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流言,民怨

長安正當朝議的時候,一道消息則在長安流傳,一開始僅僅是小範圍,但是時間並沒有過去多久,整個長安都在流傳了。

“聽說長平郡公夫人偷人了。”

“何止是偷人,據說連長平郡公都不放在眼中。”

“這怎麼可能?難道長平郡公知曉這件事情麼?”

“不要忘記長平郡公這一位新夫人可是出身趙郡李氏。”

“什麼新夫人,難道這一位長平郡公還有什麼舊夫人麼?”

.......

一道道話語響起,瞬間便吸引到了路人的關注,面色之上不由帶着一絲興趣。

要知曉平時哪裡能夠聽到這樣勁爆的消息,而且這一位張亮還真的不是無名之輩。

特別是之前的凌煙閣更是將張亮名聲推上了一把,原因自然是因爲有一些名不副實。

只不過沒有想到這纔過去多久,竟然又爆出了一條和張亮的新聞,而且還是如此的吸人眼睛。

哪怕是讓人不關注都不行,上至勳貴子弟,下至平民走卒聽到這一等秘聞之後,都不由暗暗記住了下來。

至於要他們保密這怎嘛可能,轉眼之間就將這一道消息說了出去。

現在長安所有酒樓茶樓無一不都在討論這個話題,不由議論紛紛,甚至由長平郡公夫人偷人引發到了長平郡公拋棄糟糠之妻。

這一下更是讓無數人痛罵,可以說張亮已經在長安聲名狼藉了。

此時長安舒家的茶樓之上,舒安眼眸之上帶着一絲微笑,聽着茶樓之中對於張亮的討論臉上的笑意更濃了。

這一切的計策便是出自他手了,若說在這個時代沒有人不在乎的東西話,那只有聲望了。

哪怕是李世民爲了洗刷自己玄武門之變的罵名都立志做一位賢明君王,更不用說張亮了。

若說張亮是一位聖人就算了,關鍵是這一位張亮黑歷史還不少,短短几天的時間中狂虎便收集足夠的資料了。

可以說哪怕是舒安知曉張亮在歷史之上風評不好,但沒有想到這麼差。

拋棄糟糠之妻,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陳世美,當然這個時代陳世美還沒有出生。

張亮倒是沒有像陳世美那樣名留千古,這主要還是唐朝比較開放的原因。

至於自己棋子出軌這一件事情他就更不好評價了,這個時代提倡婦女守節,但對於出軌偷歡之事,只要沒人告狀,官府便不會追究。

即使有人告狀,按唐律規定也只判刑一年半時間而已,並不算有多嚴重,因此緣故甚至有傳出夢中懷孕的笑話。

至於“浸豬籠”更是宋代纔有的事情,唐朝是最爲開放的一個朝代,當然也可以說是荒唐。

或許是一脈相承的緣故,這個時代出名的綠帽王可不少,而張亮不過是其中之一。

當然張亮算是不起眼的那一位,加上或許是妻子出身五姓七望的緣故,就算是有怒火也不敢言。

“終究張亮還是一個看重利益的人。”

舒安不由默默想道,若非是看重了這一位李氏背後世家門閥的聯繫,張亮想必是不會容忍吧。

甚至還將那一位情夫收爲了養子,哪怕是舒安在看到傳遞來的消息都不由愣了好久。

哪怕是他都不明白張亮的想法,不過想到了這個時代世家門閥早已經深入了人心,背後更是有着影響朝堂的實力。

就算是張亮這一位郡公同樣想要助力,除非他沒有野心,只不過這怎麼可能。

更何況張亮僅僅是郡公而已,而並非什麼國公,還被不少人壓了一頭,內心又怎麼能不向往。

當然若是沒有將此事捅出來的話,張亮自然可以坐穩釣魚臺,只可惜太功利了竟然想要拿他當成墊腳石。

.......

長安的流言張亮還不清楚,只不過這幾天的日子張亮並不好過,因爲時不時有人來彈劾自己一本。

也不知曉是誰將那一天高臺之上的事情透露出去了,導致了上奏自己的人就多了起來。

哪怕是張亮內心都有一些小後悔,當然這一絲後悔只是短暫,這只是讓他更厭惡這一幫文人而已。

到底還是他小瞧了這一位安玄公的影響力,內心之中不由記恨上了。

有一些人從來不會反思自己發難在先,無疑說得就是張亮這一種人了,只不過他不知曉的是,舒安可沒有忘記他的打算。

武德殿之上,受到這幾天的影響,張亮都縮起頭來做人,彷彿怕其他人發現自己一般。

面對朝議無論是什麼事情,張亮都不發表任何意見,仿若沒有這個人一般。

只不過張亮想要躲過這一陣子的風波再做打算,但是李君羨匆忙從武德殿之外走了進來,彷彿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一般。

一下子原本武德殿討論的聲音都沉默了下來,而李世民內心不由一揪,要知曉若是沒有重要的事情百騎可不會打擾朝議。

那麼必然是發生了一件嚴重的事情,比如一些緊急的軍情,長孫無忌等人同樣如此,面面相覷不知曉發生了什麼事情。

“拜見陛下,長安傳來變動,有民怨發生。”

李君羨匆匆行禮出聲道,話語之中帶着一絲莫名的情緒。

“什麼,長安民怨?”

