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與商

工與商?

在一羣貴族面前談這些好麼?

褚遂良他們不禁又面泛愁色。≥,

李治好奇道:“你的意思莫不是讓他們去從商,去務工?”

“當然不是。”

韓藝道:“這些老儒婦幼其實是有足夠的田地,比起很多人都要幸福的多,但是他們之所以讓人感到同情的地方,是因爲他們的身體不足以支撐繁重的農活,但這是沒有辦法可以彌補的,只有等他們的後代成長起來,才能幫助他們分擔壓力,但是他們又能否撐到那時候了。

而農活的組成部分,人主要的,其次就是工具,既然無法改變人力,那麼只能改變工具了,一件好的工具,能夠讓農活變得輕鬆一些,好比如牛,如果他們有牛的話,恐怕就不會這麼艱難了。微臣說的工,是工具,而非是工匠。”

李治聽得連連點頭,笑道:“說起這個,朕倒是想起方纔朕與太尉他們都還在談論你了。”

韓藝一愣,不解的望着李治。

李治道:“前面朕在視察的時候,發現幾乎所有的農夫都在使用熊飛犁,朕也與他們談過,他們對這熊飛犁可是讚不絕口,說這熊飛犁又快又方便,尤其是對於小田而言,往日三日才能幹完的活,如今兩日便可幹完。”說着,他呵呵一笑道:“這都虧當初右僕射慧眼識珠啊,極力推動朝廷普及這種熊飛犁,不然的話,今日春耕怕是趕不上了。”

褚遂良忙道:“陛下過獎了,此番功勞,臣可受之有愧,臣不過就是借花獻佛,這還得多虧韓藝能夠創造出這種熊飛犁來。”

韓藝看到褚遂良略顯尷尬的表情,差點沒有笑出聲來,李治這麼說,擺明就是有意讓褚遂良誇誇韓藝,褚遂良心裡也明白,但這事一定得誇。

“二位都是朕的好愛卿。”

李治一句話就將韓藝提升到跟褚遂良一個層面上,隨即道:“你說的非常對,工具的好壞,可能幫助百姓減輕非常大的負擔,我大唐人口甚少,許多地方連綿百里都是荒無人煙,若能夠獲得上佳工具,我大唐便能開墾出更多的田地來,也能夠養活更多的人。”

說到這裡,他嘆了口氣,“但是這工具是可遇不可求的。”

韓藝道:“陛下言之有理,但是朝廷應該給予生產工具極大的重視,這樣纔有更大的希望出現更多的好工具。”

李治所有所思的點點頭,忽然想起韓藝當初的提及的專利法,心想,這時候提出來,那肯定會引起軒然大波來,不可能會成功的。不免有些擔憂,先是瞧了韓一眼,隨即問道:“那你認爲朝廷該當如何給予重視呢?”

韓藝當然不會蠢到提出專利法案來,也沒有這個必要,道:“這很簡單,倘若有人創造出能夠惠及天下的工具,陛下賜官職於他,作爲鼓勵。”

“不可!”

褚遂良立刻道:“這官職怎麼可以隨便封賞,倘若無德之人爲官,不但會影響朝堂風氣,還會禍亂百姓,此舉萬萬不可。”

他前面聽到韓藝說道工具,還鬆了口氣,結果又繞到這工匠上面了。

韓藝笑道:“敢問右僕射一句,憑何判斷一個官員的好壞?”

褚遂良道:“官員之職雖是輔君治國,但是道德爲先,其次纔是能力。”

韓藝搖搖頭。

褚遂良道:“那你說是什麼?”

韓藝道:“要我說這官員的好壞在於他對這個國家以及百姓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即便道德上有所欠缺,但如果他給予國家或者百姓做出極大的貢獻,那也算得上一個好官,所謂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性格上的缺陷,公私應該分開來看。”

褚遂良聽得也有道理,點點頭,道:“你說的倒也不錯,但這與此事有何關係?”

