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王炸

尷尬的從楊府出來之後,韓藝並沒有回北巷,而是回蕭府去了,他本來這幾日都應該待在蕭府的,實在是那些人太煩人了,故此才選擇去北巷躲避,如今也該回去了。

可是剛剛來到蕭府大門前的街道,忽見一輛馬車停在路邊上,這一輛馬車韓藝認識,正是吏部尚書唐臨的馬車。

韓藝直接上得馬車,見唐臨坐在裡面,道:“唐尚書,你是在等我?”

唐臨點點頭,從懷裡掏出一份奏章來,“這是關於去西北的人員名單。”

“這麼快?”韓藝一笑,道:“其實用不着這麼着急的。”

唐臨道:“你不知道陛下打算明日召開朝會麼?”

韓藝眨了眨眼,這基本上就預示着他的假期到此爲止了。

翌日!

此時天還是矇矇亮,太極宮內就聚集了茫茫多的人,人手一芴板,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交談着。

“陛下突然召開朝會,你們說是爲了什麼事?”

“你難道不知道韓侍郎回來了,今日的朝會肯定跟吐谷渾的事有關。”

“這韓侍郎辦的事,還真不是尋常人能夠看明白的,竟然扶持弘化公主在吐谷渾當可汗,這太不可思了。”

“吐谷渾連河源地區都丟了,已經是奄奄一息了,就看吐蕃何時上去踹這最後一腳,誰還會在乎是誰當可汗。”

“你們說陛下會不會派兵保護吐谷渾?”

“倒也別說,還真有這可能。”

“但願不要,那吐谷渾就是一頭養不熟的餓狼,不可信也。”

“韓侍郎來了。”

“走走走,過去。”

“你跟他很熟麼?”

“大家同殿爲臣,打聲招呼有何不可?另外---順便打探一點消息,待會可別說錯話了。”

“是是是!”

這韓藝一來,立刻被不少大臣給包圍了,他們也有理由包圍韓藝,畢竟韓藝喜當爹,必須恭喜啊!

韓藝知道他們的目的,但也沒有辦法,人家來恭喜,你不可能愛理不理,怎麼也得笑臉相迎,大家也都聊了起來,大家一個勁的打探韓藝的口風,總想挖出一點消息來,可是韓藝防得是滴水不漏,因爲他現在也不敢妄自去猜李治的心思。

......

“許侍中,難道你就任由韓藝胡來麼?”站在臺階邊上的李義府瞥了眼被衆人簇擁的韓藝,眼中閃過一抹嫉妒之色,低聲向一旁的許敬宗說道。

許敬宗道:“你是指出兵保護吐谷渾?”

李義府點點頭:“可如果真讓韓藝成功了,那麼吐谷渾上下必定會非常感激韓藝,包括弘化公主,這樣一來,韓藝的地位可是更加不能撼動了。”

許敬宗嘆了口氣道:“這我當然不想,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此事還未得到樞要大臣的一致贊同,陛下就急着開朝會,這說明什麼?”

李義府皺了皺眉,道:“願聞其詳。”

許敬宗道:“就是陛下心中已經有了決定,不想聽到我們在兩儀殿爭吵了,這事啊,咱們千萬不可輕舉妄動。”

......

過得一會兒,太極殿的大門終於打開來,羣臣一一的入得大殿,位列兩邊。

又等了一會兒,李治才從大門入殿。

山呼萬歲過後,李治朗聲道:“在前幾個月內,關於吐谷渾與吐蕃之爭,一直困擾着我大唐,好在如今戰火已經平息,戶部侍郎韓藝也已經安然歸來,朕真的非常開心能夠見到韓愛卿安然無恙。

