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武媚娘當上皇后

車正賢道:“雖然李恪平時對小將很不好,可小將卻不想讓他被叛軍傷害。小將還算是有些勇武,如果王大人不嫌棄,小將願意出去助陣,就算幫不上大忙,可也能打打下手啥的!”

王平安道:“事情還沒嚴重到那種地步,我們還是先等等消息吧!”

史愛國卻嘆氣道:“吳王千歲的那些手下,個個如狼似虎,狠如蛇蠍,吳王千歲要是落到了他們的手裡,怕是凶多吉少啊!呸呸,你們瞧咱家這張臭嘴,盡說些不吉利的話!”

他一想明白,李恪極有可能已經被害了,該怎麼說話他自然就清楚了,對李恪又恢復了往日的稱呼,竟然叫起吳王千歲來了。

長孫無忌看了他一眼,心想:“你嘴臭得好,平常嘴臭招人煩,可這時候嘴臭,老夫卻歡喜得很,越臭越好,老夫能忍得住!”

過了好半天,外面天光放亮,可喊殺聲卻仍沒有稍歇,反而有越來越大的趨勢,不但如此,而且外面因爲着起了大火,黑煙被風颳得滿城都是,連大堂上都飄進了黑灰,煙氣燻人,幾乎都沒法待人了!

這時候,一名軍官跑了進來,道:“報!長孫相爺,弟兄們發現了李恪的蹤跡,他被一小隊叛軍挾持着,往南門那裡跑呢!”

長孫無忌站起身來,用很驚訝地語氣問道:“怎麼回事,李恪不是和咱們的兵將在一起麼,怎麼卻被叛軍抓了去?你們保護不力,該當何罪?”

這名軍官正是歐陽義,他得了歐陽利的吩咐,把李恪的屍體秘密運到了營州,又跑進來報信,就是想讓長孫無忌,還有史愛國車正賢他們看看,李恪現在還沒有死,就算是他要死,也是被叛軍殺的。

歐陽義道:“回長孫相爺的話,不是末將們保護不周,而李恪非要去找他的手下,末將們勸不住他,只能強行把他留在軍中,可不成想開戰之後,他竟然偷偷地跑到了叛軍那裡,不知何故。等末將們再發現他時,他正和一小隊叛軍往南門方向走呢,估計可能是被挾持了吧!”

長孫無忌一臉痛心地道:“這個孩子啊,怎麼如此地信任自己的手下。如果老夫所料不錯,他定然是想去勸阻手下不要造反,結果手下不聽,還把他當做人質,挾持着他,想離開營州,去投奔高句麗的叛軍,叛軍和叛軍,果然是有聯繫的!”

車正賢心想:“幹嘛牽扯上我們?”他趕緊道:“長孫大人不必擔心,小將國中的叛軍,小將定會解決掉的,就算他們逃入高句麗,小將也會派兵去追,定然能從叛軍手中,把吳王給救出來的。”

長孫無忌心知肚明,這名軍官如此來報,就是想讓他們出去,看看李恪如何被挾持的。他道:“走,咱們出去看看,這府第裡是有角樓的,昨晚進來時,老夫看到了,那裡比較高,應該可以望到南門。”

帶着一衆人等,長孫無忌出了大堂,當先上了角樓,向南門方面望去。就見整個營州城裡濃煙滾滾,四處冒煙。東西北三個方向,濃煙較多,南面卻濃煙較少,營州城算不上太大,在角樓上,勉強是可以看到南門那裡,不過距離也仍是不近,只能隱隱約約地看到,那邊有兵將在戰鬥,不過是誰和誰在戰鬥,卻是一點都分不出來的,兩方士兵都穿着大唐的盔甲,離遠了根本分不出誰是誰來。

長孫無忌手指南門,道:“那裡正在開戰,不知是不是挾持了李恪的叛軍?”

