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驚怒

王皇后能說話了,可一張嘴卻是廢物兩個字,這可把米小苗氣了個夠嗆,可他又不能說別的,只好哭喪着臉道:“小奴是個廢物,竟然救駕來遲,還望娘娘恕罪”說着,不停地給王皇后磕頭。

王皇后擺了擺手,又道:“去請太醫,快去”請不來王平安,普通的太醫總能叫來吧,她到底中了什麼毒,會不會落下病根兒,得趕緊弄明白才行啊

米小苗連忙答應,吩咐小宦官去找太醫。他又趕緊進殿去,去處理史忠臣的屍體。史忠臣不管怎麼說,只要是沒有確定他有罪,他就還是宮中的大總管,現在死了,屍體理所當然地得第一時間處理,否則下一任大總管豈不是要發怒,要知下一任大總管,可是死掉的這位的親弟弟啊

正忙乎着,外面又有人跑進來,卻是王皇后宮裡的小宦官,還跟着跑來一羣的宮女。王皇后可不敢再在這裡多留,她一拉武媚娘,兩人一起上了步輦,飛快地跑回皇后寢宮了,暫時性地,她和武媚娘成了同盟,事情沒穩定之前,絕對是好姐妹

啓蒙殿裡亂成一團,而甘露殿裡,也是一團忙亂

李治今天反常地沒有正常時間去更幽堂,是有重要原因的,原因無它,是因爲營州那邊來消息了。他沒法懲罰,或者說沒把事情弄明白之前,沒法再懲罰李恪了,說不定還得把人家的姓改回來,接着叫李恪,而不能叫梟恪了

長安這方面,一直在折騰着,想要出兵討伐叛王李恪,可李恪那邊卻始終沒有動靜,既沒有起兵,也沒有扯起反旗,說得明白些,就是長安這邊一廂情願地在給人家定罪呢

連閱兵都由長孫無忌主持了,正熱火朝天地要出兵呢,可營州方面傳來了消息,是由李恪親自寫的信。說他終於逃脫了高句麗人的控制,成功地得到了自由,並且一鼓作氣,殺掉了軟禁他的高句麗壞蛋,重新讓營州回到了大唐的懷抱,一切危機都解除了

當尚書省接到這封奏章時,長孫無忌差點沒氣暈過去,他萬沒想到,李恪也不笨,而且還相當地聰明,在明知會失敗的情況下,想出了這種招術,一下子就由叛王,變成了忠於大唐的好王爺,簡直可以媲美蘇武,又可用人在曹營心在漢來形容了

原來,唐軍攻破了高句麗的國都,又把高句麗弄得戰亂紛起,營州的李恪便知自己要完蛋,他手下的幕僚和那些能人異士都是廢物,連着開會商討對策,可卻什麼也商討不出來,最後連“刺客”都派到長安來了,可卻啥事情也沒解決。

而對大唐朝廷“平叛”的堅決態度,不管是李恪,還是他的手下,都沒法做出有效的應對手段,所以他們啥也沒幹,整天就唉聲嘆氣,伸脖子等死了。可這麼一來,在無意當中,就造成一種情況,那就是營州方面沒有任何的軍事行動,除了長安方面叫嚷着出兵外,他們是什麼反叛的舉動也沒弄出來的

不是李恪他們不想,而是他們確實沒這個本事。靠嘴巴說誰不會啊,頂多費的是吐沫星子,可要是真辦起實事兒來,一羣人都成了菜雞,只剩下嘴硬了

一直拖到事情沒法再拖的時候,幕僚們給李恪出了個主意,說是要逃跑,天下之大,只要肯隱姓埋名,象個普通百姓那樣活下去,總還是可以的。幕僚們聽說,極遠之處,有個地方叫做波斯,這個國家挺大的,而且很繁榮,如果能逃到這裡,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大唐軍隊就算出兵波斯,那也會是很久以後的事情,大不了那時再逃唄,只要能活命就行

