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猛料一個接一個

玩大了吧!

可問題是這玩得也太大了一點!

爲了一起事故,賠上整個漕運,這買賣做得,簡直就是慘目忍睹啊!

可話說到這份上,再往下說也就沒有什麼意義,因爲韓藝給出了一個令人無法拒絕的方案,除非你能夠給出比韓藝更加有利的方案來,但這是不可能的,他們甚至都認爲韓藝是在胡說八道。

大家都看向李治。

李治也左右爲難,他無法想象沒有漕運的日子,但是他要不答應,那跟昏君有什麼區別,臣出了這麼好的主意,你竟然不用,本想讓韓藝給他一點暗示的,可見韓藝竟低着頭,偷偷在那裡打哈欠,好似說,這屁大的事,要討論這麼久,我都有一些不耐煩。太囂張了,可是將李治氣得夠嗆,一拍桌子,道:“好,朕今日就封你爲河道巡按使,專門主持此事。”

他生氣歸生氣,但這話他還是留有餘地,河道巡按使是目前沒有的職位,就是純屬皇帝加封的,他沒有說廢除漕運,他都沒有具體說什麼事,只是說主持此事,統治者就喜歡這模凌兩可,不會將話說絕了,畢竟這君無戲言啊。

韓藝道:“微臣遵命。”

語氣非常平淡。

好好好!你厲害!李治都無語了。

而李鳳等人則是面面相覷,腦子都反應不過來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發生了什麼事?

這本賬目,他們已經算不清楚了。

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看着他們,心裡均想,這回你們開心呢?一羣蠢貨,他什麼出身,一窮二白,要是真沒點能耐,他能夠站在這裡麼?招誰不好,跑去招他,也不看看自己幾斤幾兩,就想要上位,待在洛陽橫算什麼,有本事去長安轉轉,保管你們都回不來。

他們一直都是沉默,但如果他們站出來,韓藝不可能會有這麼順利,至少能夠延緩下來,不讓李治這麼早拍板,畢竟大家知根知底,但是李鳳他們有一些咄咄逼人,一點面子都不給他們,要不給他們一點下馬威,這洛陽恐怕都待不下去。

這權衡利弊,也只能讓他們自己鬥,這幫誰可都不好,輸得一方那都是咎由自取。

李鳳他們其實也不想鬧成這樣,誰會想到這一次的事故會給漕運帶來滅頂之災,完全都沒有這個概念,只是因爲韓藝這一上來就讓他們掏錢,太過分了一點,他們認爲韓藝是在要給他們一個下馬威,這是他們的地盤,那他們當然要還回去,不然的話,今後還怎麼混呀,只不過如今偷雞不成蝕把米。

直到如今都覺得自己是在做夢,太不真實了。

李治又道:“不知各位愛卿還有何事上奏?”

杜正倫突然一怔,猛然驚醒過來,怎麼盡顧着看韓藝表演去了,自己可還有大事稟報的,方纔真是錯失了許多機會呀,心中頓時是叫苦不迭,但是這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呀,於是硬着披頭站出來,道:“啓稟陛下,老臣以爲此次事故,也盡非是因漕運之弊,這朝中還有一弊,與此次事故也有着莫大的關係。”

李治道:“說!”

他心想,如今連漕運都要被廢了,還有什麼是不可說的。

杜正倫遲疑了一下,從袖中掏出兩份奏章,地上前去,“此乃臣與吏部劉祥道寫得奏章,陛下看過之後,便可知其弊。”

李義府聞言吏部侍郎,隱隱有一些不妙的感覺,心想,好你個杜老頭,竟想借題發揮。

“呈上!”

張德勝立刻將兩道奏章給李治呈上。

韓藝微微皺眉,該死得,怎麼又湊到一塊,待會老子又得被捲入其中,不管了,反正老子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你們鬧你們的去。老老實實的退到一邊。

這纔剛剛擋退外敵,他們這些宰相就開始迫不及待的內鬥起來。

在李治閱奏章時,杜正倫一直在觀察李治的表情,見李治微微皺眉,便立刻說道:“陛下,自貞觀年間太宗聖上下旨精簡官吏到如今,每年漕運事故的次數非但沒有遞減,反而逐年上升,因漕運喪生的百姓也逐年遞增,按理來說,我大唐國力日益增長,同時還加大對於河道的治理,這事故次數理應減少纔是。

可實情卻是恰恰相反。然而,自永徽年間來,朝中官員的數量是與日俱增,隨着官員的數量增多,漕運的事故也得到了相應的增長,在臣在看來,這是理所當然的,這也是此次事故的病根所在。漕運之糧用之於官,官員的數量增多了,需求的糧食自然就越多,必將會增加漕運的負擔,同時需要勞役更多的百姓。

在永徽年間,每年運往長安的糧食,不過十幾萬石,而從顯慶年間開始,漕運至長安的糧食已經多達二十萬石,這增加的也太快了一點。而同時,在太宗聖上精簡官員之後,規定每年銓選入流得官員,乃是五百五十六人,可是永徽年末到如今,每年銓選入流的官員已經逐年成倍增加,增長速度更是令人瞠目結舌,自去年規定雜色入流,不加銓選,導致去年的入流官員多達的二千多人,陛下,這可是規定人數的四倍啊!別說漕運負擔不起,用不了多久,恐怕朝廷也將會負擔不起啊!”

