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這是真的

長安,兩儀殿。

“商人擋住了吐蕃大軍?這---這怎麼可能?”

當西北的戰事傳到長安來時,李治差點把下巴給驚掉了,他第一反應,就是這一定是假消息,就跟蘇海政誣衊裴行儉一樣。

他原本的策略是調派契苾何力他們回援,在某種程度上來將,他認爲西北是守不住的,因爲西北地區並沒有多少軍隊駐紮,而且主要就是集中在安西四鎮,但是于闐一戰,唐軍慘敗,導致疏勒也被吐蕃攻取,大都護府北邊的弓月城又有叛軍作亂,南北夾擊,蘇定方又不在,這怎麼守,就算調兵過去,也不可能趕得及,只能說等契苾何力他們回來,引突厥之兵,將安西四鎮收復回來,因爲西北是不可能讓吐蕃的,但是沒有想到突然收到消息,區區商人就將吐蕃大軍給擋住了。

劉祥道道:“啓稟陛下,在半月之前,其實已經有一些消息傳到了長安,但是臣也不相信這是真的,然而,庭州、西州、沙洲相繼傳來捷報,臣才確定這一切都是真得,這三道捷報,乃是庭州、西州、沙洲近日送來的。”說着,他拿出三道官文來。

裴行儉忙着作戰,哪裡有空跟朝廷聯繫,反正朝廷也沒法派兵來大都護府,但是西北各地商人都去捐助大都護府了,故此各州縣官府都知道這事。

“快快呈上。”李治趕忙道。

張德勝急忙將信函給李治呈上。

李治一邊看,一邊驚奇不已,“這—-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許敬宗突然站出來道:“陛下,老臣以爲此事若是真的,那真是太令人感到害怕了。”

李治一怔,道:“許愛卿此話怎講?”

許敬宗道:“吐蕃軍隊的實力,大家都是非常瞭解,與我唐軍不相上下,那些商人竟然能夠擋住吐蕃的鐵蹄,可見這些商人的實力,已經不容小覷了,而且他們爲何如此不遺餘力的支持裴行儉,這真是令人感到懷疑啊。”

此話是含沙射影,若有所指呀,要知道那裴行儉當初還罵過武媚娘,是堅定的反武派,故此才被貶到那邊去了,而且許敬宗知道裴行儉這種人,他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政治理念,而且裴行儉文武雙全,那肯定不能讓他重新回到朝中。

許圉師立刻道:“許侍中此言差矣,這可不是一個商人所爲,而是西北所有的商人,甚至於西北的百姓,而他們也不是支持一個商人,或者是裴行儉,而是支持我們大唐。

信中雖然沒有明說,但也並不難窺探出其中的原因。爲什麼一向小氣的商人,這回變得如此慷慨大方,主要是因爲他們知道他們之所以擁有如此多得財富,都是因爲朝廷的西北計劃,他們捍衛的是西北計劃,他們希望能夠活在我大唐的統治之下,而不是吐蕃,亦或者突厥的舊貴族。

這不就是對於我大唐,對於陛下的忠心。許侍中你怎麼能夠質疑一個百姓對於國家的盡忠呢?在貞觀初年的時候,我們國家處於最困難的時候,試問當時又有幾個地主願意像西北商人一樣,出錢出力支援國家抗擊突厥。”

通常情況下,許圉師是不會跟許敬宗正面對抗,他也怕惹麻煩,只不過當他聽到這些消息時,他是非常的感動,其實這事也感動了許多人。然而,許敬宗開口便是質疑,而且許圉師也明白這是怎麼回事,無非就是不想裴行儉將這功勞給奪去,這令他非常憤怒。

李治也是皺眉看了眼許敬宗,道:“許侍中,西北百姓可也是朕的子民,不管他們還是商人,還是牧民,你這話要是傳出去,你讓西北百姓如何看朝廷,他們如此爲國家而戰鬥,換來的卻是朝中宰相的質疑,今後這等話,朕不想再聽到了。”

許敬宗一臉老臉漲得如豬肝一般,趕忙拱手道:“老臣知罪。”

這凡事都有輕重緩急的,如今吐蕃大軍壓境,你還顧着政治鬥爭,這你就做得有一些過了,李治也不糊塗,他重用許敬宗,是爲了剷除整個關隴集團,將能夠威脅他的人都給清除,但是在國家大事上面,他更多還是依賴李績、韓藝、許圉師等人。

