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武媚娘做了尼姑

對於皇家尼姑庵裡的尼姑,怎麼會愛財一事,歐陽兄弟們誰也搞不清,但聽說這是習慣,所以大家也就都不刨根問底兒了。

見武媚娘被扶進了山門,歐陽利道:“這事關係重大,我得親自去查,你們在這裡等着,我去去就回。”說着,他緊緊了腰帶,繞開山門,從寺牆跳進,潛伏到了房頂上,觀察裡面的事態展。

大殿之內,燈火通明,差不多整個寺裡的尼姑都在這裡了。事實上,感業寺裡的尼姑,絕大多數都不是好事之人,但此時正好趕上晚課,這纔不少人都在殿內。

尼姑們將武媚娘扶進大殿,讓她坐在蒲團上,有的尼姑還給她端來熱水,給她拿了被子來。尼姑們都圍在武媚孃的身邊,看着她,卻是沒有誰說話。

主持老尼皺着眉頭,先看看了那些被撿起來的金條,又看了看武媚娘,唸了聲阿彌陀佛,這才問道:“這位女施主,你是何人,剛纔送你來的那些人,又是什麼人,聽他們的口音,不似我中原百姓。”

武媚娘喝了口熱水,穩了穩心神,這才述說起來。她說的話,都是路上想好的,也有幾句是王平安點撥的,但大多數還是她自己想出來的。

故事很簡單,她是一箇中原富商的女兒,隨父親行商時,被突厥的一個小部落搶去,給一個小汗當了王妃。可她天生命硬,竟把小汗給剋死了,部落裡的巫師用烏龜殼算了一卦,說不能殺了她,而必須出家當尼姑,讓別的尼姑餓死她才成,並且由於她是中原人,所以得讓中原最大的尼姑庵裡的尼姑餓死她,這樣才能消除她給這個部落帶來的災難,不會再把小汗的繼承者給剋死。

至於是哪個突厥部落,武媚娘卻說不清楚,只說自己成天被關在帳篷裡,並不認識誰,沒法說明白。

尼姑們聽到這個離奇的故事,出人意料地,至少出乎房頂上偷聽的歐陽利的意料,竟然有一大半的尼姑,並不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反而大加同情,甚至有些尼姑臉上竟然還露出某種表情,似乎是在把自己想象成女主角

一箇中原的嬌嬌小姐,被粗狂豪邁的突厥汗王掠奪了去,成爲王妃,而汗王對她百依百順,正當嬌嬌小姐開始對年青的汗王,產生了好感時,災難降臨了,年青英俊的汗王在遠征時,不幸陣亡。

而邪惡的巫師,一直在暗戀着嬌嬌小姐,想要趁汗王死後,霸佔嬌嬌小姐,但嬌嬌小姐寧死不從。於是邪惡的巫師由愛生恨,想出了一個惡毒的辦法,想要折磨死嬌嬌小姐,卻被一羣汗王的顧命大臣們阻止了,因爲那些大臣們,也都暗戀着嬌嬌小姐,他們阻止了巫師的惡毒計劃,把嬌嬌小姐送回了中原,所幸被一羣尼姑救了……

這樣曲折離奇的故事,要是生在自己的身上,那該有多好啊……雖然結局差了點兒,但頂多也就是當尼姑,現在大家不都在當着尼姑麼,又有啥了不起的。不管怎麼說汗王曾經愛過我,滿朝文武愛過我,還有邪惡的巫師也愛過我,這就足夠了

很讓歐陽利難以理解地,這幫尼姑真是不知她們在想些什麼,竟然一起同情起武媚娘來,而且主持老尼竟然眼中含淚,道:“原來如此,想必這些金條是那些忠於你的突厥臣子給你的吧,怕我們真的將你餓死?”