“兩千多人?”

李治都小吸一口冷氣,不禁皺眉看向李義府。

杜正倫都瞧在眼裡,不禁心想,陛下果然不知,是那皇后與李義府他們在背後作祟。

而那些洛陽官員已經在擦汗了,這事情真是一件比一件大條,若是早知如此的話,他們肯定不願站這裡。同時他們也明白一點,不管是在長安,還是在洛陽,你大爺始終是你大爺。

李義府急忙站出來道:“陛下,杜中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於雜色入流的評斷,也有失偏頗。”說着,他又向杜正倫問道:“不知杜中書對於韓尚書提拔戶部胥吏入流一事有何看法?”

這個混蛋!韓藝不禁暗罵一句,忍不住道:“那個,李中書,我如今這項上人頭都懸在樑上,我得認真思考漕運一事,無暇估計其它事,你少提一下我,多謝,多謝。”

李治瞧了眼韓藝,心中真是好氣好笑,明明就是你自找的。

李義府道:“我本不想說,是杜中書要提及此事的。”說着,他又看向杜正倫。

杜正倫哼道:“此乃兩碼事,你休要混淆視聽,韓尚書提拔胥吏入流,其中有諸多原因,非一言可道盡。倘若有人殺得一惡人,爲民除害,你就要將天下人都殺了麼?”

說得好!韓藝情不自禁的點頭道。

李義府道:“你說我混淆視聽,我看是你強詞奪理。當初我爲何要建議陛下讓雜色入流,不加銓選,就是因爲以前的吏部銓選制度實爲不公。這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吏部當初是如何銓選的?根本就不是唯纔是舉,舉賢薦能,而是以高門大姓論之,若出身高門大姓,優秀錄取,關於這點,可查閱科舉改制前,銓選錄取的進士名單,在外等候的進士,幾乎都是寒門子弟,而銓選入仕的,多半都是高門子弟。

而這些高門大姓的子弟,恁地輕鬆的入朝爲官,他們又怎會珍惜?拿着朝廷給予的俸祿,卻整日遊手好閒,縱有才華者,也是懶懶散散,連一丁點苦都不願意吃,從而導致,朝廷中官員雖是與日俱增,而朝中人才卻在日益減少,能做事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韓尚書這才只能從胥吏中選拔人才上來,去往西北上任,而那些寒窗苦讀的學子,個個都努力上進,雖才華橫溢,心有抱負,卻不得爲君分憂,如此銓選,理應廢除。”

李義府說得那是頭頭是道,有理有據,只要是人爲的,只能做到儘量公平,又豈能做到絕對公平。

其中矛盾也很簡單,以前的宰相那都是貴族出身,貴族當然選貴族,怎麼可能挑選寒門,馬周也是李世民自己發現的,可不是長孫無忌、房玄齡他們舉薦的。

而如今武媚娘、李義府他們的勢力是突飛猛漲,那他們當然對於這種現象不滿,自然要尋求改變。

新勢力的出現,勢必要打破原先的規則,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別看這只是李義府與杜正倫之爭,其背後卻是唐王朝一個非常尖銳的矛盾,這個矛盾將會一直貫穿整個唐朝,主宰着唐王朝的起伏。

杜正倫可也不是善茬,好歹也當了這麼多年的官,如今是有備而來,又怎會讓李義府三兩言就給擊退,不急不慢道:“李中書之言,甚是有理,我不否認有這種情況,但是李中書所爲,杜某可不敢認同。銓選的初衷,乃是爲朝廷舉賢薦能,評斷一個人賢能才幹,品行德行,這難道錯了嗎?

李中書方纔指出其弊,認爲銓選不公平,沒有達到舉賢薦能的目的,可是李中書你又是怎麼做的?雜色入流,不加銓選,敢問李中書,這麼做,難道就能夠舉賢薦能麼?真是荒謬,你這分明就是變本加厲,如照你這般做法,將來如那邢江之輩,皆可入流,屆時朝中官員皆是小人、惡人、奸人,國家焉能不亡。

銓選之弊與方纔漕運之弊,有着異曲同工之處,銓選本身是沒錯的,錯是錯在那人爲之事,而韓尚書說要廢除漕運,是基於他能夠拿出更加有利的方案來,而你這雜色入流,雖然公平,人人都能夠入流,可是朝廷要的是賢能之才,治國之才,而非是郊外那些作坊,只要身體健全就行,可見你這麼做是毫無益處,不但沒有令事情變得更好,反而是讓事情變得更加惡化,你身爲中書令,雖知其弊端,卻不顧後果,意氣用事,你枉爲人臣!”

