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6節 大唐的入仕

房玄齡說麻煩。李世民立即問道:“如何麻煩?”

“高句麗人若是進攻,他們可以從路上補給,而我們無數兵力,軍械、糧草都需要從海上運過去,補給比高句麗難。前隋在卑沙城外兩敗,就是敗在補給上。”

李世民沒再問,而是對秦瓊說道:“帶派出得力人手潛入高句麗。”

“臣明白。”

秦瓊立即寫了一份手令將給了情報官,聞月閣的情報官施禮後退了出去。

李世民這才說道:“有些事情朕沒有告訴過你們,但卑沙城不能退讓,這是底限。至於補給和防禦,柳木有一些非常手段,朕暫時不講給你們聽,但朕相信卑沙城必有大用,而且幾年內不可能成爲戰場。”

蕭瑀這時起身:“聖人,我大唐眼下經前段時間簡優官員,將無能的官員裁撤、將多餘的官員另行安排。臣考慮過未來三年的變化,臣以爲朝廷開始缺少合格的官員了。”

李世民心說正在聊高句麗的事情,怎麼又說到官員上了。

不過李世民還在問道:“前段時間,不是有七千多人報名作官嗎?”

“是,挑選優秀者若干,但依然不夠。”

“說說。”李世民示意蕭瑀把要講的話講完。

蕭瑀說道:“聖人,您說卑沙城要官嗎?”

李世民明白了,點了點頭表示認可蕭瑀的說法。

“聖人,先說熊本城,柳駙馬調用了多少官員,而且就臣所知依然不夠用,公務繁重讓許多官員日夜在忙碌。柳駙馬給了雙俸祿之外,婢女、僕役、肉食、補品等等,可以說倭島的官員收入比長安還高數倍,但依然有許多人累病了。”

李世民只看到了倭島的成績,卻沒有看到官員的問題。

在李世民的示意下,蕭瑀繼續說道:“聖人,熊本城不算舶司七十多位正式官員,以及流外二百多人,這些還不算各級武官。只說以熊本城爲首長年駐守倭筑紫島的所謂管事,實爲官員的人。”

“說說,朕聽着呢。”

“聖人,四州官及下屬縣,以及配屬各司流內各級官員,這就是九百多人。”

“六百人,一個州就要二百五十人以上?”

李世民有些不相信了,因爲大唐這邊一個州的直屬官員才幾十人。

蕭瑀慢慢的說道:“加上流外,筑紫島大唐流內流外官員合計兩千人,這還不算倭人的流外小吏。”

“聖人,礦山、運河、道路。桑農技、蔬菜、漁業。蒙學、禮教、嬰育。海防、城防、縣鄉里治安。官員考覈、監督、培訓。錢、糧、麻、絲等覈算……”

說到這裡,蕭瑀不想再說了。

房玄齡接口說道:“這方向文書我也看過,這才僅僅是重要的事物,還有許多不重要的也需要去作。這其中有些差別,大工坊、大桑林區的官員,也是吏部備案的官員,倭島是特例。”

“是這個理,倭島僅在冊的禮部有品級的教員就有近百人,還有流外品的教員數百人,這些人都算官員的話,確實是聽起來多,但這些人依然不夠用。”

“跑題了,老朽的意思是,我們需要再徵招官員了。”

“這招官……”房玄齡感覺這是件頭疼的事情。

大唐的官員眼下有六種方式成爲正式的官員。

第一種是科舉,這是明面上排在第一的,但科舉制度源自隋,此時還在一個發展期,民間也沒有足夠的學子來參加科舉應事,說白了就是能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基數太少,少到挑不出精英來。

然後是第二種,就是門萌。

三品萌及曾孫、五品萌及孫等,這在大唐有一個嚴格而詳細的規則。這些人被會被到各級官員去學習,然後擇優爲官。

第三種是流外入品,就是流外級的小吏員優秀者被提升,從九品開始作起,但這類人可能終其一生,能超過五品的都是寥寥無幾。

第四類是大唐眼下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官員來源。

舉薦入仕。不同級別的官員有資格舉薦相應的官員。如崔一葉入仕就是清河崔氏數人聯名舉薦。

馬周入仕就是柳木的舉薦信,一進官場就是五品。

蘇定方直接就是從三品武官,不過蘇定方的舉薦信厚度很驚人,秦瓊爲首至少有九位上將軍署名,再加上兩次徵北大戰他的功勳,所以入仕就是從三品武官。

第五類,是柳木的努力而增加的。

功勳無上限,席君買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以軍功入仕,只要你軍功足夠多,就會讓你一直往上升。