李治當然知道許敬宗的爲人,不會跟他計較的,他說他的,自己有選擇性採納就可以了,這就是君主的用人之道,賢臣有賢臣的用處,奸臣有奸臣的用處,關鍵是要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以許敬宗的能力,他是不可能達到長孫無忌的地步,用許敬宗,李治是非常放心的,你再折騰,我要對付你,易如反掌,又笑道:“記得當初韓藝向朕提出西北計劃時,就曾提到過這一點,只不過朕一時沒有想起,想不到西北計劃竟真有這等威力,真是令朕意想不到呀。”

許敬宗聽得就更加不是滋味了,韓藝人都不在這裡,皇帝卻將功勞算在他頭上。

韋思謙站出來道:“陛下,吐蕃三番五次挑起戰爭,圖謀吐谷渾、西北之地,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且手段十分卑劣。而如今我軍在西北已經進入反攻階段,而吐谷渾也與吐蕃大軍對持在河源地區,臣以爲陛下應該立刻下旨,全面反攻吐蕃,給吐蕃一點教訓。”

盧承慶趕忙站出來道:“陛下,此舉萬萬不可,臣以爲我軍剛剛消滅高句麗,將士們都非常疲憊,立刻又發動對吐蕃的戰爭,只怕會得不償失,再加上如今乃是冬季,不宜發動戰爭,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許敬宗又站出來道:“老臣贊成盧尚書的建議。”

韋思謙非常強硬道:“可我大唐已經不是第一回退讓,吐蕃卻不識好歹,屢屢背信棄義,這回是堅決不能再退讓了。”

他雖是文臣,但他性格剛烈,你吐蕃老是這麼背後捅刀子,這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他們之間的爭論,其實也是長安當下的一個縮影,隨着局勢的變化,有一些人就覺得吐蕃太可惡了,如今咱們度過了最爲難的時刻,一定要揍他丫得,給吐蕃一點顏色瞧瞧。但是有一些人就覺得這東邊剛剛打完,西邊又開戰,對於國家發展不利,畢竟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且這不是高句麗,而是強大的吐蕃,這你得考慮清楚啊。

但這不是黨派之爭,而是因爲政治理念的不同。

李治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他就做了一個非常折中的選擇,他吩咐吐谷渾各州縣,甘州、肅州、以及鄯州,等等,將守兵都調往吐谷渾戰場,並且將糧草都給送去。他一開始不敢這麼做,就是因爲吐蕃來勢洶洶,他認爲是肯定擋不住的,他希望是守住吐谷渾與大唐的交界,阻止吐蕃過界,一切的一切等統帥們回來再說,只要守住就是勝利,採取的是一種比較保守的做法。

可是他沒有想到,弘化公主會這麼剛猛,傾巢而出,這令他都有一些尷尬,而且,他更加沒有想到王方翼、王玄策、趙持滿如神一般的擋住了吐蕃大軍,這心裡好生後悔,當時沒有相信他們三人,幸好如今亡羊補牢,也爲時不晚。

但是西北得話,實在太遠了,中原的士兵過去一趟,估計得明年纔到,他想幫也幫不上忙,故此只能下詔,去褒獎當地的商人,朕在長安感動的都流淚了,無論成敗,他們都是國家的英雄,一定要好好獎賞他們,云云之類的,總之,你幹得事我都知道,我非常感動,並且又升裴行儉于闐的都護,安西四鎮暫時全權由裴行儉來統領。

這麼安排雖然有隱患,安西四鎮都交給一人統領,當然會有自立爲王的可能,但是面對強大的敵人,就一定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纔能有抵抗住,要還各自爲政,那怎麼打,李治只能選擇相信裴行儉,因爲那邊也沒有什麼人了。

而此時西北戰場已經完全扭轉,吐蕃是全面收縮戰線,因爲當初吐蕃攻下於闐這一座重鎮後,是四處派兵,祿東贊知道西北空虛,事實也是如此,一開始他們怎麼打,怎麼有,唐軍根本沒法防守,有些地方,唐軍就三百士兵駐守,這咋打。

但是如今西北迅速凝結成一股繩,裴行儉手中的兵力就擴大七八倍,非但如此,弓月城等地,都不用裴行儉去勞神,商人自己就跟他們幹了起來。雖然舊貴族雖然軍事力量強於商人,而且也比商人會打仗,初期商人非常不利,但是錢和物資都集中在商人手裡,他們直接懸賞招聘將軍來統兵,並且還挖對方的將軍、士兵,我給你們錢,你們來幫我們打仗,你們跟着那些人有啥出路,還不是奴隸一個,故此商人在初期不利的情況下,憑藉金錢的力量,迅速的扭轉了局面。

