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一節 年關的兄弟(8)

“送哪去?”

李世民心中隱約可能是猜到了,但是呢,卻不能肯定,過去的皇子幾乎都是在皇宮裡完成了教育的,所以說,那些人的學問高倒是沒問題,但是呢,老師的學問高只能說明這些人會學習,可是學問高的人不代表就一定會有教授別人的能力,也不會有其他方面的本事,比如說如何真正地知道皇子需要什麼。

“鬆洲。”

李泰的話一落,李愔倒是沒什麼,而楊妃卻是直接眼淚就下來了,給李世民磕頭道,“陛下,不可啊,不可聽越王殿下的話,音兒還小,他怎麼可以離開妾身的身邊呢。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其他的人都不說話,只有陰妃娘娘將自己的兒子李祐藏了起來,擔心也被拉出去,雖然這小子也不是個什麼好東西。

“爲何?難道我大唐長安,堂堂的國都沒有人可以教授他們了?孔穎達大學生,于志寧太子左庶子,張玄素少詹事兼右庶子難道都不行了嗎?”

李世民每說一個人名,李泰的臉皮就顫抖了一下,因爲這幾個人曾經在鬆洲的時候也聊過,李綱針對幾人都給過評語,孔穎達呢,他是博學,而且做人也不錯,可是他沒有將自己當成孔穎達,而是將他自己當成了孔子本人了,而他其實不是孔子啊,而剩下的兩個一個有才,另外一個則是真的勤儉,可是他將李承乾當成兒子來管了,你想啊,李承乾有的時候連李世民的話都不想聽,能希望聽你的嗎?

“父皇,您說的這些的確都是人才,不過呢,算了,兒臣不說了。”李泰還是不太好意思說出來,因爲覺得會丟人現眼啊,現在的國子監這三位都是大拿啊,自己要是說了不好的話,以後可怎麼辦啊?

“你不說什麼意思,朕讓你說。”李世民卻最討厭別人吞吞吐吐的,所以看着李泰的樣子就忍不住反駁道,“難道他們的學問不夠嗎?”

“父皇,既然您讓我說,我就說吧,不過這些話不都是我一人的,他們的學問的確是夠了。但是呢,他們似乎沒有打算將自己的學問交給太子哥哥的想法。”李泰的話讓李世民愣了一下道,“什麼意思,難道他們教書不用心嗎?”

這個是不可能的,自古皇帝家的買賣都是最好做的,怎麼可能啊,而且這三人幾乎都是當初秦王府的人,怎麼會不用心呢。

“他們教書還真的不用心。”李泰的這句話要是傳出去的話,肯定會被罵死的,可是他就是如此的任性,因爲如果李世民真的覺得他是個有用之人的話,自己就麻煩了,倒黴催的,各種亂七八糟的事就撲過來了。

“什麼地方不用心?”李世民不解地問道,然後端起茶水喝了一口,他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而其他的人都坐下來了,只有李泰站在那裡,他頓時覺得自己廢話真多。

“父皇是希望他們將自己的學識和經歷告訴太子哥哥,讓太子哥哥以後可以走的更順暢一些是不是?”李泰看了一眼李麗質,讓她給自己弄一杯果汁,李麗質點了點頭人,讓人去拿了。

“沒錯,難道他們這些東西不足以讓太子學習嗎?”李世民反問道。

“啓稟父皇,如果單純論知識的話,兒臣認爲他們完全可以來教授太子哥哥,那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可是這個爲人處世的話,兒臣認爲他們還是不行的。”李泰說到這裡,不等李世民問,就接着說道,“但是呢,他們卻覺得自己的爲人處世很好,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不用心了。”

李世民被他繞的有點頭暈,就不耐煩地說道,“你說清楚。”

“他們的學識很高,那麼教授太子哥哥自然是沒有問題,那麼他們就應該老老實實地將自己的學識交出去,然後報告給父皇說太子哥哥學習的情況,到底是學會了還是沒有學會了,就可以了。可是他們卻還要插手太子哥哥的日常行爲,兒臣認爲這個就有點不合適了,這個也屬於不務正業。”李泰的話,在過去沒有市場,因爲老師不都是如此的嘛。

