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太子大亂鬥(下)

李元軌瞬間下定決心,飛身出列,大喝止住天子,又一把扯脫了桑賽的僞裝。

他用力過猛,連同奉酒的盤案一起掀翻,杯壺傾落一地。紛亂喧囂中,天子毫無訝色,很平靜地把手中毒酒一灑,當衆宣示真相。

哦不,完了。李元軌痛苦地閉了下眼。我又犯蠢了,又。

這計策確實是他父子倆商量好的。李承乾確實沒打算弒君殺父……至少這次沒。

手上一抻一扯,被他抓住的桑賽卻動了起來。他身上應該是沒有利刃,只能紅着眼睛十指箕張,拼盡全力向大唐皇帝撲去,看他呲牙咧嘴的狠惡模樣,竟似是想掐住仇人脖子,與之同歸於盡。

李元軌反手一把沒拉住他,卻見自己的二哥出手了。

他曾多次侍奉天子圍獵,當然見識過這位馬上皇帝的神準箭術和格殺猛獸威勢,但這還是他第一次如此近切地圍觀兄長與人對砍……也不好叫對砍,因爲皇帝也沒帶刀佩劍。

皇帝穿戴的是孝子的斬衰麻衣,手上只有一根民間俗稱爲“哭喪棒”的竹杖,還算堅硬,可毫無兵刃的鋒銳殺傷力。他卻也不慌,擡眼掃一下來敵,稍微側身,掄起竹杖,杖頭穿過桑賽張開的十指雙臂,準確地甩中他面門。

痛呼聲響起。天可汗一杖就把吐谷渾少年打飛了出去。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四下裡的臣子衛士都不是死人,一擁而上按倒刺客,要多積極有多積極。李元軌也不用再動彈,立在當地,只是瞪着兄長髮愣。

那一杖是刀法……其實也不算有多精妙,發力都不很強猛,畢竟只是立在原地隨手招架而已。讓李元軌吃驚的是變起倉促,皇帝居然完全沒有畏縮躲避的自然反應,對敵人的來勢判斷極度清楚準確,以杖代刀,一擊即中要害,且着杖角度很妙,利用了竹杖的韌性,順勢扭轉桑賽身體在空中前衝的方向,是借力把他甩到一邊去的。

大唐開國至統一天下,眼前的皇帝陛下每戰當先陷陣、親冒矢石屢次危殆,卻連重傷都沒受過一次,似乎不僅僅是靠天命在身、衛隊忠勇、甲冑精良。他是真的膽大無畏且戰場經驗豐富……至少格避攻擊保命的經驗太豐富了。

“賣什麼呆呢?”還沾着血的竹杖頭又擡起來,這回敲了敲李元軌的臉頰,皇帝被庶弟的呆像逗引得忍俊不禁,“你小子也一樣欠揍!”

丟下一句話,皇帝便轉身走向已被牢牢按倒並上綁的刺客,喝命:“讓他起來——你是誰?”

衛士們稍微散開些,讓桑賽能夠擡起上身,仰臉面對天可汗。他面容被擊打得潰破濺血,表情愈發猙獰:

“我,吐谷渾大可汗太子,尊王!”

李元軌渾身一震。這驕悍少年是慕容伏允與吐蕃王后所生的那太子?並非此前一直自稱的國相天柱王之子?

康蘇密對他的忌憚與沽售、從他本國分批來投用的忠勇死士、乃至今日的詭異安排,一瞬間都有了答案。從皇帝的平靜神色來看,他是早知道這少年的身份了,李元軌不禁納悶,是不是隻有自己這傻小子被矇在鼓裡?

“吐谷渾舊太子?好啊。”大唐天子微微一笑,“今日有幸,得見吐谷渾前後兩朝太子——你父伏允倒行逆施,今已國破身死,你生母親族也爲我大唐階下囚。你欲使用暗中下毒這等卑鄙伎倆,謀害於朕,如今被當場揭穿,尊王,你還有什麼話說?”

以“桑賽”之名行動的尊王在長安附近已居停至少大半年,似能聽懂不少漢話了。他被衛士們壓按着,憤恨欲狂,先喊了一串蕃語,最後以生硬的漢話向皇帝大吼:

“你,我,決鬥!”

這要求實在可笑,雖然四下裡氣氛緊張肅穆,還是有很多大臣蕃使等笑出聲來。皇帝卻沒笑,反而饒有興趣地打量吐谷渾少年體格,又扭頭去看奉執着天子御刀的千牛備身——

“咳咳!”

帶有明顯警告意味的咳嗽聲,發自重臣隊伍那邊,李元軌一聽即知,是侍中魏徵的嗓音。

皇帝掃興地嘆口氣,搖搖頭。這番作派尊王也看在眼中,很適時地又喊出一句:

“我,你太子,決鬥!”

這下,場內上千人的目光全集中到轀輬車旁邊的皇太子李承乾身上。他是長孫,爲祖父發殯,理當隨紼挽車,也早早就了位。此時忽然被點名,他先是一驚,隨後竟臉現喜色——面容神情和剛纔的父親一模一樣——丟下手中的挽索,邁步就要往這邊走。

“回去!”

這聲喝止發自天子,皇帝揮杖轟蒼蠅似的把長子轟回玉輅邊。竹杖隨即轉向,一指命婦人羣:

“你要決鬥?成,和你侄兒、吐谷渾當今可汗的嫡嗣太子決鬥吧!寡德鮮能,天必厭之,隨便怎麼鬥,朕就不信你小子能贏!”

