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皇帝給你取表字

凡事難的是如何做計劃,而計劃一旦做好,照着執行,只要沒有人掣肘,那麼還是很容易做好的!

這次賑災,牛正宏下了決心,一定要做好,要給自己拼個升遷的資本,在他的帶動下,徐州官場整個動了起來,官員們人人賣力,各盡其責。一時之間,情況大變,再無先前互相推諉,互相扯皮的事情發生,賑災事宜,迅速展開!

以工代賑的告示貼滿徐州城的大街小巷,城外的各個鄉村小鎮也都貼了出去,爲了讓不識字的百姓瞭解告示上所講的內容,王平安又跑到了鹹同書院,把事情和邱問普說了。邱問普當然要大力支持,這是善舉,做爲徐州名士,他當然要參與進去!

於是乎,鹹同書院的學生們全體出動,每張告示下面都有一人守候,專門給百姓念告示,並詳細解說。以工代賑是新法,百姓們都不瞭解,能有鹹同書院的學生給解說,既可以讓百姓們明白告示上寫的是什麼,又增強了新法的可信度!

本來王平安還怕耽誤了學生們的功課,引起不滿,誰知學生們卻幹得興高采烈,不管日頭有多毒,天氣有多熱,竟沒有一人偷懶耍滑,個個盡忠職守,不少人把嗓子都說啞了,還不肯回家休息。

學生們都知道,這件事無論成或不成,都會被地方誌記上一筆,自己出了力氣,到時書上怕少不了自己的名字,辛苦幾天算得了什麼,如被記入書中,那可是成百上千年的事。讓他們休息,他們還不幹呢!

逃難來的百姓聽聞此事,更是激動,他們家鄉受災,田園被毀,逃難到了徐州,正是困難無依的時候,悽苦之情,人人都有,正是身心俱疲之際,逃到哪裡,哪裡的官府都當他們是累贅,是負擔。而忽然,徐州官府告訴他們,你們並非是累贅,徐州需要你們,你們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換取食物,並且有工錢可發,等災期過了,你們可以回去重建家園!

世事艱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一旦給了災民們希望,他們的信心迅速便得到恢復。災民們奔走相告,聞訊者無不狂喜,甚至有些災民還放聲大哭,他們的生活終於有了保障,再不必爲明天的生活擔憂,苦難終於要過去了!

常慶豐負責具體事宜,他爲了能將代理司馬,轉正成爲正式司馬,更是拼了老命,沒日沒夜地安排工作。他將壯年災民招集到一起,負責體力活兒,再把婦人們集中起來,幹些洗洗涮涮,做飯燒水這樣的活兒,婦人們既幹得了,也能幹得好!

至於上了歲數的老人也有工作,他們負責爲大家照看孩子,還有如果有人得了病,他們也可以負責照顧,保證幹活兒的人後顧無憂!

雖然出力氣不同,拿的工錢也多少不一,但有一點可以保證,人人都有工錢可拿。就算是實在無力出工的,徐州官府也保證失去勞動能力的人,有飽飯可吃,絕不至於由於飢餓,而失去生命。

朝廷賑災的舉措,太久遠的百姓並不知道,就算有年紀大的,也只知道前隋的事情,可不管是前隋,還是大唐,以工代賑的方法,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聽聞,雖然初時還有些人不信,但架不住鹹同書院的學生們太負責任,誰要是不信,那非拉着誰的袖子,反反覆覆地說,非說信了不可,再加上官府一項接一項的措施出臺,不管是災民,還是事不關己的本地閒漢,慢慢的也都信了,甚至於有些本地人,也參加進了工程,填河的填河,挖土的挖土,賺一份工錢。

城外工程正式啓動,而城內也不消停,徐州富戶們被牛正宏集中起來,講解徐州要立個石碑,還要請大名士邱問普寫徐州志,由刺史大人親自爲大家講解!

正堂之上,堂裡堂外坐着二三百人,盡是徐州的富戶,大家默默地聽完牛正宏講的好處,大家你瞧瞧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說話!