“他們如何不務正業了?”李世民還是覺得很奇怪,自己沒看出來啊。

“父皇之所以用他們教育太子哥哥,是因爲他們的學識很高,這一點是沒錯的,可是卻讓他們教育太子哥哥的爲人處世,這一點就不妥了,也是父皇的失誤所在,如果現在不糾正的話,以後恐怕會出大事的。”李泰最後幾句話來自葉檀,所以他就說出來了。

“哦?朕的失誤,在何處?”李世民還是不明白,可是幾個孩子手裡已經有了蛋糕了,所以也就不鬧了,毫無興趣地聽着李泰的話,聽不懂啊,還是手裡的蛋糕好吃。

李泰卻覺得和李世民說話真的好累啊,這樣的父皇怎麼會是個英明神武的人呢,真的很奇怪啊。倒是長孫皇后似乎想到了什麼,心中滿意地看了李泰一眼,這小子,做的不錯。

“父皇是用了他們學識,是因爲他們的學識很高,這一點是沒錯的吧?”李泰卻開始繞彎子了,這就是聰明人的臭毛病,喜歡彎彎繞。

“沒錯。”李世民卻似乎不着急,直接回答道。

“可是他們卻告訴太子如何的爲人處世,這一點就很可笑了。”

李泰這次倒是沒有讓李世民猜,而是說道,“如果說只是朝廷的禮儀,兒臣認爲他們肯定會做的很好,因爲他們都是學習過的,可是爲人處世,他們卻是不行的,如果父皇不信的話,可以查一下他們的人緣,兒臣相信定然會給父皇一個滿意的交代的,他們的人緣可不怎麼地,在朝中說是孤家寡人都不爲過,而且和同僚的關係也不怎麼地,要麼就是嘴巴臭,要麼就是爲人刻薄摳門,這樣的人自己的人際關係都處理的一塌糊塗,卻還要告訴其他的人如何才能和人處理好關係,如何才能做到一個好太子是應該怎麼樣的,父皇,這樣的人的處理辦法,您相信嗎?他們能夠告訴太子哥哥如何才能在以後的朝政當中處理好各個臣子之間的關係嗎?如果說可以做到的話,他們爲什麼自己不做到,如果說做不到的話,那麼他們這樣的人如何去告訴太子哥哥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這豈不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了嗎?”

李泰的話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說,既然你想讓那些人教育太子,可是至少這些人自己的這方面也應該做的不錯吧,他們做的那些事到底如何不知道,可是呢,他們的爲人處世卻是真的不怎麼滴啊。

李世民一下子就安靜了很多,他不知道想到了什麼,然後過了一會,纔將手裡的茶碗放下,站起來看了一眼李泰,道,“擺駕御書房。”

然後外面的內侍就大聲地喊道,“擺駕御書房。”

而這裡的之前的那種熱鬧的氣氛也沒有了,都各自離開了。

李泰百無聊賴地陪着長孫皇后聊了一會之後,就跟着李麗質回到了她的宮殿裡,自己的宮殿好久沒回去了,暫時不想走。

李世民一路回到了御書房,然後坐在那裡看着手裡的奏摺,卻怎麼也看不進去,腦子裡總是閃過李泰的話。

是啊,自己想讓他們教育好太子的一切,可是他們自己做到了嗎?

這個呢,其實也就是現代的所謂的高分低能,很多人學習很厲害,可是呢,做事做人都很一般。而所謂的一白遮百醜就是這麼一個道理,似乎學習好的人,一切都是好的,可是這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歷史上有一些天才做到了,可是李承乾不是天才,很多其他的人也不是天才,而且天才真正能夠成才往往和教育的關係不大,而和自己學習的能力有關係。