韓藝笑道:“有人考取進士爲官,也有人蒙受祖蔭爲官,但是他們爲我大唐又做出了多少貢獻呢?其中他們只要能夠治理好一方水土,那就足以令人欣慰不已,證明陛下沒有選錯人。那麼話說回來,就拿下官來說,下官非進士出身,亦非貴族出身,但是下官創作的熊飛犁卻爲全天下百姓和國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一點大家是有目共睹,從爲國家,爲百姓,爲君主做出的貢獻來看,下官自認比多數進士出身的官員要強上許多,那麼下官爲何就不能爲官了?這不就是衡量官員的標準嗎?

倘若一個官職能夠換得千萬糧食,省得百萬勞力,那麼朝廷爲何不去交換呢?下官認爲,只要能夠使國家好,百姓好,君主好,那麼就沒有值得去顧慮的了,去幹就是了。”

褚遂良啞然無語。

其實根本還是在於階級制度,工具難免會讓人想到工匠,工匠連科考都不能參加的,還當官的話,豈不是損害了貴族統治階級的利益。

但這沒有傷及君主利益,國家和百姓纔是君主利益,他們好,這個皇位才坐得穩。

韓瑗道:“你雖言之有理,但是創造工具者,不見得就能夠爲官,有些人連字都不認識,你讓他當官,豈不是本末倒置。”

韓藝道:“韓中書說的不錯,但是韓中書有沒有想過,我大唐人口稀缺,不及前朝一半,但是版圖卻比前朝大的多,潛力無限,這人口一時半會增長不上來,那麼創新工具,應當是朝廷重視的問題,那麼朝廷爲何不設立一個衙署,專門用來創新農工具,集天下人智慧,去造福天下百姓。”

韓瑗聽後,眨了幾下眼,隨即道:“陛下,微臣以爲韓藝之言,可以值得考慮。”

長孫無忌也道:“創新農具不但能夠減輕百姓的負擔,還能夠彌補我大唐人口稀缺的天生弱勢,值得去嘗試。”

如果建立一個新的衙署,將這些工匠集中在這裡,不具有實權的話,是不是官員,那都不會傷及到貴族統治,他就怕個個跟韓藝一樣,那還得了。

褚遂良也頓悟了,趕緊道:“陛下,是老臣糊塗了,韓藝之言可利國利民,該採納韓藝的話。”

因爲這確實是唐朝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唐朝爲什麼一直到開元年間才達到頂峰,那就是因爲人口不足,造成生產力不足,現在唐朝很多地方都荒無人煙的,人都死完了,有些地方開墾起來很難,不像宋朝,科技發達,山上都開墾去了,南宋江南一隅,養活一億多人,這是個什麼概念。因此大家都愛待在富饒之鄉,結果又造成百姓沒有地耕。

這是唐王朝很鬱悶的事,花了這麼多人力打下一塊這麼大的疆土,結果沒有人去開墾,亦或者又沒有辦法開墾。

如果真的有黑科技的出現,那大唐可能會發生質的改變,因爲人少地多,而且周邊又沒有強敵,突厥已經差不多了,高句麗又沒有反攻的餘地,就剩一個吐蕃了,潛力實在是太大了。

“朕也覺得甚是有理。”李治點點頭,又問道:“那你說的商又指的是什麼?”

韓藝道:“陛下,這些人還是有田的,還有很多老儒婦幼連田地偶讀沒有,亦或者確實幹不了農活,但是畢竟是個人,是人就能夠創造財富,哪怕這人雙腿斷了,他不還有手嗎,那麼就可以從事手工業。”

來濟就道:“朝廷也經常鼓勵婦人織布。”

韓藝笑道:“不錯,俗話說得好,一夫不耕或受其飢,一婦不織或受其寒。但如果二者缺一呢?豈不是凍死、餓死二選一。就好比這些婦人,她們萬一沒有田地,或田地不足,那隻能靠織布來養活自己,但這顯然是非常困難的。”

李治皺眉道:“你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是這樣,那也只能捱餓,未必你還能逆天啊!

韓藝道:“請問陛下,同樣是賣布,爲何商人就能賺很多錢,而婦人就賺不了什麼錢?”

