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冤家路窄(上)

一道河水在山巒樑壑間若有若無地蜿蜒,至坡下轉個大彎,灣角處,黃土夯築的斷壁殘垣森然挺立,勉強還能看出圍成長方形且帶甕城的模樣。

李元軌帶着楊信之和兩個僮僕騎馬自秦州出發,奔馳大半日,漸漸接近這成紀故城,看着也就明白了押官爲什麼要將俘虜們安置在這殘城中——隴上七月,秋風已急。白天還好,到晚上沒個厚實擋風牆壁,僅靠帷幕禦寒,對於老幼婦弱來說會非常難捱。

秦州州城內地方也僻窄,又是戰事中轉樞紐,幾處館驛逆旅多被往來傳遞軍報的特使和糧運官佔據。此次從吐谷渾王城押運來的俘虜有上百人,又不肯分散安置,商量爭辯之下,押運主管離了州城把俘虜們帶到這裡來,“也省得往來軍漢們攪擾不寧”。

這押運主管,對李元軌來說也是熟人,他在秦州一打聽到姓名職務,就頭皮發緊暗叫不妙。

原右屯衛大將軍、領北衙七營長上守禁中、虢國公張士貴,因年初禁內變亂頻生、守宮不謹,被議罪貶黜、發往軍前效力冀其戴罪立功,如今只領了個“西海道行軍副總管”的差遣職名,受命押解吐谷渾王室俘虜回京師。張大將軍貶官流軍,可說主要是拜李元軌這亂臣賊子所賜,冤家路窄,估計相見分外眼紅。

張士貴也駐節在成紀古城,緊貼着土牆外,旌旗招展帳幕圍屏圈出一片露天議事地,十分簡陋。李元軌帶人走近那圈圍帳,自有守衛迎上問身份來意,楊信之剛掏出魚符木契要通報,李元軌忽然聽到行障圍幕之內,有人在說話,揮手命他們暫緩。

帳內說話人在叫苦哀求,聽口氣是秦州當地負責儲庫糧食調配的倉曹參軍之類,一口一個“總管慈悲”,只說糧庫實在全掏空了。今年徵發丁男太多,從春耕就農事不濟、有熟田拋荒,現到秋收依然勞力嚴重不足、莊稼收不上來,全靠前幾年積儲的義倉糧食賙濟一州百姓、供應往來軍隊,才勉強沒餓死人。如今張副總管又要供應這一大批俘虜生口暫住,他摳地縫也摳不出多少粒粟米來……

“這我不管!”張士貴在發脾氣,“我奉李大總管將令,帶俘虜就在你秦州休整坐等,什麼時候那批貢馬到了,一併上路!將令我不敢違,你秦州不供軍不給飯吃,餓死了俘虜,你自去向李大總管和天子回話!”

原來張士貴這批人在成紀古城停留,是在等那批被康蘇密盯上的馬匹,到了以後合併一起押送回京。這應該能節省不少押運人手,想必李靖打的也是這主意。如今真是處處都缺乏丁壯勞力啊……

“大將軍且寬心,某已打聽過,那批貢馬不日就到,不會耽擱太久,大將軍也很快就能遣發俘虜了。只是軍馬到來,一大堆草料嚼裹也得我州供應,唉,愁死卑官了……卻不知這一仗還有多久能打完?我州徵點番上的丁男啥時候能回來種地?要是明年開春還沒人幹農活,真是又要大饑荒了哇……”

李元軌聽帳幕內那兩人翻來覆去總是吵這些話,也不再耽擱時間,示意守衛去通報。裡面二人一聽說是有親王奉敕出使路過,立時住嘴,張士貴整衣出來拜迎。

數月不見,張大將軍被塞上風沙摧殘得又黑又瘦。李元軌自有一番心虛致歉辭,張士貴雖口中謙遜不敢,神色間卻是冷冷的,顯是仍有懷恨。那倉曹就便告辭,張李二人入內單獨說話。

圍幕內也佈置得簡單,幾架胡牀圍着一張木案,案上堆積了許多卷宗。李元軌被請到上首胡牀坐定,又寒暄片刻,就提出來意:他想在吐谷渾貴族俘虜中選擇一兩個願意與大唐合作的,囑咐些事,先行秘密送回長安去。

他這還是在爲假王孫一事打算。據他看來,那假王孫周十二被送到吐谷渾故地後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各部酋長牧民不相信、不接受他爲慕容順嫡子。有唐軍在那裡鎮場時還好,等李靖他們一撤軍,全靠慕容順父子自己統治,感覺就很懸。莫如趁眼下手中有一批貴族俘虜,從中挑一兩個順從的,先是送到長安幫助訓練周十二,讓那假王孫儘量能以假亂真,再跟着周十二一起出塞到伏俟城,率自己部民輔助他父子坐穩可汗位。

麻煩的是,他不願意向張士貴說明自己在“製造假王孫”一事,只含糊以“受天子敕命謀劃一秘務”代指,而已經吃過他苦頭的張大將軍滿眼都是懷疑,拒絕得乾脆利落、毫無轉寰餘地:

“吳王莫怪。某受李大總管面命,軍令如山,務必將全體俘虜逐一押送到京,中途不得有走失病死,否則軍法從事。吳王若有安排謀劃,待這些人到京交卸過後,任憑發落,張某此刻卻是不敢放吳王入內,亦不能准許俘虜與人私語。”

坑害無辜旁人的報應到了……李元軌暗暗嘆息,又努力勸說一陣,張士貴明面禮數不缺,卻是咬定牙根不肯鬆口。他還進一步抱怨:“看守人手太少了。前幾天京中剛有詔敕到,點名要幾個俘虜速運至京,主上要親審,又不得不撥了十個人先押着他們上路。如今連我在內一共不到六十人,卻看押着一百多俘虜,這成什麼話?吳王還想再專送兩人?張某這裡哪還有人能勻出來?”

