廣州拜會越公,不想道左相逢,真是讓小王驚喜。”

馮盎從馬上下來,把自己的巨弓插回背後笑着對李泰施禮說:“哈哈,魏王多禮了,老夫原本不想打攪魏王遊性,無奈皇命在身,容不得老夫多想,還請殿下隨老夫回廣州,自有天使護送王爺回京。”

“雲燁拜見馮公,去年送到的那幾支人蔘可還受用?”雲燁也從馬上下來,拖着李容上前見禮。

“雲家的大禮老夫承受不起,那些人蔘老夫是付過賬的,兩千枚白花花的銀幣,這裡就不領雲侯的人情了。”只要看到雲燁馮盎就沒有什麼好臉色,好端端的嶺南,如今被雲燁弄得四分五裂。馮家再也不是當年坐領二十州的豪族了。

“這是哪裡話,都說好是禮物了,怎能收您的銀幣,一定是那裡弄錯了。晚輩這就命人去查,定給馮公一個交代。”

“不勞雲侯費心,吃付過銀子的人蔘老夫心裡舒坦,今日老夫專程是來迎接魏王殿下的。希望雲侯莫要多事,魏王殿下在嶺南多留一日老夫就睡不安枕食不下咽,日日要爲殿下的安危擔心,還是早些送走讓老夫睡的安穩些。”

李泰剛要說話,懸崖上的猴子叫的越發大了,煩躁的朝懸崖上看一眼,卻沒有更好的辦法。

馮盎低聲說了一句:“聒噪!”抽出巨弓,一連三箭,頃刻間就有四隻猴子從懸崖上掉了下來。剩下的猴子頓時沒命的往山谷裡竄去。

“呀呀呀。馮公寶刀未老。三箭四猴神乎其技,雲燁佩服,佩服!”太吃驚了。隔着一百多米,老傢伙居然箭無虛發。其中一箭居然穿透了兩隻猴子。

“猴而已,還經不起老夫一箭,殺幾隻猴算不得本事。”馮盎斜着眼睛嘲弄的瞅了雲燁一眼,話說的非常惡毒。

馮盎一語雙關的話在場的誰沒有聽出來,只是礙於雲燁的顏面不好笑出來而已,不但云燁這邊沒人笑,馮盎帶來的那羣人也沒有出言譏諷。

雲燁有些奇怪,老馮家在嶺南雖然收斂了很多,卻不至於低調到連嘲諷都不會的地步,要知道上次馮盎持弓進公主府大展神威的事情,已經是嶺南人的驕傲了,這事過去沒幾年,馮家不可能變化這麼大。

不過看到穿着輕易地馮智戴,雲燁就明白了,一定是這個傢伙管束了自己的部下,看樣子他就要成爲馮家的代言人了。

道左相逢自然要飲上一杯,馮智戴很快就搭好了帳篷,擺好桌案,馮盎坐在主位,端起酒碗對李泰說:“殿下不辭萬里駕臨嶺南,貴人踏賤地這是嶺南的福份,老夫亦有榮焉,劣酒一杯聊表心意,飲勝!”

這一晚不喝不行,不喝就是看不起人了,雲燁強忍着喝了一碗劣酒,放下酒碗說:“馮公心意我等心領,只是您說劣酒一碗,還以爲是您的客套話,誰知您居然真的把劣酒拿出來了,魏王殿下身子嬌貴,恐怕受不了劣酒的殺伐。”

李泰不明白雲燁和馮盎爲什麼一見面就互相掐,他這些年很少過問朝堂上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嶺南這樣的荒蠻之地更是陌生,不解的看着兩人看他們脣槍舌劍的爭鬥。

馮盎轉頭看看帳篷裡諸人,雙手扶着桌案沉聲說:“雲燁,你真的不知道我堂堂越國公爲何要飲劣酒?以致連招待魏王這樣的尊貴人都無好酒敬獻?”