牛正宏講的都是好處,卻沒講壞處,但這個壞處是人人都知道的,就是大家得出錢。給徐州挖條新護城河,這是好事,是爲了保證大家的利益,這筆錢該出不?該出!大家誰也沒想省!

可問題是,該出多少呢,這個就是大問題了!捐錢嘛,只要不比別人捐得少就行了,可別人捐多少呢?誰也不肯第一個說話,免得捐多了自己吃虧,而捐少了被人笑話!

這個時候就需要有托兒了,托兒並不一定是擡價格做壞事,也是可以做好事的!

第一個托兒站了起來,正是王平安。王平安年紀小,但卻有個徐州賑災總管的名頭在,雖然這個名頭無品無階,但在身份上,已然超過了其他人,離得刺史最近!

王平安一站起來,坐在人羣裡的王有財立即興奮起來,他並非是喜歡顯擺的人,可現在實在忍不住了。王有財對旁邊的人低聲道:“那是我兒子!”

旁邊那富戶連忙道:“王老爺好福氣,生出這般有出息的孩子!”

王有財又轉過頭對另一邊的富戶道:“那是我兒子!”

另一邊的富戶忙也道:“王老爺好福氣啊,令公子當真給你爭氣!”

王有財心滿意足,身爲人父,聽人稱讚自己的孩子,那是心頭最快樂的事情。他又低聲道:“喂,各位,都往前看,那是我兒子!”

附近周圍的富戶一起轉過頭來,心想:“我們可不正在看他嗎,現在只好看你了!”人人面帶微笑,也都用低低的聲音道:“王老爺好福氣啊!”

王有財得意洋洋,摸着鬍子不住點頭,暗想:“我叫王有財,這個名字大大不妥帖,應該叫做王有福纔對!”

前面的王平安道:“承蒙欽差大人錯愛,讓晚輩做了徐州賑災總管,其實晚輩是什麼都不懂的,要說賑災之事,還得聽各位叔叔伯伯的,你們纔是徐州的頂樑柱啊!”

這話說的,讓人聽着,心裡頭舒服!富戶們紛紛道:“小神醫太客氣了,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欽差大人點了你做總管,自然是對的,你就莫要謙虛了!”

王平安拱了拱手,這才又道:“爲了防止瘟疫爆發,晚輩曾將有關藥材全部買了回來,並非爲了囤積居奇,而是爲了讓病人都到我那裡去看病,這樣一來,病情也就不會擴散了,雖然做用不大,但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強!”

富戶們又道:“話可不能這麼說,做用當然是大的。瘟疫沒有流行時,大家都不當回事,可要是當真流行起來,這麼做的用處可就大了!小神醫做的好,爲全城百姓着想,大家心裡都是感激的!”

王平安又道:“這批藥材,晚輩和家嚴商量過了,家嚴決定盡數捐出,摺合多少銀錢就不必算了,權當家嚴的一點心意!”

周圍人的目光立即向王有財射來,王有財心裡象喝了蜜水似的,摸着鬍子,微笑不語,這回他不再到處跟人說王平安是他的兒子了,可富戶們的表情也和剛纔大不一樣,竟一起向王有財抱拳拱手,雖然都未說話,但尊敬的表情,卻是顯而易見!

王平安頓了頓,看向人羣裡的趙琦趙璧父子,道:“市面上的藥都買光了,但也不一定夠用,所以家嚴將平日裡省吃儉用的錢都拿了出來,湊了三萬貫,買下了趙叔父家中所有的庫存,這點趙叔父可以作證,家嚴決定將這筆藥材也都捐出來,供我徐州渡過災年!”

趙琦和趙璧連忙點頭,表示確有其事,不過他爺倆心裡頭都大大後悔,他們一開始都以爲王平安不是好人,竟然在災年囤積藥材,爲了避嫌,所以他們耍心眼,並未將藥材交割,誰知王平安不但不是囤積居奇,而是將藥材都捐了出來,這麼一來,他倆倒成了只認錢的商人,雖沒人瞧不起他們,可心裡頭也不是滋味兒!

趙璧一咧嘴,心想:“早知如此,當初就該收現錢,而不是打欠條了!”

