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科考大改革家

卜今!卜。再次響起歌功頌德的馬屁聲六李世民叉坐口一奶兒,身感疲憊,起身離席,回了甘露殿,大臣們便也散了,各自下去,與民同樂,吃吃喝喝,玩玩樂樂。

唐代的上元節燈會比較短,只有三天。不象宋代那樣有五天。明代十天,而清代也有四五天。三天燈會,一晃即過,彩燈一收,新年便算是過完了。

新年一過,即刻開科。唐朝的科考和以後朝代的不同,以後各朝各代都已然形成了慣例,行時開考,何時結束,都是有固定日子的。

唐朝的科考不定時,但有個原則就是不耽誤民間生產,士子們爲了應試,提前來長安,那是士子們自己的事情,朝廷並不提倡早來,而且放榜的時間也快,十數日就能放出雜科的榜來,進士科雖慢,但有二十來天,也就差不多了。如此迅,是怕耽誤了農活,有些士子是農耕之家,早考完早回去,不至於耽誤了家裡的農活。

農耕社會,當然要以農爲本。士子們考中了就留下當官,考不中趕緊回家種地去,來科再考。

上元節一過,只隔一天,尚書省便下令開科。此次科考,考場設在御史府,由專門的考功員外郎主持。嚴格來講,考功員外郎纔是佔主要地個的主考官,但他們身份太低,乾的是辛苦活,士子們考中後,卻不必感謝他們。

由於是不糊名考試,所以考功員外郎很容易作弊。象待遂良和王平安這樣的主考官,他們批卷子實際上都算是複試了,得先由考功員外郎們把考卷先過一遍。

考功員外郎現某張卷子上如果字跡潦草,而且有塗抹的地方,那直接落卷,王平安他們是看不到這份卷子的。如此,考功員外郎們有時會把卷子故意弄髒,讓士子落榜。

爲了防止這種作弊方法,便產生了糊名制,就是把士子的名字糊住,不讓批卷的考官看到。可後來,這種方法也不奏效。因爲能從筆跡上分出誰是誰來,想要作弊,只要提前讓考官認識自己的筆跡就成了。於是就又出現了謄寫制度,就是把考生的試卷,由專門的人抄寫一遍,然後給考官看,考官看不到原卷,自然就分不出筆跡來。

可是,士子們還是有辦法,他們提前和考官商量好,文章的第多少個字,用到哪個特殊的字,先把特殊的字約定好了,然後再答卷,這樣考官就算看不到原卷,也能分出來誰是需要照顧的。

科考制度日益完善,而作弊手段也是更新甚。反正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你制度定的再完善,我也照樣能找出空子來鑽。

而初唐時代,正是最好作弊的時代,制度尚不健全,只要腦筋活兒點,不是個書呆子,雜科還是比較好中的。畢竟這時代讀得起書。又有財力來京應試的人不多,競爭不如後世那麼激烈,當然進士科除外。

這日天沒亮,王平安身爲副主考,自然早早就到了御史府,見裙遂良和另一位副主考已經到了,都在等着他,見過禮後,三人坐在正堂。等着開大門。

差三刻到卯時,御史府大門便即打開,官吏站在門口唱名,挨個點士子的名字,點到誰,誰就進來,安排考場的座次。

正堂離大門尚遠,而諸遂良並無起身的意思,王平安只好也坐着,遠遠望去,見進來的士子各個神情緊張,有的人是半夜就來此等候的。初春時節,天氣寒冷,外面又無取暖的設備,不少人凍得臉色青了,坐在自己的考桌之後,瑟瑟抖。????王平安道:“諸大人,不如在考場之中,升幾個火爐吧,讓考生們暖和一下,免礙手都凍僵了,提筆答卷之時,揮不出平常的水平。

諸遂良看了他一眼,道:“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頓了頓,又道:“那便升幾個爐子吧!”

官吏們當即出去,擡了幾個火她子進來,放在考場的周圍。

這個時代的考場,和明清時的完全不同,分成數座大堂,每座大堂是一間考場,放着無數張桌子,中間沒有遮擋,士子們是坐在一起考試的。

王平安指着考場,道:“諸大人你看,考桌如此安排,不利於監管。如果有脖子長的,眼睛好使的,那不就能看到別人的試卷了嘛!進士科還好說,文章總不能做成一樣的,但明經科,還有其它雜科,考的是一樣的題目,答案也是相同的,如果考生們之間互抄,那不就沒法分出高下了麼!”

禱遂良皺了皺眉頭,道:“那該如何安排座位呢?”

另一位副主考是禮部派來的。是一位六十多歲的禮部侍郎,這老侍郎笑道:“王公說笑了,那可能互相抄,誰也不可能把答案讓別人看到呀,捂還怕捂不住呢,錄取名額有限,同樣的答案,卻不一定都取中的,字體是否美觀,名氣是否顯著,都是要考慮進去的!”

