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零九章 天崩地陷

六百零九章 天崩地陷

go如往常一樣,李重俊隔三差五都要入宮覲見。

每一次看着武則天將蔘湯喝下,他心裡便越加輕鬆。

一開始,或許還有一些負疚感,這個女人,終究是自己的祖母,可是漸漸的,也就不太將這些當做是一回事了。

天家無父子,何況是祖孫?

更何況,這祖母既然選擇了自己的二兄,那麼這一切就是他咎由自取了。

所以李重俊的心情漸漸輕鬆,因爲他明顯察覺到,武則天的身子越來越糟糕起來。

比如這幾日,武則天臉色比之前幾日要白一些,連說話都沒有多少氣力。

太醫院的太醫去過一趟,大致也就是說了一些語焉不詳的話。武則天畢竟年紀太大了,什麼不測都可能發生,所以太醫那兒,也無法確診,更不敢輕易下藥,這個年紀的人,任何一種藥,都可能成爲虎狼,即便是對症下藥,也未必能有起色,甚至可能更加糟糕,所以太醫們慎之又慎,只敢開一些調養身子的方子。

等待了幾日,龍門宮這兒固然是一如既往的平靜,可是李重俊已經開始做好準備了。

上皇一旦駕崩,自然有許多後續的事需要解決,至少對於韋家人來說,他們需要的,當然是自己,只有自己站出來,告訴天下人,上皇是因爲染病故去,那麼這件事,就等於是板上釘釘,任何有狐疑的人,他們即便可以懷疑韋家,難道還能懷疑自己這個太子?

事到如今,太子的號召力,顯然是比韋家要強得多,單憑這個,李重俊便自我感覺良好。

這些日子監國,他雖然不敢太有主見,大多時候,都還是對於那位黃門侍郎韋承慶言聽計從。凡事都去尋他商量着辦,不敢有絲毫的逾越,不過這種大權在握的滋味,終究還是讓他嚐到了一丁點甜頭。他陡然察覺到,自己竟真有幾分九五之尊的味道,因而整個人,也不再似從前那樣沒有生氣,漸漸開始變得精神奕奕起來。

他一如既往。前去了宣政殿,在這裡,他側坐在龍榻邊,而後三省的大臣紛紛到了,韋承慶來的遲了一些,衆人站定。

接着,便是開始商議國事,韋承慶這個黃門侍郎,總是表現最出彩的,甚至現在連三省的宰相們。現在大多都緘口不言了,他們的話越來越少,韋承慶的話卻是越來越多。

李重俊則是表面漫不經心,實則卻是在小心翼翼的打量韋承慶,悄悄去模仿他的口吻,學他的儀態。

甚至有時候,李重俊會有一種錯覺,彷彿他纔是監國的太子,而自己卻是黃門侍郎。

不過……一直都是夾着尾巴做人,提心吊膽了半輩子的他。似乎還不至於生出什麼怨恨,只是……有那麼點兒不愉快罷了。

“昭信鎮都督的奏疏,簡直就是豈有此理,一個小小的都督。居然如此的不客氣,朝廷已經讓附近各鎮救援,他呢,卻還是不罷休,甚至拿昭信鎮的數十萬百姓來要挾朝廷,殿下。臣以爲,若是朝廷不予申斥,只會讓他更加恃寵而驕,朝廷對於各鎮都督,理應是恩威並重,豈可一味的放縱。”

李重俊回過神,見韋承慶詢問式的看着自己,他忙是打起精神:“韋卿所言甚是,一切就按韋卿說的辦吧。”

坐在這裡的衆人對於李重俊的表現都沒有做聲,似乎李重俊現在的表現,所有人都很滿意。

那些韋黨們,自然不希望這個太子有太多自己的想法,韋后雖然不在,可是這廟堂還是韋家的,不是一個監國太子能夠改變。

可是對於那些徒們,似乎也樂見如此,他們很希望太子能夠忍耐,小不忍則亂大謀,萬萬不能逞一時之勇。

這或者,就是李重俊最有利的一面,作爲大唐王朝眼下最後的一個希望,他似乎做任何事,總能得到別人的體諒和諒解。

韋承慶笑了笑,道:“那麼,殿下的意思是,這就下旨給昭信鎮嗎?”