武媚娘一愣,心想:“什麼忠於我的突厥臣子,我也沒說過這樣的話啊,她想到哪裡去了?”她點頭道:“正是如此。不過小女子已然無家可歸,要這些身外之物也是沒有用處的,想把這些金條獻給寺裡。小女子別無他求,只求主持師太慈悲,就收了小女子吧,小女子願落爲尼,長伴青燈”

主持老尼長誦佛號,唸了好幾聲阿彌陀佛,道:“善哉善哉,女施主身世可憐,從中原去了突厥,又從突厥回了中原,來到我感業寺,這便是有緣人,佛渡有緣,便收了你做我寺中弟子,又能如何”

尼姑們齊聲道:“阿彌陀佛,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房上的歐陽利目瞪口呆,幾乎有從房頂上掉下去的架勢,在他看來,收下武媚娘應該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就算象主人說的那樣,主持老尼愛財,那也得假惺惺地“考察”一番吧,總得過個兩三天,經武媚娘再三懇求,才肯收她爲弟子。可萬沒成想,一個故事說出去,就這麼收下了

歐陽利心想:“要是我以後混不下去了,沒地方吃飯,不如就去找和尚廟吧,跟裡面的主持說,我被一個突厥的女小汗劫了去,當了壓部夫君,結果克妻……”

又偷看了一會兒,直到尼姑們把武媚娘安排進了禪房,他才離開。匯合了兄弟們,他把剛纔的事一說,兄弟們無不驚訝,都感女人心海底針,實難琢磨,而尼姑的心更是不能用海底針來形容,連琢磨都沒法琢磨,更別提難不難了

歐陽利留下兩名兄弟守在這裡,隨時觀察情況,他則帶着其餘的人,在附近找了家客店落腳。他們必須要等武媚娘正式出家,而且還得把史愛國那裡擺平後,才能返回慶州。

第二天一早,歐陽利便去了東宮,求見史愛國,史愛國親自接見了他,兩人一見面,便一起捶胸頓足,說那個女人怎麼被害了呢,如何如何,互相表演一番,力圖證明,此事與自己無關。

證明完後,史愛國又說太子李治因爲傷心,已然生了病,正在牀上躺着呢,並打歐陽利,讓他早點回去,太子因爲傷心過度,就不寫信了,給王平安帶個口信兒就好。歐陽利自然答應,離了東宮,又去了感業寺。

感業寺的事情倒不是太順利,因爲主持老尼收弟子,是要選吉日的,一直等了五天,纔等到黃道吉日,收了武媚娘爲弟子,取法號爲了空。

儀式結束之後,歐陽利潛入寺裡,和武媚娘見了一面,把該說的都說了,這才離開了京城,返回慶州。

慶州。

這些日子,王平安再也沒有去找過李恪,現在李恪處在“非常時期”,他可不敢去招惹,武媚娘那裡的事還不知怎麼解決呢,他哪敢再去攙和李恪的事,怕累不死自己麼?

王平安不去找李恪,李恪卻想着找王平安,因爲高句麗那邊有消息傳來了,一隊高句麗的強盜闖入了營州地界,亂搶亂燒一通,在唐軍到來之前,便逃走了。

之所以是高句麗的強盜,而不是軍隊,那是因爲一派軍隊過境,就要爆戰爭了,那樣李恪就沒機會去營州,無法在哪裡繼續折騰了。

這個消息已經報進長安,就等着朝廷做決定了,而由於李恪事先讓王平安寫的那封信,早就送到了長孫無忌那裡,所以估計着,改封的事,再過小半個月,就能敲定,不出一個月,李恪就要啓程了。

李恪急於想和王平安見一面,從他嘴裡探聽點兒消息,可每次派人去,都找不到王平安。王平安躲到各縣去了,而且每次都比李恪派去的人早走一步,那寸勁兒感的,就好象專門有人給他報信一樣。

