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見到了長孫無忌

阿史那奇鉢兒已經知道王平安被封了遼郡王的事,他是王平安的義子,本來一直管王平安叫義父的,現在王平安一當了王爺,他便改口,管王平安叫父王了。

王平安對父王這兩個字,相當地受用,事實上他也沒有真把阿史那奇鉢兒當義子的心意,畢竟他比阿史那奇鉢兒也大不了幾歲,讓人家管自己叫爹,他有點不太好意思。可叫父王就沒關係了,又好聽,又威風,很能滿足他的虛榮心。是個人就有虛榮心,王平安也不例外。

阿史那奇鉢兒說的話,王平安當然明白啥意思,他看了一眼堂裡的突厥將軍。十萬大軍,光是趕來參拜他的突厥將軍,就足足有近百人,把刺史府的大堂擠得滿滿登登。

突厥將軍們都滿眼渴望地看着王平安,他們知道王平安一向大方,自己的財物和土地都不當回事,何況是別人的。高句麗算個啥呀,不聽天朝的命令,那滅了他們是應該的,而滅了國家之後,高句麗的子民嘛,難道還不應該讓他們這些有功之臣享受一下麼,就算是大唐天子小氣,王平安也不會小氣的。

王平安笑了笑,看向陪在自己身邊的雲州刺史,他笑道:“刺史大人,按着朝廷的規矩,讓征戰得勝的兵將,在敵國土地上維持一下治安,是可以的吧?算不算破壞朝廷的規矩?”

雲州刺史也笑了,他當然聽得懂王平安的意思,他道:“王相爺,朝廷可沒有不許得勝兵將駐守新擴疆土上的規矩啊。誰打下來的,當然就歸誰了。嗯,這樣說也不對,不管是誰打下來的,都是我大唐的國土。不過,讓兵將們在新疆土上維持一下治安,那還是可以的,並不違反那條規矩!”

王平安點了點頭,道:“好,如果是這樣,那就沒問題了。各位將軍,只要你們能打下高句麗,那就在那裡住上個一年半載吧,把民間的反叛勢力順便平定一下。如果你們能順便把百濟給滅了,那就更好了,聽說那裡物產豐富,百姓富裕,如能在那裡休養一段時間,那當然是最好了!”

突厥將軍們聽了,無不歡喜,大聲議論起來。對於他們來講,這麼多的軍隊一起去進攻高句麗,而且是統一指揮,不象以前似的各自爲戰,那麼滅掉高句麗,簡直是易如反掌,沒有半點的難處!

他們大聲議論起來,開始幻想起滅掉高句麗後的美好日子了,幻想了一會兒,又開始幻想滅掉百濟的美好日子。

阿史那奇鉢兒問道:“父王,聽說百濟之北,高句麗之東,還有一個國家,叫什麼新羅的,咱們要不要順手把它也給滅了,那樣休整軍隊的地方,不是又大了一塊嗎?”

王平安搖頭道:“新羅是咱們大唐的屬國,一直很恭順,如果冒然滅掉,怕是不妥。”

阿史那奇鉢兒露出失望的表情,又道:“孩兒在折柳時聽說,新羅很富饒啊,而且女子美貌,咱們的將士們嚮往已久,如果不能去那裡玩耍一番,可是有點遺憾了。”

王平安沒有馬上答話,他在想着,如果戰事順利,那不妨自己往長安修書一封,問問皇帝李治,要不要將新羅一起滅了?至於理由嘛,這個好找得很,就說新羅收容高句麗和百濟的戰敗士兵,那就可以了。反正高句麗和百濟的軍隊在戰敗後,是肯定要逃難逃進新羅的,這個理由肯定找得到。

王平安在想事,可一邊的雲州刺史說話了。以前,他對於突厥兵向來沒有好印象,突厥兵除了禍亂大唐邊關外,啥好事也不做。可這回他見了這許多的突厥將軍,卻全都對王平安畢恭畢敬,而且還主動請戰,對他來講,還真算是一個新鮮事兒。心裡一激動,他就出起主意來了,反正禍害的是番邦,番邦蠻夷去禍害番邦蠻夷,正合他的胃口。

雲州刺史笑道:“汗王,這個簡單,也不用你派兵去滅了新羅啊,要想去那裡玩耍,有的是辦法!”

