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稱相門下省

長孫無忌見王平安愣住,趕緊解釋道:“不是要折騰你,而是皇上明天要親自出迎,你是將高句麗打得投降的大功臣,皇上又是剛剛登基不久,你凱旋歸來,這是新朝的第一件大事,所以皇上要親自出迎,並且要迎接出三十里,這是最高的規格了,可你現在卻在離城二十里處紮營,這讓皇上怎麼迎接你啊”

王平安這才明白,原來明天李治要親自迎出長安來。皇上迎出三十里,那自己至少得離城七十里才行

皇帝走三十里,那自己明天至少也得走三十里,可做爲臣子,必須要比皇帝多走些路才行啊,可又不能讓皇帝等自己,所以三十里之上,得再加十里,所以退後四十里,是正正好好的

王平安道:“皇上竟然要親自出迎,這個……實在是不好吧,小臣何德何能,竟敢勞煩皇上……”

長孫無忌擺手道:“行了,你可別廢話了,再廢話天都亮了。退回之後,還得讓兵將們休息一下,明天才能精神面聖,否則兵將們滿臉的倦容,那成何體統?這便拔營起寨吧,有什麼話,咱們路上再說。”

王平安連忙答應,傳下令去,讓兵將們趕緊收拾收拾,跟着他往回趕。此次跟着他回京耀武的兵將,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屬於長官讓幹什麼,他們就幹什麼的人。王平安的命令雖然折騰人,但卻沒有兵將抱怨,立即拔營,往來路返回。

路上,長孫無忌把王平安叫到一邊,兩人單獨相處。長孫無忌道:“無病,你可還記得當初派你去百濟時,老夫答應過你的事情嗎?”

王平安呃了聲,道:“舅父大人,您說的可是門下省的差事?”私下裡,他管長孫無忌叫舅父大人,是從李伊人那裡算的輩份。

長孫無忌嗯了聲,道:“正是。這件事情已經辦好了。等明天和皇上見了面之後,皇上會當着滿朝文武和長安百姓的面,任命你當門下省侍中的,到時你要假裝推辭一番,別直接就答應,如果你不推辭,會讓別人認爲你猴急的,想當侍中想瘋了”

“外甥哪有想當侍中,那可是宰相,外甥沒有這個能力啊”王平安連忙預演一下,先推辭一番。

長孫無忌嘿嘿笑了兩聲,道:“咱們自家人,你就不用玩虛的了。朝廷三省,尚書省由老夫掌管,中書省由馬周管着,馬周這人還算不錯,雖然平常挺有主意的,但身爲宰相,又豈能是個沒主意的人,他和老夫還算配合。僅剩下門下省了,那個侍中不會做人,總和老夫唱反調。以前先帝在時,老夫只能忍了他,現在新君登基,還留着那老不死的幹嘛,不嫌礙眼麼”

王平安心想:“那位侍中大人,似乎比你小着幾歲呢,他要是被叫做老不死的,那你成啥了?”他道:“那,以前那位相爺,他怎麼辦了,給外甥當副手?”

長孫無忌哼了聲,道:“什麼副手,打蛇不死,豈不是要反受其害老夫找了他一個過錯,讓幾個大臣聯名參了他一本,說他老朽無能,昏庸糊塗,打發他回家養老了。”

王平安心想:“那以後的大唐朝廷,可就要成了你的一言堂了”

長孫無忌又道:“做了門下省的侍中之後,你還有很多要學的東西,不要靦腆,當然看你也不象是個靦腆的人,只要有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來問老夫也就是了,萬事有老夫給你作主,明白嗎?”