李治真的不懂,隱隱瞪了韓藝一眼,這不是刁難我嗎。

韓瑗急忙出來解圍道:“商人會做買賣,精打細算,不會吃虧,尋常婦人自然不能相比,而且商人是有店鋪,布匹多,客人會主動上門,他們擁有很多布匹,那麼自然好談價,但是窮人手中布匹甚少,難以找到合適的買家,價格自然也低一些。”

韓藝道:“道理正是如此。商人時時刻刻在做買賣,他們知道客人的需求是什麼,因此可以有針對性的製作商品,但是農婦對於這一切全然不知,她永遠都在織同樣的布匹,造成她耗費了相同的精力和原料,但是回報卻遠不及商人,這就是一種損失,農婦織布就織布,若沒有這頭腦,就不要去涉及買賣,交給商人去做,商人可以賺取高昂的利潤,只要規範得當的話,商人可以從中牟利,但是農婦得到的利潤也要遠高於她們自己去賣的利潤。

那自由之美的製衣坊就是如此,集中農婦織布、縫紉,而商人針對市場的需求,設計相應的商品,交予農婦去做,然後再發酬勞給她們,農婦乾的活比在家還要少,但是卻賺取了更多酬勞,甚至於能夠養家餬口,但她們同樣都是在織布。”

因爲唐朝商業原生態,一般來說,百姓都是拿着自己糧食、布匹去兌換自己所需品,但是他們懂什麼,被人忽悠了也不知道,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韓藝覺得自己做買賣,那絕對是所向披靡的,競爭對手少,就元家這一座大山。

一干大臣聽得頻頻點頭。

韓藝這個工與商妙在哪裡,就是沒有破壞唐朝的立足之本,反而還鞏固了,不管發展農具,還是針對性的讓農婦織布,不就是爲了農業和紡織業嗎,這就是唐朝的立足之本呀,農業和紡織業,這是唐王朝的兩大經濟支柱。但是從側面看,還是提高了工人和商人的地位,也符合了當下朝廷的借商疏貧的政策,是符合各方利益的。

鄭善行如今是一點脾氣都沒有,心想,就算我再做十年買賣,怕也不及韓藝萬一啊!

李治哈哈一笑道:“走!咱們耕地去,莫要耽誤了春耕。”

他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態度非常明確了,肯定是贊成的,只是這事不是按照韓藝說的去做就行了,還得將韓藝的策略融入到朝廷規章制度裡面去,這一時半會肯定說不清楚。

不遠處的柳含鈺見了,道:“其實韓藝還真是有些本事,你們看看,就他一個人在說,陛下和大臣都在點頭,那可是國舅公和右僕射啊!”

尉遲修寂道:“這話沒錯,要是他當真一點本事都沒有,又豈會當上六品官員,他可是田舍兒出身啊!”

崔有渝、蕭曉、韋方三人雖然沒有任何表情,但是心裡也漸漸對韓藝的能力給予了肯定,一年之內從一個田舍兒一躍成爲皇家特派使,這恰恰就證明他的能力,要知道他們這些貴族子弟都還是學員了。

李治一聲令下,鋤頭等農具就遞了過來,這都是早就準備好的。

李治與一干大臣脫掉鞋襪,擼起褲筒,就下田去耕地了。

他們當然只是象徵性的,周邊這麼多禁軍守護,要天天這麼耕,成本太大了,幾人與周邊百姓一塊農耕,一邊還談論着農耕,其實長孫無忌將他們都是熟手,讓李世民給鍛煉出來的,大臣嗎,見到皇帝總要下田,不想也得去學呀,只是年紀大了,揮不動鋤頭了。

君主、大臣、百姓三個主要階級共聚一田,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在貞觀時期是最常見到的。

唐朝盛極一時,並非是沒有道理的,李世民還是開創一個良好的政治氛圍,百姓見皇帝如此,心裡能不感動麼,再苦再累,怕也不會埋怨半句。

李治突然擡起頭來,道:“你們怎麼不唱歌了。”

楊蒙浩道:“陛下,能唱麼?”

李治道:“誰不准你們唱唱,朕方纔都還沒有聽過癮了。韓藝,你起個頭。”

韓藝本想點頭,突然看到盧知蓮與幾個小朋友坐在田邊,於是道:“蓮兒,你來起頭吧。”

盧知蓮睜大雙眼道:“我嗎?”

韓藝笑道:“對啊!”

