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章:難辦也要辦

這事不好處理,所以朝廷設立了耆老制度。

挑選德高望重的老人擔任耆老,各村之間遇到矛盾的時候,由耆老出面負責協調。

這一制度在過往的時候很好的幫助朝廷解決了這些難題,朝廷的行政命令也能輕易的下到各村。

但是現在,恰逢大旱,又遇地主惡霸攔斷灞水,導致下游徹底無水可用。

而耆老沒能在第一時間出面協調,或者是根本就沒有協調的能力,也就有了現如今這個結果。

倒不是耆老制度的沒落,而是天災,雙方地位不對等,導致耆老無從下手。

“皇兄可有辦法解決?”對此,李元吉也甚感頭疼的問着李道宗。

“臣暫無對策!”李道宗搖了搖頭。

能看清問題所在,不代表能拿出對策。

李道宗常年居於靈州,主要的任務是防備突厥從靈州突破,他是以將領軍事爲主,靈州的政事也都是圍繞着軍事進行的,與關中腹地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發展模式。

在那邊,沒有那麼多的地主豪強,就算是有,自己只要一出面,保準可以解決問題,至少也能讓他們表面上安靜一段時間。

但是在長安,各種關係網絡盤根交錯,複雜到不用上一兩年的時間,甚至沒辦法完全搞清楚其中的狀況。

“回宮!”見李道宗也毫無辦法,李元吉只能頭疼的喊着回宮:“把玄齡,杜如晦,還有魏徵給朕找來。等等,把裴寂也喊來。”

本想不找那麼多人,但裴寂作爲老資格,這事把他拉下也不太合適。

現在的朝廷也不太穩定,至少在自己改革完成之前,都會保持這樣的現狀。

不過對此自己倒是一點也不擔心,還是那句話,沒有了競爭者,他們也就沒了改換門庭的機會,自己便是做錯了什麼,他們也只能忍着,然後自己開導自己。

……

“陛下,事情已經查清楚了。”宮殿上,馬五匆匆進入彙報着。

在前去調查的途中,恰巧碰到了暗衛的人前來彙報,因爲要調查整件事情的起因,所以暗衛的速度稍稍慢了一些。

但是在李元吉剛回到宮中不久,具體的情況也已經彙報到了馬五這裡。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李河村鍾家在灞水修建了大壩,臨時將河水改道,用於灌溉李河村鍾家的耕田。下游數百村子無水可用,先是上門討要說法,無果,於今日由張橋村裡正張財旺聚集百姓再次前往李河村要求放水,途中有百姓聽聞消息也紛紛加入。”

“先動手的是鍾家,他們將張財旺從人羣中誘騙出來,然後強行溺水施加私刑,張財旺的兒子率衆開始械鬥。目前死者二十二人,百姓八人,鍾家家丁十四人,其中包括張財旺,他是被溺亡的。下面的人打聽了下,鍾家和張橋村的張家這幾年名聲並不好,因張財旺獲取了里正資格,導致張家的嫉恨。”馬五將整個事情詳細的一一道來。

“張橋村?張家?”裴寂暗暗一愣,越聽越覺得這個地方和名字怎麼那麼熟悉?疑惑着問道:“可是灞橋附近的張家村張家?”

“正是!”馬五點了點頭。

“這事跟張家有何關係?他們不是與鍾家爭鬥的嗎?”裴寂有些不明白,但那個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自己已經確定了。

“實際上這件事情的導火索,就是由張家引起的。”馬五繼續說着:“下面的人也在附近打聽了下,受到旱情的影響,十里八村的地主也開始接濟百姓,就算不是免費的,利息也是處於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但是張家從一開始就要求用耕地來換糧,一畝永業田換糧半石,一畝口分田換糧一斗,百姓無人能夠接受,故而只能想辦法保住莊家。

而且據說,張財旺帶着人出發之前,還在村頭與張家長子張大昌發生了口角,而等張財旺等人感到李河村的時候,張大昌就身處於李河村,且手中拿着一把劍。”

“哎,造孽啊……”聽完整件事情的原委,裴寂鬱悶的嘆了口氣,神色稍顯有些低落。

“裴公這是爲何?”裴寂的反應讓李元吉有些意外,摸不着頭腦。

“陛下有所不知,這張橋村張家,倒是與皇室有些舊情。”裴寂懊惱的說着,若是小事,憑藉着以往的那份舊情,自己倒是可以勸說李元吉還了這份情,但這等大事,就是李淵在這裡也不好處置,更何況是油鹽不進的李元吉?