李泰看看酒碗,剛纔哪碗酒確實非常的難喝,堂堂越國公號稱富甲一方的豪雄如果連好酒都喝不起,那就說不過去了,馮盎明着是問雲燁,實際上是要自己做主纔是真的,不管自己能不能做主,馮盎這樣的人還是要安撫的,於是拱手問道:“孤王也沒想到越公會如此窮儊,到底是因何如此?”

馮盎先是一陣淒厲的大笑,然後指着雲燁對李泰說:“殿下恐怕還不知道吧,雲燁在嶺南的惡行幾乎罄竹難書,且聽老夫一一道來。”

看到馮盎開始表演了,雲燁抱着酒碗豎起耳朵準備好好聽聽,自己在嶺南怎麼就罄竹難書了,這種當面告黑狀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做的。

“殿下有所不知,自從雲燁覬覦嶺南財富以來,至今已經過了五載,您可知嶺南百姓是如何熬過這五年的,自他到來之日,戰爭,疾病,瘟疫,層出不窮,安南百姓奔走呼號,惶惶不可終日,廣州商賈戰戰兢兢,唯恐得罪雲燁遭逢大禍。

嶺南水師封禁大海,梅嶺古道更是飛鳥難越,殿下可知,他們運到長安的每一船糧食都是安南百姓的汗水所得,每一船珍寶上面都沾滿鮮血,這個屠夫,在安南大開殺戒,摧城拔寨無惡不作,雲燁之名在安南可止兒啼。

哈哈哈,老夫這個越國公也未能免遭荼毒,兩小兒無知,愛慕公主,竟被這個惡賊假借山神打鼓,活活謀害,可憐他們屍骨無存,老夫思之,痛徹心扉。“

馮盎說的痛苦,想要擠眼淚,就是擠不出來,難爲他一個粗豪的漢子居然能硬生生的把這段話背下來,估計是出自馮智戴之手。

想幹什麼?雲燁吃着果子看馮盎表演,就是不明白他到底想幹什麼,這時候把這些陳穀子爛芝麻拿出來到底要幹什麼?這表演的成分也太濃重了吧,打死雲燁都不相信,馮盎家裡連招待李泰的好酒都沒有。

雲燁見李泰在低聲安慰馮盎,嘆口氣命劉進寶把自家的好酒拿過來,給衆人滿上,自己坐到角落裡,繼續思量,馮盎說這麼一大堆廢話的原因。

見李泰朝自己看,意思是給老馮解釋一下,雲燁只好起身給馮盎施禮,自己把人家以爲堂堂的國公逼得只能喝劣酒了,陪個罪不過分。

“馮公,經略安南的時候,好像馮公也去了吧,搶的比我還多,嶺南打仗好像也是您在幹,高、羅、春、白、崖、儋、林、振八州有些是您祖上傳下來的封地,有些好像是您一個個搶來的吧,羅竇諸洞僚人叛亂,更是您獲封上柱國的憑藉,怎麼就成了晚輩的惡行。

您有三十個兒子,僕役婢女足足一萬人,真可謂鮮花着錦,烈火烹油,晚輩唯恐您馮家盛極而衰,用梅嶺古道做了一點小小的挾制,又不讓嶺南水師捎帶您的貨物,都是爲了您馮家着想,中庸之道纔是家族長久的依靠。

唉,說吧,魏王殿下不是外人,您到底想要什麼就說,只要不是太過分,看在魏王殿下的顏面,我盡力滿足就是。“

和一個不會演戲的人一起演戲會很累,老傢伙玩了一輩子的以力服人,這時候開始哭訴,確實不像他的爲人,他甚至不是一個因爲皇帝旨意就跑幾百裡地找人的好臣子,弄不清楚直接問,能談就談,不能談就拒絕。

李泰也發現這裡面有故事,一路上不要說流民,就連餓肚子的人都看不見,怎麼就活的悽慘了,這裡甚至要比自己一路上看過來的大部分地方都要富庶。

“既然雲侯有悔改之心,老夫也不以爲甚,年紀大了,不堪勞頓,就由犬子智戴與魏王,雲侯分說,老夫先去歇息片刻。”