李恪也知道王平安是在躲着自己,可他又不能親自去找,那樣未免也表現得太過猴急了,無可奈何,只好接着等。

於此同時,長安。

長孫無忌坐在尚營州送來的文書,倒不是什麼緊急的事情,只說從高句麗流竄過來一小夥強盜,打劫當地百姓,已經被官軍剿滅了。這種事情算是剿匪,小事一樁,不需要報給尚書省的,但由於是高句麗強盜,剿滅了這種強盜,功勞翻倍,這才報進京來。

把文書收進袖中,長孫無忌心想:“該是我出手的時候了,上次在皇上面前,誇了李恪,說他辦事勤勉,又開始鑽研高句麗的國情,想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爲朝廷分憂,滅掉高句麗這個虎狼之國,皇上還誇了他。這回,是時候派他去營州那裡轉轉了。小樣兒的,和老夫玩陽謀,老夫還怕你不成”

長孫無忌進了皇宮,求見皇上李世民。李世民這段時間病情好轉,已經不怎麼犯病了,聽史忠臣說長孫無忌來了,當即召見。

長孫無忌進了甘露殿,把那份文書呈給李世民,說了營州的事情。李世民看罷了文書之後,勃然大怒,他這輩子最恨的就是高句麗人,但卻又無法將其滅掉,他不去征討高句麗就不錯了,高句麗的強盜竟敢流竄進大唐作案,這還了得,必須要懲罰,反攻過去

李世民將文:“高句麗,糞土之邦也,屢犯我天朝上國,實是再不可忍。朕決意東征,無忌你認爲呢?”

長孫無忌從來都不贊成李世民親征,以前身體還湊合時,他都不贊成,何況現在皇帝有了病,而且還只是維持着,他更不贊成親征了。

他搖頭道:“皇上,東征乃是大事,不能草率決定。而且就算您要東征,也不能在現在東征,否則我大唐百姓們會怎麼想,番邦臣屬又會怎麼想?”

李世民怒道:“他們愛怎麼想,就怎麼想,天子行事,還要子民和藩屬們同意嗎”怒氣衝衝地拍桌子,把桌子拍得砰砰作響。

但是,怒歸怒,李世民卻明白長孫無忌話裡的意思,就算要征討高句麗,也不能現在去征討。要不然真會被別人笑話的,說不定還得記入史書當中,李世民最怕史書裡亂寫他的事情。

高句麗的一夥強盜,跑到大唐境內攪和一番,然後竟然引得大唐天子御駕親征……皇帝陛下也太不值錢了吧,幾個小強盜就能支使得動他,讓他大老遠地往遼東跑一趟,這也太丟人了

長孫無忌默不作聲,等着李世民了一通脾氣,等火氣小了些,他才道:“皇上,就算要征討高句麗,就算是您要親自出戰,那也不是今年就能做的事情,出征事宜,至少也得準備一年,糧草的運輸,軍隊的集結,這些事情都不是幾個月能夠辦完的呀”

李世民呼呼喘着粗氣,好不容易纔平穩下來,道:“這個朕也清楚,但是高句麗人太過可惡,朕實在等不及明年再懲罰他們了,恨不得現在就去。”

長孫無忌當即點頭,道:“確實,小小高句麗竟然屢犯天威,必須是要懲罰的。但是,老臣以爲,如果大動干戈,卻是沒有必要的,倒顯得咱們欺負他們了,怕是會引起別的屬國的猜忌,認爲我大唐如此對待高句麗,會不會以後也會那樣對待他們,這點不可不防。”

李世民頹然往後一靠,道:“你說得也對,確實是這麼回事,那麼你可有應對之法?”

長孫無忌假裝想了想,道:“不如我們用一招鈍刀子割肉,慢慢地割,把高句麗割得疼了,實力大損,這差不多就得一年時間,那時我們東征的各項事宜也都準備好了,可以一舉滅此朝食”

李世民哦了聲,腰又挺直了,道:“無忌你是說的鈍刀子割肉,可是派人去高句麗那裡騷擾?”