李元吉眉頭緊皺,難道這張家也是某個被封了王的?沒聽說過呀!

“大業年間的時候,那時候張家老爺子還健在,嗣昌率兵經灞橋北上迎接陛下大軍之時,曾因缺少軍糧,故路過張家村的時候,得到了張老爺子的援助,後來陛下曾派人前去感謝,張家老爺子卻拒絕了謝意,拒絕了一切獎賞,直到三年前,張家老爺子去世之時,陛下派嗣昌前去弔唁,這才知道,當年那事張家的一些子嗣根本不知情,而當時他們也都在長安,只是沒想到,張家老爺子一去,張家就成了這副模樣。”裴寂略顯悲傷的解釋着。

張老爺子樂善好施,是十里八鄉的老好人,但時間長了不聯繫,加上雙方地位的差距,也就導致了逐漸忘記了還有這麼一號人。

如果不是聽到張橋村張家,裴寂也不會想到十多年前的這份舊交情。

這事還真是讓人棘手。

這份交情並不深,但身爲皇室,對待普通的百姓,卻不能用忘恩負義來對待。

如果這件事情不考慮以往的舊交情,那就是朝廷的不是。

可事情鬧的這麼大,若是考慮了以往的舊交情,其他數百個村子的百姓又該如何?

張老爺子已經不在了,以張家父子的個性,若是這次朝廷偏袒了他們,他們會不會更加的瘋狂?

若是讓他們扒出了以往的交情,會不會以此作爲要挾,從此便無法無天?

還真別說,以張家父子幹出來的這種事情來看,還真有這種可能。

“陛下,這是兩個階級的問題,但也是一個村子對數百個村子的問題,臣認爲,此事必須要從嚴,從重的處理,朝廷必須要利用這一次的事情,給某些人敲響警鐘,否則隨着旱情的加劇,這等事情會越來越多。”思慮再三,考慮到種種問題,魏徵站出來進諫道。

魏徵並非謀臣,但讓一個直臣說出謀臣該說的話,這似乎也印證了當下局勢的危險性。

“臣倒是覺得,鍾家是直接動手的,張家雖有壞心思,但並未真正的出手,所以在處置鍾、張兩家的時候,可區別處置。”房玄齡也點了點頭。

但與魏徵不同的是,他必須要考慮張家過往對大唐的舊情。

雖然情誼小,但這事朝廷必須要記着,不能讓人覺得朝廷不講情面,也同樣不能讓人覺得,有了朝廷的情面,你就可以爲所欲爲。

“善!”李元吉也比較傾向於站在百姓這一側,主要是這兩個地主做的實在太過分了。

魏徵與房玄齡的建議,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繼續吩咐道:“鍾、張兩家要分別處置,馬五配合,此事就交給魏卿處置。”

“臣徵遵旨!”魏徵連連拱手應下。

魏徵是個聰明人,這事交給他去辦,沒有問題。

魏徵也很清楚這件事情應該怎麼辦?特別是在裴寂的提醒和房玄齡的建議,以及自己的叮囑過後。

若是還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那歷史上的魏徵,怕也是那徒有虛名之輩。

顯然魏徵並不是那徒有虛名之輩。

當下的局勢,沒人比魏徵這個中立者能看的更清楚。

張橋村與李河村的械鬥事件,說小了只是兩個村子爲了爭水而發生的械鬥,但說大了,這事若是處理不當,怕是會讓其他地方紛紛效仿。

雖然天下間吃相這麼難看的地主不多,但終歸是有的。

而那些吃相好一些的地主,最終的目的也是一樣的。

對於這種大環境,自己當下無力去解決,但也必須要狠狠的敲打一下地主階級,最好能讓他們收斂着點。

說實話,當下這種感覺很不好。

這種體制之下,危難之際,百姓第一個想到的是地主,而非官府。

從某個層面上來講,地主的存在,也削弱了官府在民間的影響力。

而皇帝其實與地主沒什麼太大的區別,無非一個是低級別的剝削家,一個是高級別的剝削家。

但李元吉卻始終認爲自己與那些人不一樣,地主制是限制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一道坎,要想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就必須要跨過這道坎。