阿史那奇鉢兒眼睛一亮,道:“大人請說,都有什麼辦法?”

雲州刺史道:“新羅是我大唐的屬國,你們去攻打高句麗和百濟時,他們肯定要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進入高句麗和百濟,他們會先大搶一通,並且佔領邊境的一些土地!”

阿史那奇鉢兒點頭道:“不錯,換了我,我也這麼做的。有便宜誰不佔啊,何況是這種大便宜!”

雲州刺史笑道:“如此就簡單了啊,等你們打完了高句麗和百濟,就派人去對新羅說,讓他們讓出土地。吃到嘴裡的肥肉,新羅人當然是不會吐出來的。你們就再對他們要求,如果不退還土地,就交些買地的錢吧!”

阿史那奇鉢兒哦了一聲,道:“這叫做勒索,對吧?管新羅人要錢要糧,還要女人。”

雲州刺史道:“是啊,就是這麼個要法。一開始時,新羅人肯定會盡量滿足你們的要求,因爲他們怕開戰啊,怕你們生氣了,直接打進他們的國家裡去,所以一開始時,你們要啥,他們就會給你們什麼,會盡量滿足!”

阿史那奇鉢兒點了點頭,道:“可我們是永遠滿足不了的,他們給的越多,我們就會要的越多,多要幾次,他們就會受不了的,總有一天會不再給我們財物子女。那時,我們就找藉口向他們開戰,去搶他們一把,如果他們反抗,順便就滅了他們,對吧?”

雲州刺史拍手大讚,道:“汗王就是汗王,果然英明!不錯,就這麼辦,新羅地方不大,就算他們集全國之兵,也不是汗王你的對手,滅掉他們之後,你們在那裡休養,想怎麼休就怎麼休,想怎麼養,就怎麼養!”

阿史那奇鉢兒道:“又學了一招,回到折柳後,可以對別的突厥部落用用,管他們要要牛羊。”

王平安假裝生氣地對雲州刺史道:“你看看你,教壞了小孩子!”

雲州刺史乾笑兩聲,他不太想讓突厥兵在雲州待得太久,萬一出點啥意外,不好收拾。他道:“王相爺,您不是要讓新兵們演習武藝麼,一直在等阿史那汗王到來,現在汗王已到,不如就開始演習吧!”

王平安點了點頭,道:“是啊,得趕緊比武才行,我在這裡待的時間太長了,天氣已然入秋,如果再不發兵,那到了高句麗時,怕是得到冬天了,那還打什麼仗啊,大家貓在帳篷裡過冬得了!”

阿史那奇鉢兒卻道:“父王不必擔心,咱們的戰士耐得住嚴寒,又不缺少過冬的皮衣,只要讓他們吃飽,就算是下雪天,也照樣兒可以拉出去打仗!”

王平安笑了笑,道:“咱們兵將勇悍,我自是知曉。不過天氣要是太冷了,打起仗來自必會減員太衆,都是自己弟兄,心疼啊!”

他頓了頓,又道:“這次讓新兵比武,我主要是想挑出一部份精兵來,做爲親兵使用。挑剩下的卻也不好打發人家回去種地,所以我想把挑剩下的新兵,編入大軍當中,你替父王訓練一下他們,把他們訓練成斥候吧,留着以後使用!”

阿史那奇鉢兒欣然答應,道:“要說別的孩兒不行,可要說把新兵訓練成斥候,那卻是簡單之極。要說起來,咱們突厥的兵將,個個都是斥候啊!”

