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零章:要人

雖然很是不捨,但是李元吉的提議,大臣們還是全盤接受了。

這跟李元吉的強勢沒什麼太大的關係,李元吉雖然強勢,但也並不是不能接受意見的人。

相反,在接受建議這方面,大臣們倒是覺得李元吉做的比其他人都要好。

無論是之前的李淵,還是李世民,兩人在這方面都有些不如李元吉。

而李元吉這一次提出的要緩一緩,經過一番認真的考慮過後,大臣們似乎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

事情的確如同李元吉所說的那樣,這幾年發展的太快了,百姓需要停下來靜一靜,朝廷同樣也需要停下來認真的思考一下,總結一下。

一個時代的強大,看的並不是你自身到底有多強大,而是看你的糾錯能力到底有多強大,只要糾錯能力沒有出現問題,那麼這個時代就不會出現什麼太大的問題,這是必然的。

停下來,不是否定,而是爲了可以更好的走下去。

於是,工部成了最忙碌的衙門。

其他的衙門也在忙,但他們忙碌的卻是思考,去發現這些年來那些發生的問題,解決的問題,遺留的問題等等。

“壓力太大了!明年初的科舉,工部必須要增加名額。”陳叔達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端起案臺上的那杯茶水,滾燙滾燙的,可他還是一口氣喝了下去,拖着極度疲憊的身體,陳叔達只覺得自己好像已經不是自己了似的,渾身上下跟病懨懨的感覺一樣。

可是沒有辦法,整個工部,現在也只剩下幾個人在坐鎮,其他的人,全部散了出去。

計劃已經下來了,而工部當下的任務有兩個,規劃路線,尋找合適的地方修建水庫。

這兩個都很重要,一個是可以省時省力,達到路程最近化,一個則是關乎周圍很大一片區域的灌溉問題。

而這兩個項目都需要同時去進行考察規劃,雖說距離項目實施還有至少半年的時間,可對於工部來說,這個時間依舊很緊張。

規劃路線,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算出來的,也不是在地圖上畫一條直線就可以的。

首先要繞開上田,繞開水田,不佔用農田是最好的,如果要佔用的話,優先選擇下田,除非是實在繞不過去纔可以佔用上田。

而水庫的選址就更麻煩了,雖然很便利,作用也很大,可位置選不好的話,遇到的問題也會很嚴重,第一個遇到的,可能就是無法存儲那麼多的水,第二個就是安全性。

這些事情,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員去實地考察才能夠完成。

加上工部現在還在負責修建鐵路的事情,人手本來就足夠緊張的了。

以至於陳叔達這麼大的年紀了,也不得不跑出去實地考察一番,不過,回來以後,陳叔達就直接來到了吏部,找到了兼任吏部尚書的蕭瑀。

論年紀,陳叔達比蕭瑀還大,但是現在,陳叔達反正就是一副你不同意增加人手,我就不走的態度。

“子聰呀,你打算要多少人?”蕭瑀呵呵一笑,他倒是有心調配一些人手過去,但專業不對口,這些人即便過去了,也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

這是他對工部最爲頭疼的地方,專業性太強了,就算是一個相關專業的人,進去以後也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才能完全的適應。

這也是工部的特色,他們不僅只做行政工作,同時還做專業性的工作。

但按照工部這種性格,什麼事情都要插一手的話,那他們又需要多少人才能徹底的滿足需求?

“至少也要二百人吧?”陳叔達想了下。

蕭瑀咧了咧嘴,整個工部現在也就只有一百來人,這一張口就要增加兩百人,這兩百人要是給了,其他衙門不好翻天呀?

