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黔州李豐

“黔州李豐!”

“黔州李豐?”李世民忍不住又變了顏色,“又是這個李豐?他到底是何許人也?”

一個能夠寫出《三字經》、《弟子規》這種蒙學聖典,同時又能製作得出黑板、粉筆及黑板擦這種教學神器的人,在此之前不可能會是一個籍籍無名之輩。

而且李豐這個名字,越聽越是熟悉,李世民覺得他之前肯定是在什麼地方聽人提起過這個人。

褚遂良心中也是好奇滿滿。

之前他只聽說了《三字經》與《弟子規》這兩篇蒙學文章,對於黑板、粉筆並無聽聞,想來應該是給他報信的那些學子也並未特別留意這兩樣東西。

今天若不是張柬之這麼堂而皇之地將這三件看上去甚爲普通的小物件拿到他與聖上的眼前來,任誰看了,也不會覺得這是什麼稀罕的物件。

在張柬之沒有演示之前,誰能想到,這一黑一白毫不起眼的兩個小東西身上,竟然蘊藏着如此讓人動容的驚天功業?

黔州李豐,這個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李豐是個廚師。”張柬之回想着魏元忠在書信中關於李豐的描述,輕聲回稟道:“是一位尚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輕掌櫃,他在涪川開了一家名爲‘知味軒’的酒肆,據說烹製出來的菜餚道道都是異常美味,深得當地人的喜愛。”

李世民的心神一震,切聲問道:“你剛纔說涪川?這個李豐是涪川縣人氏?”

張柬之回道:“回聖上,李豐是移居至涪川的長安人氏,在涪川定居已有半載。”

沒有留意到李世民面上神色的變化,張柬之繼續稟道:“聽元忠兄提及,之所以會有《三字經》、《弟子規》這兩篇蒙學問世,皆是因爲這位李豐公子的膝下有四女一子,且大都到了開蒙的年歲,因深感當世蒙學太過晦澀,故而耗費數日光景,一氣寫出了這兩篇開蒙聖篇。”

“還有後來的這黑板、粉筆之物,也是爲了方便教授其子女所特製,由此可見,這位李豐公子定然是一位深愛孩子的慈父!”

張柬之不由輕聲感嘆道:“這兩篇蒙學,以及黑板、粉筆的問世,全賴那五位李府的女公子與小少爺之功,否則我等想要見到這些足以改變大唐國運的聖物,還不知要再等待多少個春秋!”

“這倒不失爲一段佳話。”褚遂良也出聲附言,同時向李世民進言道:“聖上,這個李豐,既是慈父,又是良才,哪怕出身有些低微,但暇不掩瑜,微臣建議,對此人,當大肆封賞!”

李世民對此充耳未聞。

此刻他滿腦袋都是關於這個李豐的信息,黔州涪川,移居半年,膝下有四女一子,年不過而立,而且還開了一家名爲“知味軒”的酒肆。

對上了,一切全都對上了!

怪不得他剛剛會覺得李豐這個名字耳熟,彷彿在不久前還有人在他的耳邊提起。

現在經張柬之這麼一詳說,李世民的腦袋頓時一片清明,全都想起來了!

這個李豐,不就是那個逆子到了涪川之後新改的名字嗎?

只是那個逆子什麼品性與才學,李世民心知肚明,這才短短半年的時間未見,難道他就能脫胎換骨,一鳴驚人?

如果說是以前,李承乾還是太子的時候,李世民或許還會以爲他這是在冒名頂替,請人捉刀代筆,只爲得些賢名,搏他這個父皇一樂。

但是現在,那個逆子一朝被貶,失權失勢失德,這個時候除了他自己,還有誰會去幫他?

所以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反而有些無從判斷,他有些看不清了。

《三字經》一篇就足以傳世,《弟子規》很得張柬之推崇,應該也差不到哪去,當又是另外一部足以傳世的蒙學聖典。能夠寫出這兩篇文章的人,會心甘情願爲他人,甚至是爲一個廢太子作嫁衣?

還有黑板、粉筆這兩樣東西,正如剛剛張柬之與褚遂良所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足以改變大唐國運的聖器重器,如果是出自他人之手,誰能甘心讓出這種流芳之名?

難道這一切,竟真是那個逆子一人所爲?而他的初衷,也僅僅是爲了方便幾個孩子讀書開蒙?

一想到那幾個孫女孫子,李世民的心便是不由一痛,父母犯了過錯,孩子何辜?那畢竟是他們李氏一族的嫡親血脈。

如果不是因爲那個逆子,他這個做皇祖父的,又何至於會連見他們一面都成了奢望?