李重俊看着韋承慶投來的友好眼神,心裡不禁想笑,韋侍郎表面上是在確認,實則更像是某種試探。

“啊……”韋承慶一臉懵然的樣子,接着道:“自然,自然,本宮說了,就按韋卿說的辦就是,昭義鎮……實在是太荒唐了。”

這一下子,有人莞爾起來。

韋承慶說的是昭信鎮,可是李重俊居然說成了昭義鎮,這昭義鎮早就被秦少游佔了,荒唐固然荒唐,可是一個是在河北,一個卻是在江南,這……八竿子打不着啊。

可見……這位太子殿下似乎對於聽政的事,不太關心。

韋承慶朝着李重俊意味深長的笑了笑,他並不打算指出李重俊的錯誤,正待要說什麼,這時,卻有宦官急匆匆的進來:“病重……上皇病重……”

宣政殿裡頓時譁然,有人歡喜有人憂。

韋承慶的臉色平靜,他掐了掐指頭,武則天行將就木的日子,也差不多就要到了。

這一切……自然都是演算好了的,他不禁側目看了四周的人一眼,有人震驚,有人憂心忡忡,也有人掩飾不住露出一絲喜色。

至於李重俊,自然是大驚失色,忙不迭的道:“什麼……快,去紫微宮……”

他隨着宦官,已經匆匆去了。

而這宣政殿,卻是死一般的沉寂,所有人都沒有擅自離開,都在這等候着消息,韋承慶也已悄然的坐在了角落裡,開始顯得很不起眼。

幾乎所有人,都在控制自己的情緒,心裡高興的人,早已將自己的喜色掩飾,而痛心疾首的人,也不敢表露的過於出格。

殿中很安靜,安靜的落針可聞,只有偶爾,會傳出幾聲憋不住的咳嗽。

候了良久,有人站起來,道:“殿下還未來,也沒有人來傳達消息,依着我看。只怕不妙了。”

沒有人回答他,韋承慶更是坐在一旁,懶得理會。

接着有人開始交頭接耳起來,這些人都是老臣。大多經歷過許多次類似的事,所以都可謂是經驗老道,單憑太子前去探視的時間長短,有沒有人來傳報最新的進展,這些細小的細節裡。都可以看出許多事來。

再等了小半時辰,依舊還是一丁點音訊都沒有,這就更加坐實了猜測。

有人不禁看向在座的幾個韋家重臣,見他們都是一臉平靜,心裡不由疑惑起來。

若是上皇有什麼三長兩短,這韋家人的嫌疑可是不小啊。

正說着,外頭終於傳來了急促的腳步,過不多時,便見太子李重俊匆匆而來,他失魂落魄。一臉悲慟的樣子,待走進了宣政殿,所有人都不禁站起來,紛紛要行禮,他只是疲憊的擺擺手,接着有氣無力道:“上皇的傷寒加重,如今……命不久矣,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了……”

所有人支着耳朵,表情卻都是各異。

因爲大家都留心到了太子的那傷寒二字,這幾乎等同於。太子殿下認定的是,上皇若是有什麼三長兩短,則極有可能是病故,既然是病故。那麼自然而然,也就不是韋家人做的手腳了。

若是如此……

那些本想要跳出來質疑的人不禁沉默了,太子都這樣說了,還能說什麼?既然是病故,難道還能指鹿爲馬不成?

況且……假若當真不是病故,這時候出來質疑。韋家人絕不會善罷甘休,同時還得罪了太子,等於是質疑了太子的話,這等於是兩面不討好了。

韋承慶站出來:“殿下,消息確切嗎?”