李世民放下手裡的奏本,然後從一堆奏摺裡拿出一個,是孔穎達給自己上奏的,內容呢,肯定是很華麗的,將自己的才能表現的無懈可擊,然後才說李承乾在秋天的時候竟然種植了一些綠竹,按理說應該是春天種植的,可是他卻在秋天的時候塞進了自己的暖棚裡,然後就從這幾棵竹子開始說起,反正就是以小見大吧,將商紂王剛開始的時候用象牙筷子開始說起,然後就是換了精美的器皿和華麗的衣服,最後竟然可以扯到了亡國這樣的事情上,要是過去的話,他看到的話肯定會訓斥李承乾,可是此時再看看,在聯想到自己修建園子的時候被人訓斥的,就會發現這個東西是無稽之談。

爲什麼說是無稽之談呢,但凡是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商紂王本人根本就不暴虐,他之所以失敗是因爲自己的臣子周文王等人的反叛,而他當時啓用的人很多都是奴隸和女人,而不是當時的貴族,這一點和楊廣有點類似,楊廣之所以想要用所謂的科舉制度,目的就是爲了能夠掐斷或者部分掐斷那些門閥對於朝廷的掌控,可是實際上,也因爲如此,讓各個門閥開始亂起來了,而這裡面最後得勝的人是誰,不是其他的人,而是李世民,你想啊,當時李家用了七天的時間就將太原哪裡平定了,你如果說這裡面沒有準備,而是匆忙出兵的話,誰信啊?

而當時商紂王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他當時的主力軍隊都在西面開疆拓土,於是被一羣亂臣賊子給攻擊了,而那個時候,自己手底下的人要麼就是奴隸,要麼就是一羣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力的普通百姓,你指望他們和早就有準備的周武王他們對鬥,你覺得勝算如何?

很多事,站在不同的層面上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因爲如此,很多事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不一樣的。

今日,李泰的話很簡單,但是呢,當你細細分析的時候,就會發現,李泰說出了一個道理,太子殿下做事很好,學習很好,有點個人的喜好有什麼問題,難道說,一個人就不能有自己的喜好嗎?都說皇帝不應該有自己的喜好,否則的話,容易被人所趁,可是呢,李世民自己都覺得這句話是扯犢子,他做事不錯,但是呢,在其他方面的作風,說真的,不可言喻,反正在處理家庭方面,他是失敗的,在治理國家方面很好,女色,享樂方面,他再過一些年之後,就可以排上前幾了,因爲大唐的奢華和大氣是任何一個朝代不可比擬的,而這樣的奢侈來自什麼地方,就來自於宮中。

有那麼一句話說的不錯,一個朝代的風氣,根基在庶民,而魂魄在廟堂。

李世民將那封奏摺放在桌子上,在沉思,雖然他還沒辦法將自己的想法直接給扭轉了,可是卻已經給了自己一條看似狹窄卻已經通天的好路了。

不知不覺,天色慢慢地陰沉下來了,這就是冬天的情況,白日的時候陽光四射,讓人感覺到溫暖,可是晚上的時候,卻一下子就不見了陽光,只有剩下的冷冷的寒氣了。

“來人。”

李世民這是難得的一次時間發呆,沒有做其他的事,所以當他醒悟過來的時候,卻覺得自己耽誤了不少事。

“陛下。”門口出現了一個一身黑衣的人,這人應該是百騎司的供奉之一,屬於除了李世民誰的想法都不會理會的人,當然,也不會給李世民下跪,他們都是李世民的影子,可憐的直接。

“今晚太子在何處?”李世民問道。

“啓稟陛下,今晚是越王殿下回來的日子,所以太子殿下就邀請了越王殿下,蜀王殿下,長樂公主,還有幾個東宮的人,一起給越王殿下慶祝。”

“蜀王也去了?”李世民覺得有點意思,今日可是李泰和楊妃鬧變扭,而這個問題就出現在樑王的頭上,而樑王李愔是李恪的親弟弟,父親和母親都是一人,怎麼會如此的不在乎呢。

“是的,陛下,聽說蜀王聽到越王殿下欺負了樑王殿下,所以打算找他算賬。”供奉說這句話的時候,竟然有點小小的開心的樣子。

“如何算賬?”