朕當初是派韓愛卿出使吐谷渾,主要就是爲了調解吐蕃和吐谷渾紛爭,可是其中發生了許多意外,導致事情發生不小的變化,但這並非是韓愛卿的錯,非但如此,當時韓愛卿臨危不亂,捨身冒險,努力的去完成朕交予他的使命,也算是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在韓愛卿的調解下,吐蕃和吐谷渾的爭鬥才得以平息,也避免了吐谷渾亡國。韓愛卿是居功厥偉,就連弘化公主都親自寫信給朕,感謝韓愛卿爲吐谷渾做的一切。”

說到這裡,他重重嘆了口氣,“而那邊戶部尚書高愛卿年事已高,又常年抱恙在家,無力再處理公務,已經是幾番上奏,請求致仕,朕雖不想失去高愛卿這麼一位棟樑之才,但是朕以爲若是再繼續留下高愛卿,反而對高愛卿的身體不利。韓愛卿在戶部的做的一切,相信各位愛卿都看在眼裡,因此朕決定批准高尚書致仕,同時升戶部侍郎韓藝爲戶部尚書,加封江都侯。”

許敬宗和李義府相覷一眼,這李治一上來就升韓藝的官,心中所想已經表達的非常清楚了。

韓藝忙高呼道:“多謝陛下厚賞,微臣自當竭盡全力,爲君分憂。”

李治微笑得點點頭,又正色道:“另外,吐谷渾如今失去了河源地區,已無力自保,因此弘化公主希望大唐能夠出兵駐紮在吐谷渾城,保護吐谷渾,不知各位愛卿以爲如何?”

話音剛落,杜正倫就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爲朝廷必須出兵,弘化公主乃是陛下的姐姐,如今姐姐有難,身爲弟弟,若見死不救,天下臣民又會如何看待皇室,那些遠嫁他國的公主們又會如何想。”

李義府一看杜正倫站出來,頓時雙眸聚集了火光,原本還準備看看情勢的他,如今可也忍不住了。

可未等他站出來,李績突然道:“陛下,老臣以爲這倒不是什麼難事,如今弘化公主既然已經來信求援,老臣以爲於情於理我大唐都應該出兵保護吐谷渾,畢竟吐谷渾女王乃是我大唐公主,怎能見死不救。至於周邊國家怎麼想,那是他們的事,我大唐可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來行事。”

不愧是當朝第一人,大唐第一元帥,這話說得就是霸氣啊!

這一句話就徹底斷了李義府的年頭,如果大家反對的話,主要原因肯定還是吐蕃,李績這話一出,誰還敢說吐蕃,我大唐還需要怕吐蕃?

他都不敢妄言,其餘大臣就更加不用說了,他們知道李績既然開口了,那就證明皇帝肯定也是想這麼做。

李治聽得不露聲色,道:“諸位愛卿以爲呢?”

一衆大臣齊聲應道:“臣等以爲當派兵駐紮吐谷渾。”

李治眼中閃過一抹笑意,點頭嗯了一聲,又問道:“可是該當派誰前去呢?”

立刻有人站出來道:“臣願前往。”

李治聽得面色一喜,凝目望去,見是薛仁貴,當即拉下臉來,淡淡道:“薛愛卿,你身爲左衛大將軍,得留在長安,保衛京城。”

薛仁貴一陣尷尬,訕訕退了回去。他真不想待在長安,他作爲將軍,想去打仗,待在長安多無聊,一身本事沒處使,可是對於李治而言,薛仁貴可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得守護他的大本營,豈能隨便往外面派。

只能說他們這對君臣太沒有默契了。

與之相反的是,契苾何力他們又不太願意去,那又不是去打仗,只是去駐紮,還得等着這仗開打,要真打了,他們也會去的,而且還不是一把手,這就一個苦力差事!