於是乎,爲了生存,李恪便同意了幕僚們的建議,決定出走營州,帶着金銀財寶,去波斯過富家翁的生活

可波斯再哪裡呢?聽說從絲綢之路可以到達當然,只是聽說,具體怎麼個走法,李恪不知道,他手下的幕僚自認爲知道,其實也是不知道

李恪帶着人,帶着地圖,從營州跑出來,就想往突厥跑,當時的突厥控制着絲綢之路,先到突厥再上絲綢之路,然後再找波斯,他們是這麼想的

可剛一跑出營州,高句麗人就發現了高句麗人並沒想到李恪能逃走,這王爺也特沒出息些了,竟然臨陣脫逃,大家辛苦在此,不就是打着他的大旗麼,他要是逃了,那這麼多的高句麗人,留在營州幹嘛?等着唐軍到來,集體砍他們的腦袋麼?

急切之間,高句麗人得到消息,立即派了一隊士兵出來追趕,由於出來的太匆忙,這隊高句麗兵只有百來人,大部隊來不及調動

可天下事,就是這麼有意思李恪手下的能人異士們,在和歐陽兄弟們開打時,只要打就是輸,就被歐陽兄弟們給剁了,可跟高句麗人開打,他們竟然大獲全勝

中原的“輕俠”們,對一切屬國番邦都有心理優勢,打不過中原其他的輕俠,打高句麗人還打不過啊?誰敢上來,就砍死誰

由於李恪帶的行李多,跑不快,所以沒奔出多遠,就被高句麗人給追上了。能人異士們本想咋呼一下,假裝保護李恪,順手偷走些行李,然後各奔東西,逃命算了

結果呢,兩方一開打,能人異士只一個“衝鋒”,竟然就把高句麗人打敗了,一口氣殺了好幾個人

高句麗亂了,遠在營州的高句麗兵也早就慌了,他們在這裡其實是強撐着的。能人異士們想逃,其實高句麗兵更加想逃,誰也不想在中原待着了,都想找機會逃跑,可一直沒找着機會,都被看着呢

可一出城追擊,高句麗人就找到機會了,雖然追上了李恪他們,可被能人異士們一衝擊,被殺了幾個人之後,整整一小隊的士兵,一鬨而散,他們都是騎着馬出來的,正好逃跑,不顧長官命令,全都逃光了。帶隊的長官一看這樣,他也拍屁股跑掉了,不回營州了

李恪手下的能人異士們百戰百敗,可突然間得到了一場勝利,人人大受鼓舞,看來自己也不是廢物啊,還是有點本事的意氣風發之下,李恪也找回了些自信,他親自帶着能人異士們殺到了營州城下,對着破敗的城牆一通大喊。想讓高句麗人放明白些,不許再追自己了,自己可也是很厲害的

結果,他們這一耀武揚威,大顯了天朝上國的威風,可把城裡的高句麗人嚇壞了

守城的高句麗兵心想:“那些人不是李恪和他的手下麼,怎麼逃着逃着,又跑回來了?他們這麼點人,還不到一百呢,就敢回來攻打城池?這是不可能的他們敢回來,肯定是唐軍大部隊到了,要不然他們哪有這麼大的膽子”

守城的高麗句兵分成好幾夥人,都是各個城主啥的,他們一見事情不妙,立即就不守城了,大家來中原是來佔便宜的,不是來送命的,既然唐軍大部隊殺到,那大家還是趕緊回家吧,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城主們帶着自己的直屬部隊一跑,那些剛被招募的新兵一看,得了,大家都跑,咱也跑吧,撒丫子全跑光了

最後城裡那些跑來“移民”的高句麗人一看,我地個天爺吶,唐軍殺來了,當兵的全跑光了,咱們也跑吧,可別讓唐軍給砍了

結果,滿城的高句麗人全都從反方向,逃出了營州,玩命比快,深怕落後,全都跑光了,甚至城裡不少的中原混混……跑到這裡來討便宜的哪有好人,見事不妙,豈有不跑之理,也全都跑了