李重俊道:“太醫的診治,絕不會錯,劉太醫說了,也就這幾日……哎……來人,速速急報上林苑吧,向父皇和母后奏報,請他們速速回宮,主持大局。陵寢之事,也不可大意,不過現在,卻有一個麻煩,上皇的陵寢,當初是在洛陽興建,如今既已經遷都來了長安,到底最後葬在東都還是西都,卻還要好生商榷,如今……事情是急了一些,正因爲急,卻絕不能出任何的亂子,本宮……心亂如麻,怕是沒這個心思了,諸公留心吧。”

他說罷,一臉頹唐的樣子,坐在一邊。

衆人看着他,

各懷着心事。

顯然……現在就該準備料理後事了,話說到這個份上,那麼上皇只怕當真是沒幾日活了,突然生出這麼個變故,實在讓人意想不到,其實又何止是‘太子’心亂如麻,在座許多人,只怕都要開始爲自己重新謀劃了。

………………………………………………………………

天家狩獵,自然不可能學那獵戶一般,當真的騎馬負弓去林苑中尋山上的野獸。

這裡有專門的別宮,其實除了數萬禁軍四處捕殺一些野獸之外,天子和皇后,大多數都在這別宮之中。

李顯愛博戲,因而隨駕的大臣自然要奉陪,李顯在這裡,顯得心曠神怡,覺得這兒比宮中還自在一些,因而玩的也是頗爲開心,韋氏索性也放下了政務,成日陪在李顯身邊,看他博戲。

李顯贏多輸少,不過贏來的彩頭,大多又賞賜了回去,

因而幾個近臣,也樂於輸更多給李顯。

當快馬急報傳來的時候,這兒倒還算是熱鬧,當有女官入殿,急匆匆的道:“陛下,娘娘,上皇病重,太子有急奏,請陛下與娘娘速回。”

李顯愣了一下,幾個近臣也是嚇了一跳,他們曉得輕重,忙是收斂起笑容,而後乖乖的退到了一邊去。

李顯在短暫的失神之後,顯得有了些慌亂。

母皇病重……

他當然知道,若只是尋常的病重,是絕不可能如此心急火燎的請他回去的,太子還算穩重,不是一個不曉得輕重的人,更不敢輕易打攪了自己的興致。

唯一的可能,就是母皇命不久矣了。

李顯心情複雜無比,對於那個母皇。固然有骨肉之親,可是其他的記憶,怕也只剩下了恐懼,他心亂如麻。只好失措的看向韋后。

韋氏倒是鎮定的多。

在這裡,她一直都在等長安的消息,現在消息確實的傳來,總算讓她鬆了口氣。

她畢竟不太信得過李重俊,她甚至早就在想。若是這事兒李重俊辦不成,她還得另想其他的主意。

可是萬萬想不到,事情還是成了。

這讓韋氏心情也複雜,那個她恨之入骨的女人,終究還是要壽終正寢了嗎?她甚至有些懷疑,這一切不過是幻覺,可是隨即當李顯不安的看向自己的時候,韋氏便冷靜下來。

她幾乎毫不猶豫的道:“陛下,上皇乃是陛下生母,生母病危。爲人子者,豈可在外遊樂,陛下理應立即擺駕,回到宮中去探視上皇,同時隨侍於上皇病榻之下,好生照料,上皇非常人也,陛下除了要盡孝,還應當延請僧人入宮,在明堂爲上皇祈福。若是真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還應當頒佈詔書,大赦天下,爲上皇增加功德。但願……上皇自有天佑,能夠轉危爲安。”

李顯打了個冷戰,而後站起來:“對,對,皇后說的對,理應……理應立即回宮。不能待在這兒了,還有……一切都遵照皇后的意思來辦吧,來……來……速去做準備,明日見早,就回宮中去。”

“陛下。”韋氏卻是打斷李顯,一字一句道:“等到明日,就怕已經遲了,陛下理應輕車從簡,現在就出發,本宮隨陛下一道出發。”

