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格物致知

在話劇結束之後,大家都在後臺慶祝演出成功,因此鳳飛樓的後院是一片靜悄悄的,唯有韓藝一人坐在院中手拿《禮記?大學》,挺費勁的研讀着,但更多的是在等待着什麼。

“韓藝!韓藝!”

伴隨着一陣叫嚷,只見一羣老者闖了進來,正是鄭伯隅等一些大儒們。

韓藝目光一掃,還好,我老丈人沒有來,這樣我就可以放開手腳的去忽悠了。急忙起身,拱手一禮,又滿懷期待的問道:“不知幾位前輩覺得晚輩這一出少年孔子如何?”

鄭伯隅一臉困惑道:“你---你弄的這都是些什麼東西,什麼引力,這跟我們儒家有什麼關係?”

他們一直認爲這一出話劇肯定是關於仁愛、求學、勵志的故事,哪知道出來一個引力,這太出乎意料了。

韓藝一愣,隨即趕忙解釋道:“關於引力這方面,主要因爲故事而存在,但並不是這一出話劇的主要思想呀,我這一出話劇完全是推崇儒家思想啊!”

崔偲道:“這我等怎麼一點也沒有看出來。”

另一個老者道:“這事你可得解釋清楚。”

雖然語氣中充滿了不滿,但還算是比較溫和的。

韓藝驚愕道:“難道---難道各位都---都沒有看出來?”

難道里面另有玄機?鄭伯隅仔細一想,好像又有那麼些意思,但是劇中的力學,還是非常特別,絕對與儒家思想沒有任何關係,但是他不好意思說自己一點都沒有看出來,萬一韓藝說出一個一二三來,那他不是丟臉丟大發了,於是道:“老夫就是問你,這引力究竟是怎麼回事,孔聖人何時有過這個故事?”

“當然沒有,這完全是我虛構的,因爲關於孔聖人年少時的故事,我知道的不是很清楚,只能自己去虛構。”

韓藝搖搖頭,又道:“其實關鍵不在於引力的本身,而是在於孔聖人發現引力的過程。”說到這裡他將手中的書籍一揚,“我這個思路完全是來自於《禮記,大學》中的一句話,‘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這不正是儒家的格物致知精神嗎?”

“格物致知?”

鄭伯隅等人微微一愣,似乎並未想到這一點。

韓藝見他們被忽悠住了,趕緊伸手道:“各位前輩先請坐。”

鄭伯隅等人雖然不滿,但也沒有辦法,現在撕破臉那對大家都不好,於是坐了下來。

韓藝也沒有太囂張,表現的還是非常恭敬,因爲這一步棋對他而言,是至關重要,他必須要想獲得崔盧鄭王這些大家族的支持,只是站在廳中。

盧秋子問道:“你說的雖不無道理,但是格物致知只是《禮記,大學》其中的一句,並非是我們儒家的主要思想,我們儒家的思想是仁治,禮治,德治。”言下之意,就是你小子偏題了。

“盧前輩說的是,但是格物致知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並非是全部,少年孔子這一出話劇主要還是想突出孔聖人的人格魅力。”

韓藝繼續道:“其實在我構思整出話劇時,也曾非常糾結,究竟是以儒家思想爲主,還是以孔聖人爲主。基於話劇娛樂的特性,肯定還是要以人物爲主,而且孔聖人是儒家的始祖,增加孔聖人的影響力,就是增加儒家影響力。因此我就翻閱了不少關於孔聖人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都發生在孔聖人已經揚名立萬時,如果我再演這些,那跟書上講的沒啥差別,那麼就不能增加孔聖人的魅力,無法達到推廣的效果。

於是我就在想,孔聖人也不是一出生就是聖人,他也是一步步走向神壇的,這個成爲聖人的過程,雖然記載的不是很詳細,但是我認爲這恰恰是孔聖人最吸引人的地方,因爲失敗乃成功之母,而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孔聖人肯定也是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才成功的,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就會引發共鳴,這才咱們儒家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還能鼓勵衆多儒生。

因此我選擇了少年孔子,我想展現的是一種孔子精神,是一種儒家的精神,而不是一些孔子說過的話,這些話誰都知道,但都是一些獨立的,我想將這些話匯聚成一種精神。”

鄭伯隅聽得似懂非懂,他們認爲應該以儒家思想爲主,但是韓藝卻認爲應該以孔子爲主,他們當然也不會反對以孔子爲主,這是很好的,點點頭,道:“你說得倒是有些道理,但是老夫還是不太明白,這故事的內容與孔子精神有何聯繫?即便是格物致知也非孔聖人提出來的。”