衆人目光一時又俱都望向命婦當中那高壯威武的身影。楊信之扶着母親,滿臉呆愣,完全反應不過來。

這纔是今天安排的終極目的,李元軌瞬時間恍然大悟。

當着各國酋長使節,揭穿、羞辱吐谷渾舊太子尊王,使他顏面威信盡失,同時擡捧起楊信之——慕容諾曷鉢,讓他順利出蕃去吐谷渾入繼大統。

四域諸蕃國,大多不象中原漢地朝廷這般看重血統忠順。蕃人推崇勇武壯士,瞧不起戰敗者,尊王雖然是他父親伏允親立的嫡嗣太子,如果在一對一戰鬥中輸給了侄子諾曷鉢,消息傳出去,吐谷渾國內那些原本可能還支持他的部族會忠誠度大減,畢竟誰也不想說“我們追隨一個膿包窩囊廢”。

楊信之本人身高臂長力量很大,又是從小準備走三衛——武官——隨軍征戰——京郎刺史這條仕途的,接受過正經的關隴舊家武藝訓練。李元軌與二人都交過手,他評估桑賽——尊王應該擋不住楊肉塔二十來回合攻擊。就算他情急拼命,武力翻倍,楊信之發力五十次還砍不到吐谷渾少年,也就該捱打了。

圍觀衆人雖不象李元軌這麼清楚二人底細,只要看看他們的身型差距和如今境況,都能猜得八九不離十,紛紛搖着頭談笑議論,態度輕鬆。尊王自己也不算蠢笨到家,而且他之前是認識楊信之的,扭頭看一看那高壯戰士,咬牙啐血,向皇帝嘶聲獰笑:

“隨便鬥?那我,和他,馬球!”

打馬球決戰?李元軌腦中嗡地一響,暗叫不妙。

不行。

附註:李承乾身邊有大量的突厥衛士或扮作突厥人的衛士,這個各主要史書都有載。這些史料主要是想證明李承乾他品行不端舉止失德。但是考慮到貞觀四年塞北打完仗後,李世民將大量投降的突厥貴族安置入朝作爲武官,他們的子弟按慣例也會選爲衛士,那麼當時年齡正十二三歲、處於貪玩好動青春期的李承乾受到身邊這些突厥衛士的影響,似乎是很有因果關係的。

第七章前隋蕭皇后第九章眼睛深似湘江水第二十一章長空之戀(上)第九章舌戰羣臣攻略(上)第二十七章套馬的漢子(上)第二章紫虛觀情事(上)第二十五章尹德妃第二十八章太子妃的生日賀禮(下)第二十三章螺子黛(上)第五章失蹤的豹奴第二十六章冤家路窄(下)第五章平生首殺(上)第二十三章就以自殺結案?第十二章祆祠之夜第六章叔侄圖窮匕見(下)第三十章唐國公家廟(下)第十六章附註:第一章魏叔玢賣友(上)第十六章永安宮詞(下)第二十二章桃花林裡一白猿(下)第六章叔侄圖窮匕見(下)第二十二章桃花林裡一白猿(下)第九章咸陽渡西市(上)第三十章唐國公家廟(上)第十二章祆祠之夜第二十六章冤家路窄(上)第四十三章尾章(3)第九章玉指環第五章平生首殺(上)第十四章血玉韘的來歷(上)第十二章李元軌典身借貸(上)第三十七章投生帝王家(上)第八章大唐親王入贅蕃邦(上)第二十九章玄武門(上)第三章附註:第十一章枉自相逢未嫁時(上)第二十八章太子妃的生日賀禮(上)第九章咸陽渡西市(下)第十九章女道士的仙丹紫虛觀……李元軌隱隱感覺事情不妙,第一章魏叔玢賣友(上)第二十八章太子妃的生日賀禮(下)第三十一章楊信之的身份(下)第三十一章楊信之的身份(上)第九章舌戰羣臣攻略(下)第二十一章長空之戀(上)第十八章大唐親王投井(下)第七章附註:第二十三章選擇弒君殺父第十七章奇技啥巧碾壓(下)第四十四章尾章(4)第二十四章誰家子弟誰家院(下)第二十七章萬善尼寺(上)第十六章平陽長公主駙馬第六章叔侄圖窮匕見(下)第十七章附註:第二十四章龍馬鎏金壺(下)第十九章李元軌的謀劃第四章趙王妃成禮(下)第六章找王子?找公主?第二十一章附註:第八章剋死三個皇長孫的白虎精第十二章祆祠之夜第十八章天子之私(下)第二十一章長空之戀(上)第十七章附註:第六章叔侄圖窮匕見(上)第十一章魏徵欲斬龍第三章上吊的新娘第五章附註:第十四章李元吉遺孀第六章李元軌殉葬(上)第十二章鐵塔映幡竿第三章公主和親與王孫尋親第六章叔侄圖窮匕見(上)第五章程咬金逼婚(上)第二十五章李元軌的父親們(下)第三章三味真火煉靈藥(上)第七章一娘是我殺的第一章魏叔玢定親(下)第二十三章螺子黛(上)第二十八章太子妃的生日賀禮(上)第八章薩保康蘇密第九章咸陽渡西市(上)第三章李元軌的出路(上)第十二章附註:第二十二章新入宮的魏妃(下)第三十五章太子大亂鬥(下)第二十一章宮人斜第七章附註:第三十五章太子大亂鬥(下)第二十一章長空之戀(上)第七章一娘是我殺的第十六章塵埃不見咸陽橋(上)第二十六章冤家路窄(下)第二十章往生寺第二十三章宮鬥法式(下)第三十一章太上皇山陵崩(上)第二十九章玄武門(上)第五章程咬金逼婚(上)第十一章枉自相逢未嫁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