李世民好奇地問道,“難道是打他?”

“不,打算不給越王殿下肉吃。”

“啊?”李世民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這幫孩子,就會胡鬧,今晚可以給他們一點空間。”

“諾。”

第一百節 不講理的佔有(1)第一百一十二節 小事也轟動第一百八十一節 佛不是道(8)第二十三節 肅州世家心聲(6)第二百六十八節 第一課:當官爲什麼要貪?第六十四節 敲詐勒索第一百九十四節 太原家族(45)第二十五節都是生意,處處都是商機第二十節 肅州世家心聲(3)第二百九十六節 惹是生非第二百九十九節 黃沙鎮的春天(3)第五節改善伙食第二百二十四節 太原家族(75)第一百七十九節 虛情假意第二百六十二節 李世民的龍威(2)第三十四節 來訪(3)第八十九節沿途見聞第六十七節 好奇魏徵與自由主義者侯君集第一百零二節 不講理的佔有(3)第一百九十六節 太原家族(47)第七十四節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第二百六十二節 李世民的龍威(2)第十八節 肅州世家心聲(1)第四十一節論道德與吃飯第三十一十七節 行船洞庭湖第四百零三九節 年關總結(4)第九十九節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一百七十六節 太原家族(27)第二十二節 肅州世家心聲(5)第二十七節 楊廣不聰明第三百二十九節 事情都是有緣由的(3)第一百二十五節 你裝什麼裝?第二百九十一節 吐谷渾的來回(41)第一百九十九節 太原家族(50)第三百零零一節 野馬部落的考驗(1)第一百四十九節 熱火朝天的工地第四百四十二節 年關總結(7)第一百十七節 不講理的佔有(18)第二百二十五節 太原家族(76)第一百八十三節 緊緊靠近第二百四十五節 監獄幾日遊(3)第二百五十七節 就是要打臉(1)第十三節 童言無忌有心第二十四節 肅州世家心聲(7)第一百二十一節 不講理的佔有(22)第二百零二節 太原家族(53)第三十二十五節 人性惡與善第一百零三節 葉氏學堂第三百零零六節 水脈與女兒(1)第二百一零節 太原家族(61)第二百八十五節 人性的冷暖(3)第八十一節禮物(3)第二百四十一節 太原家族(92)第三十四十九節 他如第七十節 鏡鐵山(26)第一百十零節 不講理的佔有(11)第二百一十五節 家族不長臉第二百七十一節 詭異的開局(3)第一百六十三節 太原家族(14)第三百十四節 青雀之怒(8)第一百二十二節 不講理的佔有(23)第五十四節爭吵第一百零五節 震撼的鬆洲城第十二節奇怪的合作方式第六十四節栽贓第二百八十一節 救人和殺人的區別第四十四節 無亂紛爭第十八節 破屋也好第二百八十五節 猜忌與搜捕第九十節禮物(12)第一百四十五節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第一百四十一節 一鍋端(2)第二百七十四節 一劍知秋第二百八十四節 初露端倪第二十九節 那個時刻相遇第二百三十七節 太原家族(88)第五節改善伙食第一百八十六節 不講道理(2)第三百二十九節 事情都是有緣由的(3)第二百二十三節 過把癮就死?(1)第一百節 熱鬧的市場第二百六十節 破案(6)第三十二十節 人心從來就沒有古過第1305章 葉氏家族(22)第六十七節 好奇魏徵與自由主義者侯君集第七十節 鏡鐵山(26)第八十七節 青雀的苦悶和快樂第五十三節 嘴賤的李元昌(2)第三百九十二節 糊塗縣令(5)第二百零六節 無恥無畏=作死(4)第二百零三節 太原家族(54)第四百零二三節 熱火朝天(5)第一百二十七節 實話不好實說第三十五節 欺騙與你想多了第三百三十四節 葉氏家族(14)第六十七節 好奇魏徵與自由主義者侯君集第五十七節 抄底李元昌(1)第一百六十七節 冤有頭,債有主,你有頭第三百四十四節 衆籌建光明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