李世民面色之上一愣出聲道,哪怕是他都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一件事情了。

不過馬上面色嚴肅了起來,要知曉民怨這兩個字可不是隨便說一說的,特別若不解決的話可能會引起更大的變動。

然而最讓李世民疑惑的是,若是其他地方發生民怨就算了,但這長安可是天子腳下。

百姓一向安居樂業怎麼可能會突然有民怨,特別是也沒有發生天災大害。

難道是長安米貴的緣故,最後李世民只有想到了這種可能,唯有這一種解釋纔有激起民怨的可能,想到了這裡對世家的怒意又上了一層。

“不知曉李將軍可知曉此次民怨產生的緣由?”

站在文臣首位的長孫無忌不由出聲道,算是替陛下和在場羣臣問這個問題。

“稟陛下,據說長安這一次民怨緣由來自長平郡公。”

李君羨似乎有一些猶豫的聲音響起,當話音落下之後在場人都愣住了。

第九十八章 交易,道士第三百零二章 無價之寶,天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產業,合作第四百一十八章 態度,帝王打算第八百六十六章 歸來,緊急第三百五十二章 意料中的來襲第七百四十章 耽擱,姚簡之第十四章 長生拳,被算計!第五十五章 支持,請教第一百四十二章 現身,紅娘震驚第八百八十四章 眼界差距,看好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澀,推崇第四百一十五章 煩惱,勤奮少年第一百七十六章 議論,旨意第四百五十六章 選琴,膨脹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雪夜歸來,新年第四百八十九章 有情的帝王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根,富貴返鄉第八百四十九章 處置,齊州第七百三十七章 可怕,天下矚目!第七百八十二章 無能狂怒,敘舊第四百四十一章 即將歸來的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禪門失勢,利益第六百六十三章 貞觀九年,吻合第七百六十七章 噩耗,躲不過的劫第三百九十八章 高興的長孫皇后第五百零三章 腦補,規則變化第五百二十五章 意外動作,馬周第二百零三章 不平,傳開第六百二十三章 淳樸,扶桑再臨第二百六十二章 長孫皇后的想法第五百二十四章 最終結果,避之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行,不見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貨與帝王家第六百一十七章 應答,喜悅的母女第八百七十章 意外消息,最後決定第四百零一章 季節,人選第五百六十九章 請求,複雜帝王心第六十二章 箭驚,軍演第六百五十八章 歸來的馬周第八百三十四章 姐妹關係,恍惚第七百一十九章 消息傳出,凝蘭第七百二十五章 開始之初,不安分第五百四十六章 帝王決意,遺落第四百五十九章 猜不透,母女之情第一百六十八章 噩耗,疑惑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動,舊人第六百五十五章 添一把火,淘金第三百九十五章 雪夜歸來,新年第六百八十三章 凝重,驚愕第一百三十一章 震驚,僵硬第四百二十四章 改變命運的決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命運的軌跡第四百三十六章 震驚,腦補第二十九章 護衛,誤人子弟錯誤修改(第八百四十六章)第六十四章 初揚名,算計第四百七十一章 震懾,想要改變的舒安第三百七十八章 舒安的明悟第三百零四章 遲遲無法下的決定第一百七十一章 曾經,不重要第四百六十九章 醒悟,認罪第五百二十五章 意外動作,馬周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安,有趣事第六十一章 意外的針對第八百七十四章 取巧,邀請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世民的怨念第五百四十七章 計劃定,召見第八百三十一章 晉陽,不約而同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象,太陽雪第三百八十八章 結果,不相信第九百三十七章 人去樓空,後悔第二百五十四章 禍水東引,抽身第六十一章 意外的針對第八百五十二章 雲動,母子情深第七百九十八章 不情願,事已成舟第八百五十一章 共識,處置第一百二十九章 猜測,重臨第四百九十章 安南定,第三種選擇第九百二十二章 長安之異,段元第三百六十章 平地生雷,面世第四百六十九章 醒悟,認罪第八百二十八章 小遊戲,挖坑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一樣的安玄公第七百八十七章 開業,影響第五百五十一章 終出言,意見第三十章 生無可戀,老匹夫!第七百一十二章 利用?病入膏肓第七十六章 蘇烈的心驚(爲舵主山至高處人爲峰加更)第三百九十三章 舒安方法,善良第五百二十一章 好奇,提攜第八百零七章 矇在鼓裡,安慰第八百一十一章 驚喜,召集第一百章 傳聞,驚奇第六百四十一章 春闈,頭籌第四百一十四章 臨近的真相第一百九十一章 地域之爭,同名第二百四十四章 同意,意外的話題第四百五十九章 猜不透,母女之情第三百零五章 分歧,互不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