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誰與共除夕?(一)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殺只鴨;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兒,貼門旗兒。

無論是後世的二十一世紀還是現在的大唐,但凡華人無一不是過年的時候忙碌的厲害,幾乎臘月一到就開始做準備。貧農家要爲孩子準備新衣,置辦年貨。富人家在準備置辦年貨的同時,也要準備給小輩們壓歲錢。朝廷的胥吏們,更比普通人家要多出一項‘工作’,除了給親朋長輩拜年的同時亦要忙着等下屬來拜年、也要忙着自己去給上司拜年。

反正雜七雜八的事兒不可能少的了,當然不能像孩子們那樣,只等過年先生放他們的假,然後回家穿新衣領壓歲錢再吃上一頓豐盛的飯菜,然後就可以盡情的圍着炭爐前燃爆竹,偷上一盞屠蘇酒嬉鬧。

無論多麼繁忙,幾乎遠離他鄉的親人都會在除夕夜前趕來吃上團圓飯。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無論貧富,在這一年的最後關頭,團圓桌上總是熱鬧的。而有了熱鬧,才平添了喜慶。所以少有人不喜歡過年的,哪怕是一年來並不順心的人過年也不會愁眉苦臉。一來是被旁邊的人感染的,二來也是不想將苦臉作給親人看。

郭善就有些愁眉苦臉了,蓋因爲除夕夜,他吃不上團圓飯了。

貞觀六年郭善來唐,郭善的團圓飯是跟唐綰一起的。那時固然窮苦了點兒,但也吃的極其溫馨。貞觀七年,唐綰不在時是郭善跟王蘇蘇和寧姐兒等人一起吃團圓飯。固然缺了唐綰,但身邊總不至於冷清。貞觀八年於吐谷渾過的年,雖周遭缺了唐綰王蘇蘇等人,但卻知曉她們在長安城中等着自己。而當時遠在異鄉又有鴻臚寺衆人相伴,雖思鄉卻並不孤獨。

然而今年的除夕夜,所謂團圓飯卻幾無團員的樣子。固然郭府的下人們還在,但身邊以前該有的那麼幾個人也走的走,來不了的不來。

也不曉得王蘇蘇和寧姐兒在豫州呆的如何,想必豫州的災情雖得到緩解卻未必恢復如初,她們恐怕在除夕之夜跟鄉人們一起過年吧。唐綰乃是唐家小姐,想必這個時候也是在唐儉家裡跟她的堂兄堂姐們一起吃團圓飯吧,然後準備達旦不寐通宵守歲吧?

郭善是無歲可守的。守歲之人,年長的人守歲乃是辭舊歲,年少的人是爲父母守歲。

郭善身邊無長輩,少親朋,他自然是不必守歲了。

念及種種,再看胡老漢雖愚,但膝下有健兒強孫。看似比自己不如,但實則比自己過的快樂不知道多少。

看衆人燃爆竹,呆滯的守歲。郭善也沒有打擾他們,轉而去了馬廄裡牽了一匹馬出來,出了府打馬去找許倩。

沒人陪着過年,總得找人搭伴兒吧?要不然真跟家裡憋着也實在沒勁兒。郭善想來許倩也肯定跟自己一樣,在這除夕夜裡會很無聊。

打馬來了平康坊處,穿過宜賓樓下進中曲深處。耳畔傳來宜賓樓裡女子的笑聲和音樂聲,那班伎女們哪怕在今日也未必得閒。一年中,或許只有正月初一才能休息。

郭善自然不是來宜賓樓尋歡的。

緊鄰處一座宅子是許倩所居,也不大,但卻也說不上小。

郭善在門外的楓樹上拴了馬,就去叩門。

少頃,開門的是個二八歲的丫鬟,認得郭善。驚訝郭善來此之餘,卻又忙請郭善進去。

郭善看着這少女的着裝,稍稍有些驚訝。又探頭瞧了瞧裡面,問:“你家主子是要出去?”

那丫鬟喚‘月兒’,忙跟郭善回答道:“正要出門呢,可巧郎君來了。”

郭善好笑道:“你們不在家守歲,出門做甚?”

丫鬟曉得郭善進屋不需通稟,所以提着燈籠領郭善去了堂屋,跟他答話道:“別人能休息,我家夫人確是不能休息。”

許倩曾經是爲**,雖然後來被夫家賤賣出去卻並沒有得一紙休書。那也是她那丈夫糊塗,也怪許倩太癡。而此癡並不是指於‘情’方面癡,只是指她明知丈夫負義卻仍然恪守婦道。沒拿到休書,哪怕跟丈夫情絕且已經被賣到長安來,仍然還是不能‘獨立’,當然以‘馮夫人’自居。她那‘拙夫’也確實是眼拙,這麼個恪守婦道的漂亮女子也肯賣人,不僅僅是道德淪喪,也是一大筆損失。

郭善是知道許倩的能力的,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在經商方面都有極大的能力。如今長安城裡分設的幾家朋來閣一直都是許倩在打點,且賺錢的速度十分驚人。甚至於郭善還隱隱知道,許倩準備有能力的情況下將朋來閣分設於各個州縣,開遍全國。

當然,這個設想很宏大,但之所以不能實行。一來是經濟能力不允許,二來是這樣宏大的計劃沒有可以依託的背景。

想要去開分店,你總得拿得出開分店的錢吧?總得再僱傭可靠的人吧?想要去別的地方再開分店,你總得跟那個地方的官府打的上交到吧?打不上交到,不能讓官府賣你的面子,那你能力再大業沒法兒把生意再那地兒做的紅火。再加上不光官府,還有當地的地頭蛇。你沒足夠的背景能震懾住別人,那你就得被別人震懾住。

