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2節 又見鐵路狂熱

提到人員的任免問題,姚思廉表示:

“李弼倒也是一個人才,讓他暫時作爲長安至華原將試作鐵路更換成正式的鐵路的主持官員,倒也是合適。只是聖人爲何要將拆下來的舊鐵路佈置在朱雀大街,這事確實讓人想不明白。”

有懂的,李靖立即就說道:“這事我倒是有所聽聞,真正跑遠路拉貨拉人的,那是真正的火車,還有一種叫輕火車,無論是鐵軌還是車頭都比起真正的火車要差很多,而且速度也不會太快,就是在大城市之中用來拉人的。”

“拉人,如何一個拉法?”

“就拿朱雀大街來說,在街道正中間修鐵路,與周圍的路面修平,不影響行走。而後每四個坊的十字口可以停下來接人,與眼下長安城內按路線通勤的馬車用處相當,依聖人這個計劃,修中心十字,那麼調兵到城南會比之前快數倍。”

李靖依然還是在戰略的角度在思考。

從太極宮到城南的明德門,足足有二十里。

長安城是大城,靠兩條腿去跑的話,這二十里差不多需要士兵花差不多一個時辰的時間才能趕到。而且體力肯定會消耗不小,不利用馬上作戰。

李靖又說道:“聖人既然有心修這個輕火車,那麼我倒是認爲在長安城內修四條,朱雀大街是正中心主路,這個不要動了。從太極宮兩側修城南到城北的兩條,也就是芳林門……”李靖停下了,搖了搖頭。

沒有人催,因爲其他人都沒有見過這種輕火車。

想了一會之後李靖說道:“改一下路線,從光華門修下去,然後城南再開一個城門,或是將城南的安華門往西移一個坊的距離。”

姚思廉聽明白了,立即接口說道:“那麼不要中軸的延平至延興是南邊的東西輕火車,城北的難道要從皇城門前過?”

“有什麼不好?無論我等上下朝,或是快速從禁軍調兵,都是件極好的事情。”李靖是支持的。

杜如晦問道:“這個是否有要所區別,不同的人乘坐不同的車廂?”

李靖回答:“這是禮部的事情,我只管修好的輕火車路線,這路線眼下對城中百姓有用,戰時對調動兵力有用。不過,依大唐眼下的防備力,想突破八水打到長安城下,比登天還難,但長久計,這輕火車可以修。”

杜如晦點了點頭:“大唐富足,這點小錢還是能花的。”

在路面上修四條輕軌火車,總里程也不過一百里,這點小錢尚書省不在乎。

但真正的火車,重軌的要開山劈路遇水建橋,這要花的錢幣數量太大。

按大唐皇帝李世民想要的,三十年修足十萬裡,這個數據嚇的尚書省與六部主要官員齊齊一哆嗦。

所有官員認爲,三十年修足三萬裡,最多五萬裡,已經讓大唐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十萬裡這個數據,太嚇人。

當然,皇帝有這個想法可以理解,內閣與尚書省會支持,但不會照這個恐怖的數字去動員全國的力量拼命的修鐵路。

未來三年尚書省的對鐵路的計劃僅僅只有一千八百里,最多也不可能超過三千里。

別說尚書省、內閣、六部。

就是柳木聽到三十年修十萬裡鐵路都嚇的一哆嗦,柳木可是知道,新中國初鐵路也就是四萬裡多一點,到柳木穿越前,鐵路也就是二十多萬裡。

靠大唐眼下的工業能力,鋼鐵產量,三十年修十萬裡鐵路和作夢一樣。

雖然是作夢,偉大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卻真正已經開始動作,僅僅就是幾天後,大唐長安的街道就開始分段式的封路,將原本的石板挖起來,然後重新打下更結實的地基,運來大量的碎石。

從華原到涇陽的那條最低級別的小鐵路發揮了最後一次的作用。

一臺巨獸被分成了零件運到了長安城北的涇河南岸,然後就在岸邊建成了一座石料場。

蒸汽機的力量帶動巨獸,一塊足有三尺見方的大石塊被扔了進去之後,轉眼之前就變成了無數碎石滑入了料斗。

長安城內輕軌修建工程拉來了大幕。

話說此時在西翼州,秦瓊部下的近百名參謀人員已經將方園三百里範圍內的河道、小山、樹林等繪製成了一副初等的地圖。

會議室內,秦瓊坐在上首的位置安靜的品着茶,其餘的爭論一句也沒有落入他心中。

事實上,秦瓊也拿不定主意將城建在何處。

不遠處的李淵揹着手站在地圖前,眉頭緊緊的皺着,在他眼中至少有十五處非常良好的建城地點,按李淵的計劃,這裡可以建上二十個以上的城池,每一個都是好地方。

可眼下卻不需要這麼多城,要的只是一個主城。

房玄齡這時走到李淵身後:“太上皇,臣以爲最合適的地方只有兩個。”