王平安道:“現在的城中除了叛軍之外,咱們的兵將也不可能和別人開戰啊,估計就是叛軍吧,但有沒有挾持吳王千歲,倒是看不出來。”

車正賢沒吱聲,他對這種事情不便發表看法,史愛國嘴巴動了動,可卻想了自己的“原則”,便也沒有出聲,免得說錯了話,被長孫無忌挑刺,萬一派自己去查看一下,那裡正打得歡實呢,再把自己給“誤傷”了,可是沒處說理去。

長孫無忌看向王平安,問道:“要不咱們下去確定一下吧,李恪身爲我大唐親王,他遇到了危險,我等理應傾力相助!”

王平安看了一眼歐陽義,見歐陽義微微點頭,他便知事情已經安排好了,便道:“舅父大人所言極是,咱們應該立即下去支持吳王千歲!”

長孫無忌衝車正賢和史愛國道:“一起去,咱們大家一起去!”

車正賢忙道:“是,小將願跟從長孫大人和王大人馬後,去救助吳王千歲!”

史愛國心想:“這是要拉證人呢,不用想了,李恪此時已經遇害了,而且十有九就是長孫無忌害的他。長孫無忌恨了李恪這麼多年,終於找到機會下手了。可惜了李恪,費盡全身力氣地折騰,到頭來還是遭了長孫無忌的毒手啊!”

史愛國道:“咱家也跟着長孫相爺同去,如果吳王千歲受了傷,咱家好爲他包紮傷口!”

衆人在長孫無忌的帶領下,一起下了角樓,出了府第,上馬往南門那裡奔去,一隊侍衛由歐陽義帶領着,在前面開路。侍衛們一邊跑,一邊大聲叫喊,以壯聲勢!

歐陽義騎在馬上,連奔邊叫:“爾等叛逆,快快放了吳王千歲,不可害他性命!”大呼小叫地往南門那裡狂奔。

過不多時,待長孫無忌等人奔到了南門時,就見這裡的戰鬥已經結束了,遍地屍體,到處都是血跡!

衆人勒住戰馬,長孫無忌大聲問道:“如何,可曾救出李恪?”

幾名校尉一起圍了上來,領頭的校尉道:“回長孫相爺的話,末將等無能,沒有救出吳王千歲。他,他被叛軍給害了!”

說完,這名校尉衝後面一揮手,幾名士兵擡過來一具屍體,正是李恪的!

長孫無忌“大吃一驚”叫道:“這這,這可怎麼辦,這可如何叫老夫向朝廷交待,李恪他怎麼能就這麼死了呢!”他並沒有下馬,沒有去查看李恪的屍體。

王平安也沒有下馬,他對這事並不積極,又不是做戲給大人物看,一個車正賢,另一個是史愛國,李恪已經死了,屍體就在眼前,他們還能不信怎麼着。

車正賢犯不着去看,他當然也沒動地方,就剩下了一個史愛國,他只好硬起頭皮,下了戰馬,叫道:“吳王千歲,這真的是吳王千歲嗎?”

史愛國跑到了李恪的屍體前,見真的是李恪的屍體,他咬了咬牙,一聲嚎叫,大聲痛哭起來,哭聲雖響,卻沒有流下半滴眼淚。

長孫無忌道:“事關重大,我大唐的吳王被叛軍所殺,這件事需當立即呈報朝廷,奏章就由老夫來寫,無病,車大使,還有史大總管,你們也來聯個名吧!”說着,他調轉馬頭,又往府第方向奔去。

王平安和車正賢正想跟上,可見長孫無忌奔了幾丈遠,又把戰馬停住,道:“營州已經被焚燬了,此處不宜久留,咱們還是去兵營吧!”他又把馬頭調轉,向城門外奔去。

反正長孫無忌走到哪裡,王平安和車正賢就跟到哪裡,他們也調轉馬頭,一起往城門處奔去。史愛國也不管李恪的屍體了,沒人觀看他的表演,那他還哭個什麼勁兒啊,翻身上馬,也跟在後面,一起出城。