趙琦掃了眼兒子,心中卻想:“這個王平安了不得啊,我怎麼就沒這麼個好兒子,璧兒這孩子要是能趕上人家一半,我就知足了!”

這回不再是附近的人看王有財了,而是在場所有人都看向他,遠處不少人還都站起了身子,低聲詢問,誰是王有財,好大的手筆,竟然捐出這麼一大筆款項!

王有財這回連鬍子都不摸了,腰板筆直,端端正正地坐好,供大家“仰慕”!有個好兒子就是長臉啊,換了別人誰行,就咱家的平安行,哈!

王平安說完,坐了回去,不再出聲。

牛正宏拍手道:“好,五里村王家,捐價值三萬貫的藥材,那些零星藥材也當算入,合五千貫吧,總數三萬五千貫。此爲大大的善舉,大家應當效仿!”

第二個托兒站了起來,卻是賀樓奇。賀樓奇道:“老朽雖然不才,但如能爲徐州做點事情,卻是不肯落與人後的。這樣吧,我捐糧食一萬石,這是第一筆,如果不夠用,那麼再捐無妨,反正只要能讓徐州安然渡過災年,即使散盡家財,老朽也不會眨一眨眼睛的!”

這話說得夠豪氣,富戶們無不咧嘴,第一筆一萬石,你也不小氣啊,這時節糧食多貴呢,成倍成倍的往上漲,要是嚴格算起來,你這第一筆,就已經超過王平安的三萬五千貫了!

第三個托兒站起來了,是哈米提,他有的是錢,不過爲了自己花錢,他是大方得很,要爲別人花錢,他的大方就要打折扣了!雖然馬馬虎虎也算個托兒,但卻有點小氣吧啦,他道:“老夫家裡日子不是太好過,貨物卻是不少,乾脆便捐價值三萬……三萬五千貫的衣服被褥吧,還有些帳篷,鍬鏟什麼的,總之能爲工程做點貢獻,老夫一定會做!”

富戶們心想:“這也不少了啊,三萬五千貫,好大一筆啊,這錢扔出去,可是收不回來的!”

這時,牛正宏說話了,他道:“感謝三位的慷慨,剛纔有句話本官沒說,只是爲了考驗……嘿,是忘了說了!不管是捐錢,還是捐物,只要是前三位,那麼在不能讓善心人受損失的原則上,所以前三位的錢物都記在帳上,算做捐出,但所費金額,卻由我徐州官府支付。看三位捐的物資,不是小數,官家一時也還不起,但沒關係,時間又非止一日,慢慢還。不能還出現錢,但可以從稅上減免嘛,年復一年的減下去,直到減夠數額爲止。而且,三位的家中,以後不必再出徭役,這點欽差大人已經同意,只要我大唐朝廷一日在,你三位家中徭役永免,與國同休!”

話說完之後,堂裡堂外哄地一下子,富戶們差點沒把腸子悔斷了!剛纔怎麼就糊塗了,早知如此,幹嘛還要觀望,直接捐出來不就得了,什麼損失也沒有,卻留下了再好不過的名聲,糊塗了,糊塗了呀!

趙璧看了眼趙琦,小小聲地道:“爹,那王平安一個子兒沒出,套牢咱家三萬貫的藥材,這還不算,官府還要免他家三萬五千貫的稅,這不等於他啥也沒捐嗎?反倒落得第一個捐款的美名!”

趙琦氣道:“你怎麼就不看好的,只會斤斤計較,他當初到咱家買藥材時,能想到今天嗎?這叫什麼,這就叫好人有好報,等他來咱家付錢時,咱們千萬不能收,那三萬貫就當我們送他的了!”

“那咱家可虧大發了!”趙璧急了。

趙琦卻道:“那張欠條不還他不就得了,這就是人情,這小子非池中之物,以後身份更高時,你就知道這三萬貫花得值不值了,眼光放長遠一點兒!”

且不說他父子倆後悔,卻說別的富戶,這下子踊躍起來了,紛紛要捐錢捐物!