突厥將軍們一起點頭,都笑了起來。

當晚,刺史府中擺下酒宴,雲州刺史請客,款待阿史那奇鉢兒一行人。好在突厥將軍雖多,可對吃喝並不挑剔,大塊烤肉,大碗烈酒,就能讓他們滿足了。

第二天,王平安便帶着阿史那奇鉢兒等人,拉着招來的新兵,出了長城,讓新兵們比武較技,分下高下,以便整編。

新兵們都很清楚,這次的比武,和上次的不同,上次是大家一起來當兵,而這次是跟着誰當兵,能不能當上軍官。只要在這次的比武當中,顯出自己的功力,取得好的名次,那在新編的軍隊中,不但能當上軍官,而且還能當上品階不錯的軍官。

大家進入行伍,大多數的人是爲了混口飯吃,可就算是混口飯吃,如果能吃肉,誰還願意喝粥啊!

這次的大比武,不是按擂臺來的,而是抽籤,按數字編寫籤號,每個籤號都有相同的兩個,只要抽中了相同的,那麼這兩個人就開始比武,獲勝一方進入下一輪,而打敗的也沒關係,也可繼續比,直到輸得徹底,再沒有可比的爲止。贏到頂兒的,自然是最高級的軍官,而輸到底的,只能當小兵了。

有了官職做爲彩頭,新兵們自然比武比得精彩。不過,其中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對手後,心裡一比較,發現贏不了對方,所以乾脆不比,直接認輸,這種人也不少。

第一輪好比,三下五除二,不用半個時辰,就結束了,分成得勝的和打敗的兩個大陣營,下午接着比,又比兩輪。如此反覆比試,直比了三天,才分出結果。

王平安把新兵們中最厲害的一百來人,補進了他原來的侍衛團,這樣他原來的侍衛團就有了五百人,稱爲侍衛一團。而新兵中第二等級的五百人,則編爲第二個團,稱爲侍衛二團。如此命名,一直編制到侍衛六團。如此,他的侍衛團就有了三千人,由歐陽利兄弟們統領。

至於那些連六團都沒有編進去的新兵,有一部份人黯然離去,連招呼都沒打,連夜逃走,當了逃兵。王平安也不派人去追這些人,連小小失敗都經受不起的人,不會有啥太大出息的,逃就逃了吧,還省下糧食了。

那些沒有逃走的人,王平安把他們又編成了三個團,交給阿史那奇鉢兒,讓他代爲訓練,把這些新兵培養成斥候。

整編軍隊這種事情,說起來簡單,可要是真辦起來,也挺麻煩的。好在新兵們不用爭什麼官職,誰能當高些的軍官,那都是拳頭打出來的。要是有人不服,那拳頭底下見真章唄,又快又省事!

足足整編了三天,這才把軍隊的序列理順。

此時,天氣早已轉涼,進入了秋季,正是草長馬肥的好時節,極爲適合大軍馳騁。王平安告別了雲州刺史,帶着雲州刺史送的糧食和冬裝,起兵趕去幽州。

幽州離雲州不算近,可對於騎兵來講,卻是無所謂了,大軍馳騁,數日便到了幽州之外。突厥兵依舊沒有入關。幽州這地方不太好走,長城都是建在山上,大軍入關太困難,浪費時日,再者就算是要補充軍糧,也不必非得入關,讓幽州的都督送出來就行。

王平安沒有去幽州,只是派人去通知幽州的都督,讓他提供軍糧和各種所需軍備,要補足十萬人的軍備。

要放在別的地方,想要補足十萬大軍所需,那可是太困難了,雲州就無論如何辦不到。可對於幽州來講,雖然吃力,卻是可以辦到的。幽州從前隋開始,就是大軍東征的後方大本營,不但戰馬數量多,而且武器裝備也足,畢竟就算不再做爲東征的大本營,但防範外敵,幽州也是需要有大量軍備的。

王平安派了歐陽利去討要,歐陽利進入幽州後,三天後便出來,但卻不是一個人出來的,而是帶了一個人,一同來見王平安。

王平安見了這人,大吃一驚,這人不是別個,竟然是長孫無忌!

