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武皇后的新政

武媚娘可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她知道民意是不能違抗的,哪怕是這事,也是民意幫助她將制定政策的權力給收入囊中。她不會說爲了對付韓藝,而去胡來,將整個國家都給弄亂,這不是她謀求的。她的最終目的是要撥亂反正,將國家政策給拉回來,變回原先的政策,而且不要用粗暴的手段,這跟黨爭又是另外一回事,這樣的話,她就能夠掌控,韓藝那一套,她是真心玩不來,她要玩得來,她根本不會求變,她直接據爲己有就行,當然,那韓藝也不會走了。

故此,武媚娘沒有說剛愎自用,都由自己來修訂政策,她是召集了朝中一些有能耐的大臣,在樞要大臣中,除了許敬宗、李義府這兩個心腹以外,還有盧承慶、許圉師、劉祥道、韋思謙。任雅相和辛茂將並不在內,那因爲他們都是武將出身,這事他們弄不來,非但如此,武媚娘還從洛陽召來一些名望極高的士大夫,一塊來幫助她修訂這個政策。

陣容是空前的龐大。

李治與朝中其他大臣見了,也都放下心來,武媚娘沒有亂來,如果武媚娘只讓李義府、許敬宗來修訂,那很多人都會感到不安。

但這就是武媚娘最爲精明的地方,他雖然將盧承慶、許圉師、劉祥道、韋思謙都給請來了,但同時她還請了不少士大夫,這些德高望重的士大夫,跟韓藝一直都有矛盾,是反對韓藝的,也是反對商人,而盧承慶、韋思謙等人那都是出自士族,這士族又講究輩分的,雖然他們是尚書,但是他們與這些士大夫也得好聲好氣的說話。

另外,盧承慶他們也不會韓藝那一套,他們也只會玩小農經濟,那麼不管他們怎麼去修訂,那肯定還是小農經濟,而且,許圉師、盧承慶、劉祥道他們也是有抱負的,也想展現自己的才能,他們是非常感激武媚娘,讓他們也參與進來,他們也是在認真修訂政策。

武媚娘是非常放心,給予他們寬容的環境,言者無罪,你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我不會怪罪你們的,這又幫助武媚娘籠絡很多人心。

這些人可不是廢物,全都是精英來的,無一例外,包括李義府和許敬宗,他們也都是滿腹經綸,讀過許多聖賢書,孔孟那一套,他們豈會不知。

在武媚孃的主導下,在這些精英的努力下,這政策很快就修訂出來了,主要有四條,還有一條附加的。

第一條,勸農桑,薄徭賦。

主要內容就是獎勵農桑,家裡有餘糧者給予獎勵,開墾出新田地,給予獎賞,而且,家裡地不足多少畝的百姓,可以免稅,以及在中原推廣新農具,耕田技術,紡織技術。

看上去好像只是針對農桑,其實不然,要知道在韓藝的政策,技術和圖紙那都是壟斷的,是由商人出資研究出來的,那商人發明這些東西,那是爲了賺錢,不是爲了普世的,可是看這情形是得交出來一部分,因爲國家要推廣這些,商人當然沒法反抗,包括元家的棉花紡織技術,也一定要交出來。當然,元家也一定會交,元家可不會跟朝廷作對。

薄徭賦就是免除百姓不必要的力役,但主要集中在兩都,在武媚孃的要求下,免除兩都所有的徭役,京畿地和洛陽的百姓今後都不需要服役,以往每個百姓,每年都得爲朝廷工作十天半月,不管是掃大街,還是修葺房屋,這是稅制裡面的,這其實也是屬於減稅。

第二條,提倡節儉,禁浮巧,禁遷徙。

前半句是針對官員的,讓官員帶頭節儉,不能奢靡無度,禁浮巧,主要就是限制官員的排場,娛樂活動。這雖然是中原王朝的一貫方針,但是這明顯與韓藝的政策就是截然相反的,韓藝提倡消費主義,錢賺來就是要用,誰省錢發財的,消費就會帶來商機,商業就能夠得到發展。