王平安站起身,道:“剛剛晚輩向欽差大人和刺史大人提了個建議,既然大家都要捐款,又都要將名字刻上石碑,並記入徐州志中,那麼排名先後便有講究了,總不能以姓氏筆劃爲標準。所以欽差大人和刺史大人的意思是,按着所捐財物的多少排名次,等災期過後,要專門造一個冊子,送交長安,呈給天子御覽!”

當今天子會看到自己的名字?能知道自己是誰?

富戶們身體裡那點熱血騰地就燃燒了起來!在封建社會,不管是哪個朝代,能得到皇帝的誇讚,都是第一重要的,不但當官的盼着被皇帝注意到,平常百姓也是如此,尤其是這種做了好事,還能在皇帝案前揚名的事,更是人人願意爲之,人人都不可能放棄!

富戶正籌算着該捐多少,能蓋過別人,卻聽一人叫道:“老夫追加,再捐十萬貫!”衆人扭頭一看,竟是哈米提!

哈米提是突厥人,又住在中原,萬一以後大唐和突厥關係緊張,打個仗啥的,難免會連累到他的頭上,而如果這次徐州賑災,他的名字能名列第一,那麼這就算護身符了,最起碼他在徐州住着,安全是可以保證的。所以這回他不再小氣吧啦了,直接報了個大數,如果誰敢超他,他肯定還會再追加!

“我捐一萬貫!”有的富戶叫道。

“我捐一萬一千貫!”有的人耍滑頭!

有的心眼兒極多,叫道:“我捐三萬五千零一貫!”

這個數字好啊,王平安是三萬五千貫,他的名字可以靠近王平安。到時皇帝肯定會問,誰是王平安啊,這次賑災他可出了大力,就會有人指着書冊,告訴皇帝王平安的名字在這裡,於是乎,皇帝不就能隨帶着看到自己的名字了嘛,這可比在長長一溜人名裡找,更容易引起皇帝的注意!

有的富戶很直接,叫道:“有沒有人出一百貫的?”

“有啊,我打算出一百貫,只要能有我名就成,咱只是小戶人家,可沒能力上萬上萬的捐!”有的人回答。

“那我捐一百一十貫,只要不是最後一名就成啊!”先前問話的人道。

回答的那人不願意了:“嘿,你倒是想的美!我捐一百二十貫!”

財大氣粗的多捐,只是普通富戶的少捐,但人人都捐,沒有落下的,有錢的想要個好名次,而錢少的只要書冊上能有自己的名字,哪怕只被皇帝掃上一眼,那也是祖墳冒青煙的事,所以就算是再摳門兒的地主老財,這時也沒有落後,人人踊躍捐款!

人羣中,盧秀之擠到了趙璧的身邊,小聲道:“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壤壤,皆爲利往。看來如果做好人能得到利益,這世上還真沒有想當壞人的。咱們一向看王平安做好人,不成想今天咱們也做了!”

趙璧道:“以後得跟緊點兒,王平安走到哪兒,咱們就跟到哪兒!”

他哥倆兒忙着給王平安發好人卡,王平安卻已經離了正堂,去後院見尉遲恭了!

尉遲恭在書房裡,他閒着沒事兒,翻看牛正宏的書籍,翻着翻着,忽然從書裡翻出一個藥方來,看着藥方,念道:“藿香正氣散!嗯,這個名字不錯,是個好名。鹹同是什麼意思,藥方前面幹嘛加這個兩字,莫名其妙?”

正想着呢,他見王平安進來了,笑道:“平安孩兒,前面的事辦得如何?”

王平安笑了笑,點頭道:“還算順利,並沒意外。只是晚輩閱歷不豐,具體事宜還要別人去辦,我只能幹看着,可光閒着也是無聊,便過來和仙長說話!”

尉遲恭嘿了聲,道:“如果事必躬親,那既不可能,也無必要,如果你事事都要把住不放,不讓別人去辦,那別人反而會認爲你擋了道路,不讓人家有所表現了!”

他揚了揚手裡的藥方,道:“你懂得醫術,來看看這個方子,道爺雖不太懂,但覺得這個方子應該不錯,就是名字讓人費解,鹹同是什麼意思?”