“說來聽聽。”

“無非就是兩處河道彙集處,作爲第一個城運輸纔是第一要務。太上皇您看,上河道叉口那邊依地形,水域太多不利於城池。下河道處往上十里就有一塊平原,城就建在這裡。大港建在柳駙馬選的位置,往內河走自然是換內河船了。”

“恩,這麼說來確實是一個好建議。”

李淵很認真的分析了房玄齡的建議之後,也認爲很是合適,有河的話首先能夠保證水源,然後是運輸的便利,這確實是一個好主意。

秦瓊拿不定主意。因爲他在這些方向不擅長。

柳木則更注意到出海口外深水港的選擇,沒有深水港就沒辦法停大船,大唐眼下大型貨船的已經超過二千料,沒有足夠可靠的港口就沒辦法讓這些船隻停靠。

房玄齡看李淵接受了自己的建議,立即說道:“那麼太上皇,接下來是否可以就選址的問題進行投票。然後進入下一項議題,農業種植的方向,臣以爲當以稻米爲主,麥、豆爲輔,其餘作物也需要商議,還有就是畜牧業也很重要,關係到糧田的肥料問題。”

李淵點了點頭:“休息一下,然後投票。”

第0906節 關於一條柴第1004節 減稅提案第0800節 石見山第0240節 一個針對柳木的陰謀第0199節 柳木在找公證人 (三更)第0590節 千年難見黃河清第0212節 未來的大妹夫來了第0069節 三刀第0516節 巾幗茶會第0526節 長孫無忌的示好(四更)第0882節 巡視礦區第0166節 要那兩萬青壯(三更)第0509節 李靖的多層連環計第0308節 柳木是不是好哥哥第0883節 條件第0989節 打還是不打第0798節 筑紫島的血第0609節 唐朝女子的生活費第0942節 太上皇重賞第0682節 大唐內閣開始籌備第0258節 柳木的新錢第0319節 遇敵第0630節 內閣的雛形第0226節 霸刀重傷 (第三更)第0136節 管家婆的天賦第0647節 吃的文化第0346節 公主赴齊州第0423節 踢飛了(七更)第0666節 萬人空巷第0754節 新羅現狀第0728節 倭村小事第0432節 殺雞敬猴第0694節 金、銀帖第0809節 聖僧還是妖僧第0973節 碼頭的小吏第0911節 又一個新城第0315節 李靖的建議第0472節 西港商號(四更)第0710節 居宅區第0413節 馬周娶妻第0443節 長安報業第0787節 陰妃的請求第0090節 情第0736節 千島之國第0866節 竟然是利用戶口第0417節 倭女盛妝第0604節 南下江南第0663節 柳木的兒子第0526節 長孫無忌的示好(四更)第0247節 把婚禮辦成盛典第0990節 去華原第0825節 鐵礦石裝船第0785節 折斷的筷子第0498節 意外的亂了節奏第0036節 啊!小黑屋第0602節 千古一帝的氣度第0090節 情第0096節 嫁妝第0071節 準備進長安第0112節 地下密室第0146節 預定的時間第0750節 柳木的反應第0107節 聞月閣第0707節 柳家工坊新規矩第0095節 連宮內都在打聽第0017節 窮人的生活不好過第0994節 銅絲需要拉第0929節 請兵第0824節 錢山第0256節 五萬頭牛第0766節 各族會館第0117節 魏徵的算計第1008節 推算第0110節 關於羊毛第0541節 馮盎的困擾第0919節 磨刀霍霍第0975節 悲劇的皇長子第0113節 小陰謀第0379節 找到寶藏了第0213節 發飆的小木第0742節 全面伏擊第0204節 柳木親審要犯第0945節 唐皇出刀第0633節 柳木的遠洋船隊籌備第1005節 使節淵淨土第0868節 認可出兵第0850節 隱藏的任務第0568節 瑕疵必報第0845節 活物採購第0442節 關大唐什麼事第0262節 問過木小郎君嗎第0619節 算計第0788節 母親的心第1009節 大戰略第0921節 奴隸兵第0504節 聽說只要三千貫第1016節 極限強軍第0848節 九百學子第0409節 魚鉤掛上一隻鱉第0993節 差半步的電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