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燙手山芋

武三思死了。

洛陽城裡所有人都是大氣不敢出,許多人開始變得不安起來。

武三思可謂是死有餘辜,煽動民變,這種大罪,一旦證據確鑿,即便有韋后袒護,只怕也難以翻身。

只是最可怕的卻是,武三思就這麼在洛陽,卻已被殺了,身首異處。

不只是如此,整個洛陽城人心惶惶,因爲神策軍已經抄了武家在洛陽的宅邸,無數的錢糧和財貨都被搜了出來,觸目驚心。

抄家滅門!

眼下神策軍還到處在拿捕煽動民變的餘黨,一下子拿住了六十多人,他們的處境,可想而知。

洛陽城中有不少人與武三思關係曖昧之人,現在都變得朝不保夕起來,他們不安的在等候着什麼,最終還是耐不住性子,畢竟,武三思都好像切菜一樣的砍了腦袋,自己有幾個腦袋夠砍得,坐以待斃,不如想辦法去疏通和轉圜,轉眼之間,形勢大變,下榻在洛陽河南府的秦少游,一下子變得炙手可熱起來,前來拜會的官吏如過江之鯽。

委派去各縣緝拿‘餘黨’的神策府刑房人員,在地方上也成了炙手可熱的對象,幾乎人剛剛抵達縣治,便有無數人登門造訪,交友的,談心的,悔過的,當然,更多的人總是不忘臨末的時候,踩上武三思一萬腳,牆倒衆人推,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有了他們的配合,這武三思的罪證也就越來越翔實起來。

神策府判官狄仁傑整理了所有的案情,此時這位在神策府中地位超然的人物,如今聲譽更是如日中天,他卻依舊淡漠,每日委身在案牘之後,權衡着此案的每一個細節。

武三思,只是首惡。首惡背後,肯定有許多餘黨,只是到底如何認定。就需要狄仁傑的認真勁了。

在幾日之後,狄仁傑的一份奏疏,終於送到了長安。

韋弘敏在中書省看到了狄仁傑的奏疏,第一個反應。就是倒抽了個口涼氣。

隨即,數個宰輔齊聚一堂,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面面相覷。

韋弘敏當然是很惱火。這事兒,實在太大了,秦少游好大的膽子,武三思都敢殺,這個傢伙,真是瘋了。

可是……

韋弘敏必須徵求一下其他人的意思。

如今相比於武則天時期的三省,此時的中樞之中,顯然早已換上來了許多的面孔。

唯獨不換的,就是楊再思。

楊再思歷經了數朝,卻一直都是不倒翁般地存在。蓋因爲這位仁兄在崔詧主事的時候,他便討好崔詧,等到韋弘敏主事時,他又對韋家多有一些討好。

固然這樣的人,永遠不可能與人交心,無論是崔詧還是韋弘敏,從沒有將他當做自己的心腹,可是這樣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總能做到自己無關緊要,一個無關緊要的人,顯然是沒有人願意得罪的。況且人家有這個資歷在,又妨礙不到自己什麼,當然沒有打擊的必要。

楊再思的地位,在這個時候也漸漸水漲船高起來。三省之中的宰輔,大多都是新面孔,唯獨他這個老資格,於是乎,即便是韋弘敏,也對他更加敬重一些。

至於其他的宰輔。除了幾個陪榜的新晉之外,便是韋安石了。韋安石也是韋家的人,是以門下省侍郎之職加同中書省臺平章事忝居宰相,如今的三省,顯然成了韋家的三省。

韋安石和韋弘敏不同,在韋家的地位之中,韋安石反而與韋后更親一些,韋弘敏反而只是遠親,韋安石最是氣惱,禁不住大發牢騷:“秦少游殺武三思,這是大罪,朝廷不可不察,否則威信蕩然無存,我觀這秦少游,只怕所圖不小,朝廷現在如此,是養虎爲患,這個後患一日不除,遲早要反受其害。”

他的態度是最堅決的,不剷除神策府,他心裡憤恨難平,這一次正好藉着武三思的理由,索性來個斬草除根。

於是有人笑了,笑的人乃是裴談,裴談在三省之中地位並不高,是以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名義在三省中任職,不過在三省之中,作爲碩果僅存的關東人,他的地位也不容小覷,裴談出自關東裴家,當然不肯任韋家的人胡言亂語,他想了想,淡淡道:“安石公,這是什麼話,殺武三思的,乃是狄仁傑而非秦少游,怎麼反而,秦少游反而有罪了?”

韋安石冷笑:“雖是狄仁傑,實則卻是秦少游。”

裴談笑了,道:“是嗎,安石公的意思是不是,狄仁傑爲虎作倀,反而成了秦少游的門下走狗?”

韋安石的理論基礎,顯然就是如裴談所說的那樣,是秦少游的走狗方纔成立,可是話說回來,這天下,誰敢說狄仁傑會是秦少游的走狗?想當初的時候,武后這麼大的勢力,多少人爲了爭取李氏爲太子,最後都被武則天殺戮,以至於朝中上下,談李色變,知道這是武則天的逆鱗,而那時候的狄仁傑,卻是挺身而出,一再勸諫,冒着武則天殺頭的危險,也非要武則天立李氏爲太子不可,一個敢於頂撞武則天的人,一個天下人人敬仰的人,一個素來以忠直而聞名的人,你韋安石說他是秦少游的門下走狗,這天下人,肯服氣嗎?你非要說殺武三思的人是秦少游,那麼就必須得證明狄仁傑人品低賤,而想要質疑狄仁傑的品行,哈……這隻怕比登天還難。

韋安石一時無言,只好怒道:“狄仁傑如今是神策府的判官。”

裴談道:“神策府已經開府,有權任命屬官,這判官的任命,也是恰如其分,並沒有什麼詬病之處,狄仁傑如今雖是神策府的屬官,可也是朝廷命官。安石公地意思莫不是狄仁傑堂堂宰輔,辭去了自己的官職,否則跑去神策府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判官,是爲了攀附權貴嗎?”