後半句就是針對百姓的,限制百姓離開自己的鄉村,這個其實是一直有限制的,在中原人看來,背井離鄉是很淒涼的事,只不過在韓藝的主導下,這方面的限制變得很鬆,如今武媚娘又將它給收緊。

這其實也是典型小農經濟,與商業發展是敵對的,這人都不動,這商業不可能發展的起。

第三條,也就是重頭戲,就是全面徵收商稅,市稅不增,但將作坊稅提到市稅的兩倍,另外,關稅提高到百分之五,前面是千分之五,如今等於提高了十倍,這還不止,其中糧食和絲織品的關稅,更是提高到了百分之七,因爲農桑乃是全民經濟,百姓主要反對的也就是這兩方面,限制商人操縱全民經濟,給你百分之七的稅,那商人只能漲價,那麼就不具備優勢,因爲這東西家家戶戶都生產,你的貨進來,我的生計反而受到影響,這是完全符合民意的。而這關稅主要是在起點收,因爲富商都集中在長安,在起點收就可以直接存入國庫,總之,你上船就得交稅,不是說出國,現在唐朝出國也只有吐蕃可以去了。

不但如此,還新增了山澤礦稅,這方面的稅收都是非常高昂,直接是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因爲這些都是商人爭奪的資源,增開山澤礦稅,無疑又增加商人的成本。

當然,這些都是針對中原地區,半島、西北都不包括在內,武媚娘也不傻,徵稅徵到西北去,西北的百姓會理她嗎?可能都不認識武媚娘,徵他們的稅,只會自找不痛快。高句麗那邊的話,因爲纔剛剛打下來,都還沒有恢復過來,並且軍方是有涉及的,當時商人主要都是跟軍方打交道,簽訂的契約是有軍方的背景,武媚娘可沒有膽量去撕毀軍方的契約。

軍方也沒有人忠於武媚娘,人家那都是忠於李治的,包括李績在內,哪怕是在歷史上,軍權也一直都在李治手中,直到李治去世之後,武媚娘才逐漸掌控軍權。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

第四條,就是增加八品以及八品以下官員的俸祿。這一條就是純粹籠絡人心,因爲武媚娘借李義府提拔上來的人,現今都集中在八九品,等於武媚娘藉此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勢力。

至於那附加的一條,就是父親在世,母親去世,也得守孝三年,原本是守孝一年的,這也體現出男尊女卑的思想。這看似不起眼的一條,其實裡面是大有內涵,武媚娘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她不會做無用之事,這一點她跟韓藝非常相似,故此他們一直都很有默契,這其實提升婦女的地位,她也是婦女,不也是提升她的地位麼,而且她借孝道,來提升婦女的地位,這個非常巧妙,順便還能噁心一下韓藝,孝道越被人看重,那韓藝的行爲就越被人鄙視。

李治也是看過的,也都同意了,因爲他也不太懂韓藝的政策究竟怎麼玩,武媚娘拿出來的政策,都是延續中原王朝一貫的政策,沒有什麼錯可以挑的,難道說勸農桑、薄徭賦是錯的嗎?

哪怕韓藝在,他也不能說錯,這要說錯的話,那就是跟天下百姓作對。

在李治點頭之後,武媚娘就立刻頒佈自己的新政。

百姓開心呀,又是給獎金,又是減稅,這能不開心麼,尤其是兩都百姓,他們都高興的瘋了,今後咱們再也不要去服役了。官員也都高興,因爲底層官員是最多的,加工資,他們能不高興麼。

地主、士紳也都高興。

武媚孃的新政說到底就是拿富人的錢,來貼補窮人,殺富濟貧。

這也沒有錯,可關鍵是,富人也有好幾種呀,地主是富人,官員也是富人,但是武媚娘卻只徵收的商人的稅,地主和士紳當然也高興。

百姓開心,官員開心,地主也開心,那可以說是普天同慶。

而且武媚娘做得是有模有樣,傳令各地,告訴那些地鄉紳、地主,這朝廷已經做到了極致,你們那些人要知足,別再去堵碼頭,攔路了,趕緊回去種地。

很快,大家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這危機一下子就解除了,效果是立竿見影,這武媚孃的聲望那是坐着火箭上升。