進了突厥大軍的兵營之後,長孫無忌去了汗帳,汗帳裡面早就收拾乾淨了,再看不到殺李恪時留下的血跡,就象沒有發生過這件事一樣。

長孫無忌在帳中寫了一道奏章,把“事情的經過”詳細寫下,向皇帝李治報告此事,奏章的後面,王平安先簽了名,隨後車正賢和史愛國也都簽了名,算做是一道聯名奏章。

把奏章封好,長孫無忌派人送回京城。此後數日,王平安一邊讓突厥大軍向高句麗方面移動,一邊靜等着長安的消息。

按着他的估計,突厥大軍暫時性地去接管高句麗,已然成了定局,不會有什麼改變,而阿史那奇鉢兒帶着突厥大軍到了高句麗之後,由於高句麗不少的城主還處在和車正賢的對立面,算得上是叛軍,所以突厥兵去鎮壓叛亂,是會得到足夠的好處的,所以高句麗這方面,不用擔心。

他所要關心的是武媚孃的反應,李恪之死,對武媚娘肯定會產生很大的震動,武媚娘會做出什麼動作來,他是必須要防備的。但有一點,只要他把握着車正賢,他就一定能和長孫無忌回長安,畢竟高句麗正式投降,劃入大唐版圖的事,太過重大,以武媚娘現在的實力,她是無論如何也沒辦法阻止的。

而王平安和長孫無忌只要一回京,那不少事情就都好辦了,只要能見到皇帝就行,對於大臣們來講,就怕見不到皇帝,沒有皇帝的支持,啥事也辦不了。

過了大半個月的時間,長安方向纔有消息傳來,而這個消息,一下子就把王平安和長孫無忌全給嚇傻了。

長安傳回來的消息竟然是,王皇后被廢掉,武媚娘被加封爲皇后!武媚娘在李義府和米小苗的幫助下,成功幹翻了王皇后!

由於王皇后一直是在照顧着皇太子李忠,而李忠這段時間不知怎麼的,總是得病,而且一場病比一場病嚴重,始終都好不了,太醫們束手無策。武媚娘在皇帝的耳邊吹了強勁的枕邊風,使得皇帝李治認爲,王皇后不是一個好皇后,而先前宮裡出了那麼多的事,都是由於皇后不賢,所以才導致的!

本來太子李忠得病,就算要怪王皇后,也還是不至於嚴重到要廢掉她的地步的,可架不住武媚娘總是說她的壞話,而米小苗又天天地去“查證”,去“證明”王皇后的確不賢,而且還說她背後抱怨皇帝,說皇帝的壞話。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時間長了,李治便就信了武媚娘和米小苗的話,對王皇后不滿之極。而在朝中,李義府又藉着他是監察御史的身份,拉攏門下省的官員,誰要是順着他的意,說武媚娘賢惠,那他就說那個官員的好話,誰要是不肯歸順,不願站到武媚孃的隊中來,他就拼命說誰的壞話。

如此一來,把門下省的官員給收拾了個夠嗆,不少人只好巴結李義府,甚至去民間找了些所謂的祥瑞來,說天降祥瑞,是預示着大唐將要換皇后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虛無飄渺的證據,給武媚娘加封皇后搖旗吶喊。

宮中朝中,一片讚揚武媚娘之聲。房玄齡和褚遂良他們又得到了長孫無忌給他們送去的信,說是要養賊以除賊,便對李義府的折騰不聞不問,任其發展勢力。

可誰也沒有想到,武媚娘折騰來,折騰去,竟然把王皇后給折騰得被廢掉了。而當李治說要立武媚娘爲皇后時,朝中大臣過半反對,尤其是房玄齡和褚遂良反對的最強烈。李治拿不定主意,便問大將軍李績。

李績不肯攙和進去,便對李治說這是皇帝的家事,當由皇上自己作主,不需要問大臣的。他沒有表明立場。

可沒有立場,實際上就是一種立場。李治很高興,便對大臣們說,立誰爲皇后,是朕的家務事,不需要問你們的,朕意已決,就立“楊春花”爲大唐皇后了。

冊封武媚孃的詔書很快就發了下來,只要告天之後,武媚娘即將正式成爲皇后!