眼下又增加了一個政功,比如某個縣的農業官員,讓這縣的糧食產量大增,那麼他就有大功,肯定會升職。還會給這個縣令帶來一份功勳等等。

除此之外,其餘的各種入仕都會與上五種情況之一,或是多種情況的混合。

李世民下過嚴令,禁止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的納捐。

納捐就是毀吏治之始。

真正的歷史上,貞觀朝唯一查證的一例納捐是李世民貞觀十七年遠征高句麗之時。而後唐朝破壞規矩是武則天時間,納捐已經成風氣。

可以說,安史之亂就是武則天后期,特別是中宗那短短的五年害了大唐。

“聖人,咱們需要更多的官,但或是可是換一個辦法。不爲官的官,以品階定俸祿,卻實職某種特定的工作,而不是官。”

蕭瑀簡單的把自己的意思講了,就是區別州府的正常官員,與舶司許多佔領地官員,甚至是北四縣原本許多可爲官,也可以爲吏,也可以爲民這些人的新安排。

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公務編、事業編、企業編、合同工。四類。

“聖人,確實是招募一些有用之才。卑沙城這麼一個小城,文官怕就需要二百人以上,武官估計也差不多這個數。”

杜如晦的話引起所有人的共鳴。

秦瓊這時說道:“聖人,臣想起了一件事。”

李世民笑着示意秦瓊講出來“講。”

秦瓊說道:“神策衛的士兵,都識字,而且會寫。”

第0903節 柳木的紅毯秀第0214節 爲大妹夫去掙軍功第0586節 關中大旱災第0555節 十惡重罪第0567節 糾結的豹哥第0319節 遇敵第0508節 有陰謀第0571節 柳木的盛宴第0546節 暴怒第0020節 小小村夫戲公子第0436節 攻打靺鞨第0110節 關於羊毛第0847節 籠內的波斯人第0534節 看不懂的學問第0294節 下血本助秦王第0084節 忍這一口氣第0356節 柳木的密探第0755節 重賞之下第0900節 鬼門巨浪第0819節 劃塊地第0472節 西港商號(四更)第0985節 誘一葉第0557節 現實還是殘酷的第0727節 謝家的小妙計第0259節 宿國夫人過世第0292節 四盤菜之勢第0570節 盛裝出場第0658節 關於柳木的武力第0712節 萬民書第0372節 帶血的短刀第0898節 如外星一樣的島第0552節 舶司使不算官第0082節 追加的聖旨第0639節 強襲力量棒第0156節 齊王的仇人有很多(第三更)第0293節 柳木的搖錢樹第0909節 人生的機會第0237節 李世民的進擊第0702節 天可汗第0267節 李淵的幫助第0560節 六典之禮典第0801節 殺領主、分田地第0743節 戰略調整第0524節 身份帶來的心態變化第0712節 萬民書第0076節 誘官第0689節 談妥第0094節 東市傳聞第0661節 充滿陰謀的合作第0671節 擺宴第0382節 這就是玩具第0964節 準備過年第0543節 柳木宴客第0432節 殺雞敬猴第0364節 死而復生的人第0727節 謝家的小妙計第0515節 罐頭筒炮第0809節 聖僧還是妖僧第0487節 柳木的禁忌第0799節 第一塊銀磚第0388節 鐵證如山第0026節 窮人間的情份第0724節 鐵牛與鐵驢第0493節 狂妄的插旗第0721節 高昌王的憂慮第0262節 問過木小郎君嗎第0219節 草原梟雄第0266節 禁軍家眷的田第0835節 討要第0339節 好甲第0112節 地下密室第0873節 柳木的誠意第1029節 戰爭之神第0492節 太子詔書密盒第0121節 魏黑子第0382節 這就是玩具第0120節 王君廓的望遠鏡碎了第0593節 柳木的樣品庫第0740節 圍點打援之策第0920節 重賞第0274節 怕見血的刺客第0435節 建設殖業坊第0746節 泉州灣第0650節 夜談第0737節 匠人的地位(加一更)第0478節 李淵到嶺南第0558節 馮盎到長安第0004節 一枚蛋的巧遇第0837節 聖人有賞第0483節 嶺南大棒第0176節 柳木的窮鬼論(三更)第0095節 連宮內都在打聽第0442節 關大唐什麼事第0857節 李淵病了第0996節 淵蓋蘇文的迷茫第0111節 這一吻第0427節 寶林的金錠第0435節 建設殖業坊第0729節 老村長的手段第0548節 聖令、絕戶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