長孫無忌點頭道:“正是,老臣正是這個意思。那些高句麗的強盜,說不定就是高句麗的小朝廷派來的呢,而我們爲什麼不能同樣派人過去呢,他們派來十個,我們派過去一百個,看看誰的人多”

李世民呵呵笑了兩聲,道:“好啊,這個主意不錯。此時臨近春耕,如果咱們派了大批的強盜過去,可以弄得高句麗人無法播種,他們今年沒收成,明年咱們打過去,可以事半功倍”

長孫無忌陪笑道:“是啊,老臣就是這麼想的。不過,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難,得派一個熟悉高句麗的人去才行,可朝中似乎沒有太熟悉高句麗的人,大家都看不起高句麗,不屑瞭解這個糞土之國啊”

李世民嗯了聲,想了一下,道:“上次,無忌你說恪兒正在研究高句麗的風土人情,你說派他去合適麼?”

第176章 沒落王孫第290章 分批種痘第365章 又是一味藥第772章 皇恩浩蕩第341章 造勢第404章 探望之人無數第768章 大家一起去第396章 神針王第766章 武媚娘發現了王平安的詩第310章 這是前隋的國庫嗎第471章 到底誰抓誰第565章 亮眼第219章 太子也要參加第75章 刺史大人打算微服私訪第53章 成神醫的往事第234章 房遺愛喝醋了第569章 鴛夢重溫第202章 與太醫較技第615章 微服私訪第256章 房間裡香氣太重並不好第193章 踢球易受的一種傷第281章 湖底下有什麼第645章 把刺史們當驢使喚第227章 全湊到一塊了第266章 邱亭軒的小情人第439章 誰是最有名的神棍第552章 一首古詩的來歷第836章 李義府的辦事能力第331章 不是挑戰書第859章 震驚長安的宮中鬧鬼事件第381章 平安,舅舅第748章 收寶藏王爲義子第847章 武媚娘要收養李素節第214章 門上留詩第366章 世所不知第549章 飛馬前去破壞第811章 更幽堂第303章 王侯爺第12章 胡人大商賈第360章 一味藥和一劑藥第273章 初封伯爵第49章 竟學諸葛亮第610章 武媚娘有了貼身丫環第558章 李恪上門第228章 大唐最烈之酒第374章 宣痹通陽法第596章 武媚娘先去慶州第328章 龍傲天出現了第416章 越走越不對勁第173章 此詩只應天上有第539章 太子刮不成第736章 寶藏王的藏身之處第597章 李恪親來第842章 武媚孃的第一個追隨者第756章 遼國公第524章 狄仁傑想和李治做連橋第308章 地下迷宮第733章 狂奔百餘里第843章 李義府成功脫險第438章 死有餘辜第41章 預測科考試題第130章 算是個人材第612章 不收禮,因爲你們的禮少第300章 能讓李世民眼皮跳的事第869章 武媚娘可不是好惹的第882章 王皇后沒去冷宮第761章 替皇帝去關心一下羣尼第278章 你們要記檔第267章 此大事由平安主持第380章 媚娘,你姓武吧第511章 蕭氏得意洋洋第445章 葫蘆河第192章 綠豆湯第192章 綠豆湯第861章 武媚娘也會賣人情第164章 開山鼻祖第171章 長安遇故人第482章 李世民再次暈倒第708章 樸俊男回來了第864章 李義府扯虎皮成功第215章 救人一命第497章 這藥只能我開得出來第145章 照我說的做,保你生兒子第720章 李恪任營州都督第668章 要打官司第743章 擊斃第401章 坐牢猶如做大爺第108章 一舉十二得第895章 武媚娘發飆第81章 按穴可以減輕頭痛第693章 李恪,你竟然如此奢靡第375章 她會是武則天嗎第140章 還是平安你厲害呀第267章 此大事由平安主持第119章 小仙翁第4章 治熱痢疾的藥方第693章 李恪,你竟然如此奢靡第439章 誰是最有名的神棍第176章 沒落王孫第834章 英雄所見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