其中最爲受傷的就是商人,商人幾乎到了絕望的地步。

其實說讓他們繳納多少稅,他們都不會感到絕望,因爲商人是非常頑強的,反正從古至今就被人壓着,一直擡不起頭來,生命力堪比小強。

然而,這關稅是令他們最爲絕望的,因爲如今正是他們拓展市場的關鍵時期,這人力也到位,資源也到位,可是你一旦徵收這麼高的關稅,那麼再加上運費的話,這成本是高的嚇人,就沒有任何競爭性,你將貨物從長安運到揚州,揚州百姓也買不起。

而且,商稅局是李義府掌控的,武媚娘將李義府召來,其實就是讓他來收錢的,因爲李義府夠狠,夠毒,他不強行增稅,你就得燒香,誰要敢偷稅漏稅,那他一定會整死你的,哪怕是元家都不敢這麼做,老老實實的交稅。

但是誰在乎,商人階級是四個階級中,最爲弱勢的一個階級,屬於爹不疼,娘不愛的那種,沒有人會可憐他們的,也沒有人想到他們以前爲國家做得那些事。

......

“呵呵,看見沒有,看見沒有,這百姓是多麼的高興啊!可見韓藝的政策其實是不得人心,只不過大家都是敢怒而不敢言罷了。好在咱們皇后英明,看到了韓藝政策的弊端,否則的話,大家都被他矇在鼓裡了。而如今的話,韓藝想要再迷惑世人,只怕不是那麼容易了。”

許敬宗走在大街上,看着百姓開心的神情,不禁洋洋得意。

“但是韓藝始終是一個隱患,若不除之,只怕後患無窮。”李義府面無表情道,他其實也好大喜功,但是韓藝不死,他就無法盡情的享受其中。

許敬宗道:“老弟,這事可不能着急,還得一步步來,你沒有看見當日商議之事,陛下還是非常看重韓藝的麼。”

.....

這有人笑,自然就有人哭。

自由之美。

“公子,這---這可怎麼辦是好?如今我們生產得越多,那就賠得越多,以目前咱們自由之美衣物的價格,根本是不可能賺錢的。”

徐九是含着淚水向鄭善行稟報。

這自由之美乃是重災區,沒有哪個作坊比它更慘,因爲他所有商品的關稅都是按照百分之七的來徵,而且幾乎是雙重的,衣物的原料,就是絲綢,絲綢也是絲織品,絲綢也得交稅,那麼絲綢的成本肯定會增加,從絲綢變成衣物,再賣出去,就還得交一次稅,這誰受得了

更爲重要的是,自由之美這些年一直都在擴大市場,招了很多的婦女進來,因爲他們的市場乃是全國,而不是長安,這需要很多很多的人力。自由之美的衣服憑什麼賣向全國,就是因爲自由之美的衣服賣得便宜,靠得是薄利多銷,以這麼高的關稅,再賣這麼便宜的話,那真是賣多少就虧多少,如果提高價格的話,那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也很難再擴大市場。而那些華麗的禮服,以前都是賣給王公貴族的,現在朝廷又提倡節儉,這方面的市場肯定也會縮減。

等於是三重打擊。

旦夕之間,風光無限的自由之美好像馬上就要崩潰了似得。

鄭善行坐在椅子上,呆呆不語,過得半響,才問道:“你有什麼辦法?”

“裁人。”

徐九毫不猶豫道。

因爲市稅沒有增加,武媚娘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女人,如果增加市稅,那麼物價肯定會漲,物價上漲,百姓就會罵娘,武媚娘不漲市稅,那麼只要不出貨,或者少出貨,就還可以避免那高昂的關稅,那也就不需要這麼多人,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可是這個現實問題,卻超過了鄭善行的底線,因爲鄭善行本身對錢沒有太多的需求,他個人的花費,都沒有他手下工人高,他是希望能夠幫助別人,要裁人的話,就還不如不做這買賣,道:“除此之外呢?”