韓藝解釋道:“這其中大有聯繫,梨子落下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誰都看過,誰都知道,尋常人肯定不會去想爲什麼梨子會落下來,但是如果孔聖人對此發出了疑問,那就能展現出他的過人之處,如果他還從這種非常常見的現象,發現一些非常奇妙的知識,這就展現出了孔聖人天資超然,這就是一種魅力。而且從這個細節,就反應出孔聖人之後提出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的觀點。

然後,孔聖人爲了尋找原因,不是一味的去思考,而是去請教他人,去學習,從生活中得到啓發,這又反應出之後孔聖人提出的‘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的觀點。

在之後,孔聖人面對真理,勇敢去推翻老師的理論,從中也反應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觀點。再到最後那一出師生和,反應出孔聖人尊師重道的思想,在真理面前,孔聖人是勇敢的,但是在老師面前,孔聖人是尊重的,這纔是真正的尊師重道。他的老師原諒了他,並且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在孔子相師的故事中,孔子作爲聖人同樣也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虛心求教。這就是儒家精神,或者說孔子精神。

孔聖人的一切言論觀點,都是由這種精神而衍生出來的,作爲儒家弟子,應該要學習這種精神。至於引力,只是爲了讓一個看似普通的現象,展現出孔聖人超凡的魅力。如果我寫孔聖人治國的故事,那麼老子也提出過不少的名言,這就不能凸顯出孔聖人獨有的魅力。我是要借話劇推廣儒教,那我必須給予凸顯出孔聖人身上一種任何人都沒有的精神。”

這長篇大論下來,鄭伯隅等人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再細細一想,雖然整個故事都是虛構的,但是每一個細節都體現出儒家的思想。

仁政治國,大家都知道,而且很多學派的人都提出這個觀點,那你寫出來,就沒有什麼特別的,一個梨子落下來,孔聖人就發現了引力,這真是太吊了,太聰明瞭,這纔是聖人乾的事。

一個老者撫須笑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韓藝,你真是用心良苦啊!”

這老者可以說是王玄道的堂伯,王叔本。不是同一支脈的。

那些大儒們也紛紛點頭稱讚,這個推廣孔子精神的策略非常好。

崔偲似乎還是有些不太滿意,道:“如果能夠將引力換成我們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更加好了。”

這一建議,又引得大儒們點頭。

他們從一開始語氣就算是比較溫和,沒有噴的韓藝一臉,如今說話更是用一種商量的語氣,這是因爲他們最初是支持韓藝的,如今又反對,那豈不是自打臉麼,這會影響他們的名望,因此他們一直都是非常剋制。

韓藝笑道:“各位前輩太瞧得起我韓藝了,我韓藝不過就是一個田舍兒出身的商人,也沒有讀過什麼書,雖然我很崇尚儒學,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所知甚少,不是很瞭解,我不可能跟各位一樣,用思想和理論去教化百姓,去教人育才,這我真的有心無力。但我真的很想爲儒家盡一份力,那我只能用自己的微薄的能力去努力的做這件事。

我完全是從商業的角度去做這件事,這是我擅長的,說句不得當的話,我是將儒家的思想包裝成一種商品推廣出去的,影響更多的人。因爲在我看來,儒家思想其實已經根深蒂固了,但同時也比較成舊了,要突破,必須創新。”

鄭伯隅聽到這話,輕咳一聲,表示自己對韓藝這話的不滿。

“抱歉,抱歉,我這話有些不妥,但我沒有讀過書,詞彙量太少了,還請各位見諒。”

韓藝拱拱手,又道:“我的意思是,你老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大家都知道,聽着也沒有意思,作爲商人來說,這東西是寶貝,但是它的包裝太成舊了,缺乏新鮮感,所以我想換成一層亮麗的包裝,這樣就能夠吸引更多的人。

同樣的道理,引力確實跟儒家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如今這引力可以增強儒家的影響力,假如說如果有人對這引力感興趣,他可能就會上到高塔上做實驗,那麼那些非儒家子弟或者百姓見了,肯定會因此感到好奇,就會詢問這是在幹什麼,那麼問題的結果肯定離不開少年孔子這一出話劇。

結果就顯而易見了,這一出話劇所展現的孔子精神肯定會被衆人熟知,而且引力這是非常新鮮的東西,這能刺激更多的人對於儒家思想感興趣,讓更多人知道孔子精神,促使他們投入到儒教中來,以此推廣開來,引力只是一個引子,一個包裝,吸引人們對儒家精神感興趣,真正的精華還是在於儒家精神,這就是我的整個推廣計劃。”

這一番話將這些大儒們忽悠的完全分不清東南西北,對於韓藝的話是認同再認同,只覺這主意太妙了。

韓藝目光一掃,暗想,是時候一錘定音了,道:“各位前輩,不管是佛教,還是道教,他們總是弄一些法術、仙丹來推廣自己的教派,但是我認爲這跟陳碩真當初叛亂弄得那些邪術沒啥差別,完全沒有依據的,蒙人的。咱們儒家不同呀,咱們儒家講究是實踐出真理,每一條真理都是千錘百煉得出來的,都是治國強國的不二辦法,而且在這過程中,儒家思想也在不斷的進步。

