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輿論導向

翌日,蘇宸寫下的六國論,在金陵城內達官貴族、文人士子、青樓酒肆之中,開始傳開。

蘇宸出品,噱頭足夠,很多的人都爭相傳閱、背誦,文章寫的是針對秦與六國的亡國見解,卻發人深思,闡述了六國必然滅亡的命運。

這個觀點與當今能夠結合,讓許多讀書人和權貴們大感相似。

“好文章啦,好文章,簡直不弱於《留侯論》和《赤壁賦》了,也只有江左蘇郎,才能寫出這等文章來。”

“這個並非駢文,而是議論散文。蘇宸的文體別具一格,不同於古風運動提倡的駢文漢賦,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文體,也有極深的影響。”

“以地事秦,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則火不滅,說的太好了。朝廷送出蘇宸,又割地賠款,何嘗不是在是抱薪救火。”

“諸位,儘管大宋現在能夠放過我們一馬,但是宋國狼子野心,早就做好了統一天下的準備,無論是蜀國,還是我唐國,只有奮力反擊,擊退宋軍,這個國家才能保得住,而不是通過這種委曲求全,割地賠款的形式,反而資助了宋國,讓他們變得更加強大,也會被被北漢和蜀國所看不起,沒有一點血氣。”

一些文人士子開始議論紛紛,在酒肆、茶館之內,都在討論這件事,一時間金陵紙貴。

漸漸地,輿論風向開始變化。

“哎,現在唐國,已經沒有一戰的勇氣,比之烈祖時期差太多了,或者說我們李唐朝廷都沒有什麼戰鬥力。真有些懷念當年這片土地上的楊吳政權了,想當年太祖楊行密,率領黑雲都南征北戰,連後漢、後周等皆不敢南下造次,吳越更是稱兄道弟,不敢有任何越矩行爲,爲何?就是因爲黑雲都戰鬥力強,打出了威名!”

“是啊,很懷念當時楊吳朝廷,可惜被大權臣徐溫私心所誤,禍害朝廷,又被徐知誥這亂臣賊子奪權,建立了李唐朝廷,我們江南纔會這般屈辱!”

民間輿論開始朝着楊吳政權來引導了,讓百姓重新對楊吳產生好感,這裡面就有黑雲都的密諜,從中發揮作用,將輿論引發對李唐朝廷的不滿。

一天的時間,金陵城內,許多人都知曉了《六國論》,爭相傳閱,奉爲經典之作。

文人士子,太學生徒,朝廷官員大夫,讀完之後都各有感慨,覺得蘇宸此人,有文學大才,送給宋國實在可惜。

有些讀書人甚至被煽動,要去宮門外請命。

但朝中官員們,爲了一己私利和短暫的安寧,不會繼續上書勸官家李煜收回成命了,因爲木已成舟,官員們更希望能夠儘管讓宋軍退兵,結束唐國的危機。

………

皇宮,澄心堂內。

《六國論》的抄錄本被李煜看過之後,又驚又怒,驚的是蘇宸的才華,讓他都有些嫉妒,自從蘇宸這一年詩文雙絕,徹底的打擊了李煜作詞寫文的積極性,因爲無論怎麼寫,覺得都不如蘇宸寫得深,寫的美,寫的有哲思。

所以,造成李煜覺得自己的文學功力都在退步,十分嫉妒蘇宸這些才華。

怒的是他感受到了蘇宸這篇文章中的嘲諷之意,對朝廷做法的不滿,寫文諷刺,借古喻今的警示。

李煜現在對蘇宸態度發生了轉變,打心底想要把此人送走,因爲他的存在,李煜自己變的不那麼自信了。

如果沒有了蘇宸在面前,李煜反而覺得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會得到加強,更加舒服一些,在皇后等諸女面前,也覺得有面子。

君王常忌諱功高蓋主,但是李煜偏偏是對‘才高蓋主’也會心生不滿。

因爲雖然他是皇帝,但是他並無治國之才,管理朝政相對平庸,他唯一能開導自己的,就是自己是文人皇帝,才子之楷模,以文學成就也能力壓唐國的讀書人。

但是,如果連這一塊都被臣子超越掩蓋住,李煜心裡會徹底否定自己的過人之處,因此,他對蘇宸開始反感和抗拒。

皇宮內的永寧公主,看到這篇文章後,愛不釋手,滿眼泛着淚光。

她心中不甘,但是,明白自己跟蘇宸註定有緣無分。

一旦當蘇宸離開唐國,她在宮內生活,根本就沒有再見蘇宸的機會了。

再過兩年,皇兄需要拉攏某位大臣,就會把她許配大臣之子,進行聯姻,這便是永寧的歸宿。

以前或許她幻想過,當蘇宸的功勞足夠,她向皇兄暗示,也可以選蘇宸做駙馬,雖然希望不大,但至少有一絲可能。

但如今,卻再無可能了。

………

程德玄與副使樑迥在國館之內,拿到了《六國論》的文章,反覆閱讀之後,對蘇宸的才華,欽佩不已。

樑迥良久嘆道:“我在北方的時候就聽說過,江左書郎的才名,他的詩文集,我也買過。無論是詩詞還是文章,幾乎首首都堪比傳世之作,實在難能可貴。但畢竟南北相隔甚遠,許多傳聞,都是以訛傳訛,但今日我們身在金陵,與此人就在同一座城內,第一時間拿到江左蘇郎新寫的文章,才能感受到這份震撼!