在科考制度尚處於雛形的初唐,不但朝廷在摸索制度該如何健全,而士子們也在摸索作弊的手段,很多招術不是士子們不想使,而是他們沒想到,考官自然也不知道後世考生們的手段,那真是想都想不到的。

王平安嘿了聲,道:“那可不一定。依你的意思是,士子們多一個人答對,對他們來講就多一份威脅,是這個意思吧!”

禮部侍郎當即點頭,笑道:“那還能有別的意思嗎?待大人。你說呢?。

禱遂良也點了點頭,道:“老夫也想不出別的意思來。”

王平安道:“可以反過來想啊,如果有的人故意答錯呢?他們是有草紙的吧,不會直接往正捲上寫答案的吧”。

諸遂良和禮部侍郎同時一愣,互視一眼,心裡都是一哆嗦,他們明白王平安說的意思了!

多一個人答對。就多一份威脅,可少一人答對,不就少一份威脅了嘛!如果有的士子缺德,在草紙上故意寫出錯的答案,然後再故意讓別人看到,而他自己把正確的答案捂住,等交卷子時,交正確的,那不就等於把別的士子給閃了嘛!

禮部侍郎搖頭道:“不會吧,這可是心式不利一一哦,泣嘉損人利只戶天下歲有如此齷珊甲鄙!人?”

王平安笑道:“沒有嗎?那就當沒有好了!”

禱遂良眉頭緊鎖,他抽了口涼氣,道:“以前不知有沒有生過類似的事。老夫一直以爲作弊之事,只會出現在閱卷時,不想這考場裡也是可以的,而且如此的邪惡。那依無病你看,該如何安排考桌呢?”

王平安道:“不用安排考桌,只要建起考棚即可,每人一個小單間,互相抄襲的問題就能解決。”他把從典視裡看到的,明清時代的考棚樣式說了出來。

豬遂良和禮部侍郎聽罷,一頭,心中都想:“嘿,這個方法好啊,修考棚,以前我們怎麼沒想到!”

過了好一陣子。士子們這才全部進場,以科目分考場,全部坐定。

卯時,古稱日始,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之時。

金鐘一撞,銅鼓三響,正式開考。

數名考功員外郎,手拿試題,來到各考場之中,大聲念出考題,每題念三遍,這叫事不過三,讓考生們記錄下考題。

這年代的考題可不是印在紙上的,而是隻有一份,開考之時才能打開,以防止漏題,由考生們自己將題目記錄下來,然後作答。

王平安聽念題目,又有話說了。他道:“如此念題目,似乎不妥。”

諸遂良道:“又有什麼不妥了?”

禮部侍郎則心想:“又不妥了?這還沒開考,考生們還沒答卷呢,你就整出兩個不妥了,你是監考來了,還是挑刺兒來了?”

王平安道:“兩個大人,你們聽,他們念題目時,說的都是雅言,是正音,對吧?”

禮部侍郎道:“當然要說正音了,難不成還說方言麼!”

雅言或正音,就是指的官話,在這年代就是長安話。象王平安說話就是帶有徐州口音的,不能算是初唐時標準的官話。

王平安道:“不見得每個考生都會說正音吧,萬一他們是初次來的長安,就算是能說幾句場面上的正音,可要是一緊張,這時候沒能完全聽懂題目,那他們答起題來,豈不是要糟糕?這可和學問好壞沒關係了,有些學問好的,就因爲聽不懂正音,便要落榜,這可是會流失人才的啊!”

豬遂良和禮部侍郎齊齊抽了口涼氣,一起向場中看去。果然,他們看見了,確實有的考生在皺眉頭,落筆記錄考題時頗有猶豫之色。這明顯是沒聽懂題目,是在猜題目啊!

別的科還好說,可要是象醫科,或是明算科,那要是記錯了題目,還答什麼答呀,一字之差,繆之千里啊!

諸遂良呼地就站起了身,禮部侍郎也慢慢地站了起來,王平安只好也跟着站了起來。

禱遂良喘了幾口氣,又再坐下,看了眼旁邊的禮部侍郎,就見禮部侍郎臉色蒼白,嘴脣哆嗦。他二人都沒有想過”應該說滿朝文武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口音能影響科考,這可真不是他們能想得到的!

科考從前隋草創,唐朝確定,可前隋那麼亂,而唐朝又建立沒多少年,科考總共也才舉行了那麼幾場,誰能想到口音的問題?就算以李治那樣的聰明睿智,在王平安不告訴他的前提下,他也聰明不到能想到這個問題的地步吧!

諸遂良頓時就急了,他指着考場,道:“這,這這”這可怎麼辦?事先沒有做這方面的準備啊!”

禮部侍郎冷汗直冒,結結巴巴地道:“那,那那,總不能現讓考生們學正音啊,或是讓員外郎們改用各地方言念題,這也來不及了呀!”

兩人一起看向王平安,襪遂良道:“無病,你到是拿個主意出來啊!”一着急,他把李治的口頭禪都說出來了!

禮部侍郎則道:“王公,你定有主意,請說來!”

王平安很驚訝地道:“這個問題有這麼難解決嗎?”

