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2節 問過木小郎君嗎

碼頭街市,在一處規劃爲酒樓,還沒有啓用的屋內。崔君肅四人談好,都很滿意相關的結果。

末了,崔君肅問崔一葉:“聽了這麼多,可有學到什麼?”

“侄兒不敢說。”崔一葉跪坐在墊子上低聲說道。

姚思廉笑道:“無妨,說錯了我等幫你指正。”姚思廉知道崔一葉是崔家下一代較優秀的幾人之一,而且又是嫡孫,必然是重點培養對象,此時也不介意賣崔君肅一個好。

諸亮也表示,崔一葉可以隨便講。

崔一葉依然低着頭,他不知道如何開口。

崔君肅催促道:“不用斟酌用詞,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叔父,幾位長者。一葉想說的是,你們談了這麼久,卻是無用。”

“什麼?”崔君肅心說,好不容易自己代表崔家與秦王府談好了一系列合作事宜,特別是一些政治上的態度,怎麼能說是無用呢。

崔一葉深吸一口氣,心說反正已經開口了,不說也不合適。所以崔一葉說道:“幾位長輩談的再好,柳木沒得到實際的好處,明天就能翻臉。如若是想隨便打發一點就能解決,怕是很難收場。”

諸亮輕輕一拍桌子:“這事還由不得他胡鬧。”

崔一葉雙手一拱:“令公子自貶身價,去三原作一個書吏且被拒絕,而令公子正好順水推舟,便沒去。如諸公依舊這般,晚輩作不了家裡的主,但晚輩還是能作自己的主,晚輩退出,晚輩相信精誠所至。”

崔一葉說完便低下頭不再言語。

諸亮不信,正準備再說點什麼的時候,卻見另外三人都直起身來。

“三位有話說。”

崔君肅、高儉、姚思廉也很意外其他兩人的反應,相互一抱拳,都請其他人先講。最終還是崔君肅先開口:“一葉在言語上衝撞長者,我代他道歉。但他的話中有理,細想起來也誰,誰憑什麼能進柳木的工坊?”

“這事,是他挑起的。”諸亮不解。

“又如何,他只說促成程將軍與崔家的婚事,與崔氏與秦王府並無關。所以我也認同一葉的話。”姚思廉也支持崔一葉。

高儉是這其中最冷靜的一個人。

他知道諸亮並不是看不起柳木,只因爲諸亮是一個純粹的學者,知道柳木與秦王之間的關係,所以相信柳木不會額外提要求。

但諸亮卻不懂什麼叫官場。

柳木在這方面雖然年少,卻比諸亮更明白事。

“我來替小木討個好處。”高儉一開口,所有人都是一愣。很顯然高儉之前就知道這個結果,卻一直沒提。那麼他就是在等衆人自己反應過來。

否則,這事還真的會一波三折,柳木不給工藝,他們白熱鬧一翻。

“高公請講?”

“好處有三。一是利錢,工藝當股錢,這個細節可以再談。二是錢,小木的新錢不需要崔氏支持,只要不惡意反對就可。第三有些麻煩,柳木想借書。”

高儉說完後安靜的看着崔君肅的反應。

崔君肅只是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並沒有去花時間思考:“頭一項在理,正如高公所言,細節可以談,所以我認可。第二點,那錢我見了,我崔氏擋不住,高公顯然小看了那錢的力量,只要他柳木一萬能造十萬貫,天下間除聖人外,無人能擋。”

“四天,再有四天崔侍郎就知道,他有多少新錢了。”高儉沒說數字,而是說了一個時間。而後高儉補充道:“事實上,我也不知道他一年能造多少錢,但肯定比十萬貫多。”

崔君肅再說道:“那麼,他要借什麼書?”

“張丘建的典籍、張子信的典籍,以及貴祖上孝候的典籍。除此之外,他還想要收藏在盧氏的祖沖之的典籍、沈約的、賈思……”高儉一口氣報上了足有五十個名字。

換個普通人估計聽着都頭暈了。

可在場的,包括崔一葉都很清楚,這些人都是什麼樣的人物。

有算學大家、農學大家、藥學大家、天文、地理等,漢代以來非常出色,名留千古的人。

這些人的手書、卷稿、典籍,也只有這些門閥纔有。

比起前隋收藏的那些書籍來說,這些的實際價值更高。

“借?”崔君肅問道。

“是借,有借有還。而且如果崔氏答應了,並且能夠說服盧氏答應的話,十五年內,保你崔氏擁有學子十萬。”高儉自信滿滿的回答着。

崔君肅卻問:“高公代誰保?”