“我可以麼?”

盧知蓮羞紅着臉道。

李治哈哈笑道:“朕說你行,你就行,只管唱就是了。”

盧知蓮又看向盧師卦。

盧師卦笑着點點頭。

熊弟小聲道:“蓮兒妹妹,你唱就是了,小胖哥哥支持你。”

盧知蓮點點頭,鼓起勇氣唱了起來,“在我心中,曾經有一個夢,要用歌聲讓你忘了所有的痛。”

她那純淨無暇的聲音,配上這一首歌,讓人只覺溫暖。

她唱了一段,大夥立刻就跟着唱了起來,不論男女老少都唱了起來。

李治聽着聽着也跟着唱了起來,這傢伙還真有點音樂細胞,節拍抓的非常到位。

“不經歷風雨,怎會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大家越唱越是熱情高漲,倒也不覺有半點累。

方纔出言反對的蕭鈞,不禁聽得也是極其動容,只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對現在充滿了感激,渾身充滿了力量,心中又覺愧疚,於是悄悄走到韓藝身邊,道:“特派使。”

韓藝道:“蕭大夫有事麼?”

蕭鈞歉意道:“方纔老朽多有得罪,還望特派使見諒,特派使這一首歌,真是令人欽佩不已。”

韓藝呵呵道:“一家人這麼客氣幹什麼?”

“啊?”

“哦不,下官的意思是,這算不了什麼,蕭大夫貴爲諫議大夫,遇到這種情況,自然得出聲,這是應該的,倘若諫議大夫都不說話了,國家就危險了。”

蕭鈞笑呵呵道:“你能夠理解那就再好也沒有了。”

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我們的家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論演技的重要性第六百五十七章 絕對的暴擊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這是病,得治第五百九十八章 值得期待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全家出動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做人不做李義府第九十五章 徐浩瀚第五百零四章 尷尬的丈夫第九百一十章 偉大的一刻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精神糧食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真真假假第六百三十章 女帝和女帝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其鳴也哀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好一個重農抑商第二千零四十一章 買賣照常做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賭命第二十二章 蔥花蛋餅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天生押糧命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震撼第五百二十七章 一曲菊花癢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爲人臣子第一百五十章 王家玄道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有些不妙第三百四十章 清與濁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大奇聞第六百六十四章 雷霆一擊第一千零一十章 空氣在凝固第九百五十三章 死亡衝鋒第九百一十六章 借來的闊氣第二百八十章 完美激勵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賄賂臣第六百七十七章 臨危招婿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拜碼頭要趁早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案未結,再生一案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兜兜風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沒有那麼糟糕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都是我的錯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九十三章 山谷石文(第三更送到,求月票求訂閱)第七百八十一章 賢內助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千零八十章 偉大的一日(下)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 皇帝始終是皇帝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未來是光明的第二百二十八章 流水線模式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喜當爹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是君子第八百三十五章 朝政重地第九百五十八章 險象環生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王牌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神來之筆第九百七十二章 全國商品化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到處忽悠第二千零三十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六十六章 我是冤枉滴!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全方面博弈第四百八十六章 孕育成功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忐忑的池魚第六百三十五章 命運之輪第五百零五章 您這是宰豬吧!第七百九十八章 覆水難收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有點沉第九百六十七章 班師回朝(飄紅加更)第五百零二章 精彩的感悟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精神糧食第九百一十三章 老命都捐了第二千零三十五章 一步錯,步步皆錯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蓄勢待發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刀尖上的演技第六百四十章 孤立策略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六百四十一章 翻臉比翻書更容易第六百五十二章 致命一擊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不敗之帝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微不足道第二百八十一章 樹上騎個猴第一百八十六章 好亂第一千五十三章 無需感謝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直接一點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勞工法案第五十五章 望步識美法第一百一十八章 韓藝讓座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存在即合理第一千零一章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第五百一十一章 生不如死第五百四十一章 世情之下,豈能如願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超越勝利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勞工法案第五百零四章 尷尬的丈夫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 當然是騙你的第五百五十四章 改變世界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接過權杖第九十六章 洗錢!掃尾!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如火如荼第一百九十九章 對賭第四百六十六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