許多人不禁啞然失笑起來。

狄仁傑會攀附權貴?

這是笑話,這天底下,誰都可以說攀附權貴,唯獨狄仁傑不可能,狄仁傑的尚書左丞,位極人臣,可是這個官職,卻是他主動請辭的,他本來就有的是權位,卻因爲不肯修萬象神宮,索性辭去,怎麼可能爲了做一個小小判官,而對秦少游俯首帖耳,言聽計從?

裴談說到這裡的時候,心裡也是想笑,對這秦少游的手段真是佩服極了,能忽悠到狄仁傑,武三思這不是白死了嗎?

韋安石只剩下吹鬍子瞪眼的份了,因爲他發現,除了韋弘敏和楊再思之下,其餘人聽到裴談的話之後,都不禁莞爾,顯然是把自己當話當做笑話來看。自己發了一通脾氣,反而是自取其辱。

他心裡暗恨,正待要發作,韋弘敏卻看出來了自己這個族兄弟只怕是在道理上難以站住腳的,他見許多人都一副忌諱莫深的樣子,唯獨楊再思一臉沉默,似乎態度與衆不同,就不禁道:“楊公,你怎麼說?”

“啊……”楊再思方纔眼眸眯着,似是在打盹,這時候聽到韋弘敏叫他,讓他不禁先驚訝的啊了一聲,於是衆人又莞爾,這位楊公……莫不是方纔睡着了?

楊再思的這個‘表演’,讓韋弘敏又好氣又好笑,他心知楊再思在藏拙,這老賊每日都一副懶洋洋的樣子,什麼事都是模棱兩可,從不得罪人,這一聲啊……表面上是老匹夫的樣子,一副壓根就沒把這場爭議當一回事,年紀老邁,身子吃不消了,可是讓你請辭致仕,你卻從沒有這樣的念頭,老匹夫蹲着茅坑不拉屎,實在有些討厭。

可是討厭歸討厭,韋弘敏還是笑笑:“楊公,洛陽的事,楊公怎麼看?”

“哦。”楊再思捋須,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似乎成竹在胸:“人,是狄仁傑殺的,按理來說,狄仁傑確實壞了規矩,可是呢,武三思煽動民變,證據確鑿,這是板上釘釘的事,狄仁傑有罪,罪在擅作主動,就算是一時情急,也不必如此嘛,所以以老夫看,倘若朝廷要追究,少不得要狠狠懲治狄仁傑擅作主張之罪,大體,就是如此了。”

“……”

韋弘敏和韋安石都不禁傻眼。

這老匹夫心眼還真不少,看上去是站在韋家這邊說話,實則卻又是把燙手山芋給丟了回來。

誰要懲治狄仁傑,韋家要整的是秦少游,好嘛,你把矛頭都指着狄仁傑倒也罷了,還說朝廷要懲治狄仁傑,這……不是笑話嗎?

狄仁傑這件事,在百官之中,幾乎無人敢詬病。爲何,因爲此事已經震驚了天下,而且從輿情上來看,許多人都是拍手叫好,這天下的好事者,總是喜歡剛正不阿的官員懲治權貴的,現在狄仁傑就是這樣的‘大英雄’。

………………………………

第357章 關鍵之處第300章 禪讓第361章 強者爲王第489章 天賜良機第353章 黎明將至第273章 長樂第253章 勤王第232章 皇孫又如何第211章 心驚膽跳第108章 高擡貴手第99章 迎駕第414章 雙喜臨門第407章 反目成仇第380章 死無葬身之地第196章 你死我活第429章 無所遁形第204章 新君第157章 殺人之心第464章 諸葛弩第285章 真義士也第288章 公主下嫁第222章 天崩地裂第277章 鯉魚躍龍門第270章 神兵第405章 這是戰爭第246章 深挖洞,廣積糧第427章 天地不容第427章 天地不容第431章 確鑿第54章 名利、名利第271章 富甲天下第570章 我要揭發第120章 厚賜第11章 擊鼓鳴冤第72章 爲人師表第387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46章 老虎發威第104章 愛民如子第132章 慷慨赴死第474章 江山色變第228章 御狀第277章 鯉魚躍龍門第130章 國本動搖第64章 陛下的厚望第353章 黎明將至第156章 殺氣第27章 入宮覲見第316章 不敗之地第235章 光明正大的財源滾滾第5章 悟了第260章 大恩大德第107章 驚天動地第577章 大亂第455章 試看天地翻轉第425章 草芥第86章 人爲螻蟻第266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473章 十萬火急第21章 天子親臨第120章 厚賜第467章 悔不當初第20章 恭迎聖駕第632章 疾風知勁草第125章 大周的RM幣戰士第283章 換儲第261章 一敗塗地第280章 位極人臣第465章 優中選優第40章 殺手鐗第501章 決戰第170章 萬死之人,可不止一個第83章 殺一儆百第146章 非卿莫屬第106章 萬劫不復第650章 凌雲壯志第414章 雙喜臨門第283章 換儲第334章 京兆震動第276章 宮變第353章 黎明將至第475章 動真格的第142章 人中龍鳳第233章 要命的國書第207章 刀架在脖子上第321章 政由婦人出第242章 天下名士第410章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第342章 操傢伙第435章 走狗烹第563章 控制第333章 一於奉陪第458章 春暖鴨先知第623章 愚不可及第265章 大功告成第428章 死定了第393章 大展宏第49章 送佛送到西第167章 殺第258章 誅殺第324章 千載難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