徐九沉默不語,如今長安自由之美,除去長安本地的需求之外,那真是生產多少就賠多少,必須減少產量。

鄭善行思索半響,道:“不能裁人,繼續生產,但是生產的貨物全部屯起來,先暫不出長安。”

徐九驚訝道:“公子,這如何能行,生產的貨物不賣,那咱們的錢就回不來,這越積越多,到時咱們會血本無歸的,這可是非常危險的。”

鄭善行道:“這我知道,但是我們這些年也賺了不少錢,先拿這些錢給我墊着,怎麼也得等到他回來,如果實在不行,那我至少也能夠無愧於心。”言下之意,就是自由之美將與那些工人共存亡。

他話音剛落,就聽得門外有人笑道:“好一句無愧於心啊!”

只見崔戢刃從門外走了進來,向鄭善行拱手道:“鄭兄寧可苦了自己,也不願辭退一名工人,這番仁義,真是令戢刃汗顏啊。”

鄭善行稍感詫異,旋即苦笑道:“你這是在挖苦我啊!”

崔戢刃忙道:“戢刃絕無此意,句句發自肺腑。”

鄭善行現在還真沒有心情跟他說這些,問道:“不知你突然來此有何貴幹?”

崔戢刃笑道:“我打算來與鄭兄你同甘共苦啊!”

鄭善行一愣,道:“你此話怎講?”

崔戢刃道:“我知道你們自由之美如今肯定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故此想幫你分擔一些,出錢入股你們自由之美。”

PS:求訂閱,求打賞,求推薦,求月票。。。。。。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到處忽悠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合理分配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皇家背鍋使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這是病,得治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最佳人選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行善不分男女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子歸來第九百二十三章 無情的羞辱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無權無勢鋤作田第四百五十九章 羞辱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你是最優秀的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中原霸主第一千六百章 簡單辦法第三十九章 安全夜第二千零二十二章 技術在於應用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 這不是玩笑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都是套路啊!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贖罪第二千零十七章 人狠話不多二百六十八章 絕密任務(上)第九百九十三章 負心漢第四百零九章 問策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大唐軍事學院第六百六十三章 乘你病,要你命。第七百五十二章 雙喜臨門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級大八卦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天之子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完美計劃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開拓者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錢是最小的事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精兵制度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育競賽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盜版的出現第二百二十七章 孔子再生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火上澆油第一百二十五章 共同進退第二百一十六章 才子佳人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夫唱婦隨第二百零六章 收購(上)第八十六章 招攬第三百八十章 目測第六百九十四章 其實我是一個賭徒第八百一十三章 談個買賣先第二千零四章 特殊教育法第八十三章 這其實很簡單第七百八十一章 賢內助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非戰爭戰略第四百七十一章 意義非凡第八百二十七章 政治投資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地緣政治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女人之間的戰爭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最高境界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囊中之物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絕對的乘龍快婿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逼人爲奴第三章 砍他!砍他!第九百八十四章 賞罰不明第三十九章 安全夜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版權意識第六百四十七章 虛驚一場第二千零七十九章 偉大的一日(上)第七百三十三章 我們的榮耀第七百三十九章 原始積累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反商運動第二百七十六章 誤會?第五百三十一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契約精神第四百二十四章 權力到手第八百八十八章 牆倒衆人推第四百八十六章 孕育成功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你們懂藝術麼?第二百零五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百八十章 完美激勵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我們纔是最優秀的第一百四十二章 離別(下)第六百七十章 令人期待的夜市第七百三十章 未知領域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砧板上的肉第六章 大家閨秀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輕鬆加愉快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腹黑武第三百七十二章 善惡貴賤第六十八章 no zuo no die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驚喜連連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有點沉第二百二十章 巧計破邪第五百一十六章 辯論大賽(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來得好快第九百六十章 命運共同體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我又不姓鍋第六百四十九章 元家市場第二百二十七章 孔子再生第九百六十一章 劫後餘生第三百二十一章 偷聽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級大八卦第八百五十六章 樹欲靜,風不止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犒賞三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讀書之道第二百二十一章 笑死人不償命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 士族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