王平安忙道:“明白,明白,外甥當然明白。其實外甥只不是掛個名而已,門下省的主意還得舅父大人來拿才成。只是以後,舅父大人要多多勞累了。”

長孫無忌笑道:“老夫從來不怕累,就怕閒的慌”

王平安看着長孫無忌的笑容,心中感嘆,這位舅父大人對自己真是沒的說,雖然他是想通過自己,把朝政牢牢地把握在手中,是有私心的。可是,天底有沒有私人的人麼?這種人應該有的,可惜自己從來沒有碰上過。那麼長孫無忌的私心也就無所謂了,起碼他也是在提拔自己。

可話又說回來了,那個現在當尼姑的武媚娘呢?大唐沒有長孫無忌可以,但沒有武媚娘卻是絕對不可以的,沒有武媚娘就沒有以後所有大唐的皇帝啊,而且武媚娘在行政方法,明顯是遠遠超過長孫無忌的。萬一以後他倆要是打起來,自己該幫誰呢?真是讓人頭疼的事啊

長孫無忌和王平安說完了悄悄話,別的大臣這纔上來,向王平安問東問西,讓他詳細解說在高句麗的事情。沒辦法,有些事情只能是王平安來說,現在長安小道消息滿天亂飛,都弄不清哪個版本是真,哪個版本是假的了,除了王平安之外,再沒人知道真相了

不過,王平安自然不會把真相當着這麼多人說出來的,那也太丟人了,找錯門兒也就算了,可找錯了國家,這話不管是跟誰說,怎麼說,都是大笑話一個啊,而且大臣中還有史官,萬一給他記上一筆,那以後他可也別混了,也別改名叫王驢兒了,再加一個字,叫王昏驢兒

王平安只是說在海上時,抓到了一些百濟人,得知百濟早有準備,而高句麗卻沒有準備,所以他臨時改變計劃,去進攻高句麗,雖是冒險之舉,但誰讓他忠心爲國呢,有危險要上,沒有危險,先製造出危險來,然後上。所幸風險與利益並存,他終於把高句麗給打投降了,還收了國王做乾兒子,又弄得高句麗內戰不斷,爲大唐滅掉高句麗打下了基礎

並不是所有的大臣們都相信他的話,他們可都看到了,剛纔長孫無忌把王平安叫到一邊說悄悄話,沒準這些就是長孫無忌教他的。可就算不信,但這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又是長孫無忌教的,誰吃飽了撐的去戳穿?花花轎子人擡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吧,頂多不吱聲就得了唄

見大臣們不置可否,王平安趕緊暗示,他此次出征,所獲頗豐,各位大人在朝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都是功臣,而他自己則是沾了各位大人的光,小小的立了場功勞罷了。所以他特地備了禮物,以示感謝,大家人人有份,誰也不落空。

這就叫會做人了,有功勞自己獨吞,那多招人煩啊這次你一個人把功勞全吞了,吃完了肉也不說給別人留口湯喝,這次就這麼地,誰也沒辦法,可以後呢?你就在朝裡風光這一把啊?小心以後大家下柈子,我們喝不着湯,那也讓你吃不着肉

暗示之後,大臣們立即喜笑顏開,大誇特誇王平安,王平安的名頭立即成功升級,由那個專撿便宜的小子,變成了大唐名將。打趴下高句麗這種事情,除了你王公之外,別人誰也不行啊

溜鬚拍馬聲中,軍隊趕出了四十里,此時天色已然過了午夜,時間上不夠用了。王平安不讓兵將們安營,就在野外將就一宿,他把明天皇帝親自出迎的事說了,兵將們大喜,對野外宿營不但沒有怨言,反而強烈支持,就象不如此遭罪,就不能顯示出他們對皇帝的景仰之情來。

整整一宿盡是事兒,大臣們拉着王平安說話,不讓他休息,王平安沒有辦法,只能熬着,陪着大臣們說話,滿足他們的好奇之心。

第二天早上,王平安下令,讓兵將們多吃一些,今天白天怕是隻能吃這一頓了,而且有不少體力活要幹,晚上的飯啥時候吃還不一定呢

吃罷了飯,大軍啓程,重新趕往長安城

今天再趕路,於昨天完全不同,昨天只是官道附近的百姓沿途歡呼,而今天卻是人山人海,京畿附近,連其它州縣的百姓都來了,官道兩旁全是百姓,順着官道望去,一眼望不到頭

王平安騎在白龍馬上,親自掌着一杆從高句麗繳獲的大旗,後面是大臣們隨行,再後面則是兩千兵將。歡呼聲中,行出了四十里地。

遠遠的,就見黃羅傘蓋之下,千萬臣民之間,李治端坐馬上,全身披掛,等在前面,等着王平安

自從能看到皇帝的那一刻起,王平安立即下馬,雙手舉旗,高聲叫道:“我大唐王師,威武”