“此六國論,不但道出了六國與秦的關係,發人醒思,行文幹練,卻又存在的哲思,令人欽佩啊!我北方雖然歷屆也有狀元郎,但是與蘇宸相比,實在是黯然失色。”

程德玄說道:“不錯,這個蘇宸的確是才華驚世,加以時日,說不定,真的是一位流傳千古的文學大家,堪比大唐盛世的李白杜甫了。這種人才,難怪連咱們官家和朝堂許多大臣,都渴望能夠得到此人。

“而且你發現沒,這六國論,明面上是討論六國與秦的關係,其實是在暗諷唐國、吳越、蜀國等,對我大宋俯首稱臣,或是割地賠款,這纔是他寫文章的目的,能夠在如此短時間內,結合自身情況,借古諷今,這般犀利到位,實在難得。”

樑迥聞言激動道:“我都忍不住想見此人了。聽說蘇宸前日已回金陵,昨日還上了朝會,我們是否應該找個機會,跟此人見上一面。”

程德玄心想自己可是帶着趙光義吩咐的任務而來,見到蘇宸之後,還有找機會,私下傳達趙光義的意思。

他嘴上說道:“可以,我們找時間可以邀請他飲酒交流。唐國已經放棄了他,那麼我們便和他都屬大宋人了,喝酒助興,也算安撫一下蘇宸心中的情緒,提前結交一番。

樑迥就拍手笑道:“不錯,正有此意,那我們就安排金陵最大的酒樓吧?”

程德玄微微點頭,看着樑迥離開,去辦此事,他心中在考慮,當如何私下會見蘇宸。

第六百六十一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四百七十六章 料敵先機第四百八十九章 何時歸第五百八十九章 殺入城內第三百九十五章 生死亦同行第六百零七章 倔強的性格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所懷疑解釋一下本週更新少的問題!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到一個方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化解心結第六百零一章 暫代主將之職第六百八十章 營救計劃第四百一十四章 我沒意見啊!第五百四十七章 再次相見第四十二章 親自下廚第五百零五章 又見大周后第六百二十九章 得不到就毀掉第四百五十九章 果不其然第四百三十八章吃力不討好第三百二十六章 樂極生悲第六百八十二章 勢在必得第四章 附庸風雅第二百七十五章 千年等一回第六百三十七章 失望心情第三十七章 代師收徒第四百九十二章 近鄉情更怯第八十二章 診斷病症第五百九十七章 計中有計第六十四章 都是瞎猜的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到一個方子第四百八十三章 靜觀其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共乘一騎第四百四十六章 國法難容第五百三十五章 團聚在金陵第三百三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七十九章 相言甚歡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毒跡象第八章 八卦新聞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女碰面了第十四章 話本合作第九十章 聯袂出行第六百五十一章 言歸於好第六百六十章 離別在即第八十七章 失之交臂第十章 莫欺少年窮第四百三十章 變故起!第一百九十八章 擔憂與怒火第二十三章 亡命之徒第四十二章 親自下廚第六百七十八章 拿下采石磯第四百二十一章 螢火之光與皓月爭輝第五百五十四章 如約而至第五百七十六章 攻城戰推薦一本歷史大作《東晉北府一丘八》第六百三十五章 內訌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第一百五十九章 以牙還牙第一百三十二章 白家瓷窯第四百三十七章 提對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白大小姐的手腕第五百五十二章 捲入其中第五百九十五章 計策歹毒第十九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爲盟主加更!)第四百八十三章 靜觀其變第四百零七章 飲佳釀第一百三十二章 白家瓷窯第六百七十四章 爭霸的種子第五百一十八章 浩然正氣第一百四十五章 攘外須先安內第一百三十章 素素的懇求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益分賬第三百一十四章 臨危不亂第二百七十六章 途中遇伏第三百六十二章 鬥詞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動盪,下旨降罪第四百七十五章 勝券出現第一百七十八章 科舉打算第六百二十一章 美夢成真第六百零四章 四面合圍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縣告破第一百二十七章 切磋第四百二十章 岳陽樓記,服不服?第五百五十八章 城外點兵第二百九十五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一百五十一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九十七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九十三章 朝堂震動第四百六十一章 丟了膽氣第二百六十九章 男兒的骨氣第一百一十章 懇請幫忙第一百零一章 詩會落幕第六百三十章 拉攏調查第一百八十四章 文壇的另類第二百一十一章 早做準備第五百八十六章 測試藥效第五百零五章 又見大周后第五百二十一章 朝會參政第一百五十章 不打自招第二百二十七章 謀劃小周後第二百三十八章 事態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