憑什麼他們一句鬼神之說,就能夠收攏衆人的心,什麼法術、仙丹人人都能編,換我我也編的出,我還編的更好一些。我爲我儒教感到非常的不公啊,我們的聖人耗費心血,竟然敵不過一句上天入地,長生不老,但是誰能夠長生不老,誰能夠上天入地,我就常在想,我們也應該將儒家的推廣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好比將格物致知具體化爲一種對真理的實驗,然後作爲自己推廣手段,讓儒家思想變得吸引人。”

“說得好!”

鄭伯隅眼中一亮,激動道:“你這話說的真是太對了,老子提倡的乃是修身養性之術,可是卻演變成長生不老之術,而歷代君王都想長生不老,故此才都推崇道教,這對於我儒家太不公平了,哪位君主治國不是依靠我們儒家思想。”

韓藝道:“就是啊!我不知道各位前輩是如何看的,反正我認爲很委屈,有本事真刀真槍較量一番,搞那些有的沒的,簡直就是勝之不武。”

崔偲點點頭道:“不錯,不錯,上有君主、大臣追求長生不老,下有愚昧百姓求神保佑,這長久下去,對於我們儒家而言可不是好事,正如韓藝所言,我們儒家也應該反省,讓咱們儒家精神深入百姓,我認爲這格物致知的思想就非常好,我們應該極力推崇這種思想。”

儒教一直不能成爲國教,發揚光大,主要就是因爲儒教不知前世後事,而君王和百姓偏偏對這方面有極大的需求,可以說是儒家有些不接地氣,百姓不認字,看不懂論語,但是百姓會燒香拜佛,道教、佛教門檻低。如今儒家面對佛教、道教、玄學三面夾擊,也是內外交困,那麼尋求改變是理所當然的。

幾百年後的程朱理學那也是順應潮流在改變。

其餘大儒目光急閃,頻頻點着頭。

韓藝見了,心中暗笑,你們倒也不蠢。

盧秋子道:“可是這引力是否是正確的?”

韓藝立刻保證道:“前輩大可放心,若非錯誤的,晚輩怎敢用於孔聖人身上,晚輩爲了這一出話劇,做過無數次實驗,晚輩可以用性命擔保。”心想,這要能讓你們推翻,那後世的科學家都自殺去得了,我也去。

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沒有人忘記你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是清白的第五百七十六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百四十二章 坦白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白藍榜第二十六章 不共戴天之仇第五百九十九章 再接再厲第七百九十四章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第七百九十二章 女人啊!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兩極分化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大國當不善權謀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毒藥與墳墓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必勝之局第四百二十六章 征服的開始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做誘餌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因地適種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教育不分貴賤第二百三十七章 扶貧計劃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識貨之人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其鳴也哀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場誤會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不要絕望第四百二十二章 誰怕誰(令狐葆葆飄紅加更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地緣政治第三百六十六章 水落石出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連迷信都不專業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套路依舊第十二章 轉運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先捧上天再說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勢不兩立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好戲必須在後頭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心語心願第一百四十五章 歡迎來到長安第四百一十九章 我自巋然不動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賭的是未來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誰更無恥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 不一樣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地受阻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你是我的吉祥物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合理分配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立竿見影第二百二十二章 藝術飛揚第九百三十八章 求穩第一千八百章 進退之間第九百七十四章 官場戰略第一一千七百零七章 變幻莫測第三十章 弄個真菩薩來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戰爭下的和平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可怕的競爭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姓吹,她姓崔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 弄巧成拙第五百零六章 報復的開始第八百九十章 新的對立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孰能無情?大結局 煙雨江南第五百一十四章 面子功夫第八十二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神也是你,鬼也是你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序曲第三十六章 神像之謎第四百六十章 重商?請先重德第二百零三章 瘋起來吧!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秉燭夜談第八百五十八章 一物降一物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真走了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 弄巧成拙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利益是用來交換的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十三章 冤家路窄第五百七十八章 殺人滅口第九百九十八章 僧可忍佛不可忍第五百一十五章 辯論大賽(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婦女之友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強大的控制力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一點也不二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玩大了!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資本下的長安第三百五十三章 終於開了口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技術積累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無恥騙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賢內助第三十八章 栽定了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出人意料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不帶你們玩第五百九十三章 強行平等第二百六十九章 絕密任務(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離別(上)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人情難免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女司機第七百六十九章 心有靈犀第六百八十三章 欺我年幼第七百三十章 未知領域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再下一城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完敗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立竿見影第五百章 我可不是在捨生取義第八百七十章 鬥而不破第一百三十九章 授人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