雖然很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有些時候,李元吉也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些異想天開,但還是要試着做出一些改變。

處理完了這件事情,李元吉心中一直思考着的另一個問題,雖然不是最好的時機,但先提出來,讓大家有個心理準備比較好。

“朕欲將皇家財政與國家財政分開,以此來避免皇家無休止的耗費國庫錢財……”

第六九一章:浮出水面第五二六章:瘋狂的耽羅人第二二零章:南下第一二二章:長孫無忌,你也有今天?(求訂閱!)第八十七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五一二章:這是VIP服務啊第二二四章:你的車翻了第一六六章:隱忍、分化、瓦解第五九六章:一網打盡第三九五章:亂第五四六章:心事第八十八章:說吧!你想要啥獎勵?第一零九章:齊王在,大唐在!第三二七章:處處是商機第二四一章:很有眼色的兩位第四一七章:問題多多的蒸汽機第一四九章:貸款給李世民第三一八章:你需要啄一啄第五二一章:唐軍來犯?第六八零章:有問題第七十九章:慘勝第三零四章:陛下你開門啊第三三五章:與衆不同就是特色第四六一章:祭祀宮殿第七一九章:五年,成年第五十二章:推心置腹尉遲恭第一七二章:各懷鬼胎第六三七章:確定第五八二章:成真了第五十八章:齊王策第二三八章:小狗,你要幫我啊第五四五章:清水衙門?第三六七章:朕的外掛咋樣?第二七四章:犯吾天威者,朕必誅之!第三二七章:處處是商機第四六三章:讀出來的未來第六六五章: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七零一章:李承光的堅定第五六五章:酒囊飯袋第三二三章:算錯了吧?第五八五章:不按常理出牌第五三五章:變故第三二四章:不接地氣?第四章:本王不甘第七十五章:刺蝟陣發威第一四七章:挖牆腳的李世民第七一八章:收穫第二三七章:老夫跟你沒完第七一八章:收穫第五百章:生漆第四二二章:蒸汽動力船第六一九章:恩威並施第五八二章:成真了第二一一章:是誰走漏了風聲?第七二一章:是是非非第六四四章:模式混合體第二十五章:雄心壯志從未消第一八八章:笑死人不償命第五十章:老鐵,入夥不?第六一二章:誤會解除第六五八章:昨日與今日,孰好?第三零二章:朕叫它鐵路第三三五章:與衆不同就是特色第六五零章:老奸巨猾程知節第一六五章:浮橋第四零二章:望山跑死馬,長途跑死人第三十五章:以攻代守第一七零章:臨陣反戈第四四一章:時間真快第三六三章:絞肉機已部署第四一八章:再降課賦第一零四章:攤上事了第四四零章:他鄉遇故人第六十二章:當頭一棒第四五五章:青禾姑娘第五二零章:海島一號第三二二章:給你是情分,不給是本分第五一五章:十字交叉構想第三九零章:讓他滾蛋第五二三章:說好的戰鬥呢?第四一四章:陛下說的可是拋物線?第五二四章:百濟人的陽謀第二九一章:坑的如此完美第四五三章:小滑頭第五七四章:將計就計第九十三章:信則有,不信則無!第五八二章:成真了第五九一章:線索沒了第四四三章:忽略的地方第十章:殿下,要不咱跑吧?第一九零章:城裡來了個狗大戶第四十八章:水泥作坊出事了第三六八章:加強中央集權第五三五章:變故第五五二章:風景線之大科學家第三二七章:處處是商機第四四零章:他鄉遇故人第四七四章:這手操作很靈性嘛……第六三二章:我是大海呀第六零三章:太上皇駕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