而裴行儉更是率領大軍,一舉收復疏勒等戰略要地,兵鋒直指于闐,一場決戰,眼看就要爆發了。

可就在這時候,祿東贊突然下令讓贊悉若放棄于闐,退回崑崙山下。

祿東贊是出兵果斷,退兵也非常果斷。

他也沒有辦法,他原本是想趁機佔領整個西北地區和吐谷渾,這是他最期待的結果,原本進程也是這麼走的,當時硝煙四起,眼看整個西北局勢都是岌岌可危,逼得李治只能從東邊撤軍,可是哪裡想得到西北百姓會如此支持大唐,要知道大唐對於西北而言,也是一個侵略者,而且統治當地也沒有多久,尤其是商人的加入,更是令祿東贊是始料未及。

商人有錢,這有錢就有人,有糧食,等等戰爭需要的一切戰略物資,再加上裴行儉也不是吃素的,而吐蕃要支援于闐的話,還得穿過崑崙山,道路不是那麼好走,如果在於闐跟唐軍打消耗戰,對於吐蕃太不利了,尤其現在還是冬天,首先,根本耗不過,而且很可能被唐軍截斷退路,因爲吐蕃支援于闐,就只有兩條路,其中一條路還是非常難走的。

而祿東讚自己也被唐軍拖在河源地區,遲遲未得突破,士氣已經明顯不如對方,因爲唐軍後面有源源不斷的支援,再加上王方翼、王玄策、趙持滿是寧戰死,也不撤退,唐軍的統帥尚且如此,吐谷渾的百姓他當然也得戰鬥到底,不然真是太丟人了,都是咬着牙在抵抗。

祿東贊是非常鬱悶,這仗打成這樣,與他的預計是完全相反,他也知道局勢對他越發不利,因爲他也受到唐軍消滅高句麗的消息,等到唐軍的統帥們,精銳都回來了,那情況將會變得更加嚴峻。

然而,就在此時,天降大雪,迫使戰事停歇。

這對於雙方各有利弊,西北邊,裴行儉士氣高昂,準備一舉消滅崑崙山下的處月、弓月,這場戰爭名義上就是他們挑起的,那當然得滅它們。但是在吐谷渾的話,唐軍是頑強的的抵抗,但總的來說,還是處於下風。

雙方也該趁機冷靜一下,想想是該繼續打下去,還是該休兵。

PS: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求推薦。。。。。。。

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貴族就是會玩第二百九十三章 盛況即是瓶頸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醋海濤天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敗乃成功他媽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人紅是非多第九百七十章 軍人的天職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滴水不漏第九百三十一章 爲人師表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錢第三十一章 挖個坑來讓你跳第七百五十章 託古改制第七十九章 用人之道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第五百九十三章 強行平等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我是一個農民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扣你工資第八百八十三章 順其自然的離間計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錢太多,口袋太小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文化攻勢第六百四十九章 元家市場第二百四十章 自比韓信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天生領袖第六百三十章 女帝和女帝第六百八十五章 共贏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王道與霸道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朝廷牆角?照挖不誤第二千零八十三章 盛世的前夕第二千零四十九章 韓小哥的戰術第四百一十一章 一個騙子三個幫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九百五十五章 真情流露第七百五十六章 從夢想開始第二千零三十七章 忠誠?我不懂!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大國當不善權謀第一百八十九章 夾縫中求生存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時不待我第五百五十八章 老謀深算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要彈劾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讀書人的天堂第五百五十六章 遲來的雪第四百七十四章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早第三百零八章 終於當官了第四百三十章 被調戲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強強合作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算到了開始,沒有算到結尾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年輕就是優勢第八百一十七章 忠義兩難全第四百一十章 不虛此行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螻蟻之悲第三百二十九章 防僞技術第六百一十三章 山林之王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朝廷牆角?照挖不誤第一百四十一章 離別(上)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 最後一步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都是我的錯第六百一十六章 元家威脅論第一千零六章 啓蒙學神器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錯就得認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案未結,再生一案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爲人臣子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天生領袖第八百三十八章 新時代的來臨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輕描淡寫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恰到好處第九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都是你的錯第七十一章 喝涼水都塞牙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皇帝助威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可汗之位第七百六十六章 忠於自己第四十五章 對不起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則天之路第一百五十二章 變數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精英化第八百九十三章 反串第二百五十九章 跳槽?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有些不妙第四百八十六章 孕育成功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天之子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平衡策略第八百三十五章 朝政重地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地緣優勢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砧板上的肉第八百零二章 無可避免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請一定要等我第三百六十三章 好吃點第五百零八章 對症忽悠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息事寧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報名費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必須組團第二百五十二章 羣忽技能第四百六十八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九百二十七章 小露野心第七百九十七章 斜壺溼被,背水一戰第一千五十五章 畢業典禮(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視覺疲勞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獅子大開口第一百六十七章 不想再忍了第四十二章 踢飛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度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