後面的兵將們齊聲高呼:“威武”

沿途百姓也跟着大叫,威武之聲,震天動地。入京大道上,現在聚集的百姓怕是沒有三十萬,也有二十幾萬,漫山遍野都是人,這一呼喊起來,連大地都要震上一震

李治看到了王平安,心想:“終於回來了,太好了只是……唉,無病這麼早下馬乾嘛呀,這都離着快一里地呢,他舉着大旗走過來,他不累啊”

一夾胯下御馬,李治迎上前去,叫道:“王平安,高句麗可安否?”

震天價兒的威武聲中,王平安離得又遠,哪可能聽到皇帝的話。可百姓們卻跟着皇帝叫了起來:“王平安,高句麗可安否?”

王平安手舉大旗,這大旗份量可不輕,他心中後悔,早知這樣就舉一杆輕些的了,這麼沉的大旗舉在手裡,胳臂都酸了,有發抖的趨勢

他叫道:“高句麗大安,上至糞土王,下至黎民百姓,皆臣服我大唐也”雖然收了寶藏王做乾兒子,可這時是在耀武,什麼乾兒子不幹兒子,也顧不上了,該讓他當糞土,還得讓他當

百姓們又跟着叫起來,把王平安的話重複一遍,傳給皇帝聽

李治縱馬奔馳,黃色的披風迎風展開,很有馬上皇帝的氣勢,他叫道:“我大唐王師,威武”

百姓們看着皇帝的風采,無不歡呼,萬衆一聲:“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到一里地,縱馬便到,李治奔到近前,衝王平安大聲道:“王侍中,你辛苦了”

王平安跪在道中,把大旗雙手舉上,大聲道:“皇上,這是高句麗的軍旗,臣把它獻給皇上”

李治滿臉笑容,用更大的聲音叫道:“好”俯下身子,接過大旗,可一接過來,他就一咧嘴,好傢伙,這杆大旗夠沉的啊,足足有二十多斤。這什麼旗啊這是,幹嘛打製得如此沉重

王平安離得他近,見皇帝一咧嘴,立知他是嫌這旗重,自己打着這大旗都吃力,何況皇帝,別半道上手一哆嗦,把旗再給扔地上,那可出笑話了

身爲心腹大臣,自然要對皇帝着想。王平安叫道:“皇上,高句麗糞土之國,我大唐將之徵服,是爲中原之子報仇,但高句麗可惡之處,卻不能原諒,還望皇上馬踏此旗,爲我中原子弟出出惡氣,上順天意,下應民心”

李治心想:“好無病,用你的話講,你真夠哥兒們意思,連我嫌旗沉,你都能看出來”他順勢把大旗往地上一扔,縱馬亂踩

皇帝馬踏敵國戰旗,如此威風,百姓豈有不大大歡呼之理,萬歲之聲再次排山倒海地響了起來

李治伸出手來,對王平安道:“王侍中,你與朕共乘一騎,一起回城吧”

和皇帝共乘一騎,王平安樂得差點暈過去。李世民在世時,爲了表示對大臣的信任,常常讓大臣和他共乘一車,沒想到李治更進一步,竟然要和他共乘一騎

王平安伸出手去,嘴上卻道:“這這,這不妥吧”拉着李治的手,借力翻身上馬,坐在李治的身後。

李治笑道:“有何不妥,朕說妥,那就一切都妥”拍了拍御馬,順着大道,向承天門馳去

長孫無忌見狀,心裡有些酸酸的,可王平安就算是再受寵,總也是自己的人,他不好這時說別的啥,只能順着皇帝的意來。他心中暗道:“這個王平安啊,真是暈了頭了,我不是讓他凡事都先推辭一下麼,他竟然只是嘴上說說,可屁股卻老實不客氣,真的坐上馬去了”