韓藝聽得一嘆,真是人帥是非多啊!

盧承慶、許圉師聽得也是紛紛點頭,銓選制度,確有弊端,但是你也不能因爲煤不好,就將竈給毀了。

李義府見大家都偏向杜正倫,心中是氣急不過,可卻無言反駁,一張臉頓時漲成了豬肝色,怒視着杜正倫。

杜正倫可不懼他李義府,又向李治道:“陛下,當初太宗聖上精簡官員,已經其中利弊說得是清清楚楚,治國當先治吏,官在得人,不在員多,如今官衙臃腫,人浮於事,若不趕緊限制,其害無窮。”

李治可也不傻,怎不知冗官之害,他當初提拔寒門官員上來,是爲了抗衡關隴集團,可如今一看,這提拔得似乎多了一點,再加上他性格還是有些優柔寡斷,如今聽得杜正倫這麼說,不禁點點頭道:“愛卿言之有理啊!”

李義府聽得是直冒汗。

許敬宗突然道:“陛下,杜中書說得雖極有道理,可是若暫時無法修正那銓選之弊,那就不應再犯同樣的錯誤,以免再矯枉過正,應該慎重考慮,老臣認爲此事還應回長安召集衆臣再論。”

李治點點頭道:“好吧,此事就等朕回長安再議,但是,暫時停止放雜色入流。”

許敬宗突然又道:“陛下,漕運之事同樣也是事關重大,臣認爲也當回長安再議。”

嘿!你老小子還真是會算計啊!韓藝雙眸朝上道:嘀嘀咕咕道:“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

聲音雖小,可是每個人都聽得非常清楚。

李治如今也冷靜了下,斜目瞧了眼韓藝,只覺此人面目可憎,可是,若他真能做到,又何樂而不爲呢?只要看緊一點就行,要是不行,就趕緊收回,韓藝之言,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但基於韓藝以前做得那些事,還不能說完全不可能,於是道:“漕運一事與銓選還是有所不同的,銓選尚無人可改其弊端,然漕運之弊,韓尚書已有法可改,這漕運之事,毋庸再議。”

“陛下聖明!”韓藝道。

李治冷冷的笑了笑,道:“今日先到此爲止,你們舟車勞頓,先下去歇息吧。”

“臣等告退。”

ps: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求推薦……

記住手機版網址: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一場交易第四百四十四章 “千”君歸來第四百七十三章 觸發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重商主義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帶你飛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不敗之刃第七百六十四章 科學思想的萌芽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皇家背鍋使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坦誠相對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退位讓賢第一百五十九章 名人之後第三百零二章 自由之花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非常手段第一百九十章 虐死你們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我有罪第八百二十六章 營救計劃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黃金書屋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你們已經過時了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第九百二十六章 南元北金第二千零八十一章 奇妙的關係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惡人自有女人磨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必須壯觀大結局 煙雨江南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小別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助我也第九百五十九章 自我催眠大法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王炸第三百二十四章 知女莫如父第四百六十章 重商?請先重德第一百五十八章 背後的故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必先其利器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左右都是坑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爲人臣子第三百五十三章 終於開了口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交接儀式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求同存異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民間科舉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律法之外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失落的許老頭第五百四十三章 牡丹的危機第六百三十二章 就是這麼囂張第一百零一章 奇聞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女人打開一扇窗第八百二十八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一百六十八章 牛逼哄哄第一百四十五章 歡迎來到長安第一百四十一章 離別(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藝術飛揚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渣男鷲第二千零五十六章 玩得就是浪漫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最佳人選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明星初長成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被遺忘的計劃第一百六十二章 當龍套遇到了影帝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談笑有鴻儒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雜色入流第一百六十章 行善之“道”第五百一十六章 辯論大賽(中)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錯就得認第八十七章 兩個請求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不足爲慮第一百八十八章 都有來頭第四十四章 調解糾紛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半島風雲第三百九十三章 世事無絕對第七百四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改革!改革!第一千八百章 進退之間第九百九十二章 權力與財富第一百零九章 空城計(中)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防衰老球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重大事故第三百二十六章 關公面前舞大刀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還得說聲“謝謝”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意外發現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繞不過去的鍊鋼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變本加厲第七百八十九章 簡單故事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傷敵分毫 自損一千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貴賤在人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都是爲了你們好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平行線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恐嚇信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孰能無情?第九百四十六章 錯上加錯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道不盡的心酸第三百一十三章 給花兒蓋一間屋子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天上掉餡餅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創造市場第八百六十一章 拒絕的權力第二百零四章 流言蜚語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交接儀式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慢慢來,不急!第八百五十八章 一物降一物第六百一十五章 發放人情債第二千零五十七章 就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