李義府也想到了這一點,這個駐紮不會派很多兵的,最多最多也就一萬,主要是借大唐國威威懾四方,可一旦開戰,那就是炮灰來得,突然眼眸一轉,計上心來,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爲慶州華池縣令王方翼可行。”

唐臨聽得眉頭一皺,暗罵李義府忒也卑鄙了,這真是見縫插針啊。

想那王方翼也真是可憐,他本因堂妹王皇后升爲肅州刺史,自己也非常爭氣,將肅州治理的井井有條,功績斐然,深得當地百姓的擁護,正是大展拳腳之時,王皇后就突然倒下,武媚娘怎麼可能會放過他們,他立刻就被降職了,而且是三年三調,這都是因爲王方翼出身太原王氏,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文武雙全,他與裴行儉都是關隴集團最閃耀的新星,要再過兩年的話,長孫無忌就會將他調到中央來,出將入相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此李義府、許敬宗是不可能任由其發展的,因爲他與王皇后的關係實在是太近了,不是一般的人,而且又這麼年輕,如今都還不到四十歲,熬都熬不過他,如果讓他在一個地方待久了,他還是能夠出頭的,這腦子裡面的東西他們可是拿不走,因此李義府就想出一個壞點子,就是一年給你調一次,這樣王方翼就無法發揮,就拿不到功績,那麼永遠沒法得到晉升。

當然,長孫無忌也暗中授意唐臨他們保王方翼,其實李義府一開始準備將王方翼調去劍南道,唐臨作爲戶部尚書是堅決不答應,人家有功無過,你憑什麼貶人家,兩邊就爭呀,但是唐臨還是沒有李義府、許敬宗他們有權力,但不管怎麼調派,王方翼都還是在關中地區,可這關中地區離皇帝近,以王方翼的才能,只要李治沒瞎,還是有機會升上去的,總比領兵去吐谷渾駐紮要來的強,那真是又苦又危險的地方。李義府甚至還幻想着最好讓祿東贊給弄死,借刀殺人。

韓藝聽得一喜,神助攻啊!

其實關於這個人選,他沒有上奏李治,因爲他也不知道誰合適,故此他想先聽聽別人意見,然後再做決定,他的意見始終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沒有想到李義府將王方翼給推上去,這讓他很開心,他也想過王方翼,但是王方翼身份特殊,如果他推薦王方翼領兵前去,這有些敏感。

“陛下,此任務事關重大,臣以爲王縣令還是太年輕了一點。”唐臨是硬着披頭站了出來,吐谷渾已經奄奄一息,吐蕃隨時可能上去踹上一腳,這是非常危險的任務,這可不是駐紮在伏俟城,而是駐紮在邊界上面。

韓藝看得卻是皺眉頭,你個蠢貨,你讓王方翼待在文臣行列中,李義府要整他太多機會了,弄去軍中,多穩啊!

李義府笑道:“唐尚書此言差矣,我的意思是讓王方翼去做副將,看中的也正是他年輕,可以在那裡得到歷練,朝廷應該還可以派一位經驗豐富的主將前去。”

唐臨聽得都想罵人了,弄了半個天都還只是一個副將。

李義府又不傻,不可能讓王方翼去當主將,萬一他立功了,讓他做一個副將,這就萬無一失了。

李治點點頭,表示認同,可他並不是想貶王方翼,他也知道王方翼的才幹,以前老婆的哥哥,他能不清楚麼,他覺得這個由王方翼前往,非常合適,可是這個擔子也不輕,他覺得李義府說得很有道理,還得派一人前去壓陣,於是又道:“不知諸位愛卿還有何合適的人選?”

盧承慶突然站出來道:“啓稟聖上,臣有一人選,興許合適。”

“何人?”