李恪帶着手下,在城外一吆喝,竟然把營州給“收復”了

要說這種事情,在漢朝時發生倒也不奇怪,兩個人出關,去討伐西域,一杆大旗在城外一立,就能嚇得西域小國投降……可那是什麼情況,那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年代,漢朝大旗之後,有強盛的帝國,有數不盡的軍隊,嚇得番邦小國屁滾尿流,並不奇怪

可奇怪的事是,這種情況竟然能發生在李恪的身上,簡直太逆天了,完全可以記入史書,成就一段傳奇

咋呼了一通,李恪見城中大亂,其它方向竟有無數的高句麗人出來,而且其勢洶洶,着實嚇人他也害怕了,趕緊帶着手下的能人異士們逃跑,甚至李恪都打算好了,實在不行,就投降吧,接着當傀儡,好歹有命活

可逃出一小段路後,他發現不但沒有人追來,反而有高句麗人的哭聲傳來。離着兩三裡地,還能聽到哭聲,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大亂啊,說明有成千上萬人的在逃命,否則哪可能亂成這個樣子

李恪急忙命人回去查看,不多時便得到消息,說高句麗人跑光了,營州成了空城一座,什麼危險都沒有了

李恪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在野外等了一夜,這才又派人回去,確定真的沒有人了,他這才狂喜,難以相信,自己竟成就瞭如此一件奇功

他趕緊回城,收拾殘局,又派人往幽州報信,說他擺脫了高句麗人的控制,並且反攻倒算,收復了營州,打退了來犯的十萬高句麗大軍

幽州都督接到了李恪的信,大吃一驚,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並不是不相信高句麗人會逃跑,而是不相信李恪怎麼會由反叛變成功臣了

事實上,不用長安派出大兵討伐營州,就算是幽州的兵力,打下營州都是小菜一碟兒可問題是,長安的計劃是以營州爲藉口,發大兵從營州攻入高句麗,從而吞併這個國家,營州之事不過是個藉口罷了

世上的事情就是這樣,計劃得再好,不如變化得快

李治和長孫無忌他們計劃得很不錯,認爲出兵之事一定沒有問題,可沒成想李恪一通攪合,竟然把很周全的一個計劃,弄出了個缺口,弄出破綻了

整個出兵計劃的基礎,就是李恪造反了可現在李恪硬說自己被高句麗人給控制了,以至於送不出消息來,所以讓朝廷認爲他造反了,這是個誤會。而誤會的產生,是因爲他被派到營州,失去了朝廷大軍的保護,而他被“控制”住後,朝中竟然沒有人來救他,以至他受了那麼多的苦現在好了,他不但擺脫了高句麗人的控制,而且還收復了營州,把造反的,還有入侵的敵人,全給收拾了,這就等於說明,誤會沒有了

消息一送入長安,朝廷裡頓時大亂,人人都知道李恪這是倒打一耙,雖然這時沒有人知道還有豬八戒這個存在,可大家都知道被倒打一耙後,是啥滋味兒,而且還是結結實實的一耙子,打得整個朝廷目瞪口呆

李恪可是站在理上呢你們說我造反了?好啊,拿出證據來我被高句麗人控制住了,你們喊打喊殺的時候,說我反叛的時候,我可沒辯解爲啥,當然我被控制了呀,你們不派人來證實,就說我是反叛,這是你們的失誤我堂堂親王被人控制了,你們不但不來救,還說我反叛,這是什麼道理?