“李豐,字承德,可是此人?”李世民再一次出聲向張柬之確認。

張柬之面現奇色,他很肯定,剛纔他並沒有這麼詳細地介紹過李豐的名字,不由詫聲問道:“聖上,您也聽說過此人?”

“何止是聽說,朕對他簡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李世民輕聲感嘆了一句,之後面色一整,鄭聲向褚遂良吩咐道:“登善啊,之前的旨意不變,《三字經》依舊大肆刊印,同時把這《弟子規》也給加上,既然是好東西,不管是何人所作,都不能就此埋沒。”

褚遂良似乎也看出了一些端倪,探聲向李世民請示道:“敢問聖上,這著書之人的名字,可也要刊印在其中?”

“李豐,字承德,這個名字不錯。”李世民淡然地回了一句。

褚遂良恍然道:“臣明白了!”

“還有這黑板、粉筆的製作及使用方法,也一併流傳出去,以朝廷的名義,大肆推廣,務必在半年內,讓天下間所有的學堂都能使用上黑板、粉筆來教授學生課業!”

“微臣遵旨!”褚遂良沒有絲毫猶豫,躬身領旨。

“張柬之舉薦有功,特許其入秘書省兼職秘書郎,有直接上言奏書之權!”

對於張柬之,李世民也沒有吝惜賞賜,直接把人調入秘書省歷練,且賜予上書啓奏之權,對他的器重可見一斑。

“微臣遵旨,叩謝聖上!”張柬之欣然拜謝,面露潮紅,“聖上,微臣的同窗魏元忠……”

見張柬之這個時候還沒有忘記爲他的同窗請功,李世民不由滿意點頭:“魏元忠亦是如此,待他遊學歸來,可即刻入職秘書省!”

“多謝聖上!”

張柬之再次躬身拜謝。他知道,經此一役,他與魏元忠二人的前程,已是一片坦途!

第59章 一菜動鄉里(1)第246章 看戲!第328章 唐朝的坊市第331章 故意針對第258章 皇爺爺親啓第314章 安平候第408章 養雞場雛形第107章 尋找藥王第120章 膏藥神醫第41章 根福的文化水平第198章 晉陽公主的禮物第98章 博名第308章 深明大義李承德第22章 故意刁難第26章 竟然是同行?(2)第378章 李治的心思(續)第164章 羨慕嫉妒恨第128章 各方雲動第279章 李世民的震驚第206章 長安的消息(續)第174章 知難而退第121章 突如其來的襲擊第190章 和尚羣裡的道士第59章 一菜動鄉里(1)第333章 尋釁上門第378章 李治的心思(續)第340章 點火第281章 速去黔州!第146章 偷窺二人組(續)第389章 美食的誘惑(1)第138章 懷疑,試探第132章 請李豐(2)第161章 魏元忠的提醒第409章 原諒第271章 真的很窮第220章 上聯:晴空無風雪第276章 王朝的奏報第10章 初見成效第197章 突如其來的約架第150章 藥補不如食補第73章 不是你做得不好吃第103章 再來一碗(1)第243章 後手第107章 尋找藥王第377章 李治的心思第173章 報官(1)第56章 高壓鍋的妙用第241章 王朝的提醒第29章 辦個幼兒園!第317章 徐娘娘第35章 自削爲奴第252章 給你皇爺爺寫封信第105章 再來一碗(3)第308章 深明大義李承德第176章 官腔第387章 登門道謝第356章 兩邊的鄰居第40章 唐時的茶葉第18章 低賤營生第164章 羨慕嫉妒恨第134章 兄妹相見(2)第348章 必死之因第384章 嘗試叫魂第276章 王朝的奏報第394章 知味軒的會員卡第49章 製茶第65章 歸心第386章 開業前夕第一章 大廚李豐滿第19章 唐時風月第242章 變本加厲第102章 我更喜歡現在的阿爹!第81章 狠人第08章 主心骨第10章 初見成效第417章 大婚(上)第227章 狄仁傑第84章 囂張的縣丞公子第121章 突如其來的襲擊第324章 花錢買平安第60章 一菜動鄉里(2)第125章 究竟是誰?(1)第144章 治療方案第154章 李豐滿發飆第365章 稱兄道弟第88章 伴讀第108章 廢太子第172章 雨中殺機(2)第360章 皇兄,咱們造反吧第07章 一貼膏藥第273章 老爺要納妾?第239章 心中的疑惑第381章 另類叫魂第232章 上使駕臨第221章 《聲律啓蒙》第170章 不謀而合第228章 狄仁傑(續)第194章 涪川來信!第103章 再來一碗(1)第327章 都是戲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