提前得到消息,王平安親自迎出軍營,他見了長孫無忌之後,沒等長孫無忌下車,他便在車外行禮,叫道:“舅父大人,你怎麼出關了,怎麼來到幽州了?”

他以爲長孫無忌是來做監軍的,怕自己帶着突厥大軍遠征,會出什麼意外,所以長孫無忌便來了。可是就算是來當監軍,也不用長孫無忌親自來啊,派一個大將軍來也就成了,比如說李績,或者尉遲恭這樣的大將軍,足夠用了,哪裡用得着長孫無忌親來。

長孫無忌下了馬車,拉住王平安的手,道:“無病啊,你可闖了大禍了,老夫此次前來,是冒了絕大的風險來提醒你的,要是你再不有所行動,怕是要身首異處了!”

第621章 學會如何藕斷絲連第715章 武媚娘上路第741章 敗相已現第285章 王麻繩第150章 長孫無忌的弟子第218章 都知道誰是王第881章 玄奘大師辦事很給力第600章 鍼灸和三拗湯第246章 刮痧可解中暑之症第546章 去感業寺進香第527章 點醒,點不醒第704章 非常可愛的小太平第168章 狄仁傑第617章 曾經的餘孽第627章 李治哭得唏哩嘩啦第327章 審案第757章 武媚娘半夜挑水第183章 教習風從虎第268章 李績很光明磊落第718章 在感業寺外落難第17章 笑個不停第97章 骯髒不堪的護城河第648章 這樣兒和一定要這樣兒第431章 三尸腦神丹第10章 感冒引起的耳聾第900章 站隊第819章 全都行動起來第271章 聖旨到第556章 回宮第835章 李義府就是那隻替罪羊第467章 達顏部第880章 夢喻成真第861章 武媚娘也會賣人情第76章 這下子可出大名了第158章 糟了,沒治好第850章 生死陷阱第621章 學會如何藕斷絲連第408章 讓你去,你就得去第856章 你不下地獄,你好意思讓別人下啊第97章 骯髒不堪的護城河第587章 李恪丟臉第766章 武媚娘發現了王平安的詩第552章 一首古詩的來歷第622章 難道要有行動了第277章 帶我們一起去吧第472章 俘虜一大堆第618章 培土生金治肺癆第649章 真正的斥候第364章 賭治拉肚子第577章 喜脈第283章 不管你多有名,我都比你更有名第80章 唐朝人也得高血壓第585章 慶州金氏第234章 房遺愛喝醋了第215章 救人一命第452章 破破爛爛的折柳縣城第798章 夜審高句麗奸細第509章 第一回合第682章 李恪非要往跟前湊合第310章 這是前隋的國庫嗎第73章 把全城醫生都給我抓來第392章 媚娘前來致謝第559章 名單第213章 馬主事的千金第701章 快來看這個孩子第509章 第一回合第312章 以後的蕭淑妃和王皇后第675章 武媚娘失音第88章 開藥的庸醫是誰第187章 大唐第一家藥膳坊第245章 成了代理太醫令第286章 接種牛痘第508章 李治,武媚娘,太子妃第628章 哭着喊着要去慶州第601章 偶遇和製造偶遇第238章 怎麼擊鼓都是你作詩第572章 武小妹第3章 有個小童養媳第898章 突厥兵到了雲州第6章 唐朝的神醫跑來了第130章 算是個人材第114章 自我徐州始第372章 給李世民看病第666章 大別同樣勝新婚第100章 就是跟着你第839章 李義府驚遇小尼姑第235章 皇帝駕臨第774章 武媚娘抱着李治痛哭第558章 李恪上門第410章 江家大姑娘第412章 圖紙第484章 李治的光輝第400章 關入大牢第342章 李世民龍顏大悅第610章 武媚娘有了貼身丫環第168章 狄仁傑第16章 終於有人上門了第690章 集資大會第703章 你不養,我養第612章 不收禮,因爲你們的禮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