他拿起桌子上的一張紙,晃了晃,道:“把題目寫成大字,懸掛在考場裡的房樑上,讓考生們都看到,照着寫就不得了。考生們不至於連大字都不認識吧,不認識字,還考什麼考?”

諸遂良哽兒地一聲,緊接着他一拍腦門兒,道:“老夫”一時糊塗了,怎麼連這個都沒想到!”

禮部侍郎目瞪口呆,這麼簡單的方法,我怎麼就沒想到哩!

諸遂良招回考功員外郎,叫他們將題目寫成大字,掛在考場的最前面,讓士子們都看到。考功員外郎們也都是吃驚之餘,轉而大喜。對啊,何必每個題目直着嗓子念三遍,寫出來掛在考場裡,不就得了嘛!

待他們將題目抄好,掛了出去,就聽考場裡竟然生輕微的吐氣聲,似乎不少人都鬆了口氣。

豬遂良見士子們都低下頭答題了,他道:“無病啊,你可真是個當主考官的料啊,頭一回主持考試,就現了兩個重要之極的漏洞,史書上如記載科考之事,必有你的一筆呀,後世無數的士子,都會感謝你的!”

王平安忙道:“過獎,過獎,這種小問題,就算下官不說,兩位大人也會處理好的!”

他說的這兩個問題,都是後世科考中,再基本不過的問題了,就因爲他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識,立馬兒變成偶像了,還要被後世的士子們感謝。

稍坐片刻,他站起身,道:“兩個大人寬坐,下官去轉一轉。”

禱遂良道:“但去無妨。”

王平安出了正堂,挨個考場。慢慢的看了過去。

禮部侍郎見他走了小聲對豬遂良道:“諸大人,實不相瞞,當初皇上點了王公當副主考,下官心中頗有不滿,總以爲他年紀不大。除了會做幾詩外,實無別的本事,一直認爲他屬於浪得虛名的人,但卻不敢宣之於口呀!”

諸遂良笑着手捻鬍鬚,問道:“現如今,你以爲如何?”????禮問侍郎一挑大拇指,道:“現如今,就兩個字,佩服!”,

第899章 見到了長孫無忌第196章 屠戶第133章 原來你纔是第258章 把你的本事都展現出來第217章 大肆宣傳詩文第462章 長安城一日兩驚第252章 無忌公府上第635章 小良河邊的水車第197章 偷師學藝第436章 甘州城下第845章 結案第439章 誰是最有名的神棍第574章 武媚娘身子有點不適第730章 找不準登陸地點第147章 四胞胎第74章 總是會找到辦法的第535章 我們能得到什麼好處呢第635章 小良河邊的水車第70章 尋找病因第734章 爲中原子弟報仇第906章 解決遼東事宜第333章 金瓜子的妙用第115章 皇帝給你取表字第447章 房玄齡到了第757章 武媚娘半夜挑水第14章 偏方效果也很妙第886章 武媚娘有了應對之法第751章 各取所需第6章 唐朝的神醫跑來了第687章 李恪差點被射死第536章 開錢莊之空手套白狼第746章 敵人盡滅第203章 太醫輸了第795章 見效確實很快第198章 陶東昇不堪回首的第316章 恩比天高第873章 有人證和沒人證第715章 武媚娘上路第138章 又回荒村第642章 想綁武媚娘第330章 坐了一宿第536章 開錢莊之空手套白狼第500章 考生們都來靈感寺裡借宿第105章 牛正宏回來了第323章 眼保健操現在開始第9章 大和尚也生病第196章 屠戶第675章 武媚娘失音第559章 名單第480章 無敵大將軍第122章 三診哈夫人第784章 王皇后也知道了那位小尼姑第283章 不管你多有名,我都比你更有名第644章 魯國之法第885章 得罪武媚娘第491章 帶野雁來第545章 不如一起去泡溫泉吧第513章 走,咱們偶遇去第680章 妊娠失音第593章 交換定親信物第78章 對於諱疾忌醫者第814章 夜濃,情更濃第58章 進我書院如何第556章 回宮第180章 歌唱平安好兒郎第493章 如夢第98章 難老難少第193章 踢球易受的一種傷第281章 湖底下有什麼第550章 假若愛有天意第686章 南北石窟寺第316章 恩比天高第162章 誰給他治好的第633章 平安大水車第385章 再診李世民的心絞痛第897章 去找王平安第616章 蘭州水車第142章 終於有人叫我主公了第23章 結交第897章 去找王平安第462章 長安城一日兩驚第240章 誰擊鼓都是你作詩第329章 醫癡第497章 這藥只能我開得出來第414章 飛奔去涼州第250章 科考題目第839章 李義府驚遇小尼姑第607章 很有見識的村姑大嬸第39章 紫血連升第734章 爲中原子弟報仇第836章 李義府的辦事能力第708章 樸俊男回來了第370章 李世民有心絞痛第842章 武媚孃的第一個追隨者第521章 兩人一見如故第404章 探望之人無數第124章 真的找來倆道姑第386章 批覆得很好第212章 必須親自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