王平安接過藥方一看,笑道:“這個方子是我想出來的,經過驗證,還是很好用的。鹹同就是鹹同書院的意思,因邱問普山主想要著一本書,所以便要了我這方子去,想要記入書中!”

“這個方子很好用嗎,治什麼的?”尉遲恭又拿過方子,仔細看了起來。

提起這個方子,王平安感觸良多,他道:“這個方子用處很多,有宣化溼濁,調和胃腸之用。用藥以藿香爲主,辛散風寒,芳化溼濁,和胃悅脾,輔以行氣燥溼之品,使風寒解而寒熱除,氣機暢而胸脘舒,脾胃和而吐瀉止,邪氣去而正氣復。故此方名爲藿香正氣散。”

說了不少,尉遲恭句句入耳,卻沒怎麼明白,但他卻點頭道:“很好,道爺一看這方子,就知道它有這許多的妙處!不過你把它給了什麼山主,卻有些不妥,那不變成了他的方子了嗎,你白出力氣了!”

王平安搖頭道:“那可不是。象大災之年,如要爆發瘟疫,這個方子的用處可大了。邱山主是大名士,他的書一旦出版,想必不少人會看,那麼流傳的速度就快,這比我給人治病,一個一個的告知,要快得多。只要病人能少受些罪,一個方子而已,我又有什麼捨不得的了!”

尉遲恭笑道:“你倒是豁達,要是換了道爺,那就不成了!如要說傳播,那當然是把方子呈給皇上,請皇上交給太醫署,到時雕版印刷,豈不更快!”

王平安眼睛一亮,道:“皇上也懂醫術?”

尉遲恭搖頭道:“那倒不是,但皇上對這種事是很上心的。嗯,這樣吧,我把這個方子夾在奏章之中,一起送進京去。這次賑災範圍不小,徐州用不上,可別的地方卻沒準兒用得上呢,咱們這就寫奏章!”

尉遲恭走到桌後坐下,選出一張好紙,這才提筆開寫,寫到一半,他忽地道:“道爺打算把你的功勞都寫上去,但要用到你的名字,你名叫平安,可表字呢?”

王平安搖頭道:“我沒有表字,要不然仙長給我取一個?”

尉遲恭想了想,卻道:“取表字的學問可太高深了,道爺取不好,那是要用一輩子的東西,可不能馬虎。要不然我就寫你沒有表字,求皇上給你取一個吧!”

王平安聽着一愣,道:“皇,皇上給我取表字?能行嗎,皇上那麼忙……”

尉遲恭笑道:“再忙,也不會連取個表字的功夫都沒有。你性子溫和,不驕不躁,我曾說過你和克明公很象,而皇上也很喜歡克明公,我把你的性子和皇上一說,他必定歡喜,雖沒見過你,但心中只要一想到克明公的樣子,也就有了你的輪廓,那表字也必會取得貼切!”

王平安大是感動,道:“仙長,你對平安真是太好了,我都不知該如何報答纔是!”

尉遲恭哈哈一笑,提筆寫了起來,道:“表字要用一輩子的,而皇上給你取了表字,他也會記一輩子的。平安孩兒,你可知道,世上有多少人希望能被皇上記住啊!”

李世民要給我取表字!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想我足不出徐州,名字卻要被李世民知道了。

真想看看他啊,這位華夏曆史上有名的皇帝,到底長什麼樣兒?

附:書友們,當您看到這一章時,就說明你覺得這本小說還湊合,能看得下去,那麼就請接着看吧,小說就要進入vip了,還請您訂閱,平安先行道謝!

平安感謝書友開心珞巴,書友逍遙小滅,書友醉月秋寒,書友FCloud,書友090126215124970,感謝你們對本書的打賞,平安非常感謝;另外平安還要感謝書友開心珞巴和書友被風吹到海邊,感謝你們爲本書投出了月票,平安感謝你們的支持,多謝多謝!