朋來閣依託的名聲靠的是陋室,依託的背景靠的其實是郭善。而郭善又不能出面給朋來閣撐腰,所以朋來閣沒法兒開到地方州縣上去。哪怕郭善站出來說朋來閣是他家開的,憑他這點身份背景和官職,也震懾不了州縣上的地方官兒。

額...扯遠了...但,此時無法將朋來閣開遍全國,但他日未必不能。屆時,許倩的名頭將會已這種方式傳遍整個大唐。而整個大唐,許多人也將知道有個許娘子開了個大產業。

彼時誰不知道許娘子之本事?而有如此本事的人卻曾經被一個商人出身的丈夫因爲破產欠債而賤賣,可見這個商人出身的丈夫只曉得眼前之利,而錯失長久之益。故而,郭善說其丈夫眼拙就在於此。

而除能力之外,郭善又以爲許倩之令人敬佩處時其做事之認真。後世中林則徐已‘無一事不認真,無一事無良法’受人稱讚,郭善以爲許倩亦復如是。她是一年四季幾乎都在忙碌,從未間歇過。而因爲產業的特殊性,別人過節時的玩樂對她而言卻是最忙碌的工作時間。

比如中秋節陋室要辦賞月會,旁人能休息她卻不能。又如平常過節,朋來閣會開展‘酬賓活動’。旁人能休息,她亦是不能。而平常時日,亦不得休息。郭善的‘陋室’和‘朋來閣’,從來都是她在打理。也正因爲她,郭善才能日賺鬥金跟長安貴公子們鬥富,才能得到清閒日子過的有滋有潤...

好吧,郭善得承認他確實有點兒對不起人家許倩,確實得承認他這事兒辦的很不地道。尤其是聽到月兒說‘別人能休息,我家夫人確是不能休息的’這句話時。郭善覺得先前自己問她‘不在家守歲,出門作甚’這句話顯得很傻逼...

“嗯,還是要讓你家主子注意身子,莫要爲了旁的事情耽誤了身體。”郭善如此說。

那月兒立刻就道:“郎君說的是,若是黃袍客有您一半的體貼,我家夫人也不用沒日沒夜的忙事了。”

郭善聽了臉都紅了,你妹啊,你這是指桑罵槐呢?

但是仔細一想,人家小姑娘也不知道黃袍客就是他。他還真沒理由...更沒底氣去指責人家了。想到這裡,郭善更愧了。

ps:這個月欠的章節今兒得還,掐指一算今兒得四更。果然是天作孽猶可爲,自作孽不可活呀。四更,要了老命了。

諸君見我如此慘狀,何不投鮮花一二支,聊以慰藉?誠謝,誠謝。

第一百七十七章 武家有女初長成(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刀捅死第七十八章 貝多芬是中國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全之法(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楊潔失蹤(一)第六十四章 太常寺上值(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瘋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世民怒了(一)第三十七章 辦酒樓(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要嫁公主?第一百二十九章 談崩了第三十一章 違章動物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二)第十二章 那一劍引來的臆想第二百一十四章 徹底惹毛永嘉公主(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凱歌(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買得好酒三斤醉(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不靜(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身世大揭曉(一)第四十九章 夜宿楊三娘(二)第二百零七章 巾幗何須讓鬚眉(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峰迴路轉(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求親(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伏俟城(二)第五十八章 太常寺下春鶯囀(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狀告永嘉(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女人命苦(一)第七十七章 月餅充軍糧(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妄之災(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風平(一)第一百四十章 風波(一)第一百零一章 抄家(二)第三十章 陋室銘(二)第二章 鬧(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身世大揭曉(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B計劃第一百八十二章 太常寺少卿(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郭善的胎記第六十九章 徒手捏爆丸(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伏俟城(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要嫁公主?第六十六章 秦王破陣樂(二)第八章 齊國公府(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蕭皇后(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傻傻分不清(一)第三十八章 有朋來(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甘露殿的新生(一)第一百一十章 內教坊一日遊(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濤聲起(二)第一百四十章 風波(一)第二十四章 告官(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駕崩(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立遺囑(二)第五十九章 丈夫未可輕年少(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開娛樂公司(一)第四章 讀書與行商第一百零四章 郭善謀反第一百五十章 治病(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瘋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那燥熱的心(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中計了(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好一副吃相(二)第八十七章 一起進入大理寺(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中計了(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高陽(一)第三十二章 吾心何安第二百零五章 三寸金蓮第一百六十章 求親(二)第七十四章 地獄無門誰來投?(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身世大揭曉(三)第八十八章 長孫漵入獄(一)第二百一十章 惹事專業戶(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身世浮沉雨打萍第三十五章 滄海笑第二百四十四章 善後(二)第三十八章 有朋來(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甘露殿的新生(二)第五十九章 丈夫未可輕年少(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身世大揭曉(三)第六十五章 秦王破陣樂(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凱歌(一)第三十八章 有朋來(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開娛樂公司(一)第五十八章 太常寺下春鶯囀(二)第九十三章 長安第一少(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峰迴路轉(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一)第一百零一章 抄家(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夢黃粱(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本心(二)第九十四章 善兒酒不善(一)第二百零四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中計了(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刀闊斧(一)第七十七章 月餅充軍糧(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任務(二)第四十九章 夜宿楊三娘(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長孫病危(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