“子聰兄,你這是在爲難老夫吶!”蕭瑀苦笑着搖頭道。

困難,他自然可以理解,能夠幫到的,他也一定會幫,但這種漫無目的的幫,他做不來。

“這麼多項目,沒有這麼多人在麼辦?即便是再來二百人,也不敢說人手一定就夠。”陳叔達一臉黑線的說着。

“又不需要你全線同時開工,可以先排一部分人走一趟,有個大致的路線,然後在派人緊跟着進行詳細的規劃,只需要保證規劃的線路,始終超過實際施工位置一百里的距離不就可以了嗎?就算前面出了問題,有這一百里作爲緩衝,也可以很輕鬆的繞過去。”蕭瑀沒幹過工部,但不代表不知道工部的一些情況,又想了下,繼續道:“這樣吧,工部的確需要加強一下人手,直接從科舉中選的話,也未必能即來即用,老夫覺得,不如子聰兄先從地方上借調一些人手來幫忙,這樣便不必佔用名額,多出來的支出,倒是可以去戶部那邊要。”

“借調?你這是要讓人戳老夫的脊樑骨呀!”陳叔達又怎麼沒想過借調?

工部是需要專業人才不假,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借調的好處還是很明顯的。

借調,他們可以專門找那些有相關經驗的老手來幫忙,修路這方面之前各個地方也都派人蔘與了,也有些人知道里面該怎麼做。

水庫就更是好說了,大唐境內雖說水庫不多,但是也不少,這些水庫都有專人在維護管理。

哪怕就是個看水庫的田舍兒,看了一輩子水庫,他也知道哪些地方是有危險的,需要加強的,哪些地方是沒危險的,不用管的。

這個經驗大眼一看對修建水庫沒什麼太大的幫助,但實際上則不然,只要這些人去看上一眼,提出哪些地方需要加固就可以了。

甚至在這些方面,他們要比工部的人更加專業。

但問題在於,這不是一個小工程,把人借調過來快的話三五年,慢的話則需要一二十年,這麼長的時間,難道就一直是借調關係嗎?

除非這段時間內工部不再增加任何人手,不然的話,憑什麼把名額給那些新人,而讓他們這些真正幹活的人還頂着個借調的名義?

在地方,跟在朝廷,這完全就是兩碼事。

“老夫又有什麼辦法?總不能太過偏向工部吧?這樣的話,其他人怎麼看?都來找老夫的話,老夫又怎麼跟陛下交代?”蕭瑀聳了聳肩,誰的壓力都很大,除了工部,其他的衙門壓力也沒小到哪去。

但整個大唐,除了科學院可以大範圍的擴張以外,沒有任何一個衙門可以隨意的擴張。

像六部,按照規定每年只有五個名額,這還是在工作量不減的情況下,如果沒什麼計劃,甚至取消名額也是有可能的。

除此之外,就是退一增一,即離開一個人,就增加一個名額來補充。

“這樣,這些借調的人中,每年給十個名額……”陳叔達像極了街邊討價還價的老百姓,一點也不顧及自己尚書的身份。

當然了,在大多數時候,這些尚書們之間的討價還價,都是這種模式,基本沒人要臉面什麼的。

在這個級別裡的討論,要臉面只能是吃虧。

“十個名額?除非取消你們的五個名額,這樣纔會給你們十個名額,不然的話,最多也就每年給你們五個名額,再多的話,陛下會不會同意都是個問題。”蕭瑀搖頭嘆息道。

正常的名額歸他分配,但像這多出來的名額,他也無權做主,只能上奏皇帝,由皇帝來做主。

“哼,這事老夫親自去跟陛下說!”陳叔達有些生氣,蕭瑀簡直就是個奸商。

一旦借調,人數必然會很多,一年只有五個名額,雖說概率也不小,可問題也很大。

“子聰兄呀,不是老夫說你,你們工部也是時候改一改了。”蕭瑀有些無奈的勸說道。

“改?怎麼改?”陳叔達愣了下。

“工部作爲大唐工業的最高掌控者,大可不必事實親身親爲,技術方面的,你們可以組建一個或者兩個專家組,到時候這些專家組負責出方案,然後交給下面去負責,像這樣什麼事情都自己去做,便是再給你們一千人,也未必夠用。”蕭瑀說着。