“好,好吧,那……就這麼辦。”李顯幾乎對韋氏言聽計從。

………………………………………………………

長安城裡已經開始熱鬧起來,無數的消息已經滿天飛,到處傳報消息的快馬來來往往,在一處不起眼的別院裡,上官辰推開窗,看着外頭熙熙攘攘的街道。

他抿了抿嘴,目光收回來,在他的身後,數十個人已經束手而立。

“看來……上皇只怕要有不測了。”上官辰皺了皺眉。

宮裡的消息已經傳出來了。

上官辰料不到事情發展的這樣的快。

據說一衆的宗室已經入了宮,兩個皇子都陪侍在武則天的身旁,至於那些大臣,雖然不能前去陪侍,想必這個時候,也都憂心如焚的在等待最後確認的消息吧。

“多事之秋,還真是多事之秋啊。”上官辰嘆了口氣,假若武則天當真有什麼不測,很明顯,魏王殿下就會陷入極爲被動的局面。

單憑一個二皇子,顯然是不足夠的,現在的問題就在於,韋后既然動了手,而且在動手之前,選擇了出宮狩獵,這就意味着,她有百分百的把握,即便武則天駕崩,也不怕會出現什麼卵子,而這……纔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爲什麼不擔心出亂子呢?除非,有人袒護她,袒護她的人,想必就是太子殿下吧。”上官辰不禁冷笑。

太子殿下,徹底倒向了韋后,雖然事前,也有一些徵兆,事實上,那位太子殿下的行蹤,朱樓一直都在打探,很多跡象都可以表明,太子李重俊,可能現在成了韋后的人。

只不過……上官辰還是沒有料到,李重俊的投名狀,居然就是上皇,這……實在讓人大開眼界。

而現在,事情一下子扭轉,整個長安已經震動,太子殿下公然聲稱,上皇乃是病死,這等同於是板上釘釘,一下子,安穩住了人心。

如此一來………朱樓該採取什麼行動呢?

回頭看了一眼那些束手待命的部衆,上官辰突然感覺到,自己的干係有些重大,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到魏王殿下的成敗。

深吸了一口氣,他猛地想到了自己的姐姐,於是又幽幽嘆口氣,於是他淡淡道:“繼續打探消息,任何一點蛛絲馬跡,都不可要放過,所有的探子,全部放出去,所有和我們有關係的人,也要從他們口中掏出點消息出來,從現在開始,任何一丁點的消息,哪怕是宮中的一個宦官有什麼異樣,都要立即報上來,想盡辦法,讓我們的人接近紫微宮,那兒固然防禁森嚴,可是現在亂糟糟的,可以嘗試去聯絡上官待詔,未來的二十四個時辰,誰也不許歇息,包括是我,也是如此。”

……………………

大章送到。

第355章 人心第559章 性命攸關第103章 幹掉周興第148章 面首第623章 愚不可及第605章 驚天密謀第406章 凱子是嗎第470章 節度使第626章 誰家天下第97章 張良計第262章 瘋了第72章 爲人師表第128章 一本萬利第463章 神兵第355章 人心第98章 喜歡男人第403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第50章 官路亨通第327章 遍地黃金第380章 死無葬身之地第392章 盡心用命第628章 大勢已去第584章 人言可畏第607章 其心可誅第207章 雖遠必誅第372章 大勢已成第31章 春光明媚第75章 博士打人了第148章 面首第472章 昭昭天命第131章 大周朝的女人第320章 盛名之下第268章 業報第407章 反目成仇第458章 春暖鴨先知第625章 一戰定乾坤第153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第563章 控制第567章 糊塗天子第256章 攤牌第155章 精兵第69章 抓壯丁第465章 優中選優第586章 大動干戈第292章 我來了第109章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第381章 訛上你了第205章 發跡第627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6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470章 節度使第84章 人頭落地第204章 新君第282章 霹靂手段第123章 男兒志在四方第266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73章 殺雞儆猴第81章 大局已定第384章 可怕的力量第603章 共治天下第365章 仗義執言第37章 走馬上任第617章 決勝第54章 名利、名利第25章 造孽第615章 討韋第218章 真龍天子第275章 要做天子第56章 將進酒第649章 希望第435章 走狗烹第16章 百善孝爲先第281章 封侯非我意第462章 封侯第641章 征服第502章 生死第641章 征服第317章 強強聯手第332章 反戈一擊第405章 這是戰爭第314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430章 人證物證第483章 虎狼第205章 拼命第357章 關鍵之處第297章 勝者爲王第251章 破城第10章 出大事了第39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56章 將進酒第611章 千萬恨第274章 心術第94章 升官進爵第191章 殺手鐗第62章 紅燒知了,我喜歡吃第214章 十全十美第267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574章 上下尊卑第246章 深挖洞,廣積糧第428章 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