無可奈何,長孫無忌叫道:“王侍中有大功於國,理應受皇上禮遇,皇上萬歲”

大臣們只好跟着叫起來,可人人心中都想:“王公爺變成王侍中了,這王平安終於登上朝臣的頂峰了”

門下省最高長官不是叫門下令,而是叫侍中,侍中既是宰相之一。王平安做了侍中,即表示他成爲大唐國事的決策者之一。

大唐開國以來,年不滿二十爲相者,僅王平安一人,非世襲而爲相者,雖非前無古人,可卻也後無來者了

第364章 賭治拉肚子第561章 試探第268章 李績很光明磊落第661章 下毒也是個技術活兒第87章 三劑見效,並非誇張第665章 李恪又被修理第891章 長孫無忌終於知道了武媚孃的秘密第718章 在感業寺外落難第345章 快來看熱鬧啊第44章 看病就找平安小神醫第429章 天大的一件奇功第833章 事情越搞越大第365章 又是一味藥第792章 李義府第426章 跟着我,真的會給你們肉吃第721章 李恪剛到營州就開始折騰第214章 門上留詩第710章 狄仁傑見事明白第537章 另尋人來經營第228章 大唐最烈之酒第15章 在大殿上坐堂第892章 長孫無忌發難第565章 亮眼第783章 幫幫我家皇后吧第588章 訓話第55章 名不虛傳第683章 能人異士中有高句麗人第788章 做皇后的替身第734章 爲中原子弟報仇第543章 離感業寺很近的一處小莊園第641章 發現了楊春花的存在第311章 東宮有人懷孕了第631章 水車模型第116章 尉遲恭的腳疾第570章 陰謀論第382章 成,就幫你一把第452章 破破爛爛的折柳縣城第193章 踢球易受的一種傷第562章 爲了江山社稷第95章 暴熱天氣第870章 武媚娘只哭不鬧第381章 平安,舅舅第837章 給有能力的人一個機會第384章 武媚娘和李治第620章 武媚娘寫情書第435章 大唐考察團第447章 房玄齡到了第145章 照我說的做,保你生兒子第684章 樸俊男也不是省油的燈第249章 去太醫署上任第463章 誰來安慰李治第587章 李恪丟臉第93章 少爺之腹第439章 誰是最有名的神棍第642章 想綁武媚娘第12章 胡人大商賈第554章 沒事?不可能沒事吧第855章 驚怒第467章 達顏部第776章 啥秘密也守不住第836章 李義府的辦事能力第547章 王平安不能陪着去第233章 王平安的緣分到了第258章 把你的本事都展現出來第213章 馬主事的千金第248章 求知己第476章 營嘯第149章 產後三急第285章 王麻繩第797章 非要砸你的招牌不可第128章 我可沒說我是王平安第170章 大哥你真有作詩的天賦第450章 折柳大盜第902章 李恪來見第241章 羣情激動第844章 大理寺協同破案第765章 武媚娘有了自己的小屋子第861章 武媚娘也會賣人情第481章 朝野震驚第881章 玄奘大師辦事很給力第469章 滿朝文武大讚李治第880章 夢喻成真第14章 偏方效果也很妙第575章 武媚娘出事兒了第262章 可以封侯第874章 皇幼子被害第814章 夜濃,情更濃第362章 看病要仔細第78章 對於諱疾忌醫者第409章 嚴家莊第292章 有效第727章 商討渡海作戰第105章 牛正宏回來了第525章 武媚娘當真有妹妹第274章 選人,選地方第113章 九陽白珍菜第503章 夾陰傷寒第816章 怎麼會是她第445章 葫蘆河第476章 營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