工部的性質有些特殊,但特殊不適藉口。

“老夫倒是覺得,你們工部裡很多中層官員完全有能力到地方上去擔任相關要職,這樣的話,無論是對於地方,還是對於工部,都算好事一件。”蕭瑀接着說道。

工部的方向其實也沒錯,但是在他看來,細節卻錯了。

這也是這幾天看到工部忙碌的樣子纔想到的,如果將那些中底層的官員放出去,有個一兩年的時間,他們也就徹底的掌控了局勢,在遇到現在這情況,工部只需要派專家組走上一圈,制定個計劃就可以了,完全不必像現在這麼麻煩。

說白了,沒有人才不行,但人才過於聚集,而不去分散,也是不行的。

現在的工部,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他們裡面的確有很多能人,但這些能人卻沒有發揮出最大的作用,這就是問題。

第一六五章:浮橋第四十一章:每戶一錢第二十一章:臣要彈劾齊王第三零一章:爲了大唐第四章:本王不甘第六三三章:我能說句MMP嘛?第六九零章:一個存在又不存在的地方第七零六章:成長第三六三章:絞肉機已部署第三零七章:五百錢一位第五六九章:墓第六七一章:事情總要有人去做第二一四章:孤不給的,你不能搶第四七三章:末位淘汰制第六六八章:亞歷山大第四九五章:治療第二六一章:唐代的生態循環第五二二章:我先撤,你上吧第一八四章:本王的偵察兵來了第十一章:罰你不準和俺睡第二九六章:駐軍焉耆?第四七七章:改變第四八七章:喜歡投機的訟師第五九八章:特權第二九一章:坑的如此完美第六三二章:我是大海呀第三六二章:來自對方的助攻第六二二章:科技改變未來第六六八章:亞歷山大第五九五章:舉報信第四五三章:小滑頭第二八零章:唐人要亡吾國啊第七十八章:生命中最後一擊第一六六章:隱忍、分化、瓦解第一五七章:有種你別跑第一三五章:原來仗還可以這麼打?第五零五章:科學就是意外接着意外第三四六章:幸福不能來的太突然第一二三章:黑科技面世(第三更)第一五七章:有種你別跑第四十一章:每戶一錢第三九九章:內部瓦解第五八七章:請不要懷疑我的專業能力第四七九章:一場意外帶來的好處第六五九章:佈局第四二七章:你作死的能力俺服第五三二章:又想騙我移民第四二四:我可以拒絕嗎?第四八二章:被嚇懵的大臣們第六一零章:我叫薛仁貴第四八零章:火車第三一二章:借我一千兵,還你一片天第二八零章:唐人要亡吾國啊第九十九章:送你一套‘房’第二二三章:你說,咋辦?第四六二章:去留問題第二八四章:野心與選擇第三零七章:五百錢一位第二六五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一九章:我哩個娘啊第四七八章:向工業化邁進第二八五章:安逸與離別第一三二章:本王讀書比你少嗎?第六十章:後手第五八八章:蛇,很多蛇第一一六章:臣願作證第三三九章:聲東擊西第五九八章:特權第四七二章: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七零八章:遠洋艦隊第三十四章:本王必滅高家第九十三章:信則有,不信則無!第六一九章:恩威並施第二三六章:程妖精,惹事精第五五一章:朕很失望第五二七章:風捲殘雲般的壓迫第五零五章:科學就是意外接着意外第五七二章:來啦?第二九零章:長安一日遊第四七八章:向工業化邁進第一八五章:活字印刷術第五六四章:震驚:情況不妙第五二四章:百濟人的陽謀第六十一章:科舉之道第六八五章:那就來場演習吧第五七五章:真兇是他?第一章:不造反行不行?第六一一章:途中事第二九七章:很好,人到齊了!第三四五章:李淵的心事第二四五章:登基、開戰第五七六章:都是浮雲第六五六:三年第三零一章:爲了大唐第三四七章:陛下聖明第四十三章:李世民的反應第三十八章:遊戲纔剛開始而已第二十二章:舌戰羣臣第三二一章:這事一點也不簡單第一零六章:你行你上,本王不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