李泰和雲燁眼睜睜的看着老傢伙耍完流氓甩着袖子出了帳篷,一臉尷尬的馮智戴起身致歉道:“家父年邁之後,心思已不同於往日,還望殿下海涵。”

“你父親到底要幹什麼,你說說,孤王好奇的緊。”

“殿下,馮家生在海邊,長於海邊,唯求雲侯經略大海之時,馮家可以附於驥尾可否?”馮智戴帶着含蓄的微笑,向雲燁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走不了了,那裡都去不了了,馮家眼見在陸地擴張無望,就把眼光瞄向了大海,他家有三十個兒子,雖然被雲燁弄死了兩個,剩下的依然很多,百年大族的底蘊深厚,如果把馮家放到海上,這片大海遲早會成爲馮家的囊中物。

別人看不起大海的產出,雲燁知道大海的潛力到底有多大,馮家現在欠缺的就是造船和水軍,他們常年在海邊,卻只能在海灣裡捕魚,撈撈珍珠,想讓雲燁出海的時候帶上他們,雲燁可以很肯定地說,他們一定會賣命的,馮家不爭一時的短長,他們是怎麼把眼光從陸地轉向海洋的?

第12節 赤壁大洗劫第43節 不死不休第58節 打劫這回事第21節 罵大街第35節 商律第28節 大家都在等傻子第56節 牽絆和反噬第3節 皇帝要封禪第54節 留下買路財第59節 沙洲冷第36節 曲卓的故事第46節 旱獺洞裡的頡利第30節 迴歸第63節 除夕晚宴第20節 襄城劫第7節 都是強盜第33節 夫妻夜話第10節 簡單的事情第33節 李承乾沒上過學第12節 辛月發威(二)第29節 商業移民第18節 全走了第6節 盜墓賊第9節 老奶奶的希望第24節 顏之推請客第35節 這不是我娘第39節 太祖和太宗第61節 吃肉的草三十四節 那日暮的驚喜第32節 神仙的煩惱第57節 嚇人的攤牌第43節 會變大的海島第45節 成獵物了第2節 倒計時第5節 荒涼的城第33節 打老虎第13節 得理,當然不饒人第58節 都是戲子第29節 追老婆第34節 癡人說夢第9節 高山羊子的悲傷第14節 茶與酒第41節 神奇的舌頭第16節 賣炭翁第39節 感情和秘密第29節 龐準的買賣第30節 曲終人散第59節 海龍王的祭品第20節 來自長孫皇后的威脅第18節 努力地挖第4節 鹽比命貴第25節 李泰的報告會第27節 風平第60節 春分第52節 蛛絲馬跡第50節 雲侯威武第48節 瑣事第16節 殺不了人,還殺不了狗第35節 攻城第19節 鐵手抓破美人臉第36節 覺悟和懷念第10節 我幹掉了自己的大帥第28節 反抗第6節 鐵爪第64節 促織第31節 樓蘭沒了第18節 大雪論西征第9節 星星峽第34節 彷徨第15節 命賤如草第6節 李泰求教第26節 光明神的盤子第8節 潛水(2)第37節 安撫人心第9節 白光第51節 擠膿包(1)第8節 讀書的痛苦第39節 看見了京觀第37節 洪水猛獸第48節 誰會成爲皇后第19節 家事繁雜第52節 夜貓子進宅第7節 潛水(1)第40節 不管事的救世主第18節 爺爺生在天地間第17節 倒黴的袁守城第64節 促織第51節 金子般的人心第46節 大家業第18節 全走了第16節 你昨晚和誰睡的?第30節 信念和現實第1節 狂喜第48節 落不定的塵埃第49節 大恐懼!第1節 希帕蒂亞的募捐第19節 牧羊女第26節 小武的新婚第53節 權臣的生活(1)第14節 一以貫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