李治在收到長孫無忌的奏章之後,下旨讓長孫無忌回來,說他不但巡視了大運河的全程,都巡視到幽州去了,很有功勞,而且又接受了高句麗的投降,有大功於國,所以特讓他回京交旨,並讓王平安也回來,一起參加新皇后的冊封典禮。

看了聖旨之後,王平安和長孫無忌都是大爲震驚。王平安道:“舅父大人,這可怎麼辦,武媚娘要是一旦成了皇后,咱們可就都大勢去矣了呀!”

長孫無忌手捧聖旨,額頭上全是汗水,他道:“是啊,那可是壞了大事了。照老夫估計,褚遂良他們的書信,這幾日也會到達,看看他們是怎麼說這事的,咱們再做定奪。”

第70章 尋找病因第715章 武媚娘上路第654章 教你怎麼立功第143章 班底雛形第778章 公主姑奶奶第255章 不錯,老身很喜歡你第334章 老子們不伺候你了第895章 武媚娘發飆第406章 平安,你的判決下來了第447章 房玄齡到了第330章 坐了一宿第246章 刮痧可解中暑之症第623章 新任刺史名聲大噪第671章 非要住在一起不可第138章 又回荒村第142章 終於有人叫我主公了第892章 長孫無忌發難第580章 成功脫身第656章 劍即將出鞘第601章 偶遇和製造偶遇第531章 主意是這樣的第184章 中藥消毒劑第509章 第一回合第660章 親兄弟第22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288章 定喘湯第226章 馬伕人親自上陣第622章 難道要有行動了第110章 官不是那麼好當的第57章 邱問普親自登門第680章 妊娠失音第431章 三尸腦神丹第873章 有人證和沒人證第374章 宣痹通陽法第228章 大唐最烈之酒第338章 平安來救傲天了第739章 襲擊淵蓋蘇文第197章 偷師學藝第3章 有個小童養媳第696章 李治回京第828章 說你有罪,你就必須得有罪第773章 夜會石室第578章 曼陀羅花第785章 兩隻雌虎相爭,傷不起啊第591章 賽馬第27章 那就收了吧第59章 大家都有便宜好佔第890章 擺擂臺招兵第165章 白龍馬第385章 再診李世民的心絞痛第338章 平安來救傲天了第291章 李績偏不生氣第738章 圍點打援第449章 古藍田和王文度第358章 互相打擊第171章 長安遇故人第550章 假若愛有天意第710章 狄仁傑見事明白第738章 圍點打援第766章 武媚娘發現了王平安的詩第435章 大唐考察團第136章 遠行第124章 真的找來倆道姑第905章 把持住營州第305章 楊玄感大宅的風水第564章 唐朝人也關心物價第669章 大事化小,小事化不了第894章 宰相們同仇敵愾第836章 李義府的辦事能力第125章 仙長說他捨不得第576章 細作成馬伕第79章 自家孩子,那就好使喚了第899章 見到了長孫無忌第693章 李恪,你竟然如此奢靡第188章 吳氏秘法第73章 把全城醫生都給我抓來第98章 難老難少第906章 解決遼東事宜第335章 要和平安小神醫打官司第476章 營嘯第559章 名單第367章 不用不知道,巴豆真奇妙第131章 米主事搬起了石頭第508章 李治,武媚娘,太子妃第470章 敬請挨削第655章 李治也做好了準備第786章 去認識一下小尼姑第528章 武媚娘利用狄仁傑第442章 拿了糧食就走第871章 王皇后要倒大黴第285章 王麻繩第521章 兩人一見如故第211章 感業寺的後山門第505章 製造偶遇第271章 聖旨到第181章 長安的東市第467章 達顏部第706章 李恪成了大胖子第335章 要和平安小神醫打官司第910章 兔死狐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