“融州黃水縣令王玄策。”

羣臣聽罷面色各異。

韓藝未有聽過此人的大名,可見羣臣面色各異,心中有些好奇。

殊不知這王玄策本曾幾番出使,並且取得非常了不起的成績,是非常了不起的外交家,並且深得晚年的李世民的看重,準備提拔他上來,可惜當時王玄策去了印度那邊,禮尚往來的帶了一些天竺和尚來中原,其中有一些和尚深得李世民信任,因爲當時李世民迷戀長生不老之術,這些和尚就忽悠李世民,拿一些丹藥給李世民吃,反正後來李世民去世跟煉丹又很大的關係。

李治是最不信這些了,他認爲就是這些人害死了李世民,因此一即位,就將那些天竺和尚、方士、道士全部秘密處死,之所以沒有公開,也是害怕引起佛道二教的不滿,那王玄策也因此受到了牽連,畢竟這人是他帶回來的,就調去黃水縣做縣令去了。

“王玄策?”李治還愣了愣。

盧承慶道:“正是,王玄策曾兩次去得瑪卡達國等地,一路上途徑吐谷渾、吐蕃,對於兩地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都非常熟悉,並且文武兼備,最適合不過了。”

許圉師也站出來道:“臣也以爲此人適合。”

李治差點還忘記這人了,如今經盧承慶提起,這纔想起來,雖然此人畢竟與李世民的死有關係,但其實關係不大,不然的話,不可能還能做縣令呀,是李世民讓他出使印度,理應接一些天竺特產來,這天竺和尚就是特產啊,不得不說一句,王玄策確實非常適合,他對那邊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他並未思索好半響,就點頭道:“好吧!就讓王玄策與王方翼前去。”

一個大王,一個小王,王炸啊!韓藝雖一句話未說,但是這比他預計的要好得多,心裡能不高興嗎。

ps: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求推薦。。。。。。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上奏的最佳時機第三百三十八章 強強合作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場誤會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成名之作第五百一十一章 生不如死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眼淚滾滾第六百四十二章 小人得志第七百三十二章 新篇章的開始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 箭在弦上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保護費是必須的第三百二十八章 積厚了,當薄發第二章 還能再狗血一點嗎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治國易,治家難第二千零四十三章 全民一心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都是爲了你們好第八百六十四章 錯綜複雜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缺下人麼?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都是我的錯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律法之外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穿越者算什麼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可怕的陰溝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拜自己的墓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八百八十章 我的榜單我做主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有些離譜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不孝之子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達者兼濟天下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必須壯觀第九百四十九章 貧道王重陽第四百零七章 用行動來證明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坐地起價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猛料一個接一個第五百二十五章 一山還有一山高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毋庸置疑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契約精神第四百二十四章 權力到手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都是渣渣第七百一十七章 天意難違第四百七十七章 你還記得旺財麼?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維護世界和平第八百零七章 心驚肉跳第三百二十章 武力制勝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打擊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第九十五章 徐浩瀚第二千零十二章 唐帝國的禁忌第八百九十四章 科考之弊端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大難臨頭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是君子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可怕的啓發第二百三十章 絕對的誤會第七百二十八章 金錢開始作響第七百二十八章 金錢開始作響第一百六十七章 不想再忍了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點睛之筆第二百二十四章 細節決定成敗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治國易,治家難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教育貸款第四百二十八章 韓小狐狸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沒你不行第二百九十三章 盛況即是瓶頸第四百四十一章 愛情神像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你們不準打我第七百七十八章 圈地計劃第七百八十五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二十七章 水中驚情(上)第二千零四十七章 只是序曲而已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你們已經過時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乾點大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二百八十九章 經濟半小時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當打不過對方的時候第九十一章 小野出走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難以調和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以退爲進第九十八章 究竟是誰錯呢?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一艘船,一個帝國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這是重返天下第一之路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不眠之夜第二千零六十一章 緊箍咒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被忽視的功勞第二百五十二章 羣忽技能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非常手段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女人打開一扇窗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不可避免第八百零二章 無可避免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都是我的錯第四百零二章 全民好姐姐第一百七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百四十六章 楊家家主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 鉅變的開始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應該相信嗎?第二千零二十六章 養精蓄銳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猛料一個接一個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高福利行業第二千零五十九章 文明的殺戮第五百九十二章 格鬥術第七百四十四章 心急的媚娘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改正歸邪第六百七十九章 舌戰羣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