想找證人說我反了?好啊,你們找啊,你們能找誰,你們只能找高句麗人作證,可高句麗是敵國啊,你們找敵人來證明,說自己國家的親王是叛徒?找這種證人是不行的,這是陷害

事實的關鍵就在於,由於交通的不發達,以及李恪並沒有和哪個邊關大將發生戰爭,也無書信往來,所以可以站得住腳的證人和證物,一樣沒有李治可以說李恪發佈過某些造反言論,可李恪同樣可以說那都是高句麗人假借他的名義發佈的,和他本人無關

李治的桌子上就放着李恪親筆寫回來的奏章,裡面全是委屈,還說父皇駕崩時,他都沒能回來,難不成李治這個皇帝弟弟,這麼不把哥哥放在心上嗎?也不說去救救相煎何急啊,咱們可是親兄弟,你都當了皇帝了,還忌憚我什麼呀

字字見血,催人淚下

李治擡起頭,眼裡全是紅絲,已然失了方寸,道:“到底該如何,已經議了一天了,你們快點拿出個主意來啊,不能互相埋怨啊,這時埋怨有何意義?”

王平安咳嗽一聲,出班道:“皇上,臣以爲,不管吳王說的是真是假,也不管事情到底如何,該出兵還得出兵,不過出兵之前嘛,該把吳王接回來纔是”

第836章 李義府的辦事能力第149章 產後三急第310章 這是前隋的國庫嗎第626章 偷看武媚孃的情書第150章 長孫無忌的弟子第498章 彩頭第477章 達顏部投降第733章 狂奔百餘里第107章 易地而處,你該如何第480章 無敵大將軍第392章 媚娘前來致謝第447章 房玄齡到了第392章 媚娘前來致謝第832章 人人都知這事蹊蹺第398章 功大莫過救駕第674章 這可讓兄弟說什麼纔好啊第105章 牛正宏回來了第876章 說不清,道不明第26章 特殊禮物第877章 王皇后也進了冷宮第247章 勉爲其難第268章 李績很光明磊落第476章 營嘯第488章 聖旨到第236章 第一首詩由你來做第104章 道爺算得準吧第605章 有個大人物第867章 李義府改名叫史義府第151章 你跟我走一趟第420章 進不去城第70章 尋找病因第210章 名聲響徹長安第562章 爲了江山社稷第14章 偏方效果也很妙第742章 再強壯的野豬也鬥不過獵人第860章 隔牆有耳第446章 這個繼父不能要第610章 武媚娘有了貼身丫環第457章 你有張良計第98章 難老難少第514章 裝賢淑第100章 就是跟着你第754章 班師回朝第72章 長安燕樂坊第213章 馬主事的千金第705章 武媚娘給李治的信第259章 你一定要爲老夫出個主意第257章 長孫無忌回府第369章 盛典第750章 談判第810章 皇宮,媚娘回來了第434章 該不該封公爵第746章 敵人盡滅第242章 烈酒上場第462章 長安城一日兩驚第98章 難老難少第53章 成神醫的往事第428章 全是大餅惹的禍第199章 保護脊椎放鬆腰部第375章 她會是武則天嗎第154章 鱔魚血的妙用第542章 烏鴉精第329章 醫癡第589章 馬球會第223章 終於找到酒樓提詩的人了第484章 李治的光輝第430章 突厥兵投降第34章 有理說理,有病看病第436章 甘州城下第145章 照我說的做,保你生兒子第758章 幫武媚娘提高在尼姑中地位第838章 羊入虎口第632章 米小苗替太子關心王家的親戚第665章 李恪又被修理第825章 超級毒藥第668章 要打官司第906章 解決遼東事宜第870章 武媚娘只哭不鬧第667章 李治樂不思長安第667章 李治樂不思長安第330章 坐了一宿第238章 怎麼擊鼓都是你作詩第353章 都說王侯爺跑不快第588章 訓話第569章 鴛夢重溫第112章 混元金斗的妙用第234章 房遺愛喝醋了第289章 初步成功第6章 唐朝的神醫跑來了第106章 原來你是尉遲恭第211章 感業寺的後山門第99章 仙長第901章 到達營州第2章 徐州城外小地主第592章 王平安到了第71章 生漆過敏第523章 通天浮屠第747章 釋放寶藏王第378章 他倆還挺說得來的第730章 找不準登陸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