進補常用藥酒-補益氣血

周公百歲酒

配方:黃芪30克,茯神30克,黨蔘15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熟地30克,生地30克,麥冬15克,陳皮15克,山萸肉15克,枸杞子15克,當歸20克,肉桂10克,川芎15克,防風15克,龜板膠15克,五味子12克,羌活12克,高粱酒1500毫升。

製作方法:將羌活以上18味藥挑揀乾淨,去雜質,共搗爲粗末,用清潔紗布包好,放入盛酒容器中,加蓋密封,浸泡60天。

功效與主治:補氣和血,益精補髓。用於氣血虛弱,腰膝痠軟,神疲乏力,怔忡健忘,自汗盜汗,畏寒易感等。

服法:每日2-3次,每次20-30毫升,空腹溫服。

說明:周公百歲酒是中醫傳統補酒,受到歷代醫家的推崇,它用多種中藥,補脾肺之氣,益肝腎之陰,和血脈,填精髓,使精血旺盛,氣血充沛,運化調和,神清心寧,故可活百歲矣。此方陰陽兼顧,配伍全面,對體弱久病或中老年仁體衰者,常服可令陰陽氣血兩和,百病可祛。

第894章 宰相們同仇敵愾第68章 程家的小孫孫第611章 慶州刺史府第890章 擺擂臺招兵第416章 越走越不對勁第442章 拿了糧食就走第413章 世上第一根火槍第715章 武媚娘上路第781章 真正的裙帶關係第585章 慶州金氏第760章 無需忍第849章 史忠臣再次開始行動第59章 大家都有便宜好佔第882章 王皇后沒去冷宮第294章 少年奴隸的秘密第502章 冷水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喝的第10章 感冒引起的耳聾第15章 在大殿上坐堂第355章 等着你們來請願第663章 王平安親自來迎第792章 李義府第352章 不差錢第214章 門上留詩第198章 陶東昇不堪回首的第145章 照我說的做,保你生兒子第86章 杞菊地黃湯加減第811章 更幽堂第325章 往大理寺塞人第87章 三劑見效,並非誇張第768章 大家一起去第777章 王皇后的家人第218章 都知道誰是王第784章 王皇后也知道了那位小尼姑第475章 貪小便宜吃大虧第82章 生徒名額到手第747章 釋放寶藏王第907章 武媚娘當上皇后第237章 讓你作詩,讓你作個沒完第547章 王平安不能陪着去第449章 古藍田和王文度第829章 冷宮第17章 笑個不停第850章 生死陷阱第83章 爲什麼會易怒第756章 遼國公第292章 有效第739章 襲擊淵蓋蘇文第30章 粳米煨薑湯第234章 房遺愛喝醋了第264章 一定要做好這件事第834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36章 猛藥治重病第202章 與太醫較技第38章 老神仙第37章 開這方子的人必是高手中的高手第264章 一定要做好這件事第674章 這可讓兄弟說什麼纔好啊第269章 一羣人來求知己第256章 房間裡香氣太重並不好第858章 長孫無忌也來湊熱鬧第282章 烈酒的妙用第317章 畫份藏寶第453章 強盜也有家眷第903章 李恪被誤殺第237章 讓你作詩,讓你作個沒完第5章 一劑見效第886章 武媚娘有了應對之法第638章 村中有狗第501章 肚子硬了第684章 樸俊男也不是省油的燈第413章 世上第一根火槍第479章 麗夏殿第597章 李恪親來第185章 如何報答第828章 說你有罪,你就必須得有罪第347章 凡事一忽悠就成第621章 學會如何藕斷絲連第601章 偶遇和製造偶遇第691章 柱着柺杖也要去主持會議第557章 關於許敬宗的安排第479章 麗夏殿第843章 李義府成功脫險第476章 營嘯第207章 六個壯漢一起得傷寒第729章 出海坐船第790章 蓄髮吧,春花第151章 你跟我走一趟第692章 頭啖湯最容易燙嘴第731章 這裡是什麼地方第849章 史忠臣再次開始行動第340章 誰是長安醫術第一第331章 不是挑戰書第574章 武媚娘身子有點不適第269章 一羣人來求知己第66章 考不住咱第479章 麗夏殿第165章 白龍馬第779章 皇后之家第141章 就是爲了見你啊第716章 要毀屍滅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