我倒是想自己押兩個人回長安去,就怕一進城門就得以“抗敕私逃”的罪名被砍了……李元軌忍氣吞聲,與張士貴爭執良久,最終提出:“那我上城牆去瞧瞧那些俘虜,總行了吧?我去高昌,途中很可能會遇到吐谷渾零散部落,總得讓我能認出那些人的模樣來。”

張士貴沉吟片刻,總算點頭:“也好。今日坐得腰痠,某陪吳王上城走走。”

這座故城的城門不知什麼年月築建的,早塌了一大半,右邊土墩還勉強能看出一點拱形和闕樓的基礎,也是整個故城的最高點。李元軌和張士貴沿着一條小道,手腳並用,登攀上土丘頂,向殘牆內一瞧,花花綠綠的帳幕映入眼簾。

這幫吐谷渾俘虜都是貴族和他們的隨身奴僕,大多帶有些織錦厚衣料等物什,此時依着故城斷壁搭起了數十個帳篷棲身,城內許多人在抱物走動、提水送食等。張士貴指着牆邊最大的一頂帷幕,向李元軌道:

“那裡住的是慕容伏允的正妻王后,是個吐蕃婦人,她身邊還帶了三個子女。慕容伏允被我軍追擊得狼狽不堪,拋妻棄子,只帶了二十幾個隨身衛士,輕騎逃入大沙磧。藥師公命契苾何力跟薛家兄弟帶兵去追了,也不知如今追到沒有。”

“吐谷渾軍戰力如何?”李元軌問。張士貴搖頭一笑:

“比我軍差得遠了。這幫番夷,就是倚仗着地利!我軍道路不熟氣候不慣,一上高地就害疫病,沒開打之前痛苦萬狀,真接上陣了,那幫蕃人根本不堪一擊!他們打仗沒章法,光靠血勇騎馬猛衝,不佈陣不配合,前鋒被射倒幾排,後面就慌張,拍馬想逃,這還能有好?所以青海道那邊啊,我軍兵將都不怕打仗接陣,只怕耗着跟他們主力兜圈子,那鬼地方,唉……”

第十三章大唐第一美男子第八章大唐親王入贅蕃邦(下)第十一章李承乾的獰笑第八章大唐親王入贅蕃邦(上)第一章魏叔玢賣友(上)第四十五章尾章(5)第二十八章楊家有女(上)第十六章一隻叫“阿豚”的猛獸第十三章李建成遺孀第十七章奇技啥巧碾壓(下)第八章大唐親王入贅蕃邦(下)第十五章魏叔玢勒索借貸(下)第三十八章皇帝持刀強(上)第三十三章王子們又要造反(上)第十八章大安宮第十二章祆祠之夜第三十六章馬球與毒酒(上)第三十四章吐谷渾遺孤的掙扎(上)第二十章往生寺第二十三章宮鬥法式(上)第七章附註:第三十五章太子大亂鬥(上)第五章平生首殺(下)第十九章合香娘子(上)第二十三章宮鬥法式(上)第二十八章楊家有女(下)第十四章十年前的東宮毒酒案第十四章十年前的東宮毒酒案第二十五章李元軌的父親們(下)第一章李元軌求婚第二十五章李元軌的父親們(上)第二十五章李元軌的父親們(上)第三章三味真火煉靈藥(下)第十三章李建成遺孀第五章平生首殺(上)第十五章附註:第四章附註:第二十六章冤家路窄(下)第二章人間不如意事(下)第十四章雙心壺第十九章合香娘子(下)第三十七章投生帝王家(下)第二十三章就以自殺結案?第三十七章投生帝王家(下)第一章李元軌求婚第十一章枉自相逢未嫁時(上)第六章叔侄圖窮匕見(上)第十二章“天子賜賻光耀門楣”第二十四章夜襲大安殿第七章開疆拓土休養生息(上)第四章趙王妃成禮(下)第十四章十年前的東宮毒酒案第十六章附註:第二十章忽夢少年事(上)第十六章永安宮詞(上)第三十章李元軌的抉擇(上)第十章前保母與肥獵豹(上)紫虛觀……李元軌隱隱感覺事情不妙,第一章魏叔玢賣友(上)第七章洗不掉的血污(下)第五章李一娘遺情書第四十五章尾章(5)第二十七章套馬的漢子(上)第十七章懷春少女的筆跡第三十一章太上皇山陵崩(上)第一章魏叔玢定親(上)第十九章合香娘子(上)第三十八章皇帝持刀強(下)第八章渭水寒(上)第三十章唐國公家廟(上)第二十八章太子妃的生日賀禮(上)第十七章傳說中的和親第四章慕容氏混血王子第十一章枉自相逢未嫁時(下)第三十一章太上皇山陵崩(下)第十九章君前討價還價(下)第三十一章太上皇山陵崩(上)第三十章李元軌的抉擇(上)第二十八章楊家有女(上)第十六章一隻叫“阿豚”的猛獸第一章附註:第九章舌戰羣臣攻略(下)第三章李元軌的出路(下)第十九章附註:第十九章君前討價還價(上)第二章附註:第十五章附註:第四十一章尾章(1)第三十二章假父假母(上)第七章前隋蕭皇后第二十章劫持長公主第四十五章尾章(5)第二十四章誰家子弟誰家院(上)紫虛觀……李元軌隱隱感覺事情不妙,第一章魏叔玢賣友(上)第二十二章新入宮的魏妃(下)第二十二章桃花林裡一白猿(上)第二十章君前談情說愛(上)第四章翠雲峰望樓(上)第十七章奇技啥巧碾壓(上)第二十八章楊家有女(下)第十三章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