這個問題太有水平了,這是讓高儉在回答,你是替秦王說話,還是替柳木。

高儉卻沒回答,而是拿出一張紙來。

崔一葉見到立即跑過去雙手接過,然後捧着自己的叔父崔君肅面前。

“人之初、性本善……晉唐公,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讀史書,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柳木會背的是現代版的三字經,這個在論史的部分元明清民都有,所以柳木全減了。

但是,柳木忘記改其中最關鍵的一處。

就是:廿二史。

“好,好文章。”崔君肅盛讚,而後開始心算。“夏是頭一朝?”

“是!”高儉點點頭。

“那麼夏、商、周……”崔君肅被套進去了,到隋朝爲止他怎麼算也沒有二十二朝,所以整個人變的不好了。

諸亮雖然不怎麼看得起柳木,但對這三字經確也是連聲稱讚。

四個真正的學者討論了好久,最終姚思廉才說道:“我估摸着,這必是將周,分爲了西周與東周,而東周則分爲春秋與戰國。”

“姚公高明。”

“非也,這柳木高明。而後,晉分西東,南朝分四,宋齊樑陳。北朝分五,三魏一北齊一北周,再就是前隋。正好二十二史。”姚思廉是位史學者,他竟然腦補替柳木把這個說錯了的二十二史加以論證。

“啊,老夫要辭官。”姚思廉一句話嚇了所有人一跳。

沒等衆人發問,姚思廉就說道:“辭官之後,正好可以靜心修史。老夫讓這數百字的文章搞的心中不寧,若不修史此生無味。”

高儉沒去勸,只問崔君肅:“那麼這書,可借?”

第0139節 魏徵的挖角計劃第0018節 富人裝窮也不容易第0494節 意外來客第0862節 馮盎北上第0294節 下血本助秦王第0782節 大唐不等了第0040節 官配逼婚第0284節 大出血還是大便宜第0444節 端午第0067節 那一堆小骨頭第0735節 名門世家的子弟第0606節 倭島的唐官第0612節 抱琴的私房錢第0743節 戰略調整第0186節 嚇唬一下小民第0610節 意外的客人第0044節 威武大將軍第0234節 小小奴兵是猛人第0653節 虯髯客第0809節 聖僧還是妖僧第0030節 兩片金葉子的‘勢’第0385節 瘋狂的傅弈第0493節 狂妄的插旗第0918節 柳木來信第0564節 倭人亮刀第0496節 一黑臉一紅臉第0610節 意外的客人第0301節 關於某個小屁孩的地盤第0441節 倭宴第0397節 大唐皇帝的狂熱第0811節 採購權第0261節 百騎勇將第0488節 回長安第0840節 說服第0864節 好建議第0633節 柳木的遠洋船隊籌備第0864節 好建議第0008節 呆傻的‘木’第0510節 這是敲詐第0369節 一屋子老狐狸第0388節 鐵證如山第0977節 運河與鐵路第0588節 謠言者死第0150節 鐵血亦有柔情的秦王第0585節 李世民的白髮第0636節 呆木的小秘密第0409節 魚鉤掛上一隻鱉第0862節 馮盎北上第0661節 充滿陰謀的合作第0099節 巨資第0855節 一份投資設想第0837節 聖人有賞第0004節 一枚蛋的巧遇第0605節 唐人上等民第0316節 大唐乃禮儀之邦第0250節 西鳳與酒神酒第0321節 一個小小的誤會第0605節 唐人上等民第0974節 五位親王第1027節 城下第0761節 論卑沙城之規劃第0255節 來了,中秋第0774節 三老打架第0029節 小小‘呆’木有智慧第0332節 知道劉安嗎?第0191節 惡客上門第0817節 初談第0941節 柳木的新計劃第0494節 意外來客第0155節 各方在準備(第二更)第0279節 八百家丁(五更)第0932節 決心第0749節 新羅驚變第0838節 一筆鉅額財富第0834節 紙幣在高句麗第0406節 ‘專業’婢女第0431節 討要和尚第0064節 太子府洗馬第0865節 新舊新羅分界線第0951節 秦瓊選將第0012節 霸氣‘女總裁’第0681節 又見雙簧第0843節 機密會議第0555節 十惡重罪第0040節 官配逼婚第0474節 三五天的信任第0145節 秦王中毒第0078節 忘年交第0877節 柳如雨赴揚州第0355節 柳木PK太子第0923節 敵軍殺到第0834節 紙幣在高句麗第0564節 倭人亮刀第0347節 有意放火第0315節 李靖的建議第0365節 新裝備庫第0731節 大唐最缺什麼第0752節 拿下卑沙城第0693節 財富第0730節 好多田契